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材料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2 21:49:46


货币材料的演变
历史学家按人类使用的材料,把人类的发展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货币,起始于原始商品,也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货币的发展无不打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烙印。
贝壳是古代最早的货币材料,是石器时代货币的典型代表。中国大概在殷代到西周间就开始用贝作为货币材料。我国古代之所以用贝作为货币材料,甚至在青铜器盛行后的一段时期内仍没有把它淘汰,这是因为贝在那时具有比其他东西作为货币的优越条件。第一,贝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古代的装饰品);第二,贝作为货币具有自然的单位,这在金属铸造技术落后,以及对价值计量单位要求并不十分精确的古代,贝作为货币确实比较方便;第三,贝较坚固耐用;第四:贝较便于携带。
由于自然生长的贝壳不足,为满足使用要求,当时会用珧贝、骨头和蚌仿制贝。最后用铜来仿制贝壳,标志着金属货币应用的开始。
1
铜币是最早的古代金属硬币。随着冶铸业的发展,人类由新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出现了贝币的仿制品——铜币。仿贝状的青铜铸贝是我国最早的金属原始货币。铜贝的诞生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是祖先利用自然资源开创冶金业的里程碑。铜贝、金贝、银贝,及镀金铜贝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货币开始进人金属铸币的时代,并在货币领域中取代天然或人工的非金属材料,实现货币材质的历史性转折。
在世界金属货币历史上,有两种独立的休系:一是西方的希腊系统;一是东方的中国系统。西方货币以金银为主,没有穿孔,一开始就在币面刻鸟兽人物草木等等图样。东方

货币以铜铁为主,有方孔,币面有字无画。
青铜器时代的中国,拥有发达的青铜冶铸业,青铜冶铸技术先进。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商代的冶铸师已经掌握了铜合金的最佳配比以及冶炼的复杂技术。可以根据青铜器的不同用途和特点对材质的硬度、光泽、耐磨、耐腐蚀等性能要求以及合金的高温熔铸特性(熔化温度
、熔体粘度)等,设计选择铜合金的化学组成和配比。当时的铜金属材料分为紫铜、黄铜、青铜和白铜,其中紫铜为纯铜,其他三者为铜的合金。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含锌16%~26%青铜是铜和锡,铜和铅或者铜和铅、锡的合金(含锡6%~16%2%~26%
冶铸业的发展为金属铸币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金属铸币与社会生产和商业贸易同步发展,公元前约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齐、燕、赵诸国以铜合金铸行的刀币、布币,楚国铸行的铜贝等均是典型的金属流通铸币。从秦朝开始“废贝行钱”“钱”成为货币的专称或金属货币的通称。从此几乎全部以铜合金为材质的“方孔圆钱”成为货币的主体,并在全国趋于统一,延续至清朝末年。
2金银
金属货币按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贵金属货币和贱金属货币两种。贵金属是指金、银贵重金属材料。金素有“金属之王”的美称,它是最重的金属之一,具有惊人的化学稳定,价值昂贵,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无价之宝”银是种白色金属,性能优良,在自然界分布稀少,历来是珍贵的造币材料。贱金属是相对贵金属而言的,主要指铜、铁、铝、镁等材料,这些金属在地壳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有成熟的冶炼技术,产量大成本低。

货币材料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