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8 13:18:46

作家作品论从不同角度解析卞之琳《无题一》感情的变化李倡云【摘 要】卞之琳作于19373—5月的五首《无题》诗,是他诗歌创作中罕见的对私人感情完整序列的表达。本文通过对《无题一》中的语言和意象的分析,体悟卞之琳细微感情的变化。【关键词】《无题一》  语言和意象   感情的变化一、对语言的层次分析(一)对词语的归类分析1)时间名词。“三日前”“今朝”“一夜里”诗人将这段感情的表达放置到一定的时间段中,“三日前”男女相遇,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念念不忘,“今朝”重见,“你”的感情如“一片春潮”仅仅相隔三天,“我”的思念就如潮水般泛滥,给人一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可见思念的深切,思念的绵长和思念因时间差所造成的痛苦。一夜里”极言时间之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时间的短来强调感情的深。一夜之间杏花全开了,这是诗人的一种想象,是诗人的一种强烈的期待,也是对爱情的热烈渴望。这些时间名词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特定时间的流动中,清晰地看到了诗人感情由思念到迫切相见,再到殷切期盼的感情变化。2用。有“过”“揉”“载”“开齐”。“掠过”是男子的动作,写出了男子淡淡的、含蓄的爱恋,是男子铁骨下柔情一面的体现。“揉揉”是女子温柔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柔情,女子的温柔为男子的痴迷和感情的升华提供依据。“载”字,男子以水自喻,显现出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心态,炽热的感情。“开齐”是杏花的动作,杏花也被男子的爱感染了,一夜开齐了,写出了男子对爱的热烈的期盼。由此可见,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无论发出动作的对象是谁,都是为男子的感情变化服务的。(二)对句式的分析特殊句式的运用,如上片“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1]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是“今朝你重见了,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1]人将“小水”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小水”是诗人强调的重点,”小水“的感情的表达是重点,”小水“变为”春潮“的过程是重点,更深层次的重点则是诗人在这个过程中感情由平凡、渺小、卑微的淡淡的爱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能量的积累,最后犹如“春潮”般汹涌、澎湃的变化,诗人的感情在此时得到释放,得到升华。再如,“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一句,三个短句都以“水”开头,反复强调。这像水的一种倾诉,其实是男子心理的一种暗示和变化,他将这种愁和哀化为动力,自己承受过程中的挫折,心甘情愿载“你”,这是大男子敢于承担精神和具有宽广胸怀的体现,可见男子的用情之深。二、对意象的多重理解谈起“水”,人们往往会想到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被赋予了时间概念,而从“小水”“春潮”的演变,是在时间流逝下的量的积累,也是诗人情感的累积,三日前的小水是平凡的、渺小的,今朝变成了春潮是因为你来了,我们重见了,春潮的汹涌澎湃与惊涛骇浪与诗人的心潮涌动、激情澎湃相对应,而对你的爱也如春潮般汹涌、泛滥。而为什么是“春潮”呢?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爱情萌生的季节,春潮的涌动给了诗人爱情萌生的渴望、勇气和希望。但诗人的感情却又不止步于此,这里的“小水”和“春潮”的含义具有双重性。“小水”和“春潮”同时带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追爱的过程本是悲喜交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流逝,所经历的“百转千回”的重重阻碍和磨难,也会经历彷徨的阶段,因此诗人在下片中交代了“水有愁,水自哀”说明了这个过程中诗人所经历的感情是复杂的,是悲喜交加的,是跌宕起伏的,是夹杂着一见钟情的想念、重见时的欢欣喜悦和过程经历中的淡淡的哀愁的。
“船”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摆渡的一种方式,“船”与“水”的浅层次关系的含义是“水”载“船”,“我”载“你”,更深层次的理解则是心与心的摆渡,“船”通过“水”来载即意味着你走近我身边,走进我的内心深处,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距离的拉近,更是心灵距离的缩短。“船”这一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深入内心的交流,对爱的表达也达到了高潮。“杏花”这一意象的含义可做多种解读。杏花的花语有很多解释,在此选择三种较普遍认可的理解来解读。第一种是杏花的含义即娇羞,在此可将杏花看作女子的化身,与上片中的“一丝笑影”“揉揉眼睛”等美丽、害羞、温柔的女子形象相吻合,但与“开齐了”不符合,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若以”疑惑“一词来理解,诗人的感情更多地在“哀”“愁”的基调上延续,表明诗人对女子的呼唤”下楼去!“并没有得到回应,诗人还是一个人的追逐和思念,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场,未免给人一种遗憾,和诗人后来作的四首《无题》诗内容衔接不符,这种理解也欠妥。”杏花“比较广泛的认识是“少女的慕情”,以这层含义来理解的话,最后一句“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则可看作是诗人的想象,诗人在追求爱的过程中经历了平淡卑微的爱慕,激情澎湃的追逐,彷徨迷茫的哀愁等一系列复杂的感情变化,最后以开齐的香花来安慰自己,想象成少女对自己的爱慕,一方面这是他爱的期盼,另外也让他的爱充满了希望,这种分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诗歌的结局也变为了充满希望的团圆的结局,赋予诗人继续追求爱情的动力。参考文献:[1]卞之琳.十年诗草: 1930~1939: 增订本[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作者简介:李倡云(1990-),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71·“我”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