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8-06-01 23:32:19

渤海高中高三历史学科试题

命题人: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满分:10020181

1.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 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 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和墨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即主张节俭,这是墨家思想,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指在祭祀所用的食物选上好的原料,尽量精细,以达到仁、礼,所用后者是儒家思想,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排除。

2.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 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故C正确。宋代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加强,故A排除。宋代城市人口没有缩减,故B排除。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无关,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

3.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为正七品官 “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可知监察官员位卑权重,故选A;监察官员不属于地方行政官员,不掌握地方行政权,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构庞大臃肿和行政效率,排除CD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正七品官说明监察官员职位低,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判断监察官员权力很大。

4. 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表明

A. 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B. 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

C. 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D. 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的法制观念,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A项中的宗法观念材料中没有体现;由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可以分析出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故本题答案选B项。国家观念主要确立的是主权概念,既赋予国家以人格化的权力。近代民族观念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成员。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天朝上国与材料无关。

5. 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俄国十月革命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中国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由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结合四所学可知ABC三项之前政府都没有进行改革,而中国的辛亥革命前清政府进行了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即清末新政,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新政促进了革命的爆发,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背景

6. 1215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叫要确立相关法定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

A.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 保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

C. 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

D. 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由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叫要确立相关法定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可以看出早在《大宪章》中就对英国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这为后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在《权利法案》中确立的原则;B项公民的权力与材料无关;C项中取消过为绝对。

考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基础

7.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 特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 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C. 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 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可以看出利玛窦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故答案选B项。A项与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不符合;C项中的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与材料无关;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时期的思想西学东渐

8.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所述属于挑战范畴的是

A. 原始社会先民以刀耕火种进行集体劳动

B.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C. 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希腊创造城邦文明

D. 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建设采取苏联模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属于人对人的刺激,属于挑战范畴,故B正确。原始社会先民以刀耕火种进行集体劳动,属于应战,故A排除。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希腊创造城邦文明,也属于应战,故C排除。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建设采取苏联模式,也属于应战,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9.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_;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A.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B.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C. 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D. 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答案】D

10. 《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 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 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C. 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 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企图通过国家的干预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以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A项中的消灭太绝对化,B项中的终止也过为绝对,都与所学知识不符;C项错在商业,故排除ABC项;由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可以分析得出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D项正确。

11. 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

A. 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 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 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 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由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这个道路是独立、自 主、非集团化,开展不结盟运动。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只能是冲击不可能动摇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项错误,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其追求的目标,还没实现;C项错误,当时中国没惨叫不结盟运动;D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冲击了两级格局的局面,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新兴力量的崛起·不结盟运动

【名师点睛】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截至20125月)拥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的松散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影响: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12.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回忆中美建交谈判时说:如果我们不在这一问题(向台湾出售武器)上明确表示我们的观点,总统及其国内政策顾问和我都强烈地感觉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将会在美国遇到政治麻烦。这表明

A. 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B. 是否对台军售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C. 美国国内对于中美建交存在着严重分歧

D. 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由如果我们不在这一问题(向台湾出售武器)上明确表示我们的观点,总统及其国内政策顾问和我都强烈地感觉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将会在美国遇到政治麻烦可以分析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项与材料总统及其国内政策顾问和我都强烈地感觉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将会在美国遇到政治麻烦不符合;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年代中国的外交·中美关系的缓和

13.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答案】1)中国:受西方影响;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

英国:建立早且比较完备;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制定走向法制化。

2)背景:相同点: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治:民主政治进步政府重视

思想: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启示:政府应关注民生;福利政策应该制度化、法制化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可以概括出中国儿童福利政策受西方影响;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由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可以概括出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由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可以直接概括出英国儿童福利建立早且比较完备;由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可以概括出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由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可以概括出制定走向法制化。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可知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是在中华民国初期,英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是在工业革命后,所以结合所学对两者的背景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的启示可以从政府应关注民生;福利政策应该制度化、法制化等角度回答。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福利政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福利政策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反映了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指出其中一个时期的一种流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示例11949—1986年:人口流向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

原因:1953年中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项目中民用工业侧重于东北和中部地区,军事工业侧重于西部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国防军事工程建设的展开,人口流向这些地区。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影响了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

示例2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流向京津冀一带和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

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1992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城市经济得到飞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地图中的箭头指示可以看出1949——1986年我国人口主要流向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析原因结合所学从一五计划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分布情况及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支援边疆这些角度分析即可。从地图中也能分析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流向京津冀一带和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其原因可以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判断我国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结合人口迁移当时的背景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即可。

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建国初期有些开国元勋对外来移民疑虑重重,也制定过针对外来移民的严峻法律,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接纳外来移民,奉行来者不拒的政策。这一时期,有1000多万人移居美国,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这些外来移民对美国早期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增加了美国的人口,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且带来了一些美国工业化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并以各自族裔群体的传统和文化融入美国文化主流,使它逐渐丰富多彩。美国最初由各州和地方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处理移民事务。但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和社会对移民事务的日益关注,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1875年,国会对外来移民实行第一次控制,宣布禁止妓女和罪犯入境,以后又通过一个联邦管理外来移民的法案,……同时西海岸各地的排华问题逐渐被提上了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在加州议员和排华势力的鼓动下,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并禁止华侨入籍。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美国移民政策有限松动的阶段。这首先表现在1943年美国废除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排华法,重新允许中国人可以合法移民美国并成为美国公民。在社会舆论的迫切要求和广泛推动下,国会于1965年以压倒多数通过一个新移民法——“移民和国籍法。根据这个移民法,美国取消了移民限额法中的民族来源制,改为按国籍(不按民族和种族)定了份额。

——摘自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建国以来美国移民政策。

【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从鼓励接纳到进行限制再到二战后有限松动。

管理机构由各州自主管理到联邦政府和国会管理。

移民来源上由民族来源到国籍来源。

2)积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美国所需要的科学技术,丰富了美国的文化。

消极:有种族歧视色彩,并没有做到平等。大量移民涌入给美国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隐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接纳外来移民,奉行来者不拒的政策”“但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和社会对移民事务的日益关注,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美国移民政策有限松动的阶段。可以概括出从鼓励接纳到进行限制再到二战后有限松动。由美国最初由各州和地方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处理移民事务。但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和社会对移民事务的日益关注,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可以概括出管理机构由各州自主管理到联邦政府和国会管理。由在社会舆论的迫切要求和广泛推动下,国会于1965年以压倒多数通过一个新移民法——“移民和国籍法。根据这个移民法,美国取消了移民限额法中的民族来源制,改为按国籍(不按民族和种族)定了份额。可以概括出移民来源上由民族来源到国籍来源。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些外来移民对美国早期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增加了美国的人口,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且带来了一些美国工业化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并以各自族裔群体的传统和文化融入美国文化主流,使它逐渐丰富多彩。可以概括出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美国所需要的科学技术,丰富了美国的文化。由同时西海岸各地的排华问题逐渐被提上了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可以看出具有种族歧视的色彩。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看出大量移民涌入给美国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隐患。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美国移民·特点及评价

【名师点睛】此题属于归纳式材料题。解答此类型可采用划分段落的办法: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别找出各段段意;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这样层层分析,有助于将材的有效信息全部提取出来。

16.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

——摘自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年)

材料二是故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如是,在欧洲则露(俄国)独(德国)为受屈者之中坚,英佛(英、法)为横暴者之主干;在亚洲则印度、支那为受屈者之中坚,而横暴者之主干亦为英佛;而米国(美国)或为横暴者之同盟,或为中立,而必不为受屈者之友朋,则可断言也。惟日本则尚在不可知之数。

——摘自孙中山《支那革命为欧洲列强所最忌——致犬养毅书》(1923年)

材料三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摘自《孙中山选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出现的国内外因素。

【答案】【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1)军阀混战是阻碍民主共和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联合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

工农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2)一战后,民族危机严重;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受挫;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可以概括出军阀混战是阻碍民主共和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由是故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可以概括出联合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由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可以概括出工农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和第一问的解答我们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国际背景主要是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国内背景主要是一战后,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受挫;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的发展等。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价·亚洲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名师点睛】此题是递进式材料题。答好第一问是解题的关键。答对了第一问,其它问会迎刃而解。因此,答第一问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多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准确。

17. 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代表联合王国的首相丘吉尔,经过会商,觉得把他们两个国家政策上若干共同原则(对更好的未来世界的希望即以此为基础)在此时向世界宣布,是合适的。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第三,他们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第六,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

第七,这样的和平将使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

第八,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同样,他们会协助和鼓励一切其它可行的措施,来减轻爱好和平的人民在军备上的沉重负担。

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1941814

——摘自《大西洋宪章》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影响。

【答案】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1)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民族自决;加强经济合作;摧毁纳粹暴政,恢复世界秩序。

2)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或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打击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维护了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宪章中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民族自决,摧毁纳粹暴政,恢复世界秩序的相关内容可以分析出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或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打击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另外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了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联合国宪章的基础等角度回答。

考点: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宪章》的内容及影响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吾辈少时,读八股,讲旧学,每疾视士大夫习欧文谈新学者,以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前读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甲午之役,兵破国削,朝野惟外国之坚甲利兵是羡,独康门诸贤,洞察积弱之原,为贵古贱今之政制学风所致,以时务知新主义,号召国中。

——摘编自《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二康君枉议辛亥,谓其致国粹之丧失,教化之陵夷,政治之窳败,国命之分亡,诋毁共和,提倡虚君共和。吾等愤然击之。

——摘编自《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三康氏支持洋务,甲午战后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力推变法,实为独主历史潮头之伟人。辛亥之后,坚持皇帝制度,有违历史大潮。就大时代而言,此两者皆为正常康君之左右,皆为人性之常态。

——摘编自胡英时《论人的思想变迁的进步性与保守性》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陈独秀对康有为的两种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答案:肯定。

原因:康有为宣传西学解放思想;甲午战争后,康有为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宣传变革政治制度救国。

态度:抨击、反对。

原因:康有为违背历史潮流,否定辛亥革命;反对民主共和政体;主张维护君主制。

2)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一分为二评价。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前读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对康有为的态度是肯定的。原因可以从甲午之役,兵破国削,朝野惟外国之坚甲利兵是羡,独康门诸贤,洞察积弱之原,为贵古贱今之政制学风所致,以时务知新主义,号召国中结合所学概括得之。从材料二中吾等愤然击之可以分析出态度是抨击的。原因可以从康君枉议辛亥,谓其致国粹之丧失,教化之陵夷,政治之窳败,国命之分亡,诋毁共和,提倡虚君共和和所学知识概括得之。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康氏支持洋务,甲午战后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力推变法,实为独主历史潮头之伟人。辛亥之后,坚持皇帝制度,有违历史大潮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康有为的思想及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不同,故可以分析出评价历史人物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一分为二评价。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价·康有为·辩证地评价康有为

【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解题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一)读:解题的基础。1.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2.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二)找:解题的关键。1.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4.审读设问,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题的不同要求。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