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下的教学结构

发布时间:

第三节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下的教学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发生了变化,从课堂空间发展到网络空间,同时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特征。现今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体现了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然而,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信息化教学起到了不同的支持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类型
依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不同以及对信息化教学的支撑程度,可以将信息化教学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表先大致给出我们的学习资源分类方法及各类资源的例子。
表:学习资源的分类

学习材料
设计的
音像教材,投影资料,多媒体课件
利用的
电子百科,教育音像资料,网上教育信息资源Internet
集成的交互学习系统,Internet,虚拟教育系统



信息资源型授递型
学习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网络教
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图文电视,Internet


下面我们将对这几种分类方法作更进一步的分析
1.教学授递环境
所谓授递型的教学环境,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及配套运作软件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环境。国外一般称之为教学授递系统InstructionalDeliverySystem或教学传播系统(InstructionalCommunicationsSystem)。教学传播环境也有设计的与利用的之分。设计的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等,在设计时通常对它们所能支持的教学传播模式有比较明确的假定,如课堂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教学、众体教学(MassTeaching

等。利用的环境大多是借用了大众传播系统的功能来为教育服务,如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图文电视等。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三种典型的教学授递环境。1.1“多媒体示教室”(名称不一)
配置——将带有“集成控制系统”的多媒体计算机与各种视音频设备(如大屏幕投影电视、视频展示仪、录象机,影碟机、录音卡座、功放、话筒等)组合起来参与课堂教学。
特点——这里,多媒体计算机仅作为教学手段,主要用来集中控制视音频设备、发布各种教学信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教学所需的任何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片、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带、录象带、光盘、CD-ROM计算机软盘等),来丰富教学内容。由于集中控制,操作简便、直观,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调用各种教学资源。由于这类多媒体示教室的规模可达200-300人甚至更多,投资相对较少,但收益面广,又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因此使用普遍。就像我们以前的学习,老师采用ppt教学,学生仅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老师是灌输者。当然,多媒体计算机只由教师控制,不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
框图——“多媒体示教室”教学模式示意图:

适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专题讲演、学术交流、报告会等。1.2“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
配置——在传统语言学习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计算机和所需的视音频设备(如大屏幕投影电视、录象机、影碟机等)。
特点——使用该系统,教师在机动、灵活地组织不同形式(如通话、节目传送、兼听、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语言教学的同时,能让学生在大屏幕(或自己的显示屏)上看到与教学内容相配的文字、图片或图象,听到声音。生动形象的情景、清晰的语言,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理解。这里,多媒体计算机除了控制功能,主要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如加上学习反应软件后,即可完成考查、评分、统计、分析等功能。框图——“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教学模式示意框图:


适用——语言教学、语言培训、语言考试等。1.3“网络教室”
这里所说的“网络教室”,仅指将一间教室或几间教室内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用于各种教学的独立计算机网站不是指其他局域网或国际互联网。配置——除了“多媒体示教室”的配置外,该系统还必须配有多媒体服务器、电子白饭、每个(或二个)学生,应配置一套多媒体计算机终端。特点——CAI系统相比,该系统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但由于受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套数的限制,教学规模不可能像“多媒体示教室”那样机动。在“网络教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通过鼠标、键盘,来演示教学内容,或命令“学生机”发送屏幕信息。学生可以以电子举手的形式请求帮助、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巡视每个学生的屏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时反馈对学生练习、回答的意见。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框图——“网络教室”教学模式

适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培训、计算机考试、多媒体CAI课件交流、演示等。
2.信息资源环境
所谓信息资源型的环境,是指那些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系统。其特点:一是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二是提供自由的访问。有些信息资源型系统是为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如学习资源中心和电子阅览室;有些系统本来并非为教育而设计,但因其具有教育利用价值而被用作为教学环境,例如电子图书馆和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系统。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浏览英文网站,能促使他们了解外国文化尤其是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集成化环境
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教育应用中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学习资源向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趋向,各种学习材料和环境,包括设计的与利用的,统统都包含在一个系统中。我们称之为集成化教育环境,许多交互型学习环境、学校内联网、在线教育系统都具有这种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在校内网上监控学生网上写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BBS、留言板、E-mail聊天室、Blog等网络服务,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下的教学结构类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信息化时代教学环境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正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当前教育界主要有三大类教学结构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三大类教学结构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下面做详细阐述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比较复杂,因为这种教学结构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监控整
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教学内容基本由教材决定,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
主要来源。

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四大教学要素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表现出以下六种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从教师到
学生是强交互;而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是被灌输的对象,偶尔对教师的讲授提出附应或疑问,从学生到教师是弱交互。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过程的展开都基于
教材,教师主要依赖教材确定教学内容,从教材到教师是强交互;而教师很少对教材进行修改或变动,二者之间的交互是单向的。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教师的教学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教学
媒体(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等),从教学媒体到教师是强交互;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性和改造性都比较差,二者之间的交互是单向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教材中的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的形式
传递,学生课后会通过教材来复习、将学习的内容系统化,从教材到学生是交互较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怀疑很小,更谈不上对其的变更,因此二者之间的交互是单向的。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讲授的工具,学生通过教学媒体获得教师传递的信
息和观点,但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有限,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从教学媒体到学习者存在弱交互;学生几乎无法对教学媒体实现操作或控制,因此二者之间的交互是单向的。教材是教学媒体选择、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媒体的
类型及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强交互。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学媒体”除了包含传统的投影、幻灯等传统教学媒体外,还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电子媒体。“教学内容”这个要素也要加以扩充——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材,而应当包括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录音带、录像带、CAI件、多媒体课件以及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教材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主要从其它途径(例
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大量知识。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四大教学要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表现出六种关系如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双向的弱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只在必要时候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师的“管教”只在自己认为需要时才向教师申请帮助、提出问题,而这种申请和提问可能是非常不及时、不充分的。学生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处得到巨大的支持,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同时学生可以对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挑选、重组、再加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二者之间是双向强交互。学生依赖教学媒体获得信息,教学媒体为学生学习创设了适合的学习环
境,在学习环境中蕴涵着学生所需掌握的大量知识内容,或不同类型的操练、练习等;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环境,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调节内容呈现的形式和进度,二者是双向强交互。教师要实现大量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要为学
生的学习提供内容,要设计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教师到教材是强交互;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但不是约束教师的条件,从教材到教师是弱交互。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媒
体的呈现形式及呈现内容,因此从教师到教学媒体是强交互;教学媒体很少对教师产生影响和约束,因此二者之间的交互是单向的。教学媒体的选择、学习环境的设计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学资源;教材和教
学资源通过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呈现出来,因此二者是双向强交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尤其不适合我国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广大教师和学生,这又是其不足之处。以网络为支撑的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与传统的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组织者;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3、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指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但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忽视教师(甚至也忽视教材)的作用,就像目前国外有些极端的建构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这种片面性我们从一开始就应当避免。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吸收了上述两种教学结构的优点及其理论基础的优点,其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按照这种教学结构所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也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之一(建构意义的对象还包括其他教学资源)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等四要素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教师要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进行总体的指导
和把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交流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的
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既可以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也可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
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4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四大教学要素在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中表现出六种关系如下:
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双向的强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不断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提出疑难问题等。学生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处得到巨大的支持,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同时学生可以对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挑选,从不同侧面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二者是双向强交互。学生依赖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来获得信息,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了适合
的学习情境和与他人交流、协作的情境,将大量知识内容蕴于其中;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工具、调节媒体呈现的形式和内容,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学习的进度,二者是双向强交互。教师要实现大量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要为学
生的学习提供内容,从教师到教材是强交互;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

计教学活动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从教材到教师也是强交互。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教学媒体,对教学媒体的呈现形式及呈现内容
进行设计和组织,对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因此从教师到教学媒体是强交互;教学媒体为教师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不同类型的工具,从教学媒体到教师也是强交互。教学媒体和学习情境的选择与设计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材和教
学内容通过教学媒体和学习情境呈现出来,因此二者是双向强交互。在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中,学生处于开放式的、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和设计,剔除掉冗余信息的资源,有利于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权,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教师或专家、伙伴的指导。

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下的教学结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