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语思维学习法

发布时间:2017-03-12 15:33:54

美语思维学习法

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北京新东方王强老师把英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English is texts(作为文本的英语),典型代表是各类笔记、报刊杂志以及英语影视作品;第二个层次是English in thought(作为思维的英语),主要是我们在头脑中组织英语使其成为可以表达的句段;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最高的层次是English in action(作为日常表现的英语),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容用英语交流而不感到别扭,你便达到了这一层次。达到这一层次,一般都需要长期的、与外教实战性地交流演练

要想达到这一最高的层次,实现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不过当你看到因为没能掌握美语思维而造成的尴尬,你就会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是发生在一个朋友身上的真事:几年前他带几位美国朋友去登长城,尽游兴之余,一位美国朋友内急,出于礼貌,他在向朋友询问厕所在哪里时,没有使用WCtoiletlavatory这类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where?我的朋友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这位美国朋友想去别的地方逛逛,便回答说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其尴尬场面可想而知了。但是,培养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51Talk无忧英语一直坚持的理念,必须从一定的技能入手,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需要掌握六种技巧:

一是如何界定美国人在界定事物时习惯于先给出本质的属性,再添枝加叶使其概念具像丰满。例如“蛋糕”用中文界定为:面粉加鸡蛋兑水调匀,经烘烤得到的甜食;而在英文中的界定可以是:a kind of food baked with floureggs and

water。再如我们称飞碟做“不明飞行物”,最后一个汉字才指出它是一个物体,而英语中的界定a flying objectnobody knows where it comes

from正好与中文词序相反。

二是如何解释

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你女友在你对她说:I love you时不理解何为love,你光是举例诸如Mike loves Jane. Lucy loves Jack是毫无用处的。这时你可提供多种表述,总有一种表述可以促成她的顿悟。你可以这样来解释:love就是a kind of feeling,是它使得你母亲每天早上摸黑起床为你和你的父亲准备早饭;是它使得你的母亲辛苦操劳而毫无怨言,相信这样的解释会使你的女友明白何为love了。

三是如何描述

与中国人不同,美国人喜欢从自我出发来安排描述的顺序。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中英文书信地址的不同写法:前者按区域由大到小锁定某一地点,后者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方式

四是如何使用成语美国成语是美国文化的浓缩,如果能在恰当的场合加以利用的话,就可以在思路上接近美国人。

五是如何猜测

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次性的并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若是因为某个单词没听清楚就卡在那里,再往后肯定是听不下去的;这时就需要猜测的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上下文对不解之处有一个笼统模糊的认识,需要采取不求甚解的战术,才不至因为拘泥于一步棋而乱了全盘。

六是怎样实现英汉之间的转义

处理好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两种语言的相互辅助中加深对美语思维的认识。例如在汉语里我们说:“缺了一条腿。”英语中相应的表达却是:with

only one leg,一个强调“有”一个强调“无”,思维习惯上的差异明显,用心体会英汉表达上的差异定会获益不浅。

只是这些原则性的东西是完全不够的,大量的练习才是地道美语脱口而出的秘密武器。和专业的51talk外教进行长期的实战训练,学到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而不是应试的哑巴英语。

真正练好美语的诀窍-学会美语思维

  是什么使得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交流能完全明白,这是关键,而不是说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怎样交流能懂,因为我们只要学会了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思维,我们肯定能把口语练好,和美国人进行很好的交流。这就是我不赞成大家去英语角的原因,因为英语角都是中国人在说英语,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谈说什么都能懂。比如说妈妈举手你就知道她要打你,这就是一种默契,这就是read someone's mind.所以说我们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试图去read an American's mind,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东西,我们肯定能把英语学好。

  虽然我们不在美国长大,没有真正的美国人的思维,但我们能模仿美国人的思维。我认为有六种技巧,是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关键性东西,如果我们能掌握这六种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what a book is .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描述阶段,连哑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这点我深有体会,大一时有个美国外教上课时就喜欢随便指个东西,然后再随便指个同学让他来描述这样东西,就像以前“幸运52”里的猜词游戏一样。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愣住,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后来有空的时候我就会试着去描述自己随时随地看到的一样东西,遇到不会说的单词就立即查字典,练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这样的“技巧”,再也不怕外教的随机提问了,而且无形中还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所以同学们不妨在课间,上下学的路上来试试用英语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一定会有所收获的。:victory: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东西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比如水,世界上就这一个东西,但却有多种符号来表达它。如果一个人懂8种语言,那他在世界上被别人理解的机会就会大得多。用汉语说别人不懂,用德语说别人也不懂,但用英语说water,别人可能就懂了。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按中国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them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换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在love谁,现实生活中也不能这么随便love.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that is love,这样一来他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这点对于同学们来说是特别难的一项,有的孩子可能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让说自己的心情,除了happy&exciting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并不是说没学过更高级的词汇或高级的表达方式,只是还没有习惯真正去用那些新的东西,认为那些只是用来做考试题而已。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过新的词汇、新的表达方式后,尽可能地去多用,多说。比如说,今天学了一个新词,就想想它可以用来描述什么东西,什么事情。这相当于第一个技巧(描述看见的事物)的逆向思维。久而久之,不管是“顺向”还是“逆向”的表述,同学们脑子里的表达方式肯定就犹如泉涌了。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住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我们听评书常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中国人很认可这种压轴戏、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国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把收音机砸了:我听的就是what happened,但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还要让我下回再听,岂有此理!因为美国人在时间上描述时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当悲剧性的东西,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如果同学们能够领会美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那么在和美国人交流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考口语的时候,一定能做得更好。比如你要向考官说你的一个有意思的经历,你可能会习惯性地把最精彩的环节放到最后。现在是不是可以试着倒过来呢?当然,如果是中国考官可就别这么干了。:P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因为任何语言除了标准化的东西以外,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了,老外永远也理解不了,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我认为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年做奥运志愿者的时候,一位刚入住奥运村不久的运动员来寻求帮助,当时我们一起值班的有五六个同事,可是她最后请了我跟她同去解决麻烦。后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其他人说的都是“why”,只有你问我“how come”,所以觉得我的英语会比较好。说实话,我的水平未必在其他同事之上,只是平常会注意去搜集一些地道的表达方式,比如习语,让自己的英语“显得”更好。这条同样也是同学们参加口语考试时可以参考的小tips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想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所以说,语文一定要学好啊。

  最后一点,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岐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我想补充的一点就是在做听力的时候,同学们心态一定要好!很多学生一开始听,觉得这个材料语速特别快或者是特别难,就泄气了。可是一般在这种时候,听力题反而不会特别难,正是运用你听到的只字片语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越是碰到难的听力材料,越是要镇定,告诉自己,这题没准比其它的都容易呢.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清英快两年, 接触了不同的美国人, 比如在上课时,平时聊天时。 发现他们和我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思维的方向不一样,简单说来,美国人是向下看,中国人是向上看。就是说,美国人喜欢关注特别detail的东西,在细节上发挥想象力。按中国人的思维惯性,会去想理论或者找一个现成的框框去套。在我看来,这种思维就像给大猩猩玩智力玩具,月亮形状的塞到月亮的孔里,方块的塞到方块孔里。只能算是一种初级思维。 如果是星星形状的,猩猩就傻了。

以前上电影课,每结束一部电影,同学们都会讨论, 美国人往往关注这个电影的细节,哪个部分好,哪个部分不好,他们都会说,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有些人的观点很幼稚也有很多奇思妙想。从前读陈丹青的荒废集中的一篇采访,记者说描述他的文章是文字雅达,文风坦荡,文气奇崛,云云,陈丹青回答:“雅达”“坦荡”,“奇崛”,别说这么好听的。你要是喜欢我的文字,就告诉我哪篇,哪节,哪一句写得还可以。要是真愿意讨论写作,告诉我哪篇,哪节,哪一句有问题,有错,什么问题,错在哪里----这才是刺激,是礼物。现在我明白,其实这也是受了美国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不要那么多所谓高屋建瓴的废话,关注细节。所以,老美会觉得只会讲大理论的人靠不住。反过来想,把一个细节做好其实不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很多细节组合起来事情就会很perfect,这就是典型的美国思维。

再看美国的驾照考试,会很头疼上面的种种规定,比如遇见stop sign要停3秒,然后才能过。而我们的领导人一上台先不管做的好不好,就喜欢先提一个什么大理论出来,具体的细则需要下面的人去揣摩,中国人受这种苦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因为一个很大的理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也会有漏洞让人钻空子,当年全党保鲜教育,效果怎样? 当年全党认真学习三个代表, 结果西安的党校附近的洗头房生意都十分兴隆。所谓和谐社会,什么才叫和谐?你问十个人就是十种答案。还不如规定好,该停3秒就是3秒,停少了就惩罚,为什么停3秒?经过测算,从眼睛收到信息到大脑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的时间就是将近3秒,这就是细节。还是这样实在些。时间久了养成习惯,不罚也不会违章。这才和谐。

回到我的电影课,作为艺术,重要的就是奇思妙想。中国电影老是感觉不靠谱,思维方式也是重要原因。怎么把一个镜头拍的完美,经得起时间的审视, 应该多想这个问题。写到这想起过去在国内碰见一些音乐发烧友,疯狂的收集富特文格勒录音,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听他的录音,也没几个人给我具体的答案,多数人就是从杂志或网络上看来的评论且净是些大话。在我看来这样疯狂的追捧一个大师根被没什么价值,套用陈丹青的话,你喜欢这个大师,他的哪个录音你觉得好,哪个片断最精彩,他的细节处理和别的大师有何不同,哪个乐句甚至哪个小结处理的最好。所以在表达对一件事情的好恶之前,先想一想这些问题, 久而久之,眼界自然会提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现在我很喜欢美国人这种思维,当然美国人还不是最极致的,说到细致看看德国人和瑞士人做的钟表就知道.

美语思维学习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