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发布时间:2014-09-11 18:02:18

《茶馆》

一、 作品介绍

19577月发表,次年,由北京人艺搬上舞台。

《茶馆》是一幅长卷式的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它将我国1889年至1945年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实纳入了这出三幕剧中。剧本通过北京“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宫廷旗人常四爷以及他们周围近七十个人物命运的沉浮,记录了近五十年间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演变和中国国民的觉醒过程。“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出色地表现了要“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被人誉为“图卷戏”。

第一幕,描写清朝末年戊戌政变(1898年)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萧杀的气氛。一开始就是;有钱人家为一只鸽子,把善扑营的当差与库兵约来打群架;善扑营的打手二德子可以仗势欺人,常四爷与打手二德子发生了一场冲突;有洋人撑腰的马五爷可以威风凛凛地行事;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引起康六与人贩子刘麻子的冲突;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进监狱与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的冲突;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

从第一幕中,我们看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等,这是一幅清王朝行将灭亡图。欣赏剧本主要是看对话如何展现人物性格和推进戏剧冲突,《茶馆》常四爷与打手二德子发生了一场冲突中,马五爷开口三次,台词一共三十个字,却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因此,人物性格区别非常鲜明。

二、作品分析

1、《茶馆》以三幕的构制表现了裕泰茶馆在三个时代的变化,并由此反映出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展现出北京半个多世纪的社会面貌,颇具“史诗”的意味。“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裕泰茶馆是旧北京的缩影,也是旧中国的象征。

第一幕的时间是清末康梁维新运动刚刚失败的1898年(戊戌年)。

第二幕的时间是袁世凯死后的民国初年。

第三幕的时间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2、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时间?

第一幕的时间是清末康梁维新运动刚刚失败的1898年(戊戌年)。变法维新的失败,使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通过改变内部机制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由此,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幕的时间是袁世凯死后的民国初年。清王朝灭亡了,民国建立了,袁世凯的复辟也失败了,但社会仍旧黑暗。帝国主义的侵略,各派军阀的混战,使得国家日趋衰败,更加民不聊生。第三幕的时间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经过全国人民的八年抗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国民党却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发动内战,人民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

3、《茶馆》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该剧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三幕戏,只是三个生活横断面,犹如三幅市井风俗画,有人称为“图卷戏”,也有人称为“横断面连缀式”,由于是老舍的独创,又称为“老舍式戏剧结构”。试分析这种结构的特点。

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集中完整的戏剧冲突,只靠地点、人物的集中和内在情绪的统一,以“送葬三个旧时代”的基本观念作为潜在的线索,围绕着茶馆的变化,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做到了形散神聚。

4、在短短的三幕剧中,老舍共塑造出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清明上河图”式的民间众生相。全剧共70多人,有台词的就有50多人,有名有姓的也有40余人,除主要人物外,大多如“走马灯”一样,但他们的台词都极富个性。作者根据这些人物在剧中的不同,大致采用哪四种不同的方法?

一是主要人物从始至终,如茶馆掌柜王利发、旗人后代常四爷、茶馆房东秦二爷(秦仲义)等;二是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拉皮条的刘麻子父子、暗探宋恩子父子、吴祥子父子等;三是特殊人物特殊处理,如吃洋教的马五爷、国民党官僚沈处长等;四是普通人物随来随去,或无名无姓,或只露脸不说话等。

5、茶馆掌柜王利发、旗人后代常四爷、茶馆房东秦二爷(秦仲义)是剧中的主要人物。试分析这三个形象的特点。

提示:王利发是一个旧式商人的典型,聪明能干,精明圆滑,善良而又自私;常四爷虽然由一个有“铁杆庄稼”特权的满族旗人已经沦落到社会底层,但仍然保持着耿介刚毅的性格,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秦二爷是一个财大气粗、血气方刚的阔少爷,对“实业救国”充满热情和幻想。

6、试为《茶馆》中的每个角色找一句最能体现其性格的台词。

(1)王利发(裕泰大茶馆的年轻掌柜,眼观六路,八面玲珑):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接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2)马五爷(一位信洋教、吃洋饭、又有政治背景的人):二德子,你威风啊!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我还有事,再见!

(3)庞太监(一位宫廷总管、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哼,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4)秦仲义(一位很有抱负的财主,思想倾向于维新):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5)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你去冲锋打仗!

7、《茶馆》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艺术构思独特:反描法、侧面透漏法、人像展览式方法艺术结构独到: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人物设置与刻画:人物众多、性格鲜明语言:单纯个性化语言 

8、简析《茶馆》的人物特点。

《茶馆》有众多的人物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只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唐铁嘴只是想来蹭茶喝和算命;崔久峰只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只表现他封建遗老的没落。就连贯穿始终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要剧情。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人物及其主要性格为: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圆滑世故,是一个自私的商人。王淑芬:王利发的妻子,虽然是老板娘,却是十足的劳动人民。李三:虽然勤劳善良,但为了糊口,不得不长期以打工为生。巡警、大兵: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兵痞。唐铁嘴: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旗人。松二爷:游手好闲、不能适应社会、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宋恩子、吴祥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的统治阶级的爪牙。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康顺子:曾被人骗、卖的下层劳动人民。康大力:康顺子买来的儿子,靠力气吃饭的年轻人。老陈、老林:想合买妻子的逃兵。崔久峰:对时局不满的旧民主主义者。

9、分析《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

《茶馆》众多的艺术形象中,王利发是一个富有光彩的艺术典型。在他身上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旧社会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的小商人形象。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继承了父业,也继承了父亲待人接物的信条,我接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客,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他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他不仅在权大势大的太监、官僚、地痞流氓面前表现出买卖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就是对一些江湖流浪汉、身价较低的人,如算命先生唐铁嘴,尽管心里厌恶他,还是宁愿送他一碗茶喝。这些可以看出他谨小慎微的小商人的人生态度。这是他性格的一方面。他性格的另一方面是对强者的逢迎和对弱者的冷漠。他在有权势的人面前点头称是,甚至忍气吞声。当秦仲义要提高房价时(第三幕剧情),他明知于己不利,仍旧显得毫无怨言的样子。可是,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很有限度。他对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10对话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第一幕,两家人为争一只鸽子在茶馆里闹纠纷,约请了打手准备大打出手,但因有帮会头子出面调停,所以来到茶馆里吃讲茶。只因茶客常四爷说了句“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了,到茶馆来干吗?”引来了打手二德子的寻衅闹事。这场戏人物语言不多,但是简洁犀利明快,充分个性化,表现了各个人的性格。

如常四爷面对打手的挑衅说:“要兜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真是快人快语,表现出他性格梗直,有正义感和爱国心,最看不惯在洋人、有势力人面前似狗,而对老百姓似狼一样的恶奴相和他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的性格。

松二爷则对二德子说:“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是外场人。”说好话,套近乎,是一种软弱怕事的性格。

二德子则说:“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打手的蛮横凶恶嘴脸毕现;但一听见马五爷叫他,马上跑过去请安:“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表现出一副奴才嘴脸。这两副嘴脸正是恶奴型的打手的特征。

王利发则马上跑过来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是茶馆掌柜口吻,劝架,讲场面话,不管是非,息事宁人,两边都不得罪,但对恶奴打手特别客气一点。

马五爷在剧中只出现这一次,只说了三句话:“二德子,你威风啊!”“有什么事好好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这两句话,算是平息了这一场争斗。但常四爷要凑过去向他发牢骚,他却说:“我还有事,再见!”不答理常四爷。马五爷是吃洋饭信洋教的,这几句话,他并非是打抱不平帮常四爷,而是要在常四爷这个不服洋人的人面前抖自己吃洋饭的威风,表现了他高级洋奴的性格特点。这一场戏的全部人物对话,都非常个性化,简洁犀利明快含蓄,具有浓厚的“京味儿”,是老舍特有的语言风格。

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常四爷的话直率、硬梆,有一股倔强劲儿;王利发温和乞求;二德子的话穷横、带有无赖气;马五爷的话霸气、傲慢;《茶馆》的语言往往能做到“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能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老舍《对话浅论》)

他们五个人讲的话,鲜明地显示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松二爷软弱、胆小怕事;害怕惹事常四爷耿直、刚强,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二德子霸道、逞凶、蛮横不讲理,一副地痞流氓相;王利发息事宁人,害怕在茶馆闹出点乱子,因此 多说好话多请安;马五爷虽然只说了三句话,却塑造出一个靠吃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虚伪的人物形象。马五爷在《茶馆》中总共只说了三句话便塑造出这个吃洋教的恶霸形象。尤其是第一句话说:“二德子,你威风啊!”此时此刻正是二德子逞凶之际,能够压住地痞二德子威风的马五爷该是多么霸气,多么威风啊!真是先声夺人!

当二德子忙去请安时,他说:“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又表现了他以所谓的文明人自居的傲气和虚伪。当常四爷要请他平理时说:“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却站立起来说:“我还有事,再见!”拂袖而去,表现出他对没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的蔑视。话虽有三句却把一个靠吃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虚伪的洋教徒形象栩栩如生的活画出来。以上通过旗人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善扑营打手二德子、茶馆的王掌柜、吃洋教的马五爷、等人物出场的头一次开口,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来。这正印证了老舍所说的:“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轮廓来。”

第一幕中庞太监和秦仲义的对话也非常精彩。双方唇枪舌剑,话中有话。庞太监气焰嚣张,语含杀机。秦仲义以软对硬,以守为攻,语含讥讽。表现了封建顽固派和维新派的各自身份特征和性格特点。

茶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