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3 14:39:5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荀子学说中的和谐思想
作者:刘惠敏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7
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春秋时期出现了民,神之主也道远,人道迩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使人们第一次冲破了所谓鬼神的思想藩篱,使统治阶级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和欣赏人的价值。这种初级的民本思想后经历代思想家的阐述和发挥,到了战国时代已经逐渐完善起来。
关键词:荀子思想;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治;法治
荀子是一个无神主义者,不仅认为民为神主人定胜天,还肯定是自然的天,物质的天,巧妙而形象地道出了自然界有着其固有的运动规律。他认为宇宙万物不是神创的,而是自然界的自我运动的结果。这段论述虽有一定的神秘主义的味道,但是这种观点冲破了神鬼学的堤坝,为我国无神论思想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同时也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家存在的基础是人民的存在。荀子还指出国家强盛的根本是人民大众的富裕,走共同富裕之路。(《荀·强国》)这就要求统治者要努力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思想。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荀子认为优美的生活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基础,在开发自然资源,向自然界索取财富的时候要合理理由自然资源,注意自然资源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荀子认为自然界是井然有序的,有规律的,而这些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在《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荀子看来人应当改变自然,使之为人所用,这是人的權利,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同时他又认为,自然本身有其规律,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也是人所无法企及的。只是要求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使自然不利于人的方面变得有利于人,并不以人对自然的工具主义态度为前提。
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路,边开发边保护,合理利用,建立生态型社会,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像周文王讲的那样:如果用是十倍的力量去保护自然资源,而只索取其中的一分,那么大自然就会实际上给予我们十倍的回报,如果近用一分的力量去保护自然资源,而向大自然索取十倍的材物,那么自然资源马上就会枯竭,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国家也有可能灭亡。[2]二、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荀子十分重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他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3]故一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的和谐必须以社会的稳定为前提。关于社会公平正义,荀子说;上公则下易直夷请问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不偏。贵公正贱而鄙争,是士君子之辩说也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谓之行[4]这些言论都要求统治者要营造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社会状态,要坚持社会公平,坚持社会公正,公平正义是君子的作风,是人们应该追求的道德标准,人们要用这种思想做人、做事,用公平正义战胜私欲。关于诚信友爱,荀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仁人君子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他说,忠信以为质,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5]荀子把一个人是否讲诚信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人格高低的重要标准。荀子强调人要进行自我修养,达到诚信的境界,讲求诚信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中最重要的。他说:君子养心莫大于求诚,至诚则无它事[6]荀子倡导社会要互敬互爱,他说: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7]遇上年长的人要行子弟的礼义,遇到朋友要礼节谦让,天下的人就互敬互爱,没有争斗。那么整个社会就会以诚信为美,以友爱为时尚,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变的更加的亲密,人们之间的信任度也会提高,那么社会也就会更加的和谐,人们的生活也就会更加的美好。三、礼是法的基础,法是礼的补充
荀子认为道德只能约束人们的行为,而没有强制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模范的遵守道德,所以荀子在强调隆礼的同时也不轻视法律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甚至把法律放在在社会治理的突出位置。他时常将相提并论,他说,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认为象商、韩那样只依靠刑赏法并不足以治理社会。如果人们只是为了得到奖赏而去做某事,那么在遇到危险时就不会愿意再继续做下去。荀子认为,单纯的赏罚只是一种雇佣买卖之道,是不能起到教化人民、治理社会的作用。因此,社会稳定的前提仍在于人们自觉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如果有违反社会习俗,破坏社会风气者,就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在道德的基础上加之以刑罚,就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治理效果。同样,实行也是如此,在人民都能重视道德、遵守礼义的前提下加之以赏,人民就会觉得是莫大的荣誉,遵守道德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这样,刑与赏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心理基础,也就更能起到教化社会的作用。可见,法必须在教化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礼是法的基础,法是礼的补充。
总的来说,礼基本上表现为一种教化的功能,即化民成俗,而法更多地具有一种强制的色彩。虽然荀子认为治理社会首先必须以礼教化,但是教化毕竟不具有强制的作用。而社会中事实上也有许多屡教不改之徒,可见在明礼义以教化的同时,还必须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虽然重视教化,但他也不忽视法对礼教的辅助功能,在隆礼的同时也主张由此可见,人是本而法是末,荀子的用意即在于以治人来行治法。而对于荀子来说,君子的作用根本上在于以礼化民。在治理社会的时候完备的道德系统和严格的法律规定同等的重要,缺一不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荀子的学说中包括了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党的十九大再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荀子学说中的和谐社会思想,为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成了荀子思想研究的新思潮。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在其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时期公共治理的实现。和谐社会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级成员各尽所能,是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的社会。所以研究荀子思想中的民本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有助于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考文献:
[1]李向东:《谈荀子思想中的和谐社会理念》,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2]汪玉凯:《公共权力与公共治理》,人民出社,2006年版,第35.[3]贾华强、马志刚、方栓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版,第87.[4]《荀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5]《荀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6]《荀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4.[7]《荀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7.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