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4-04-24 07:47:42

对联教学的作用
作者:王建友 张中华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5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对联成为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要题型……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显见出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简而言之,对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应当再次得到积极的利用和开发。在国学经典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对联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一、帮助阅读,丰富积累

        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现今的语文学习中常常是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质和量的积累,对传统文学样式的运用意识就更淡薄了,语文教学的中国特色”,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联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的独特之处是与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让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文辞的精炼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深邃。在教学当中,只有充分积累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加之对对联的形式与内涵有充分的把握,才能让学生的积累通过对对联活用积累。那么,在初中开展读书活动,以对对联为载体,就会丰富学生的阅读。

        二、帮助使用语言工具

        对联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教学方式,古人对对联教学是相当重视的。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就提到这种教学方式:“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给我读的书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可以说,对联训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的过程。当然,语文教学当中并非是要把它当做终极目标,而是通过形式帮助学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帮助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虽然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它却不受其漫长的历史所影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师生当堂的对联训练,使得枯燥呆板的课堂充满生气,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促进教师角色的变化,师生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创造性的情景之下,让教学充满人文关怀,面对词与词组构成的挑战,教师和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即思维的起点上。在更多情况下,教师的思维敏捷程度以及发散程度都未必高于学生,特别到了师生互相提问的环节,对联的答案已经超出预先的设定,更多体现的是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样就更加体现师生平等的主体关系,课堂的教学更加的开放,师生之间进行智慧的交流和精神与情感的沟通。这种课堂氛围,是无法刻意营造的,它不是教师个人知识权威的体现,也不是学生的被动表现,而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四、帮助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特别是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往往与题目设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有密切的关系,问题的挑战性越强,引起探求和解决的要求也就越强。对联是词的组合,一般都短小精悍,并且是日常所用或者是课文中常见词语,这样的特点就使其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对联中包含有大量中华民族的历史内容,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个性、美德、心态与风俗等等,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乃至心灵的触动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教学《荒岛余生》和《伟大的悲剧》两课时,我出上联鲁宾孙荒岛余生”,让学生根据《伟大的悲剧》一课对下联,学生很自然对出斯科特南极遇险。这样不但准确地把握了两课的主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联创作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是一个充满尝试和知识内化迁移的过程,也是知情统一的知识获得与创造过程。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在复习古诗文时,我设计了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上联,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西出阳关多故人的下联。上联出自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下联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类对联集句活用,十分自然,浑然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教学中我不仅和学生一起结合语文文本对对联,还经常把一些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的对联,介绍给学生,并进行评价和鉴赏。如明朝东林党人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已经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而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通过歌颂项羽、勾践以自勉,表明自己奋发的态度和不羁的个性。

        强调对联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非是要把今天的语文教学送回到封闭的学堂式教学,而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继承和发扬有中国特色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点。

对联教学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