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行知中学简介

发布时间:2014-10-16 08:34:26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竭尽全力,奉献教育,他用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学说。陶行知的一生是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做出不朽贡献的光辉一生,陶行知的崇高师德和奉献精神,堪称万世师表,永远是人民教师学习的楷模。

1 少年时代的陶行知(1891——1917

陶行知原名文浚,18911018日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黄潭源村。家境清贫,其父给幼小的儿子取名文浚,意思是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

1896年,陶文浚刚满六岁,由场村蒙童馆先生文秀才免费收为弟子,由于聪明好学,曾在三刻钟内熟读和背诵《左传》43行,在学习上显露惊人的聪明。

1906年,陶文浚,因崇一学堂英籍校长唐俊贤喜其聪明勤劳准予免费吸收他为崇一学堂第十七个学生。年轻的陶文浚从小热爱祖国,座位上及寝室墙壁上均写上了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

1908年,因学习成绩优异,他提前一年毕业于崇一学堂。于当年考上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学医。

1909年,受崇一学堂唐俊贤校长的资助,他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汇文书院成美馆学习(成美馆即今日南京金陵中学的前身)。

1910年,他转入金陵大学文学系,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并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献,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前夕,正值暑假,陶文浚回县参加辛亥革命地文起义。

1914年,陶文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发表在《金陵光》学报上,其中提出了教育兴国的主张。当年,陶文浚受人资助,考上了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1915年获该校政治硕士学位。

1915年秋,陶文浚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受杜威教授、孟禄教授等的指导,这给回国的陶行知为祖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大众教育的普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17年夏,陶文浚在哥伦比亚大学获该校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他谢绝了美国孟禄教授让他申报博士学位的好意,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教接受教育的宏愿,回到了苦难的祖国,踏上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征途。

2 提倡教育改造时期(1917——1926

1917年,陶行知留学回国后,应聘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育学专任教员,主张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917年,由黄炎培先生倡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刚从美国归来的陶行知,被吸收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特别会员,提出生利、利群的职业教育宗旨。

1918年,他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代理教务处主任。当年五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成立,他担任该科主任。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陶行知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提出教育改革的主张。先后发表了《教学合一》、《第一流的教育家》等文章。提倡教学相长,主张教与学结合,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1920年,他促成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次招女生,并与北京大学相约,开放女禁,招收女生。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东南大学,陶行知兼任教育科主任。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宣布成立,他担任主任干事要职,提出教育革新运动必须具备开辟和试验精神。

1923年,与同仁姚文采先生创办南京安徽公学(即今日南京市第六中学的前身)。陶先生提倡要有科学的精神在事上去求学问;用美术的精神在事上去谋改造;用大丈夫的精神在事上去锻炼应变。

1925年,他应冯玉祥邀请,与许士骐赶编《军人千字课》,深入冯军驻区,推行士兵识字教育。

3、乡村教育时期(1926——1930

1926年开始,陶行知的视线由研究平民教育转到了乡村教育,研究和制订了全国乡村教育运动计划。他以改革乡村教育着眼,从改造旧师范教育着手。晓庄师范成为生活教育的第一个实验基地。

1927315日,陶先生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抛弃高官厚禄,来到了南京北郊的劳山脚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因为地点晓庄村,故称晓庄师范。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农夫的身手,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为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师资。拒收书呆子、文凭迷、小名士三种人。

陶先生反对死教书,死读书,提倡活教书、活用书。晓庄师范的图书馆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礼堂取名为犁宫,门边书写对联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食堂取名食力厅,要求学生自食其力。人民第一,陶先生要求学生与农民交朋友,建立会朋友去制度,尊称农民为农友。

中国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教育与生活劳动、教育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开放的教育,反对鸟笼式的封闭的陈腐的三脱离的封建传统教育。主张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陶先生把老山改为劳山小庄改为晓庄,根据晓庄农村民歌改编成《锄头舞歌,这首歌便成为晓庄师范的校歌。

19304月,由于政治原因国民党当局派了一个连的反动军警,强行封闭晓庄师范,石俊等13位校友被害,陶先生被明令通缉。晓庄师范被扼杀在摇篮之中,陶先生被迫流亡到日本。

4、普及教育时期(1931——1935

1931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的通缉令还没有解决,陶行知秘密回到上海,担任《申报》顾问。以不除庭草斋夫的笔名,在《申报》中向人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陶先生流亡日本期间,重点考查了日本社会,研究了日本现代史,发现日本之所以强盛,工业之所以兴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当局重视教育的改革和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而且中国学校的科学教育脱离社会实践和人民生活,变成洋八股,科学知识为少数人专有。针对这一现状,陶先生提出做一个现代化的人,必须懂得现代化的知识,学会现代化的技能,感觉现代化的问题,并以现代化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文明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他在上海创办了自然学园,搞科学试验和科普创作。并与陈鹤琴等主编了《儿童科学丛书》101本。

1932年,陶先生又同自然学园的朋友办了一所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以造就科学的儿童和科学的民众,成为科学的民族。为了让不识字的人也能受到科学教育,他还借私人广播电台,创办空中学校,向人民宣传科普知识。

可见,陶先生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就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而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努力普及自然科学知识。陶先生对科普事业的贡献永载史册。

1932年,陶先生在上海宝山县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普及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之生活教育。创立了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

1934年,陶行知更名为陶行知。撰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写了著名的三代诗,即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行知行不断循环往复,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 ”。从文浚——知行——行知——   ,反映了陶先生哲学思想的变化和发展。

5、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1936——1944

1935一二·运动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陶行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1936年组织国难教育社,陶行知亲自担任社长,推行国难教育。并执笔起草了国难教育方案,提出了教育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教育是人民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

19367月,陶行知受全国各界救国会委托,以国民外交使节身份,出访了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奔走呼号,向华侨和全世界人民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得到了海外侨胞和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9377月,抗战爆发。陶行知将国难教育运动改为战时教育运动。

1938年,陶行知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口号,他又把战时教育运动改为全面抗战教育运动,动员和教育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抗战胜利。

19389月,陶先生结束28个国家和地区的访问,回到了抗战中的祖国。他宣布回国三愿:一是创办晓庄研究院,培养高一级的专门人才;二是创办一所难童学校,培养人才幼苗;三是在香港创办职业补习学校,通过教育方式团结香港同胞和海外侨胞共赴国难,投入抗战救亡斗争。

193811月,陶先生到达桂林。同年1215日生活教育总社在桂林正式成立,陶先生当选为理事长。

陶先生面向未来,面向新中国。他认为抗日战争中那些流离失所的难童中,必有许多新中国的建设人才,需要从幼苗开始培养。1939720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合川县草街子凤凰山上一个古圣寺里,创办了重庆育才学校。这是陶先生晚年期间进行生活教育实践和活动的主要实体,是培养人才幼苗的进行特殊教育试验的一所蜚声中外的新型进步学校。

6、民主教育时期(1945——1946

1945年抗战胜利,陶行知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提倡民主教育运动。指出民主教育是教人做真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的教育。

19461月,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培养民主斗争的骨干力量。陶先生说: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新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19464月,陶先生离开重庆到上海,积极投入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三个月时间,他发表演讲100多次,进行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711日和15日,国民党先后杀害了李公仆、闻一多。723日,暗杀陶行知的黑名单已传出,陶行知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说:我等着第三枪!

724日夜里,陶先生通宵整理十万字的诗稿。725日清晨,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刺激过深,不幸患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逝世的噩耗传出,一颗巨星陨落,四海同悲。周总理给中央的电文中指出: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而什维克。

上海、延安、重庆各界人士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朱德同志的题词是: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

宋庆龄同志的题词是:万世师表

同年121日,陶行知的灵柩由上海运抵南京晓庄安葬,南京各界人士和晓庄人民男女老幼设路祭迎接灵柩到来,53个人民团体联合负责安葬陶先生,安葬在劳山脚下的生活教育发祥地晓庄村。

陶先生毕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和人民教育事业,他实践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他爱满天下和万世师表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于人民中间,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陶行知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中学简介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中学成立于2011年秋,坐落在距离南京长江三桥不远处的浦口区行知路上。学校与浦口区教育局、行知基地、行知小学及行知幼儿园相伴,与闻名遐迩的艺莲苑为邻。学校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力行办公楼”、“躬行实验楼”、“笃行教学楼”由一宽敞的连廊贯穿成一体。学校绿树掩映、环境优美,是一所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初级中学。

学校将继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用实践汲取“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精髓。行知人任重道远,行知人奋力前行。“做一名自信自觉的行知人”,这是我们师生的共同口号。我们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铸品牌,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策略,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实实在在地不断完善,为创建一所“学生幸福、教师成长、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而不懈努力!

校徽

解读:该校徽是由南京市市花梅花中间加盖一枚(行知行)印章形成核心,外加行知中学中英文校名组成的。字体颜色品红,鲜艳夺目极富有生命活力。印章中的字,是陶行知先生根据知和行是辨证统一关系,创造的一个新字,并规定这个字读“gàn”,意思是“行以求知知更行”。校徽很符合我校特点,其结构合理,鲜活大方,意蕴深刻,整体寓意 传承行知思想,绽放生命精彩”。

校训

解读:即“才高行厚 行动第一 自信前行”

一是表示才高行厚指才能要高,品德端谨,是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德性宜竺实”的教育思想。

二是表示行动第一指要一切真理必须依靠实践,体现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的教育思想。

三是表示自信前行指要落实陶行知“前进道路崎岖不平坦,战胜困难全靠有自信”人生哲学观,以人文本,发掘生命潜能,坚持“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功” “多元智能”和“发展的眼光看质量”的观念。

办学理念 热爱生活 发展生命

修德求真 力学笃行

自信自立 循循善诱

自信自力 天天向上

陶行知、行知中学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