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社区中贫困群体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

发布时间:2015-04-09 10:40:34

贫困主要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层含义,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维持基本生活的能力。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较生活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不能达到其生活水平。所以,相对贫困比例能够反映出地区的贫困状况。对于贫困问题的了解,长久以来人们的视角一直都停留在农村,大多数人对农村的定义就是贫穷,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和社会的扶贫视角一直投在农村,贫困人口的主体也主要是尚未温饱的农民。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中的贫困群体数量却在不断攀升。

在我国,最早提及贫困问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及的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在1982年,中央政府对甘肃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颁发了政策。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城市的贫困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我国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数量是很大的,长久以来城市社区中的贫困人口保持着稳定数量,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为例,对大英县社区中贫困群体的现状、原因、脱贫措施进行研究。大英县社区中的贫困群体主要为老弱病残和失业群体,这些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在居住环境差、饮食达不到营养标准和发病率高等;就业问题表现在技能差、就业机会少和工薪待遇低等;适龄子女受教育问题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学历低学习环境差等。在了解了现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城市社区贫困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是研究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城市的贫困人口在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的贫困人口数量是高于30%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中产生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使得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逐年上升。针对城市贫困人口的问题,许多人对其进行研究,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但对于城市贫困人口的问题无太大改善,这样的结果促使着越来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以及探讨话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大英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小城市,其城市社区中的贫困人口比例很高,大英县迄今为止才建县十几年,人口面积都很少,但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很多,遂宁市共有三县两区,大英县无疑是发展最缓慢的城市,县城区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城市区域建设也相对落后,基于大英县的现状,加强对社区中贫困群体的改善是极其必要的,对大英县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二) 研究意义

国外关于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此类问题引起重视。随着城市社区贫困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对此类问题才逐渐深入研究。据统计,截止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0.322012年的0.47,中国国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达到0.4就已处于警戒边缘了,但从201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超过0.4了,所以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贫困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针对城市贫困的问题,其影响强度之深远远超过农村,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研究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了解和分析大英县社区中贫富差距产生的的原因,为大英县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贫困问题的研究对大英县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推动大英县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可提供一定的资源;第三也可反映出我国大多城市社区中贫困群体的现状 可为我国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2、大英县社区贫困群体的现状及问题

(一) 大英县社区贫困群体的现状

1、大英县社区贫困群体生活条件差现状

对于贫困标准的界定,不同的学派有各自的方法和指标,就我国来说,普遍把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界定标准。但在我国,不同的城市也分别有各自的生活保障线,最为一个小县城,大英县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大英县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居住条件差。贫困群体大多居住在大英县的老城区,贫困类别主要是“三无人员”和老弱病残。在盐桥对面的即将要拆迁的房屋居住着大多数的贫困群体,那里交通不便利,大多房屋也似危房,墙外和墙内出现裂缝,有些人家甚至住的是自己搭置的简易瓦房,在下雨天通常都会漏雨,房屋内光线也很差,若不开门几乎白天夜晚一样。家中的必需品只有有床、衣柜、椅子、书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视机,偶有几家有电饭煲。

第二,饮食条件差。他们大多的一日三餐都比较简单,早餐稀饭午餐一菜一饭晚餐面条,几乎一周才吃一次肉而且都是廉价的猪肉,平时的主打菜都是一些季节性蔬菜。而一些较昂贵的牛奶、鸡蛋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奢侈品,更是很少购买。所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体质都较差,易得病。

2、大英县社区贫困群体就业困难现状

在大英县,大多数的贫困群体为老弱病残,对于他们来说就业来源很有限,在这些群体中,由调查的贫困群体职业分类表(表一)可以看出,在这些贫困群体中很多人的职业都处于社会中下层,身体还算健康的人多在工业园区当兼职工、修鞋或捡垃圾,身体有残疾的人几乎是没有工作的,主要靠政府救济或社会帮助。另外还有些贫困人口是失业人员,他们是有能力工作但却处于下岗待业状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大英县的失业率也在上升,再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近年来,城镇失业人员有增无减,这也是他们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2-1-2 贫困群体的职业分类

职业类型

普通工人

技术工人

修鞋

捡垃圾

保洁员

无业

百分比

20%

10%

15%

20%

5%

30%

3、大英县社区贫困群体适龄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较低

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的父母都知道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所以无论他们处于一个怎样贫困的环境里,他们大多都会将子女送入学校读书,加之,九年义务的成功推行,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小学是可以顺利读完的。而且现在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到两个孩子,所以供其读书是不难的。但大英县的贫困群体子女读书的环境确是极差的,为了能够读更便宜的学校,家长会将子女送到离家较远的农村学校,这样一来,他们每天的上学路程是非常艰难的。到了初中高中以后,教育费用和学杂费用增加,有些家庭支付不起这些费用就只有休学。由贫困群体文化程度分布表(表二)可以看出这些家庭中仍是小学初中文化者居多,大多数人学历偏低,甚至还有文盲。

对于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他们就算读书好、想读书,但想要进入高等学府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大多不得不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回家,或帮忙父母,或外出打工,但是等待他们的工作机会也并是很多,因为大部分的他们都还是未成年人,许多工作是不允许的。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也更加困难。

2-1-3 贫困群体文化程度的分布

文化程度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及以上

百分比

15%

35%

30%

15%

5%

(二) 大英县社区贫困群体的特点

作为一个小型城市,大英县在各方面并不具备完善的制度,尤其是在扶贫问题上。大英县现在是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在处理城市贫困人口的问题上不能够面面俱到,所以现在这个群体仍处于生活困难阶段,这些群体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安于现状。在大英县贫困群体中,大多是低学历或无学历者,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很少,且对当前的生活并无不满意之处或无改变之意。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他们对每天的生活要求很低,他们大多认为自己年事已高,不想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

第二,力不从心。在这个群体中,一些人还是想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的,但现实总是不遂人意,他们总是由于各种理由被社会拒绝,不是因为自身条件不满足工作需求而遭到冷对待就是对学历有要求,所以在现实面前,他们被打败了,贫困一直跟随着他们,慢慢的他们也变得麻木,变得得过且过,变得疏远人群、远离社会。

三、大英县社区中贫困群体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大英县社区中贫困群体自身的原因

1、贫困群体年龄偏大

在这些贫困群体中,因年龄、疾病、残疾而陷入贫困的人群居多数。年龄大的人就业机会本就偏少,尤其是在大英县这样一个小城区中,适合他们的职业只有一些保洁员、洗碗工而已,并且都是些薪水待遇较低的职业。整个贫困群体由于收入较低,工作较辛苦,消费水平低,心理压力大,患导致病率高,紧接而来的高额医药费常常令他们雪上加霜,长久下去,恶性循环,就业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除此之外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的残疾人就业的概率就更低,在大英县适合他们的职业只有捡垃圾或修鞋或在街边乞讨,这些都是不稳定的收入,而且他们得到的社会救助也非常有限。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令这些群体的生活状态每况愈下。

2、家庭成员疾病或残疾

在这些贫困群体中,还有些人是因为家庭因素,家庭中由于有些家庭成员的长期疾病或残疾,拖累了整个家庭的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即使能够保证自己脱贫却不能带动整个家庭脱贫,长时间下去也仍旧处在贫困边缘,对一些子女来说,这也是导致其不能完成学业的原因,早早的辍学在家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所以即使不是自己的问题他们也无法摆脱贫困的现状。

3、文化程度低和就业技能差

在这些贫困群体中,文化程度低也是导致其贫困的重要原因。较高的文化和较好的专业技术既有利于就业,又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收入。一般来说,个人的文化程度高低与其专业技能呈正比,个人的文化程度越高,专业技能越强;反之,个人的文化程度越低,其专业技能就越弱。同时,个人的文化程度也是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贫困群体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以竞争为主要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那些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专业技能差、素质较低的贫困群体竞争力自然就差;相对来说,他们遭遇失业的机率就大,而失业后重新再就业的可能性也很低。

在部分贫困人口中,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对社会认识不深,进而导致其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观念陈旧也是其无法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结果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有些人对一些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其“不体面”,比如清洁工,在这类群体中,很少有人愿意去做打扫大街,收拾垃圾的工作;有些人更不愿意工作,觉得工作辛苦,一味地依赖政府补贴和社会救助。这些诸多的陈旧就业观念导致这个群体无法摆脱贫困现状,无法脱贫。

(二) 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逐步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政府结合我国的发展,开始调整产业政策,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辅助的新体系。这一大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导致了下岗失业人数增多,这是造成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也同时存在大量的结构性失业,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量的城市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在涌入城市,这一现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十分尖锐。

在我国,分配制度不合理、机会不均等和收入不平衡也是的导致城市贫困的原因。在大英县这样一个经济不太发达、建县时间较短的小城市,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经济各方面均为达到富余水平,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标准,就业机会也少,无论是办证、就业还是在检查、经营方面,都存在“关系户”和“钱当道”优先的现象。这也恰恰导致了当今社会一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现状。

2、保障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

就大英县目前的保障制度来看,其结构从一开始就存在不足,保障的各个子项目存在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狭窄、经费不足、社会化程度和保障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贫困保障制度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而且保障内容单一。在医疗方面,覆盖范围狭窄,据调查者说他们在医院看的病50%都得不到报销,而且能得到报销的比例很小,大部分的药都是无法报销的;在就业方面,由于政府的管理不严格,很少有企业给员工买失业保险,他们的就业无一定保障;在养老方面,大部分的贫困群体无养老保险,仅有的救济是拥有本地户口的达到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的50元补助。在对大英县20户贫困家庭的调查中发现:30%的低保户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找工作;20%的低保户认为医疗费用高;20%的低保户认为子女教育负担重,在这些贫困户中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以下的低保户占20%,几厅住房条件较差的比例达到60%,还有,在这些低保户中,30%的家庭有残疾人。显然,如何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大英县政府还没有制定制度化的措施。

保障措施过于简单也是其不完善的重要一点,没有针对不同家庭规模、家庭结构进行分类保障。我国的贫困人口是分很多种的,单一的救济方案对某些家庭是不能达到“施人以鱼不如施人以渔”的地步的。比如对有能力工作的家庭来说应当给予其工作而不是同样的给相应的补助。除此之外,保障观念落后,在社会救济人员中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错误观念,主要有几个方面:(1)认为贫困群体是个人懒惰造成的;(2)实施低保是贫困家庭给社会造成的负担;(3)认为对贫困群体进行保障是基于人道主义。显然,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所以加大对救助人员的素质教学也是有必要的。

4、关于大英县社区贫困群体脱贫的几点思考

(一)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

在这方面,可以从政府着手,推进社会发展,扩大就业社会。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若想屹立于世界之巅,必须加快发展,在稳定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扩大了国人的就业机会。帮助地方政府开展实施各行各业的工作,国家应给于地方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比如对于大英县来说,可以将旅游业扩大发展,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中国死海是大英县的特色,夏季是中国死海的旅游高峰期,比如政府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推出一些旅游套票,将东方生态园和魁山坡列入套餐内,在这个基础上不仅可以带动大英县住宿行业、餐饮行业的发展,加快大英县的经济发展;还可为一些小商贩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在这些行业发展起来后也可以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对于大英县的一些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以为贫困群体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如对技术知识要求较低的工作他们可以专门提供给贫困群体,以避免他们在竞争中的劣势。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那么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就指日可待了。

(二)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从失业保障角度来讲,政府应该强制每个企业为员工购买失业保险,如若企业不遵循就应当受到惩罚,在有了失业保险的保障下,贫困群体就不再会为了失业而烦恼,在工作中也可得到尊重。

从医疗保障角度来讲,政府可以制定一个“因人而异”的方案,对一些特困人口应当给予报销所有制,然后再按贫困等级一级一级往上递增,这样才能够达到“有病可以治,并且治得起”的效果。

从养老保障角度来讲,个人购买养老保险是很贵的,个人购买的话是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100%企业买的话只需要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60%,所以在这个时候政府和企业就应当为贫困群体送福利,让他们可以用较低的价钱购买保险。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对于一些较贫困的家庭来说还是支付不起的,还包括一些学杂费用。政府可以根据贫困家庭的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免除一切费用,并对较困难家庭每月给予教育补助。

在救助人员保障观念落后的问题上,应给予一定的教育,纠正他们的观念,不要让他们对贫困群体产生偏见,以致于贫困群体在接受社会补助的同时受到人格上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三) 完善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

国家应把就业列入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应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第三产业,尤其是要发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服务业务。在大英县,发展个体、私营产业,政府应当给予支持与帮助,帮助贫困家庭通过结合的方式,联合营业,这样一来,不会对个人家庭造成太大压力,也可以同时带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贫困家庭的相关群体的经济发展。必须注意的是,此前提必须是在政府提供资金和管理培训的帮助下,不然,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来说,想开起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面是很困难的,在管理方面他们也缺少培训,所以管理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政府可以为有意愿的贫困群体提供免费的培训或是派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除此之外,发展第三产业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增加就业机会的方法,第三产业大多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对劳动者的要求很低,尤其是服务行业,政府若是发展的好,对于贫困群体来说,这会是一个难度不大、收入又稳定的工作。

在就业过程中,政府或企业也可以采取灵活的用人制度,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失业和下岗人员以临时工、小时工、弹性工等灵活就业的形式搞劳务承担,比如在夏季来临之际对死海附近的泳衣批发进行部分承包。对就业过程中,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临时工、小时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不太稳定,但收入也是不低的。

(四)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1、转变就业观念

在许多失业和无业的贫困群体中,转变其就业观念是第一要务。很多有就业能力却不愿意出去工作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对某些行业或某些职业的不正确理解导致了他们当前无工作的囧境。正如我前面表一中所列出的,无业人员的比例远远大于修鞋的比例,他们大多宁愿饿着也不愿去做低人一等的工作,在他们的眼中,修鞋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会让他们感到丢脸,还有很多这样让他们感到“丢脸”的职业,比如“踩三轮”、菜农等,其实这些职业收入并不低。针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群众进行一次就业指导,重点在于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给他们分析每个职业的前景,也可以讲一些成功人士在最初创业或工作时的职业其实也很“丢脸”。职业不分贵贱,每个行业都是值得尊敬的,少了哪行都不行。

2、提升就业能力

转变了就业观念后,便是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在这些贫困群体中,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和专业指导。现在很多行业对入职者的要求很高,只有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入自己理想的职业。政府必须大力开展就业培训,针对不同的职业需求,分别进行职业培训,提升他们有关技术方面的能力、销售能力、对产品的了解能力等。对需求量大的行业,可进行多次培训,或是进入企业后,公司组织职业培训。除此之外,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除了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外,还应教会他们如何在工作中良好表现与良好沟通,在人与人沟通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生活习惯上如何向卫生健康靠拢等等。

五、结

中国在改革以前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尽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也不高,但总体来说,由于城市绝大多数居民都在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从事一份受到高度保障的工作,并在医疗、养老、住房、工伤和生育等方面享有相应的国家或企业保障。因此,在改革以前,我国城市并未形成一个受到全社会关注的贫困群体。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中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城市贫困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大英县贫困人口的产生、构成和现状着手,重点讲述了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就业现状和适龄子女受教育现状,紧接着分析了大英县贫困问题的原因,分别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阐述了导致大英县社区中贫困群体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我自己认为有效的的脱贫措施,希望能对加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消失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汇江.城市贫困阶层的固定化与对策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1,30(1):27-37.

[2]梁汉媚.城市贫困空间分异与脱贫对策[M].首都师范大学,2012-5-28:30-51.

[3]张长富.当前城市社区贫困人口的生存现状及解决[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12):18-19.

[4]徐行,梁海艳.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与对策[J].理论探讨报,201011):251-252.

[5]赖黄平.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2):

92-94.

[6]张书杰,耿慧慧,张文卿,谢兰兰.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93-94.

[7]吴燕霞.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1):78-82.

[8]尹海洁,黄文岩.城市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及贫困特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2-64.

[9]郑敏.浅析城市化与中国新型的贫困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5).

[10]柯雄,李宁秀.试析我国城市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以社会剥夺与社会排斥的角度柯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1):740-742.

[11]李硕钖.我国城市贫困现象及其低保政策研究——以吕梁市低保实施现状为例[M].山西大学,2013-6.

[12]邵琨.我国城市新贫困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2012-03-28.

致谢词

时光飞逝,我在四川理工学院的双学位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两年时间里,我由衷的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感谢学校给了我在学校深造两年和这次毕业的机会。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蔡文钦老师。这篇论文从开题到定稿都有他的心血,对于一个对论文无从下手的学生来说,写一篇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论文是非常困难的,蔡老师用他的细心和耐心一步步的教会我如何写论文,他值得我感激和尊敬。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任课教师们,尤其是同寝室的室友,她们不仅在我写论文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所有的任课教师们和班主任在大学中给予我的知识是我一生受益的,真的很感谢他们。

最后,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恩人,从小就无私的把爱全部给我,在这两年的大学中,他们更加辛苦,但从不让我担心依然把最好的笑容留给我,我很感激他们,但我更爱他们。

大英县社区中贫困群体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