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策略》课题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12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策略》
课题开题报告
霍州市白龙中心校寺庄小学 一、 课题的提出
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这种推进,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生评价又是“评价问题”的重中之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的实施,改革原有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传统的学习评价以"知识获得"为价值追求,学生在课业负担上不断加重,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入新课改实验之后,尤其是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深切感受到,评价改革首先是评价理念的变革,因而,要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效用,要彻底改变以往过于单一、集权的评价,通过评价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

地发展。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目的:对于学生品德和习惯的评价过于模糊、过大、不够具体;对于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一般为等级评价+综合性评语。这样评价被班主任“垄断”,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水平; 5、评价主体:教师成为现行评价的唯一主体,而评价的真正主人公——学生则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甚至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极大阻碍。因此,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选取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最好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

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

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研究的内容
明确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纲要》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的发展。
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评价采用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的形式,其标准就是学科学习目标。教师在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

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具体恰当的评价目标,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示出来。 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即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
四、研究的目标
1、激励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和积极发展。
2、探索和构建一套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能够全面、公正、科学评选评价学生的制度,以此激励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3、通过有效实施“自评互评”活动,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4、探索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和思路。


5建立学生评价工作科学、持续、有效的重要保障机制。 6、通过组建实验队伍,开展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使广大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评价改革;并提供先进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交流研讨的平台。 五、研究的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了解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学生评价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了解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学生评价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
3、行动研究法
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论假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于开放的、自主的评价活动中,对师生的教育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

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开展促进发展的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采用经验总结的形式。对事实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积累、总结,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以加强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促进评价研究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5、问卷调查法
包括问卷调查、活动调查等形式,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状态,在调查的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问题。了解整体与个体的兴趣、爱好等相关评价的内容,以便设计更符合学生心理、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总评来确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其它辅助方法有:观察法、统计法等。 研究的策略


注重评价的过程管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涵盖多项具体内容, 如果把诸多评价内容 的实施集中于某一固定时间,很不现实,评价结果很不科学。因此, 我在每学期开学时,让学生针对班级常出现的一些现象,讨论制定出 统一要求,形成班规。再将这些内容采取各取所需、分解达标的方式 进行评价。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出阶段发展目 标,再根据阶段目标完成情况确定下一步的目标,如此循环,提高目 标要求。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结合起来,注重收集学生阶段性达标成果,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在 记录时把学生的行为分为几大板块,对特别的学生先在记录本上注 明,分别由班干部负责记录,形成原始资料。这样,不再把综合素质 评价作为期末时的一个环节,而是把它贯穿于学生整个的发展过程, 从学期初各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学期中的成长展示,最终形成期末的评价等级。同时,要定期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时刻激励学
生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

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发展性。比如在班规中孩子们经过讨论,其中制订了一条:讲小话一次就要记录在成长记录袋中。
注意年段特点,锻炼学生自主评价能力 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年段特点,对不同年段的孩子,我们在操作时要不同对待,我们大体把他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对低段的孩子,我提的要求简单明了;对中段的孩子我让他们自己讨论制定自己的目标,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对高段的孩子,目标一定要细化,并加快形成目标的进度,及时总结,让学生形成习惯。 也就是说,不同年段的学生,要求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在考核过程中,不同年段的学生,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低段的孩子用汉字记载有困难,针对这个情况就应该用小红花、小粘贴等小学生喜闻乐见 的形式来记载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中年级学生就发动班干部对全体学生进行监督,作好记录。高段学生我让学生轮流担任记录员,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管理,发挥其主动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基本上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主要起督促、指导作用。整个过程既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过程。但在运行过程中,我们教师随时要注意观察,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要及时给与学生指导。

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科任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上, 我首先改变了评价的主动权牢牢地被班主任掌握的现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应采取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邀请家长、科任老师等参与评价;同时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达到激励目的。 这样班主任不再是唯一有评判权的裁判, 学生本人、 同伴、 家长、 班主任、学科教师等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 如生活方式中的评价以学生家长为主体, 团结同学等方面则由同伴作 为评价主体等。这样打破了评价由班主任教师一人掌握并实施的现象,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公正、客观。 当然,综合素质评价还是一个新课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研究。我们也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入探索,才能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扬长 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进度计. 1准备阶段(20169201130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准备,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2制定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
(3 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培训工作。召开参加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实验教师、学生、家长等都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的理念。 2.实施阶段(201612月一201711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 (2实验依照评价方案进行验证性实验,研制评价内容及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有效评价方式及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3建立学生评价的保障机制。 (4进行课题研究中期交流。
3.总结阶段(2017121日—31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2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九、课题预期成果
实验中,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分数”“等级”、
“评语”、“成长档案袋、论文、”几种形式

的科学组合来呈现学生学习成绩和非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用“各种记录、案例、课题研究报告”来呈现研究成果,使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 十、课题组成员及职责
课题负责人:王国华(全面负责课题实施)
课题组成员:刘海兰 杨伟 樊萍菊 霍晓芳 等(负责课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课题的阶段总结、资料收集整理)

2016.11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策略》课题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