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9 22:34:55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加与减谁的得分高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 24 分,第二次得 23 分,第三次得 41 分。

淘气第一次得 24 分,笑笑第一次得 23 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第二次得 30 分,笑笑第二次得 44 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淘气第三次得 41 分,笑笑第三次得 29 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 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 95 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 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 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 3

秋 游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 10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 10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 90 人。

有两队,一队有 45 人,二队有 25 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1:一共有多少人呢?

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 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 3 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5

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 52 人,今年有 9 人毕业了,又新加入 15 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5 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7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 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 8 页第 1 题右面的习题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89

单元练习

课时:2 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 29 元,一个地球仪 12 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如 50 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49-30=

2、用竖式计算。

12+60=

27-9=

86-50=

9+72=

93-40+22=

65+13+20=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 42 元,买排球用了 39 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 46 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 24 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 23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 29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 75 本图书,分给低年级 25 本,中年级 28 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 42 人。有 9 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 13 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 58 元,一排牛奶 37 元,妈妈有 100 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教学目标:



第 二 单 元 购 物买文具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导入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 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 =10 1 =10



2、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 1 元的硬币获一张 1 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我可以给售货员 2 5 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 10 1 角的。因为 1 =10 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 1 5 角、1 2 角和 3 1 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 10 角, 就是 1 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 1 元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 1 元钱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1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 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 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 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1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 1 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 15 元。

1 个足球 72 元,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1 元和 2 2 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5

单元练习

课时:2 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 分=( )角 7 角=( )分 60 角=( )元

1 元=( )分 40 角=( )元 1 元=( )角

5 4 分=( )分 65 角=( )元( )角 9 角=( )分

3 6 角=( )角 23 分=( )角( )分 70 角=(二、在 里填上“>”、“<”或“=

50 5 4 4 1 元 9 3 31

7 元 7 6 8 7 42 4 1 角三、换人民币。

1、1 1 元可以换成( )张 2 角。

2、1 1 元可以换成( )张 5 角。

3、1 1 元可以换成( )张 5 )张 2 角和( )张 1 角。

4、1 5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和( )张 1 元。

5、1 10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

6、1 10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和( )张 1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 10 元、一张 5 元、一张 1 元 ( )元



(2)一张 5 元、一张 2 元、一张 5 角 ( )元( )角

(3)一张 50 元、三张 10 元、一张 2 元 ( )元

(4)一张 20 元、两张 10 元、一张 5 角 ( )元(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 4 张 10 元,又付了 1 张 5 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 7 角钱,她付了 1 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 5 元 2 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 9 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 元,一条短裤 4 元,妈妈只带了 5 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 2 元 2 角,一把牙刷 1 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教学目标:



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 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7

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 18 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 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 2,有 4 个这样的加数。

师:4 个 2 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 2×4=8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 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9

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20 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 2 个,共 3,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2×3=63×2=6。

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 4 个,共 5,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 4×5=20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 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21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 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23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导入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8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1:买了 2 把香蕉,每把有 5 根。2:买了 4 捆萝卜,每捆有 4 根。1:买了 5 行馒头,每行有 4 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6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 2425



单元练习



课时:2 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第三单元练习题

1、找朋友,把朋友用线连起来。

3+3+3 5×2

5+5 2×4 4+4+4+4+4

3×3

2+2+2+2 4×5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3+3+3= 6+6+6+6+6=

2+2+2+2= 18+18= 5+5+5+5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7×3=( )+( )+( )

(2)9 × 5 =( )+( )+( )+( )+( )

(3)8×6=( )+( )+( )+( )+( )+( )

(4)10×4=( )+( )+( )+( )

4、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用乘法算式表示。

○ ○ ○

)×(

)或(

)×(

○○ ○○ ○○

)×(

)或(

)×(

○○○○ ○○○○

○○○○

)×(

)或(

)×(

5、看图列算式。

★★★ ★★★ ★★★ ★★★

算式是(

◆◆◆◆◆

)×( ) 读作(

◆◆◆◆◆

)乘(

算式是(

)×( ) 读作(

)乘(

7、6×3 读作(

)乘( ),表示(

)个(

)连加

6×7 读作(

),表示(

)



9×4 读作( ),表示( )



教学目标:



折一折,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情感与态度: 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教学时间:1 课时



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 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 27 页的下半页部分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 1.23 题。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

教学目标:



玩一玩,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平移或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教学时间:1 课时

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 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



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2013年秋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