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一中又好又快发展掠影

发布时间:2019-03-04 01:24:06

—— 灵台一中又好又快发展掠影

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经始灵台”,《诗经》记录了它灿烂的文化,留芳后世。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王伐密,《史记》记载了它光辉的历史,彪炳史册。

里山清水秀,古迹名胜,不胜枚举;这里人杰地灵,贤能俊才,代不乏人

这就是地处于甘肃东部边陲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台。

沿泾灵公路驱车南下,映入眼帘的是离山如缎,溪河似练,依苍林,望虎秋,傍达溪,灵台二十三万人民心中的明珠——灵台一中就赫然挺立在县城城南工业园区。门迎青山绿水,耳濡青衣书生,磅礴大气的楼房,宽阔平坦的大道,其这座陇上名校既蕴藉着古朴典雅的学府风范,又彰显出青春靓丽的现代气息。

栉风沐雨历沧桑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共和国阳光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展,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崛起至今,灵台一中已走过了六十八个春秋,六十八年江河平地、薪火相传,期间十八位校长,千余名老师,上万名学子在这里挥洒着青春,成就着梦想,几经磨难又几度辉煌,自强不息的一中人,为灵台的教育事业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动人的篇章。

一九四零年抗日的烽火燃烧在中华大地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兴学育人,时势所迫。从北平华北大学毕业的灵台人张国栋先生怀着振兴民族造福桑梓的壮志雄心毅然返乡,将集仁人志士十余人创办了(灵台一中前身)甘肃省立灵台初级中学。创业维艰饱尝苦辛,张国栋先生为灵台教育事业,为子孙后代燃起了希望火种。

1963年、1964年、1965年灵台一中收获了它的第一段黄金时期,连续三年高考成绩卓著,有57人被高校录取,一时间,灵台一中光耀千里,名满陇原。改革开放以后,灵台一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正本清源,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全面育人,教育教学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84届学生刘兴华、86届学生杨小成、2002届学生曹敏华、2008届学生王丹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灵台一中又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步履匆匆,岁月如歌。跨过二十一世纪的灵台一中,已是一所拥有二百多名教师,5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的市级示范性高中。,传承鼎新,锐意进取,今天灵台一中又为全县教育事业书写着浓墨重彩的华章。

六十八风雨,六十八坎坷,经历过筚路蓝缕的艰辛经历过栉风沐雨的磨炼,如今,一个靓丽的一中,和谐的一中,人文的一中,发展的一中正在灵台大地上崛起。

伟略妙笔起宏图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科教兴国已成共识。教育,被提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世纪新形势、新时代、新机遇,灵台一中必须做出选择。2003之前,灵台一中占地仅二十几亩,一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宿办楼,这既不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求学的需求,也不适应全市大办教育的形势。灵台一中岂能停滞不前、错失机遇。20031月时任县委书记毛文平走进了灵台一中,经过深入调研,决定改扩建灵台一中,从03年到05年的三年时间,灵台一中抢抓机遇,提质扩容,扩展校园面积45亩,新建五千三百平方米2号教学楼,一千六百平方米餐饮楼,五千九百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亮化、美化、绿化学校主要活动场所,建成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终端,实现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师生的教学条件、办公条件、生活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20028月在全市率先改办独立高中,200310月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高中,20061月时任县委书记毛文平、县长苏克俭又一次把他们高瞻远瞩的目光投向了灵台一中,根据灵台一中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城南征用土地120亩,合并原职教中心、城关中学、城区变电站等单位,重建搬迁灵台一中。

2006425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灵台一中新校区建设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历时仅一年四个月,一个占地一百三十亩亩、建筑面积三万八千平方米规划合理、设计超前、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新的灵台一中拔地而起,图书阅览、实验、信息技术、和电化教育手段的设施齐备、高规模、高标准设施一步安装到位,所有实验及图书、阅览、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学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教学标准,灵台一中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广阔平整,具备400米标准跑道的校内塑胶田径场,为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溪河滔滔抒深情,荆山巍巍铭党恩。

仅用四年灵台一中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历史性飞越,这正是“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生动诠释。这里涌动着县委、县政府兴办教育的魄力,高瞻远瞩的胆气;涌动着全县人民尊师重教的热情、捐资助学的血气;涌动着工程建设者们辛勤劳作的汗水、合力攻坚的豪气。灵台一中不会忘记省、市、县各级领导对学校的关心和对新校区建设做出的努力。灵台一中不会忘记,时任县委书记毛文平、县委书记苏克俭、县长吕鹏举多次到工地现场办公,救困解难,督查指导。灵台一中也不会忘记,全县三千多名干部职工在工程建设最困难的时候伸出的那一双双援助之手,上海范氏集团总裁范臻先生出巨资惠及一中学子的义举。

明德树人谱华章

当一幢幢漂亮的大楼拔地而起的时候,灵台一中人并没有停下思索的步伐,面对一批批走进来又一批批跨出去的莘莘学子,用美德装扮他们的灵魂,用知识充实着他们的大脑,用能力丰满他们的羽翼,这才是一个学校的生命。

20044月,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新任灵台一中校长张士才在国旗下发表《让校园充满爱》的演讲,热情洋溢,饱含爱心。从此“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典型的榜样引导人,用丰富的活动陶冶人。”这是灵台一中四年来一直坚持的育人之路。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法规法纪教育,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加强前途理想教育,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是灵台一中四年来一以贯之的德育目标。

每年一次的新生入学前的军训,威武严肃、场面壮观,让学生接受意志的淬炼。每学期一次的法制讲座,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一件件振聋发聩的故事,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每两周一次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活活泼,给学生深刻的思想启迪。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提倡“真善美”,贬义“假恶丑”,给学生向上的精神动力。

学校多次邀请校友现身说法,李栓科的北极探险,冯忠科的奋斗历程,杨双红的追梦之旅,郭文霞的求学之路,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激励。注重人文关怀情感教育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灵台一中领导班子精心构想和关注的焦点。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搭建一个用激情可以触摸的舞台,让学生走进一个用文化编制的世界,让他们生命中焕发出真正的人文关爱的光辉。

四年来,灵台一中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颇费心血,立校训、树校风、明校风、倡学风、名楼名、谱校歌、制校标、绘校旗,建造音乐喷泉,张贴名人字画,创办《校园之声》、《溪河心声》、《探索与思考》等“一报两刊”,编辑出版《读书·作文·做人》和《二十四孝故事》两本校本读物,编印文学社学生作品集《倾听花开的声音》营造了浓烈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学校不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沙龙活动:唇枪舌剑的辩论赛、热情洋溢的演讲比赛、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自由奔放的卡拉OK大奖赛,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艺术节里朵朵奇葩异彩纷呈;科技节里奇思妙想精彩飞扬;体育节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艺术团、文学社、记者站、广播站、篮球队等已成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实践的最佳阵地和探索频道。让学生释放了潜能,发挥了才能,提高了智能。

200510月,灵台一中的“一报两刊”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评为校园报刊一等奖。20062月,学校编导的大型舞蹈《献血情》被教育部选送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20074月,学生刘强、王家辉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科幻画比赛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200710月,甘肃新闻专题报道“灵台一中建设发展的成就”。20083月,《甘肃教育》杂志专门报道灵台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种文明、健康、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一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已在灵台一中悄然形成让学生的生命激动起来,爱已经扎下了深深的根。

求新致和铸辉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才能锻造出一支师德好、业务精、乐奉献的教师队伍,也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是灵台一中领导班子的共识。

20048月,灵台一中首推教职工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激活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06527日,灵台一中一届一次教代会隆重开幕,调动教师参与管理,标志着一中民主化管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20084月,经过四年的实验总结,完善出台的《灵台一中管理手册,建立健全一百二十多种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真正迈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轨道。

学校积极实行四项工程,即继续教育工程、名师锻造工程、青年成才工程和科研兴校工程。加强校本培训,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强化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扩展知识广度和深度。每两年举行一次全校教师赛教活动,力推名师。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教活动,筑起成长。出台了《灵台一中青年教师培养办法》,连续四年培养青年教师八十余人,成效显著。多年来,灵台一中广大教师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联系校本实际,潜行钻研,始终站在全县教研、教改的最前沿。2006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项目校。先后承担省级实验课题两项、市级实验课题五项、县级实验课题十项。

科学地管理,历炼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里有师德高尚、德艺双馨的全国优秀教师于学军、李克峰;有经验丰富,勤奋踏实的省园丁奖获得者罗伟、胡永忠、李德兴、王宏科;有一大批敬业爱岗,满怀激情与爱心的、市、县优秀教师。老年教师老当益壮,勤耕不辍;中年教师勇挑重担,乐于奉献;青年教师意气奋发,热情向上。黎明起,他们已经步履匆匆;夜阑静,他们仍然伏案疾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不愧是灵台一中的精英,他们才是灵台一中的脊梁。

辛勤地耕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于小强、田永红、郭文霞、王蓓、王丹……他们均以优异的成绩园了自己的成才之梦,为学校争了光,为灵台添了彩。多少饱学之士,朝气蓬勃,他们的人生从这里起航,驶向五湖四海;多少栋梁之才,意气奋发,他们的梦想从这里放飞,翱翔天南地北。

“人梯巧搭攀登路,心血勤浇栋梁才。”连续几年,灵台一中的高考持续攀升。2005年二本以上上线153人,2006年二本以上上线224人,2007年二本以上上线255人。2008年二本以上上线272人。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灵台一中先后荣膺平凉市高考先进单位、平凉市普通高校(中专)招生考试优秀考点、灵台县文明标兵单位、灵台县高考质量先进单位,灵台县诚信单位……

在引领与顺应之间,灵台一中活力迸发;在聚合与吞吐之间,灵台一中魅力彰显;在发奋与昂扬之间,灵台一中势力提升。为灵台一中教育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首过去,灵台一中沧海桑田。

放眼现在,灵台一中形势喜人。

展望未来,灵台一中豪情满怀。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精神之花姹紫嫣红,永开不败;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栋梁之才茁壮成长,层出不穷。今天的灵台一中,正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历史的机遇。向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陇上名校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灵台一中又好又快发展掠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