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教育原理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5-10-16 16:07:39

这些教育原理你知道吗

1全面法则——图钉原理

  图钉分为钉尖和钉帽两部分,若将二者分开,图钉便不好使,钉帽无用,顶尖也无用,只有二者不分离,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这告诉我们教育要注意全面发展,不能只了解优生的优点而忽视优生的缺点;也不能让成绩“一票否决”,只了解差生缺点的一面,忽视了差生优点的一面。应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持在教育过程中一切学生的平等,避免部分学生滋生优越感,另一部分学生形成自卑感,要让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是自己,让学生健康成长。

2鼓励原则——蛙跳原理

  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最终跳了出来。可见,鼓励的力量多大!

  老师要善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不吝啬鼓励,合理鼓励,合理表扬,夸奖学生很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暗示性,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而“启发”和“唤醒”的方法就是暗示期待。教师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效诱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教师期望的目标相符合。比如,在胆怯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之后鼓励他们做的棒;在学生们把教室打扫干净后表扬他们的责任心和努力付出。

3多元法则——过河原理

  一次专家乘船到河对岸去,在船上和船夫攀谈起来,竟然发现船夫是一个很难说清楚话的人,于是非常鄙夷他。当船到河中间时,船夫惊问专家:“你会游泳吗?”“不会。”“我们的船现在漏水了,马上就要沉船了。”专家听了愕然,故事的最后是船夫救了专家的命。这个故事也说明人各有其长,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都可以说是人才,在人才的认识上我们要有多元的观念。

  老师千万别总是认为只有学习好才叫人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学生记忆力好,能够熟练掌握课堂知识;有的学生肢体协调好,就是一位运动健将;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不喜欢死板的学习,等等,只有运用多元法则育人,找准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去学习,让体育能力好的同学去运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精彩纷呈。

4赏识法则——根雕原理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然而根雕的前身却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好比是修剪移栽。”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能否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

  所以教育者应该拥有一种心态,对待学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金子,是可以造就的人才。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著成效。

  老师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生身上,而是应该用赏识的目光关注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除了让优生回答问题,给其他学生发言的机会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们的业余爱好,就能发现孩子的其他闪光点。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出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鼓励每个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的闪光点,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为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进而促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克服自卑,帮学生在自信中树立新的目标和理想。

5体贴法则——白开水原理

  现在的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体贴入微,生怕孩子没有穿暖,吃饱,倾尽其所能满足孩子要求。然而这种倾向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教育者要学会给孩子一杯白开水,而且还要适当供应,这样孩子才会细细品味,并形成一种渴求,假如总是让孩子一味喝个饱,到后来自然是食之无味,没有了吸引力。

  老师要善于理解孩子心理,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大胆表扬又要多加提醒,让孩子在饥饿中保持新的欲望。所以,老师要善于运用好赞赏的技巧,可以在每节课快结束时留下悬念,或者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这样就会激起学生了解知识的欲望。

6价值法则——苹果原理

美国时代周刊做过一个调查:童年时,母亲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一个有商贩经历的人回答道:“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苹果被母亲抢走给了别人,那时我就知道,人应该是不择手段的。”一个工程师说道:“小时候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孩子皆抢,母亲止住:“要得到苹果,得先劳动,才能有所得到。”

  老师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回报都需要努力和付出的。从一个小的奖励开始,老师可以评选出学习进步最大的、成绩最好的、为大家服务的、劳动做的好的学生,颁发给他们一些奖品,让学生明白自己做到了就会有回报,让他们在实践成长中懂得感恩,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情感法则——钉孔原理

  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发脾气,父亲为他出了一个主意:发一次脾气就订一颗钉子。后来发现自己居然不发脾气了,于是父亲再次告诉他,有一天不发脾气,便拔去一钉,直到最后钉子被拔完,却留下了一个个针孔,钉子拔走了,可留下了伤害。

  老师面对学生千万别伤害它们的人格,要学会尊重孩子。批评学生要有分寸,掌握火候,拿捏要有适度。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针对学生的性格或是家庭等私人问题来说事。有人说“教育是有痕迹的。”若一旦犯错,留给孩子的恐怕是抹不掉的伤痛,也是老师永远的伤痛。

8行为法则——木碗原理

  一家四口人,爷爷老了,手抖,吃饭时总是把碗打碎,父亲专门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你们也会老,我给你们做的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师以身示范非常重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吸烟有害,可自己却是一个烟鬼,注意形象,可自己却是拖沓,这样又怎能服人。学校对老师的规定要遵守,上课不接电话、不去厕所抽烟等,学生看到老师严守校规,那么自然也会遵守规矩。《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所以为师者为父母者都改为自己,做一笔超值的存款,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有人说:做父母最失败的,就是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又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既不允许学生插嘴,又希望学生有创新精神;做孩子最失败的,就是既厌恶父母设计的人生,又怕辜负父母的期望;做学生最失败的,就是既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又怕得不到那想要的分数。这句话或许写出了很多人内心世界……

文章最后,为整日操劳而睡不着觉的老师送上一张图,据说是能深度催眠的神器!!

踏远山于足下,访安宁而不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读到这首民歌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画面,苍茫辽阔的大草原,远处是黛青色的绵绵大山,天与地在地平线的尽头相融合,更显得神秘又辽阔。

这首诗歌大概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牧歌,“敕勒”是当时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又被人们称为“高车”。

据史书记载,魏太武帝在出兵征服了高车族之后,“皆徙置漠南千里之地,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蕃息,数年之后,渐知粒食,岁致献贡。由是国家马及牛羊遂至于贱,毡皮委积。”

在魏太武帝积极推行他的汉化制度时,从北方草原迁移而来的北朝人们,还是留恋着之前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这首民歌《敕勒川》其实是南移后的人们心中最美的回忆,他们通过歌唱来怀念自己的故乡。他们就好像被放出去的风筝,虽然在天空之中翱翔,但始终被故乡牵扯着,线的那一端有他们熟悉的草场和牧马。

 还有很多漂流在外的人们,经历着羁旅行愁。比如当时在陇原大地流行的民歌《陇头歌辞》: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上诗由流水引领,羁旅远行之愁情顿时汩汩流出。北朝的游子们之所以出游,不会有游山玩水的心情,多半是因为躲避战祸,或者是为了服役。所以,诗歌中多是四海为家的仓皇感,不得归家的漂泊感。天地之大,却没有一处可以让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尤其是日暮西山之时,旅人的这种情绪更为强烈。

行走于乱世,没有归途。远行客在颠沛中流离,天下之大,竟无归处,只有创作吟唱出这些民歌聊以自慰。

[艺术视窗] 《三折画——弦乐三章》赏析

《三折画——弦乐三章》弦乐合奏曲,日本作曲家芥川也寸志作于1953年。乐曲格调清新,在只用弦乐合奏的条件下,将现代风格和民族音乐特点融合在一起,使乐曲显得生动而富于色彩。

全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回旋曲式,快板。主题由弦乐队的全奏呈示,用顿音演奏的回旋主题具有很强的动力性,充分表现了作者重视节奏的创作特点,接下来的旋律进行始终受到持续而富有动力的节奏型的支撑,因此虽然音调长短不一,旋律变化多端,但仍一气呵成之感。第二乐章:三部曲式,行板。整个乐曲平稳宁静,带有催眠歌的特征。在这一乐章的开头,所有的弦乐器都带弱音器,先由中提琴轻轻地奏出催眠歌主题,第一小提琴反复主题时,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用震音奏法形成阴暗的气氛,随后用拨弦的声响加以衬托,同时使用了敲击琴身的奏法,突出了日本音乐的民族色彩。第三乐章:回旋曲式,急板。开头呈示的主题频繁的使用富于节奏的同音反复,使人联想到日本民间节日中的锣鼓。主题开始轻盈活泼,后来热烈欢腾,在呈示灵巧的新主题后形成高潮,后戛然而止,在慢板上徐徐奏出歌唱性的抒情主题,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终曲。

[经社纵论] 逆向选择——身边无处不在的现象

【定义】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尤其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典型事例】在二手车市场上,按照常理使用时间短、性能和质量不错的车应该也能够卖一个好价钱。但实际情况是车况较好的二手车进场交易时,车的质量和性能只有卖车人最清楚,但买车人却难以完全了解。为了慎重起见,买车人尽量杀价,一个坚持要价,一个拼命杀价。僵持的结果是好车退出市场,剩下的车质量越来越差。

【网上购物的逆向选择】个人在网上购物时与传统交易最大的区别是信息更加不对称。经营者通过在网络上发布有效信息吸引买家,消费者在网络上搜寻值得购买的产品信息。由于经营者很容易制造虚假信息、片面夸大产品功能等,而消费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按价格排序的更低价位上。因此,同品牌的产品,如老板抽油烟机,厂家都会针对网购退出价格更低的产品,而给消费者造成了网上购物更优惠的印象。

[心灵驿站] 换个方向突围

18世纪末,英国著名医生琴纳忙于解决天花这个难题。他研究了许多病例,仍然没有找到可行的治疗办法。后来,他把思路放到了那些未染上此病的人身上,从挤奶女工手上提取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一位8岁男孩的胳膊上。一个月后的试验结果证明:琴纳找到了抵御天花的武器。

日本东京三叶咖啡屋有一段时间生意清淡,顾客反映这个店的咖啡太淡了。老板觉得很委屈,事实上同样价格的咖啡,该店下料并不比其他咖啡店少。通过观察,老板发现,原来这与咖啡店所用的杯子有关。他们一直用一种黄色的杯子,由于色彩搭配的原因,用这种杯子装的咖啡总显得浓度不够。后来,他们改用红色的杯子,咖啡的浓度还是和原来一样,但顾客却增加了好几倍。

对待人生的挫折,我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策略:一是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下去,不屈不挠埋头苦干;一是当道路遇到堵塞时,像琴纳医生和三叶咖啡屋老板一样,懂得从另一个方向实现突围。

[科普领略] 柠檬的功效

柠檬很酸,一般用来泡水喝,其营养价值很高,有很多营养功效,那么柠檬到底有哪些功效呢?

1、助减肥。柠檬中的柠檬酸和果胶可以控制食欲。想减肥,不妨泡杯柠檬水当饮料。

2、排胆石。每天早餐前1小时喝一勺鲜榨柠檬汁和一勺橄榄油,有助排除胆结石。

3、治咳嗽。自制柠檬饮料可祛痰止咳:把半个柠檬切片后放在 500毫升水中,煮20分钟后晾凉,再加入蜂蜜饮用。

4、降血压。柠檬富含有益血管健康的黄酮类抗氧化剂。而且,其含有的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内的一氧化氮水平,进而放松身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5、助消化。吃油炸食物感觉烧心,不妨在温水中加勺鲜榨柠檬汁再饮用,可以帮助消化。

6、防感染。半个柠檬挤汁兑水饮用,每天2—3次,可预防尿路感染。

7、防便秘。柠檬含膳食纤维果胶,可促进肠道蠕动;纤维素还可加快排便。

[心灵驿站] 人生太短

  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用脚走,叫做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人生的精彩,总是心走得很美,而与脚步能合一。

  忍让,第一次叫气度,第二次是宽容,第三次就变成了软弱。

  只要别人和你在一起,你让别人感觉很舒服,你必成大业!学着看淡一些人和事物,这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

  生命太短暂,哪有时间遗憾,一分钟都不要留给那些让你不快的人或事。若不是终点,请微笑一直向前!

  误解的本质:被误解的人一点儿都不吃亏,误解别人的人,是他丧失了机会!不要因为暂时的得到而失去未来的拥有,靠牺牲别人得到的更不会长久。没办法,这是天道。

  人生,总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梦想一直落空,总有太多言语无人可诉。其实,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生活,就是把快乐装在心中,然后,静静融化,慢慢扩散。

  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被不懂的人误解无须争辩,我们选择沉默;有时被最爱的人误解,我们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生命中往往有很多无言以对的时刻。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辩明,不是所有的纠葛都能理清,有时沉默就是我们最好的回答和诠释。

[科普领略] 阅兵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当年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中国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最受关注的莫过于93日大阅兵。93日大阅兵是中国第一次以阅兵形式纪念抗战胜利,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当此之际,举行大阅兵来隆重纪念这两个7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是昭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场战争,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战争不再发生;二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决心;三是进一步凝聚中华儿女,增强对中国国防的信心;四是激发全体官兵习武强军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加强实战化训练,提高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增强我国武装力量的战略威慑力,达到强军目标,让祖国人民放心。

  中国人民军队的阅兵式,最早是在1931117日的江西瑞金。随后经历了1949年至1959年的无间隔的11年阅兵,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大阅兵1981914日,在华北某地举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华北军事演习。198410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建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了勃勃生机,人们终于在1959年之后再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震撼人心的阅兵式。世纪大阅兵1999101日,共和国迎来了50华诞。甲子大阅兵2009101日,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抽组的14个徒步方队、500余台地面装备组成的30个装备方队和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151架战鹰编成的12个空中梯队,在天安门接受检阅。

什么是阅兵式呢?阅兵式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启发教学二十式盘点

  早在春秋时期,老祖先孔子已经对“启发式教学”有了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的条件和时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说的是“启发”的要求和标准。今人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传承和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启发教学二十式”,一起来研究吧。

研讨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抓住关键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各抒己见,共同做出结论。

探究引路式

探究中,“导演”在关键处思想引路,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地“排练演出”,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民主的色彩,使学生各得其所。

讲练引导式

在讲练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思维导向,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表现是,教师循循诱导于前,步步启发,学生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综合、消化得出结论。

语言动作式

 指教师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动作和艺术语言而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逼真地掌握知识,在思想感情上得到感染。

故谬激思式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要地方,故意“脱轨”让学生纠正,意欲强化而采取的刺激性启发方式。它迂回穿插、曲径通幽,具有灵活的特点,在教师有意的或无意的教学情境中,促进知识的增值和巩固。

目标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传授知识绝不仅仅为储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进而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就在这个地方。目标明确是激发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

类推启发式

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突破教材难点,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学习。运用此法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探讨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东西,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感性认认的实际出发,达到开发智力和开发能力的效果。

对比启发式

鲁迅说:“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比较。对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所以,用对比方式进行讲授、提问、演示等,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

自学指导

“自学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属于特殊的能力。”教师在自学辅导课中研究教法,进行自学的思维引导。这就要求教课前应选择设计怎样区分教材主次,易混淆的知识如何处理、如何审题、怎样确定解题步骤、怎样论证、检查、演算、如何优化自学时间、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利用智商等带有启发性问题,课中随时引路。

反诘启发式

在教学中,当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理解回答时,教师有时并不直接解答或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诱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叫做反诘式反问法。

教师在运用反诘法时,必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所在;反诘的问题应与本题有明确的必然的联系,不要离题太远,使学生感到“茫无边际,摸不着头脑”。

假设式启发

假设式启发是以虚构的事例来说明某一观点是错误的,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接受正确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赞同某一错误观点的不正常情况,这时,教师就不应硬性制止,而应用假设式启发,即用归谬法的论证步骤。

一般是假设错误观点是正确的,再按错误观点的有关条件进行推理,结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肯定正确观点。

激疑吸引式

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学规类编》)“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激疑吸引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比喻启发式

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和方法中,就有“博喻”“善喻”的说法。孔子就是这方面在的突出的代表之一,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运用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记载。

教师要用具体形象的、学生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发学生联想,启发思维,进行对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地学习。

古代许多学者在百家争鸣中,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驳斥对方的观点,也常用一些发人深省的比喻,写成寓言故事作为论战的武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解抽象的概念时,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加以说明。

一般地说,越是深奥、抽象的道理,越需要借助比喻。教师要对比喻的素材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提炼,注意比喻的通俗性、科学性和理想性。

点拨疏通式

是教学中调整学生注意力、纠正马虎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

如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则说“现在有的同学已不在教室了”加以提示。

发现个别学生学习马虎则说:“你计算的结果对吗?”如发现有的学生眉头紧皱则给予必要的点拨疏通,帮助学生克服看问题的表面性、孤立性,排除定势干扰,培养逆向性和多角度思维。

情境启发式

按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法的要求,搞好教室等教学环境的布置,特别要注意美学原则;结合教材内容,创造出多种多样,符合教学法要求的形象化材料、标本、照片、实物等;板书、板画、图表等,要有启发作用。

1、情趣结合

在教学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传情,以姿势助说话,也可以借寓或故事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教学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思维。

2、情意结合

教学要提倡“情于心而会于意”。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进而要求编故事进行复述,效果也很好。

3、语言启发

教师的语言,特别是文科教师的语言声调,更要求能够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诵读,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情趣横溢。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的情趣出现在教材的开头比分布在后面效果要好。因为在教学开始时出现,可以引起学生长时间甚至是整堂课的积极化,可以提高整堂课的学习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4、环境启发

  教学法的环境设计和布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学生常常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学习周围世界的。他们接触到的语言文字,只有在他们的大脑里引起经验的共鸣时,才产生意义,也才能被记住和理解。

  因此,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强调把知识和学生们的亲身经验结合起来,使他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自得到结论。

示范启发式

  示范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规范化示范来启示学生掌握某一技能的启发方式。它包括潜在型、解题型、操作型、口语型、榜样型等形式。

  不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规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示范启发式的本质是向学生展示规范化的过程。

提示启发式

  提示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突出强调为特征的。它包括关键型、奠基型、例示型、比较型、实验型等形式。不管哪种提示,都是教师明确地强调问题的实质或准确地显示问题的突出特征,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正确思维,同时也兼有激发学生的性质。

  1、关键型提示

  是教师指出理解问题的关键词语和关键条件的启发方法。

  反映任何事物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其文字表述都有关键的词语,抓住它就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就不难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2、奠基型提示

  是教师首先重申与新知识有关或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定基础的启发方法。 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3、例示型提示

  是教师用通俗、直观的事例提示对复杂、抽象问题的理解的启发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例说明。这种举例有时用以阐述某一道理,有时是用以形象说明某一事物。

  4、比较型提示

  是教师对相近或相似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的启发方法。在各科的知识体系中,由于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可以帮助学生看清几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5、实验型提示

  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显示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启发方法。

直观图示式

  1、体系型图示是连接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勾画展示若干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图示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整体性认识。

  2、推理型图示是定向连接有关知识点,以完成某个观点的推理过程。

  这种图示化推理的定向制约性非常鲜明、直观,前后的因果联系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低来灵活安排,既可粗略,又可细微。它可以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明朗化,很容易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

  3、展示型图示是揭示事物的内部构成,反映定理或观点的内容,表明某些知识点的相互制约关系及说明题意等形式多样、作用广泛的图式。

情感启发式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掌握知识。

  2、教师在进行教育性教学时,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的心意。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给予巨大的精神力量。

  3、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表情,可制止某些学生的不适当行为,不破坏整个课堂气氛,也不损伤那些学生的自尊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通过恰当表情,使语调抑扬顿挫,面部体态适当变化,也符合注意力规律,有利于学生注意的保持。

提问启发式

  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

依据提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1、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

  2、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

  3、分析或概括性的提问;

  4、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

  启发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形成“信息差”。

这是启发式的关键。赞科夫说得对: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委靡无力。

2、抓住主要矛盾,在重点关键问题上提问,而不是事无巨细、每事皆问。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问:教材的疑点要问;关键的内容要画龙点睛地问;含蓄的内容要问。

3、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按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和实施。

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随时提出些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知识要讲得“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启发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而不管适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形式。如果能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启发式教学形式进行施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魔术般的诱惑力,成为学生求知欲渴的动力。

这些安全常识一定要告诉孩子

生活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来自各个方面,比如出行、玩耍、水、电、不法分子的抢劫、拐骗、欺辱等等。

上图为108日发生在江苏启东的事。一出租车司机打开车门时,疏于观察,将一辆驶过的电动车撞倒。骑车女子倒地后,不幸被恰巧经过此处的一辆公交车卷入车底,头部遭到碾压,导致当场死亡。

  忽略事件本身,在此提醒,上下班、上下学的路上保持以下4个好习惯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1、停车的地方不能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停车时要距离路牙20—30厘米,除了驾驶人外,乘车人尽量从右侧下车。

2、乘车人看清车辆前后左右来往行人、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才可开门。

3、驾驶人开门下车前要注意观察,防止被经过车边的其他车辆碰伤或因开门撞上别人而酿祸。可以先打开一条缝,也是提醒过往的骑车人,门要开了。

4、骑车人、行人在路过停在路旁的车辆,特别是刚停下来的车辆时,注意保持与车辆的横向距离,防范车门突然开启。

  安全问题一定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单纯天真、好奇心、求知欲、模仿力等都很强,但是缺乏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因此危险常常随之相伴。所以从小交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课。

1.你一个人去上学,刚走到半路,有叔叔喊你名字,说“你爸爸让我送你上学,快上车”,怎么办?

  面对陌生人,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迟疑,但也可能禁不住诱惑。家长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能上陌生人的车,感谢后善意拒绝:“我自己走着去,我快到了。”如果发现车还是跟着你,走大路人多的地方,或向路人求助。

2.你一个人放学回家,前面有个怀孕的阿姨哭着说“我肚子疼的走不了了,我家就在前面不远,你把我送回家吧”,怎么办?

  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只是问路,你可以给阿姨指路,但一定不要引路。你需要把引路的任务交给身边的成人:“你去找那个阿姨(叔叔)吧!”或者直接说“我帮你叫警察”。

3.有陌生叔叔去幼儿园接你,喊你名字,说“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爸爸出事了,你快跟我去看看”,怎么办?

  面对这种突发事件,首先告诉孩子,一定先不要着急跟着走,他说的很可能是假的。如果你不认识这个叔叔,要请老师帮忙确认。

  此时,老师需要电话联系孩子的父母,经父母确认来人的姓名、长相、穿着、手机号等信息,才可将孩子接走。如果不能找老师帮忙确认,就呆在幼儿园或教室里别动。

4.你自己走在一条小路上,发现身后总有人跟着你,怎么办?

  应保持冷静,尽快回家,不要在路上玩,更不要跑开或呼救,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要往大路人多的地方走。发现有警察,可以向警察求助,或向附近商铺的店员求助,打电话联系父母。

5.在路上,高年级学生把你围住要钱,怎么办?

  这类事件在学校时有发生。首先,要记住他们的服装、长相等特征,向老师和学校举报。其次,有危险时要“舍财保命”,千万不要与其发生争执。不要往人少阴暗的角落里走。

6.你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说“我是查燃气表的,请你打开门,我看一下就走”,怎么办?

  坏人来敲门,可能会编各种谎言,一定不要轻信,任何情况都不能开门。

  这时,孩子可假装家里有人,大声喊爸妈,说有人敲门,把坏人吓跑。如果陌生人说是查水、燃气等,可以告诉他们:“我妈妈已经把门锁了,马上就回来,我现在打不开门。”

7.你一个人在小区里玩,一个陌生的阿姨拿了好多好吃的给你,怎么办?

  面对美食,许多孩子都禁不住诱惑。家长要告诉孩子:许多坏人会在食物里放药,吃了以后就会昏迷,醒来后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一定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如果你想吃,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给你买。如果陌生人一定要你吃,可以马上回家或向小区里熟悉的长辈求助。

8.妈妈让你在楼下等她,她上楼取东西,一个陌生的叔叔走过来喊你名字说:“叔叔车里有好多玩具,快来看看”,怎么办?

  父母要切记,不要让孩子独自在外。如果短暂离开,应将孩子托付给信任的熟人,并嘱咐孩子:一定要呆在这里,不能离开。孩子可以对陌生人说:“妈妈不让我去,她马上回来。”

9.你和妈妈一起去商场,走散了,这时过来一个阿姨说“我带你去找妈妈”,怎么办?

  孩子和父母走散了,往往会惊慌,到处找妈妈。应告诉孩子:如果有陌生人带你去找妈妈,一定不要去,可向商场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另外,在进入公共场所前,要和孩子约定,一旦走散了去哪里会合,比如将商场的门口、某一标志性的柜台等作为集合地。

10.在游乐场里,你跟着一个小朋友从滑梯滑到太空舱,又从蹦蹦床跑到气垫床……玩了好一会,小朋友走了,你发现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游乐场空间大,孩子可能玩久了才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此时不要哭泣惊慌。家长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擅自走开,呆在原处,可请附近的工作人员帮忙找父母。

  还需要告诉孩子知道的一些常识……

1、警惕汽车。汽车成为戕害未成年人的第一杀手。家长要告诉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车前后玩耍。告知孩子从右侧门用左手开车门下车。

2、常年备哨。在孩子的枕头旁边常年放一个哨,遇到紧急状况吹哨,能逢凶化吉。如地震时被压下瓦砾下呼救;如孩子一人在家时有坏人撬门,孩子在门内突然吹哨,坏人没准从此就精神失常了。

3、不踩井盖。请告诉孩子不踩井盖,遇到井盖绕过去。有的井盖不牢固,可能颠覆你。靠别人不靠谱,靠自己最靠谱。要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安全自我保护教育。

4、回旋余地。请告诉孩子不要将身体的一部分放进狭小空间,如将手指往瓶子口里插,将头伸进院墙铁栏杆的缝隙,以免被卡住。身体和思想一样需要自由。

5、孩子的安全最重要。生命无价。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遇到危险时,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任何物品都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论。关注我们曾有学校发生火灾,学生为了拿书包丧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6、别把笔变成匕首。孩子在学校手里拿得最多的物件是笔。家长和老师要告诫孩子,笔能变成匕首,误伤同学或者自己。学校时有学生被笔扎伤的事件。笔能写出千古文章,也能伤人。

7、尿能帮你在火中逃生。教孩子遇到火灾如何逃生。例如火灾时很多遇难的人是被烟熏死的。孩子遇到火灾,如果身边没有水源,可往脱下的衣物上撒尿,再将被尿液淋湿的衣物捂住口鼻逃生。

8、一定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名字、手机、家庭地址,无论发生任何事,在别人的帮助下是可以找到你的。相信好人还是多!

对低年级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可以编成童谣教给孩子。

童谣一:一个人,上学校。问我什么不知道。低下头,快点走。追上前面小朋友。

童谣二:一人在家放暑假,生人敲门不应答。问路送奶查电表,绝不开门我当家。

童谣三:小白兔,上学校,见生人,有礼貌。不说话,笑一笑,蹦蹦跳跳快走掉。

童谣四: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童谣五:小小秘密藏心里,谁也不会告诉你,坏人要是欺负你,告诉妈妈要牢记。

童谣六:小老虎,会撕咬,小山羊,敢顶角。坏蛋问我不知道,敢骗坏人赶快跑。

童谣七:火灾来了拔腿跑,弯腰捂嘴向下逃。逃跑不能坐电梯,危险挥手大声叫。

童谣八:身后有人很可疑,走到马路对面去。要是他又跟过来,拔腿就跑莫迟疑。

童谣九: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不抢行。先左后右看一看,一定要走斑马线。

童谣十:骑车避免上马路,不许撒把与攀扶,打闹追逐危险多,人多转弯要减速。

有意识的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的教师、父母就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反复的告诉、提醒孩子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孩子讲述一些预防的方法,以及告诉孩子如果发生意外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自救等等。在不断的灌输中,使这些安全防范常识深深的在孩子心中扎根,相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是防微杜渐的最佳策略,也相信孩子从其中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这些教育原理你知道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