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小故事

发布时间:2016-06-15 10:52:46

民族团结小故事之一: 多年前我的母亲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寒冷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可母亲的心情更阴沉。母亲从老家探亲回来,下了火车,又搭汽车往家赶。可汽车停站的地方,离家还有7、8公里远。看着地上堆的七七八八的香油、花生、芝麻等土特产,母亲犯了难。那时通讯困难,家里人只知道母亲最近回来,具体什么时候却不得而知,等人接是不可能了。母亲咬咬牙,将一大堆物件后背前挎,左拎右提,摇摇晃晃往家走。没走几步,就听到“得得”的驴蹄声。到了母亲身边时,竟停下了。母亲诧异地抬头看,是一对维族老夫妇正赶着驴车。维族老大爷坐在赶车的地方笑眯眯地看着母亲,而坐在车厢里的维族大妈连说带比划,示意母亲上车,还在母亲愣怔的时候,维族大妈已下车将母亲和东西让到了车上。路上,怕母亲刚发了汗,再凉着,维族大爷硬是将自己裹腿的毡子给母亲披上。起初,母亲以为与他们顺路,直到了家门口,母亲再三邀请两位老人到家里坐坐,被老人拒绝,母亲又拿出土特产送与他们,依然被拒绝,直到在母亲和一家人感激的眼神目送下,老人调转驴车,往来时的方向赶去,母亲才明白,他们竟送了她整整一路。母亲在家门口望了很久,此时她的心情已不再阴郁,她的心被涨得满满的,我想,那是一种叫温暖和爱的东西。 民族团结小故事之二: 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园艺场村居住着维吾尔、汉、柯尔克孜族等各族村民。吐尼沙汗·毛拉是村妇联主任,也是村里有名的“土专家”。 2009年,吐尼沙汗带头在村里建起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在她的带动下,村里32户村民建起大棚,刘玉凤就是其中一家。现在已是村里的蔬菜种植能手的刘玉凤说到自己的种菜经,句句不离吐尼沙汗。“我成为村里的科技种植致富户,全是吐尼沙汗手把手教出来的。这些年,不论是哪家有困难,吐尼沙汗都尽心尽力给予帮助。” 吐尼沙汗说,民族团结就应该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帮助,都是民族团结的体现。吐尼沙汗走到哪里,就把这些理念带到哪里,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路边、村民的家门口,都成了吐尼沙汗宣讲民族团结的小课堂。 民族团结小故事之三: 我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整日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儿子。活儿多的时候,甚至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他常常买上整箱的方便面,让我自己用开水泡着吃。有时方便面吃完了,小陶辉不得不挨饿。哈力克·买买提夫妇很心疼这个孤单的小男孩。陶辉衣服 脏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就拿去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在炕上睡觉。有一次,小陶辉到父亲的工地去玩,不小心将左臂摔伤,疼得直哭。再乃提汗.艾买提心疼的落泪,赶紧抱起小陶辉去看病。小陶辉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小陶辉多么幸运,因为和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小故事之四: 2015年2月,位于新疆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2008年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同志,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民族团结小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