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发布时间:2019-04-14 11:00:03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近几十年来,从中国两岸三地到世界各国,兴起了一门显赫的学问――成功学,一时间,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趋之若鹜。成功学的书籍连连登上畅销书榜,成功学大师更是炙手可热。然而成功学是教人如何成功的,那么成功之后该做什么呢?似乎没听人讲过。

  老子应该是成功学的大师,一部《道德经》,把成功的要领都说绝了,而老子的卓异之处不在这里,他还有教了后人一种更别致的学问,应该叫“后成功学”,就是指导人们成功之后该做什么。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就是用手拿着;盈是满的意思;已,就是停止。这句的意思是,始终保持满盈的状态,不如适可而止。唐振先生(广西北流人,1897-1987)的解释也很耐人寻味,先生认为,这句是老子用日常生活的例子说高深的哲理,如果人端着一个器皿却不断往里面加水以至于越来越满,那么一定会溢出来的。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拿锤子敲打。老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兵器制造者把青铜或铁用锤子敲击出非常锐利的尖。老子认为,通过锤炼形成锋芒,是难以长久保持的。有学者认为,这句的意思是手中已经有了尖利之器,还要不断地锤砸使其锐利无比,就锋芒太露了,是不能长久的。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满屋子都是珍宝,是没法守住的。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人有了财富和地位后,如果骄傲的对待别人,那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事情做成功了,不能居功自傲,要低调收敛,这才是大自然的规律。

  成也优势 败也优势

  持盈揣锐最后导致失败的古代事例数不胜数,咱们这次聊个现代的。

  三株药业的董事长吴炳新是公认的营销天才,他起初开公司为其他公司做销售代理工作,生意做得非常好。后来,他想自己开发一种产品,于是有了后来的三株口服液。有了产品后,吴炳新把自己的营销天赋发挥到了极致,广告开路加人海战术,当年销售额就到了1.25亿元,第二年是33.5亿元,第三年是80.6亿元。

  到了第四年,三株曾经提出,要在五六年内达到1000亿。因为外国人是不用这种保健品的,因此有人计算过,如果那样的话,全国人民得拿三株口服液当汤喝而且得天天喝、顿顿喝才行。

  这主要是三株对自己的营销能力太相信了,相信到了自负的程度。于是在产品几乎没有任何改进的情况下,三株借助自己的营销能力持续狂奔,似乎营销优势是无限的资源。最终一个小小的舆论事件,虽然三株最终胜诉,刚刚建立起来的“三株帝国”几个月就土崩瓦解了。

  这是典型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企业到了巅峰之后,前面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下坡路。

  当优势被意识到,而且被当作一种非常值得依赖的力量时,那么这种优势很可能就是将你引向深渊的魔鬼。

  当年的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日本都是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太相信了,最后自己被更强大的所击垮。

  和任何事物一样,优势也是双刃剑,因某种优势而成功者,也往往因这种优势而惨败。

  财富与人心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满堂”二字在帛书本《老子》中为“盈室”。避汉惠帝刘盈的讳改成了“满”字,那么盈应该是个动词,是充盈的意思,引申为不断地聚敛财富。

  春秋时期,楚国的白公胜发动叛乱,控制了楚国后,他的部下石乞劝他把府库里的财物要么烧掉,要么分给大家。白公胜认为烧掉府库没有积蓄,将要用什么来保卫国家?石乞怎么劝,白公胜也舍不得。结果几天后,叶公率军攻进了楚国首都,立即把财物分给了大家,结果民心归附,十九天后就把白公胜打得大败,最后白公胜兵败自杀。

  古代的诸侯卿大夫自己要享受,要养各种宫廷服务人员,还要养军队保卫自己的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富,怎么玩得转。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哪一个都是通过富国强兵崛起的?

  但老子看到了财富的另一面,不能把财富当作一切,因为一个国家的利益就那么多,如果国君聚敛太多了,老百姓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这样就会伤及民心。

  正如《大学》中所说,如果国君聚敛财富,民心就会离散。散施财富,就能聚集民心。(“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而且还提出,那些以“充实国库”的名义与民争利的下属比贪污的下属更可恶。(“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今天看来,这句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不能让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导致严重地社会分化,那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因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不是某个人富,也不是某个阶层富,只有共同富裕才符合道的规律。

  富贵而骄必遭祸殃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一变,人的心理往往跟着就变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一句话――“官升脾气长。”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富贵而骄。”

  古往今来,这样的人着实不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胜。

  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他不甘心受人奴役,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打工仔们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苟富贵,勿相忘。”)

  后来,陈胜起兵,结果天下响应,四方从者如云,他自立称王。过去和陈胜一起种田的一个同乡听说了,特意从老家来投奔他,结果见不到面。直到陈胜外出,这位老乡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老乡,所以较随便,有时也讲一些陈胜在老家的旧事。不久有人向陈胜打小报告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胜十分羞恼,竟然把这位同乡给杀了。   自此以后,陈胜的老朋友们都逐渐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后来一次兵败之后,陈胜被自己的车夫杀害。

  按现在的眼光看,陈胜能从草根阶层奋起,那是情商智商都非常高的,他是有骄傲的资本的,但历史上这样的人最后都给自己带来了祸患。有人说,这是违背了天道。天道之说未免玄虚,还是古人说的有理,“人心者,天也。”人心就是天,天心的向背,决定于人心的向背。

  富贵而骄人,不就是违背了人性的规律吗?

  成功之后路在何方

  功成身退的成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我们也都听的很多了。

  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春秋时期的越国勾践团队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完成了复国大业。范蠡马上给另外一位谋士文种写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让文种和他一起功成身退,然而,文种却不以为然。

  后来,范蠡弃政离开越国从商去了,而文种继续在越为官,勾践开始猜疑文种,终于有一天,勾践召见文种说,你的九条妙计,我只用了三条,就把吴国给灭了,请你到九泉之下,帮我爸爸打败夫差的爸爸吧!(“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赐文种一把剑,令其自裁。文种仰天长叹:我后悔不听范蠡的建议,最后被越王杀害。(“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随后伏剑而死。

  范蠡则功成身退,通过海陆去了齐国(“浮海入齐”),定居于陶(现在的山东定陶),开始了后半生的商业生涯,成为远近闻名的“陶朱公”。曾经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不信今时无古贤。”

  说到范蠡的故事,我们可能大都是姑妄听之,未必能够当真。

  当代,能和范蠡相比的人也是有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信,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

  2009年,78岁的他正打算安度晚年之际,日本航空公司宣告破产。时任首相的鸠山由纪夫登门邀请稻盛和夫出山担任这家破产公司的董事长,几乎所有人都为稻盛和夫捏一把汗,但稻盛和夫欣然应允,只身来到日航。在他的领导下,第二年,日本航空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日航做到了三个第一,一个是利润世界第一,一个是准点率世界第一,一个是服务水平世界第一。20129月,日本航空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再次上市。稻盛和夫又一次功成身退。

  成功之后做什么?

  稻盛和夫说――

  “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有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了不得,态度变得令人讨厌,表示其人格堕落了;有人成功了,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功成身退,不是遁世逃禅、隐居山林,而是向着更崇高、更艰巨、更有益于大众的目标奋力前行。

  附:有学者认为,范蠡是老子的传人。在北魏李暹为《文子》所作的注解中指出: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根据这条材料我们可以将范蠡与老子联接起来。春秋战国之际,范蠡离开越国到齐国经商,从而把老子的思想传播到了这里,开始了道家学派在北方列国流传发展的新时期,并最终发展成为道家学派的重要学派――黄老之学,看来,范蠡能够把事业做得那么成功,把人生看得那么透,是有原因的。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