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骂槐的故事典故介绍

发布时间:2019-01-20 12:39:51

指桑骂槐的故事典故介绍

  导语:指桑骂槐一词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成语的典故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指桑骂槐的故事典故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成语相关
  【拼音】zhǐsāngmàhuái
  【英语翻译】
  reviling/abusingthelocusttreewhilepointingtothemulberry
  【基本解释】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引证解释】亦作指桑树骂槐树。亦作指桑说槐。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红楼梦》第五九回:你老别指桑骂槐。《红楼梦》第六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天雨花》第二二回:终年累月再不与他一副好面孔,自朝至暮只是冷言冰语、指桑说槐。茅盾《小圈圈里的人物》:上课以前,她就饱听了一顿贝师母的冷言冷语的奚落和指桑骂槐的咆哮。
  【近义词】
  指鸡骂狗、旁敲侧击、杀鸡儆猴、敲山震虎、含沙射影
  【反义词】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指名道姓
  【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相关典故
  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注释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督音,治的意思。
  《三十六计》中(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出处
  
  《指桑骂槐》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
  
  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词语分析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指桑骂槐这个成语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就是指着张三骂李四。有人要问了,这与桑、槐有关系吗?实际上,二树可真是背了千年的黑锅,这事压根儿和它们毫无瓜葛。
  指桑骂槐不同于瓜田李下,后者的确发生于瓜田间、李树下,多少跟瓜、李有些关系。而指桑骂槐却只是借用了桑、槐的名字符号罢了,本身与桑槐没有什么关系。和指桑骂槐意思相似的成语还有:指桑说槐、指东说西、指猪骂狗、指鸡骂狗、捉鸡说狗等。它们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结构也相似。可能是由于桑槐、东西、猪狗、鸡狗等事物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而人们在表达指此说彼的意思时便自然用到了这些词语,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吧。
  指桑骂槐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3]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先生可否用宫女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演练呢?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作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
  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明白了!
  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孙武命令继续操练。他命令排头两名美女继任队长鸦雀无声。
  鼓声第三次响起,众美女按规定动作,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武治兵的才能。后来以孙武为将,终使吴国挤进强国之列。
  
  

指桑骂槐的故事典故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