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朝廷对科举落第者的人文关怀

发布时间:2020-11-07 04:52:12

论唐代朝廷对科举落第者的人文关怀

【摘 要】[ ]唐代实行科举取士,为国家择选到了大量治国英才,同时也造就了庞大的落第群体。对于如何安抚科举考试中的失意者,使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对社会的逆反心理和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性降至最低,唐朝廷曾采取过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包括礼遇落第者、给落第而有志再考者创造学习条件、追赐有才华却终生不第者及第名衔并授予官职、特放老龄考生及第、增加录取名额等措施,显示出朝廷对落第举子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这些举措对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包括对落第者的政策性关怀,起了引导的作用。

【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期】2011(032)001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唐代朝廷;落第举子;人文关怀

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力图革除此前以荐举制选士的弊端,追求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取士原则,为国家选拔到了大量的治国英才。王定保在《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上篇》云若乃光宅四夷,垂祚三百,何莫由斯之道者也[1]即将唐代之所以能够兴旺地延续近三百年之久,归因于进士科考试选拔到了大量治国贤才的缘故。科举制度延续一千多年,不仅对中国后世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为东亚国家的科举制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2]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科举取士在唐代尚属新生事物,在当时社会是引人注目的重大活动。投身科举金榜题名是读书人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落第而归便是读书人刻骨铭心的痛苦和耻辱。由于科举考试是差额录取,在一些应试举子荣幸登第的同时,另一些应试举子必然落第。落第现象是科举考试的负面效应,对落第举子自身及其家人造成了巨大伤害,对整个社会也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因此唐朝廷在给予科举登第者以鲜世之荣的同时,对于如何安抚落第者,使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偶尔也曾作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体现了主流社会对落第举子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大致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论唐代朝廷对科举落第者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