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的诗风

发布时间:2018-06-30 18:51:11

论杜甫诗的风格

如果唐代文学是文学史的一座高峰的话,那么李杜则是盛唐文学的最高代表,比起李白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杜甫则是沉郁顿挫,感情基调则是充满悲慨,杜甫相对于李白的人生遭遇,更多了一些灰色的空间。在漫长的唐诗发展过程中,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他的出现使七律诗的格局出现了绝无仅有的高峰。

杜甫被后人称为史诗,是因为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正所谓文学来源于生活。的确,无论是困居长安的十载有余,还是经历了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亦或是晚年的漂泊。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杜甫对待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新的理解。他命运多舛,想辅佐君王,却又郁郁不得志,动乱的背景下,他的感情尤其敏感,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变得低回起伏。正像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的那样,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把自己的悲痛变成了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忧思,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是杜甫第一次游览齐鲁时所作的,当时年轻气盛的杜甫怀揣对未来仕途的美好憧憬,拥有登泰山顶小天下之意。豪情万丈与杜甫后来的风格有较大的改变。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昏晓这一意象引入时间的变化。言泰山的造化之工,具有强烈的宇宙意识。此时的杜甫可以说在泰山的激发下生成对人生、社会的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他三十三岁时在洛阳遇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建立了千古传颂的友谊。诚然,在他的诗中亦有十多首写给李白的诗篇,特别是听到李白获罪流放夜郎时写的几首更是真挚感人。《梦李白》二首更是被仇兆鳌誉为千古交情,唯此为至。”“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梦李白》,然而李白在流放的途中遇赦放还,但是远在秦州的杜甫却不知道,只听到流放途中落水而死等传闻,因而忧心而焚,结想成梦。诗中直白的表现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风格以情显示主旨。而《梦李白》其二中杜甫则为李白一抒壮志难酬,抱负成空的愤恨之情,表明了杜甫的对这位敏捷诗千首的挚友的深刻理解及对其困顿潦倒的叹息愤慨。其实这也是杜甫的一生的真实写照,而我个人对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则是推崇备至,在那个年代不是谁能驾驭的年代,杜甫用自己的才气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天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诗歌。

十载长安,历尽辛酸。杜甫怀揣巨大抱负,自谓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但这幻想在天宝五载到长安之后,便彻底破灭了。到长安,献赋尚书,希求涉引,但都落空。卖药都市,寄食朋友。《上三大礼赋表》历尽人生辛酸,他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疾苦,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动乱的社会让杜甫在《兵车行》中一改此前在酬赠,游记作品中对人民生活疾苦无关痛痒的描述,第一次直接站出来代人民疾呼,抒发其忧国忧民之情,因而这也可视为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光辉的起点。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以讽刺的手法表达,抨击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战争策。而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令读者感伤于凄厉哀怨的氛围中,充满同情之意。在《兵车行》中杜甫以七言为主而参以三,五,十字句,音调徐疾变化,顿挫有节,又多用口语,继承了乐府形式灵活的特点,同时也杜诗后来沉郁顿挫的诗风开了一个好头。即使十载长安令杜甫历尽辛酸,但他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情怀,在这颠沛心酸的生活力未曾衰退,反而更加的强烈了。唐玄宗时朝廷四方用兵,尤以对南诏及吐番两地为甚。将领为求封赏常滥行杀戮,冒功领赏,致令兵祸殃及无辜,干戈涂灵。杜甫在《前出塞》中亦有所指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启在多杀伤。杜甫对此种暴行提出了尖锐的,也让杜甫把天宝后期的动乱的景象描写的深刻且真实。

安史之乱后,杜甫落入了叛军的手中,被押解到陷落的长安,在陷落的长安,他更是写出了许多忠君恋阙的千古民作。如《春望》这首诗将战乱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充满了沉郁悲凉。司马光评此诗曰近世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则让此诗的感情基调变得悲从中来。在潜行曲江时不能不感叹唏嘘。人生有情泪臆,江草江花岂终极。这是杜甫在动乱时的心声,恐怕也是经历了安史之乱所有文人的共同感触。

杜甫的晚年较之年轻时的经历,相对而言安定很多。而他也终于弃官,携家眷入蜀,开始了晚年的漂泊西南的生活。这期间他的风格则完全是沉郁顿挫。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直接抒情,所谓文章,官职,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眼云烟,而自己对一生的最真实的体验,却是无穷的磨难和孤苦。无限的悲凉,感慨至为复杂,在《秋兴八首》中杜甫将律诗写的登峰造极。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是外族入侵,战争任然不断。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自然流畅。整首诗给人压抑,凄凉的感受。杜甫对此生的总结和感慨,漂泊和孤独的生活,无端的销蚀了自己的生命,使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至尾声突然觉得一个很鲜活的杜甫就在我的面前,他的才气深深的吸引着我,似乎我看到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了,也许自古诗人多悲凉吧,但是杜甫则把这种悲凉发挥到极致。

论杜甫的诗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