浅谈建筑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发布时间:


浅谈建筑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 ]文中首先对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立法情况进行概览,并考察市场运行情况和工程招投标实践现状,针对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文中提出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工程招投标协会;建立相关信用制度;完善招标投标法律规范条文规定;完善救济机制等五种具体的对策方法建议。

[关键词]工程招标;招标投标法;对策

一、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立法概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市场逐渐开放,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1992年党的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同期我国颁布了多部规范建筑市场的法规,这些法规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在质量和效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199831日我国开始实施《建筑法》1999101日开始实施《合同法》这两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市场开始受到高层级法律的调整约束。自20001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来,招投标制度广泛应用于工程实施承发包之前的承包人选择程序。另外1999年颁布的《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国家计委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071日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自行招标实行办法》2001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联合颁布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2003年国家计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颁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7年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的办法》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形成了我国较为完整但仍不完善的建筑招投标立法体系。

二、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现状

(一)建设单位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人为干预

1)肆意抬高门槛,偏袒内定施工队伍。建设单位为了让内定的施工队伍顺利中标,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上制定倾向性条款,提高招标资格条件,设立一些其他企业难以跨越的门坎,为意向的投标单位开绿灯。

2)违法操作,泄露标底。建设单位为了让内定的投标单位中标,故意向其泄露标底,使该投标单位的报价接近标底或符合标底而中标。

3)控制信息传播,限制投标对象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借口随意

缩短信息发布时间、缩小公告发布范围,客观上造成了潜在投标对象获知信息的不平等。

2.建设招标单位设法规避招投标活动

1)变换招标形式,排斥潜在投标人。建设单位以邀请招标代替公开招投标,将依法必须公开招投标的工程,想方设法找借口进行邀请招标,缩小招标范围以达到既排斥潜在投标人,又达到内定队伍中标的目的。

2)肢解招标工程,规避公开招标。通过肢解工程,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分阶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以达到直接发包逃避招投标的目的。

3)主体招标,局部发包。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如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

(二)施工单位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假借资质参与竞争

施工企业在资质问题上大做手脚,有的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有的借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同时,有些施工企业还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编制标书。从表面看,标书确实编得不错,而实际上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

2.投标单位之间相互串标的围标行为

围标是指几个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进行投标,过限制竞争,排挤其他投标人,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手段和行为。通常在整个围标的过程中,陪标人严格遵守双方合作协议,以保证围标人能顺利中标。围标成功后,围标人按照事先约定兑现给陪标人一定的利益。

(三)管理部门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招标投标法》实施后,没有统一的主管机构与专门仲裁机制。通常采购人、主管机关、监督机关都是同一主体,不存在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了招投标过程的监督与市场的统一管理存在不正当操作的空间。而在不同的领域,又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重大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水利、交通、铁道、民航等部门分别负责本行业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造成交叉分散的管理。

(四)招投标具体形式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市场的招标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无限竞争性招标(即

公开招标)二是有限竞争招标(主要指邀请招标)三是非竞争性招标(即议标,也称谈判投标)四是其他方式的招标(包括两阶段投标、单一来源采购等)[1]而我国的《招标投标法》在招投标方式上则仅有两种招标方式,即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业主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而邀请招标又称有限竞争性招标,可以节约招标费用,提高每个招标者的中标几率,所以对于招标、投标双方都有利,但由于选择范围小,致使竞争力较差。[2]在选择招标方式适用的时候,我国的招标投标法招标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五)信息披露渠道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的建筑招投标信息的披露都由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管理,但是在不同的建设单位,则存在不同的信息披露渠道。不同部委之间各自指定公共采购信息披露媒体,而缺失相应的统一监管和统一披露信息的机构,致使信息披露渠道十分有限。

(六)救济渠道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依据《招投投标法》赋予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人异议权和投诉权。投标人可以对招标过程的错误决定提出异议和投诉,从而启动招标实体的内部审查、行政监管机关的独立行政审查。[3]但是这么做可能会导致该投标单位在一定范围内的投标活动受到影响,且投标的法律救济渠道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不同的招标项目适用的诉讼法和范围也存在疑义,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未中标单位难以提出救济。(七)招投标代理机构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招投标代理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准入管理法规缺位。

三、解决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问题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

政府要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专门监督机构,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组织培训和认定招投标中介组织,规范招投标代理市场,指导招投标协会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工程招投标协会

建筑交易中心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成立,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4]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下,建筑交易中心应当减弱甚至去除行政化,交由工程招投标协会统一管理,并在协会中形成专门的行业仲裁救济机构。在工程领域,行业的自律和相互监督比政府单纯的监督更加有效率。



(三)建立相关信用制度

相关信用制度应当与工商注册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法人的资质管理、银行金融信用管理、建设行业信用管理等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信用信息库,并随时可供招投标单位相互查阅对方的信用记录。

(四)完善《招标投标法》的法律条文规定

1.完善招投标方案的核准制度

将招标方案核准作为一项独立的行政许可制度确立下来,与项目审批(核准)管理区分开。[5]
2.立法规范细化招标人行为

主要针对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者与投标者串通等情况下的各种表现形式,以文本方式陈列并禁止这些行为的发生,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制定有相应的违法责任和制裁措施。

3.明确细化总承包工程招标的规定

如果总承包人兼具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等相应资质的情况下,不应要求招标人分批次组织招标活动,应尽量减少将工程的不同部分进行招投标,到严格控制非法转包、分包和肢解发包的问题。

4.政府投资项目应强制推行投标代理制

从监督和约束机制上看,专职招标机构从事的招标活动,从开标到评标结束,都要由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参与,评标的结果由评标委员会决定。这些招标机构在资质上归属各级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管理,业务上接受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指导监督,从组织上保证了这些招标机构处在真正第三者位置,避免了主观上偏袒的可能。[6]
(五)完善救济机制

1.设立明确的质疑一般受理机构

因为多头管理的不明确,要么采取统一招投标管理机构进行受理,要么通过行业专门的仲裁机构进行受理,有利于质疑的进行。

2.明确质疑人向法院起诉的权利

如果没有法院参与,合同成立后的招投标救济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引入司法程序,保障投标人和利害关系人的质疑权。如果质疑人对与招标人协商的结果

或质疑审理机构的结果不满意时,应赋予起诉要求法院予以裁决的权利。[7]

[参考文献]
[1]丁毅中.招标投标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
[2]高玉兰,江怒.建筑工程法规[G].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5]林文锋.我国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完善的若干建议[D].厦门大学,2008.
[4]赵志文,申淑娥.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G].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
[6]王红勃.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郑州大学, 2007.
[7]何红锋.工程建设中的合同法与招标投标法[G].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浅谈建筑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