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历史悠久

发布时间:2016-05-26 16:31:32

泗洪历史悠久,宋金时泗州在境内设青阳、徐城(吴城)、安河、翟家店4镇,明代设双沟、上塘、青阳、临淮、獾墩、半城、翟家店7镇,民国初年,泗县在境内设置5个区。至2006年泗洪下辖14个镇。现根据各镇地名由来的时间长短、在历史上地位,并结合其经济发展水平总结出泗洪四大历史古镇:即青阳镇、半城镇、双沟镇、临淮镇。

   

    关寨要地——青阳镇

   

    青阳镇现为泗洪县治所在地,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境内汴河北岸、濉汴河交界的三角地带。曾是江淮与洛阳之间的水运枢纽、繁荣的关寨要地,时居泗州四大集镇(青阳、双沟、管公店、半城)之首。

   

    据《泗虹合志》记载:“青阳是古国名,黄帝之孙少昊青阳氏分支子于此。”所以得名。秦汉以来,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特别是隋通济渠的开凿,青阳成为上接通济渠、下接山阳(淮安)渎的重要关津,炀帝巡扬州时曾休息与此。唐至北宋时,运河成为经济大动脉,青阳一时“水阔而深、帆樯杂沓、商贾云集,”成为古之青阳最兴盛的时期。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称为青阳镇。

     

    青阳在经济上是“膏腴之乡”,军事上也为“兵家必争之地”,宋金对峙时,双方反复争夺,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元朝大运河经宿迁、泗阳北上,逐渐衰落,失去原日之繁华。明末清初,原运河故道夏秋水涨,与泗州其它地区仍可往来,为汴东一大走集,工商贸易也有兴隆。

   

    青阳镇原有12条街(以西大街、牛市街最为热闹)、6座桥、祠庙10多处(比较有名的城隍庙、三官庙、皇姑庵)和许、石、江姓的宗祠等,抗战中毁于日军战火,变为一片废墟。

   

    民国时期青阳为泗县8区、4区所在地,抗战时为中共民主政权所在,49年4月建县,成为泗洪县治所在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现面积108.64平方千米,人口151174人,为泗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春秋古都——半城镇

   

    半城位于洪泽湖西岸,又名徐城、宾城、抱月城、雪枫镇,历史上都、郡、州、府、区县等机构曾在此设置,雪枫墓园所在地。

   

    半城是一块古老的地方,春秋时为古徐国都城所在地。其时徐都周长约5000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从半城往南达魏咀尚存其遗址。《泗虹合志》记载:“……南北朝时置、或曰徐城地,土基犹少半,故名。”即在南朝梁时(509年),因徐国城低洼处全部被水所淹,只剩下一半,徐城始称为半城。北周时,徐城设置徐城县,属泗州,隋时称大徐城、唐初仍为徐城县治。宋元时属临淮县,清乾隆42年,裁虹归泗,设州判于半城。

   

    古之半城周长三里三,四周有城墙,建有城门楼,街道弯曲有致、布局合理,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有不见天宝塔、三步两桥、万卷书、一步两庙、南城埂童歌、天圣寺晚钟、挂剑台秋风、九岗蜿蜒等“半城十景”。

   

    民国时,半城为国民政府泗县第5区,抗战时为中共泗县政府驻地。1941年为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直属区,1944年为淮北行署驻地。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以及抗大分校、淮北中学等党、政、军、教等机关均设于境内或附近,1945年1月17日,为纪念彭雪枫,更名为雪枫镇。49年泗洪建县隶之,56年划属洪泽,85年复归。

   

    清朝末年,半城是方园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7、28、32年连续遭土匪抢劫焚烧,1944年又遭日机轰炸,古镇容貌荡然无存,令人惋惜。现半城面积 83.00平方千米,人口 17571人,仍然是泗洪东南片经济、文化中心,盛产螃蟹、甲鱼、莲子、花亭百合。

   

    鸡鸣两省——双沟镇     

   

    双沟镇是泗洪第二大镇,它“鸡鸣两省、犬吠三县”,南隔淮河与安徽省嘉山县对映,东隔下草湾与盱眙鲍集乡为邻。双沟镇在考古学上有重要地位,镇东发现距今约4—5万年“下草湾人”,证明下草湾是江苏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双沟在唐朝时已称为双溪,宋初逐渐形成集市,因面临淮河,名顺河集,由于人口不断增多,街道向北延伸,因东西两侧有两条大水沟,遂名双沟。《泗州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既有双沟镇之称。民国时期先后属泗县2区和3区,1940年,中共苏皖边区泗南县办事处在此设双沟区,1941年6月,建立泗南县(驻双沟罗岗村),泗洪建县后属之。

   

    双沟自古出产名酒,早在唐代即有“淮上行船望双溪,但闻酒香十里堤”的民谣。明清时酿酒业更是兴盛不衰,清雍正10年(1732年),双沟镇“贺氏槽坊”所产大曲味占江南。宣统2年,在南洋劝业名酒展评中荣膺第一。

   

    街镇建设变化频繁,抗战前的市容颇为壮观:东西山头庙宇矗立,10多家酿酒槽坊建于市街,数十家商店、旅店分布两侧,青条石街道,商贾云集。抗战时期日军屡次烧杀抢掠,1940年中秋节,一次就杀居民600余人,致使许多建筑毁坏、工商业萧条。

   

    建县后双沟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是县南部商品集散中心,每年的农历3月庙会更是吸引八方商客,双沟酒系列更是畅销海内外。1990年,双沟镇被评为“全省百家名镇之一。” 现面积 86.00平方千米,人口 50646人。

   

    水乡泽国——临淮镇

   

    临淮位于泗洪东南部、洪泽湖西岸,三面环水,东南以浩瀚湖水与洪泽、盱眙两县濒临,为三国名士鲁肃故里、中国螃蟹之乡。

   

    临淮,此地名历史久远,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7年),置临淮郡,此为临淮地名之始,即因面临淮河而得名。临淮镇故地约在东汉时兴起,自隋炀帝大业3年(605年)开凿通济渠(亦名汴河)始,一直为隋、唐、宋时南北漕运的主要通道。唐肃宗年间,大将李光弼统五道节度使驻临淮,死后被封为临淮王。宋景德3年(1006年),为临淮县驻地,宋金对峙时,在此多次争夺。民国年间,属泗县五区。1941年,中共淮北行署建立以临淮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洪泽湖管理局,49年泗洪建县属之,56年划属洪泽,85年底复归。

   

    隋开运河之后,经唐、宋,经济日趋繁荣,元时运河改道,渐趋衰落。改革开放以来,沿湖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螃蟹畅销国内外,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并成为县内第一个达小康的农村乡镇。现面积 47.16平方千米,人口 12416人。

   

    由于临淮地处湖畔,气候温和、林湖相依,成为鸟类栖息、生活、繁衍之所,使得临淮成为生态旅游胜地。夏日荷花盛开、芦苇葱绿,水天一色、美不胜收。渔村烟柳、堤岸泊舟、爽心怡神,特别是湖上日出,另有一番景致。相传清乾隆帝下江南时,曾到临淮观日出,为其所醉,欣然题下八个大字:人间仙境、水乡泽国。你若不信,到现在的临淮螃蟹市场去看看,这八个大字至今还在呢!

   

    青阳从有其名始,已有4000千多年的历史,半城若从《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即时为徐国的都城算起,其历史也在2500年以上,若向前追溯,更在4000年之上。临淮从西汉时设郡算起已达2200多年,双沟也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其它乡镇,如:金镇之名不过百余年、归仁名始于明万历年间,约430年、上塘和魏营之名虽始于唐和三国,但其在古泗州之地位较之则略逊一筹。故,以上四镇称为泗洪四大历史古镇,当之无愧!

泗洪历史悠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