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9-30 22:09:59

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颜维奇

内容摘要:

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思维导图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实现了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换,创造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教学计划、撰写教学设计、理清文本结构、整理知识系统等。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学科教学 实践 思考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于1970年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如图:

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促进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笔记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构建与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

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有不少学校推行思维导图教学。大陆起步较晚,关于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研究这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没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的齐伟老师把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三中、南师大等校于2004年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学习,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参加美国SAT11. Chemistry考试的同学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校从2010年开始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经过近两年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与学工具,而且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1.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1)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今学生受外界的诱惑太多,厌学情绪较重,往往不能专注于学习。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画”笔记,效果让人吃惊。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四,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以便于课后复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和好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思维特点,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各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安排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有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这样长期训练学生每个人都会整理学科知识。

4)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能力。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思维导图训练就是通过思维训练,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就是说通过思维导图训练使学生变得更聪明。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实现了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换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使学生的知识的获得与技能形成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组合、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索与交流中进行的,知识的交流是双向的,其方式是在对话中进行的。

3.创造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1)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3)形成互动式教学过程,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安排。

4)在教学中,关注整体,关怀个体,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

5)可帮助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这样就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三、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一)制作教学计划

每学期初,教研组或备课组都要制订新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在制订具体而详实的教学计划之前,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将教学计划以图形的方式呈现。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解读教学计划,也便于全组人员用最短的时间熟知本学期计划的主要内容,高效而明了。

比如,七年级下学期计划写六篇大作文,10篇小作文,完成一定量的摘抄,教学计划安排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全组老师一目了然。

(二)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同样,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文,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思维导图:

从这张思维导图上,可以看出,《马说》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6个教学步骤,这就是:1.故事导入,激发情趣;2.初读课文,积累字词;3.再读课文,一说“千里马”;4.精读课文,二说“千里马”;5.拓展延伸,三说“千里马”;6.教师寄语,布置作业。当然,每个教学环节中还有小的环节,这里就不一一解读了。整个教学设计清晰明了,简明扼要,便于老师熟悉与记忆。

(三)理清文本结构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何理清文本思路,并清晰地呈现出来,思维导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可以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呈现:

这样一幅思维导图,其实就是文本解读的板书设计,教师易操作,学生易记忆。

(四)分析文本内容

如今的课堂上,在分析文本时,通常我们会通过PPT,将思考题投影在黑板前方,启发学生思考。如我们在分析郭沫若的散文《石榴》时,某老师采取以下方法:

深入研讨:

作者在文章开篇点明石榴树是夏天“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全文紧扣“最可爱”描绘石榴,抒发感情。

1.请快速浏览,画出文中扣住“最可爱”的语句。

2.作者是如何通过石榴花、石榴果来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的?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起到怎样的作用?

4.对比衬托是写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常用写法,试在文中找出一例,体会对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妙处。

以上教学过程,如果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就形象而简明得多:

word/media/image5_1.png

(五)回顾本课收获

在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比如,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学完一单元,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一本书学完,可以画出一本书几个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

学完了一课后,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图标帮助学生整理和回顾。

(六)整理系统知识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我们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梳理知识,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网络。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远远不止以上六种,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学科教学中,对学科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还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虽然思维导图目前在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推广思维导图,也有不少思维导图软件面市,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

2.杨艳君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