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华轶传》节选

发布时间:

《晋书·华轶传》节选
华轶字彦夏平原人魏太尉歆之曾孙也。祖表太中大夫。父澹河南尹。轶少有才气闻于当世
泛爱博纳众论美之。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东海王越牧兖州引为留府长史。永嘉中历振威将军、江..刺史。虽逢丧乱每崇典礼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训乃下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莫能
攸正常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弘其事。俄被越檄使助讨诸贼轶遣前江夏太守陶侃为扬武将军率兵三千屯夏口以为声援。轶在州甚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欢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时天子孤危..四方瓦解轶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贡献入洛不失臣节。谓使者曰:若洛都道断可输之琅琊王[]以明吾之为司马氏也。轶自以受洛京所遣时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县多谏之轶不纳曰:吾欲见诏书耳。时帝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屯彭泽以备轶访过姑孰著作郎干宝见而问之访曰: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今又无故以兵守其门将成其衅。吾当屯寻阳故县既在江西可以捍御北方又无嫌于相逼也。寻洛都不守司空荀藩移檄而以帝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长吏轶又不从命于是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讨之。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至是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潜军袭轶轶众溃奔于安城追斩之及其五子传首建邺....
(节选自《晋书·华轶传》
【注】〔琅琊王〕古代封王名号历史上有多位琅琊王这里指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建都建邺谥号元皇帝。
1下列对文中第一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B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C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D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2请用斜线给文中第二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州、豫章、建邺:都是古地名也分别是现在九江市、南昌市、南京市的别称或古称。B博士:古代学官名是国子监的最高主管一般由博学或具有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充任。C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地区。在中原人看来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移檄:移移文;檄檄文。都是古代官府的文书或文告移文多用于晓谕或责备檄文多用于声讨或征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轶家世显赫。为曹魏名臣华歆之曾孙他年轻时就以才气闻名于当世他爱好广泛学识渊博时人所称颂。
B华轶勤于政务。在江州任上虽逢乱世仍设儒林祭酒一职以弘扬教化;他还派陶侃屯兵夏口声援朝廷讨逆。
C华轶恪守臣节。当时天子孤危无助他仍怀匡扶天下之志忠心不二坚持入贡洛阳决不向司马睿献礼示忠。
D华轶背时获戾。他起初以洛阳朝廷尚存为由拒绝元帝的诏命;后来洛阳失陷仍不听元帝教令为其遣将攻灭。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以捍御北方又无嫌于相逼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实词﹞
(1众论美
美:赞美。
(2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训..道训:道德训诫。(3州之豪士接以友道
接:接纳。
(4时帝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屯彭泽以备备:戒备。(5将成其衅
衅:祸乱。
(6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次:驻守。(7至是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是:这时。(8军袭轶潜:秘密地。(9于安城奔:逃。
文言虚词
(1常以慨然以:为此。(2轶有匡天下之之:的。(3以明吾之为司马氏也为:表判断是。(4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

与:和。(5奔于安城于:表处所到。
特殊句式
(1朝廷滞议
倒装句朝廷议事阻滞不畅。(2又无嫌于相逼也
状语后置句又没有逼迫华轶的嫌疑。(3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
被动句前江州刺史卫展没有被华轶所礼遇。
文化知识
(1刺史: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始置。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是皇帝所使的意思。
(2祭酒: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
(3天下:是东亚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过也有不同的用法用来形容某一种地理概念。
(4盟主: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泛指同盟领袖或倡导者。比喻主要事物的主宰者。(5长吏: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6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宋各州的通判职任似别驾后世因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




【原文】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参考译文】楚国的郢都有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是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点但他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误写到信里去了。举烛并不是这封信原本的意思。燕相收到信以后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推举贤人并进行任用。燕相向燕王陈述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这封信原本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参考答案
1B(根据主语、谓语语法关系判断。首先圈出地名“彭泽”“江州西门”以及人名“华彦夏”。句中“江州西门”是“彭泽”的同位语是对彭泽这一地名的解释补充故要断开排除AD两项。“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译为“华彦夏有心忧天下的诚心”句意完整故排除C项。原文加上标点为: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
2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根据主语、谓语语法关系判断。原文加上标点为: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
3B(古代博士的主要职责是教授生徒国子监的最高主管称“国子祭酒”。
4C(“决不向司马睿献礼示忠”分析有误华轶对使者说:“若通往洛阳的道路阻断可以把贡品运送给琅琊王。”表明他在特定条件下还是愿向司马睿献礼示忠的以表明自己对整个司马家族的忠心。5(1现在道义衰败礼仪法规无所效法朝廷议事阻滞不畅。(颓替:衰落衰败。滞:阻滞不畅。(2可以抵御北方的入侵又没有逼迫华轶的嫌疑。(北方:北方的入侵。嫌:嫌疑。
参考译文
华轶字彦夏平原人是曹魏太尉华歆的曾孙。祖父华表曾任太中大夫。父亲华澹任河南尹。华轶年少时颇有才气闻名于当世爱好广泛学识渊博人们都赞美他。起初授予博士数次升迁为散骑常侍。东海王司马越任兖州牧推荐他任留府长史。永嘉年间历任振威将军、江州刺史。虽时局动荡华轶却每每崇尚法典礼仪设置儒林祭酒来弘扬道德训诫他教诲下属说:现在道义衰败礼仪法规无所效法朝廷议事阻滞不畅无人来匡正礼法我常为此感慨不已应当专门设立这一官职来弘扬此事。不久他收到司马越的公文派他协助讨伐各路乱贼华轶委派前江夏太守陶侃任扬武将军率领三千士兵驻扎夏口作为声援。华轶在江州很有威望美誉江州的豪族士人像待朋友一样来接纳他深得江南人士的拥戴流亡之士都来投奔他。当时天子孤立势危各地政权松散土崩殆尽华轶怀有匡扶天下的大志常派人到洛阳进贡不失人臣的礼节。他对使者说:若通往洛阳的道路阻断可以把贡品运送给琅琊王以此表明我是司马氏的臣子。华轶自认为受洛阳朝廷委任当时洛阳朝廷依然存在不能敬奉元帝的诏命郡县长官大多劝谏他华轶没有接受说:我想看到诏书罢了。当时元帝派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驻防彭泽来戒备华轶周访路过姑孰著作郎干宝见了他就问起此事周访说:上级官府不和令我驻防彭泽。彭泽是江州的西门。华彦夏有心忧天下的诚心而不愿庸庸碌碌受人控制近来众说纷纭已略有分歧。现在又无故派兵防备其门户将要酿成祸乱。我应当驻扎在寻阳故县既在江西可以抵御北方的入侵又没有逼迫华轶的嫌疑。不久洛阳失守司空荀藩发布檄文以元帝为盟主。接着元帝秉承朝制改换各地方长官华轶又不接受命令于是元帝就派遣左将军王敦以及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人讨伐华轶。华轶则派别驾陈雄驻防彭泽来抵抗王敦他自己则率领水军作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驻守在湓口周访进攻冯逸打败了他。前江州刺史卫展没有被华轶所礼遇心中总怏怏不乐。到这时和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秘密地派兵袭击华轶华轶的部队溃败逃到安城追兵赶到斩杀了华轶和他的五个孩子把他的首级送到建邺。

《晋书·华轶传》节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