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词义考

发布时间:2016-09-09 18:20:41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苏州 221000

[ ] “鸳鸯”一词的运用从古至今并不少见。它作为一个多义词,词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一些微小的差别。本文对“鸳鸯”一词的使用做了简单的统计,并探求了“鸳鸯”的词源,指出本义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鸳鸯”多种比喻义的引申发展。

[关键词] 鸳鸯;本义;比喻义;词义发展

中图分类号: H 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1-0054-01

我们都知道,“鸳鸯”一词从古至今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说到、用到,只是我们通常了解并使用的只是它作为“鸟名”的本义以及解释为“配偶、夫妻”的比喻义,很少涉及它引申出来的其他含义。本文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其他几种比喻义的运用。

一、“鸳鸯”的使用统计

廖扬敏女士曾利用陕西师范大学的“汉籍全文数据库”对“鸳鸯”一词在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 “鸳鸯”的语体分布特征明显,在集部中出现最多(出现1837次),子部最少(仅出现3次),在经部出现6 次,在史部出现123 次。[1]由此可见,鸳鸯一词的使用是很广泛的,同时,“鸳”、“鸯”二字也可以单用或者与其他语言单位组合使用,如构成词组“鸳鹭”“鸳枕”“鸳衾”“文鸯”“红鸯”等。但从构成能力和分布上来看,“鸳”要比“鸯”的构词能力强,分布更广泛,使用更活跃。

二、“鸳鸯”的词源考证

对“鸳鸯”一词溯源,首先探求字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鸳,鸳鸯也。从鸟夗声。於袁切。”[2]清代注疏大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道“鸳鸯也。小雅传曰:鸳鸯,匹鸟也。古今注曰:雌雄未尝相离。按鸂 者,鸳鸯属也。从鸟。夗声。於袁切。十四部”。[3]“鸯”一字,《说文解字》中记载:“鸳鸯也。从鸟央声。於良切。”段玉裁作注曰:“鸳鸯也。二字双声。从鸟。央声。於良切。十部。”

“鸳鸯”一词在春秋时期就有了文字记载,《诗经·小雅·鸳鸯》篇:“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意思是“鸳鸯双双轻飞翔,遭遇大小罗与网。好人万年寿而康,福禄一同来安享。鸳鸯相偎在鱼梁,喙儿插进左翅膀。好人万年寿而康,一生幸福绵绵长”。由此可见“鸳鸯”就是运用它的本义做鸟名解释。另外,毛传:“鸳鸯,匹鸟也。”晋代崔豹也在 《古今注·鸟兽》中记载曰:“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之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出“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4]更是细致区分出雌雄鸟的称呼各异。“鸳鸯”的这一本义一直保留至今,仍适时适地地被运用。

三、“鸳鸯”比喻义的发展

(一)“鸳鸯”比喻兄弟

“鸳鸯”最初用来比喻为兄弟是在南朝时期。萧统编著的《文选》中题为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苏武形容自己和李陵以前是像鸳鸯一样的好兄弟,如今却如同参星和商星,一颗在西,一颗在东,此出彼没,永远不能再相见。由此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描写兄弟之间临别相送的诗,而“鸳”与“鸯”就是比喻骨肉相连的兄弟。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所作的《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是诗人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而作。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这里的“鸳鸯”就是比喻诗人的兄长嵇喜,此诗作既表现了兄弟离别的痛苦与思念,又包含着对人生的慨叹与追求。

三国时期的大家陈思王曹子建的《释思赋》是赠给弟弟的,“以兄弟之爱,心有恋然,作此赋以赠之”,其中写道:“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这里也是用鸳鸯比喻兄弟。

(二) “鸳鸯”比喻贤者能者

“鸳鸯”用来比喻圣贤之士始于西晋,当时郑丰所作《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即曰:“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这里的“鸳鸯”就是指的陆氏兄弟陆云、陆机,他们出身名门,且自身才华横溢,是晋朝著名的文学家。

三国时期,魏曹植诗作《赠王粲》:“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当时,王粲初归曹操,未任显职,悒郁不满,曹植便写此诗劝慰他并表达相思之情。其中,第三句的“鸳鸯”就是指贤者王粲,用“孤鸳鸯”求偶则是来比喻好友之间的刻骨相思。

(三)“鸳鸯”比喻同僚同事

到了明代,诗人、政治家李东阳在《寿琼山邱先生》诗:“芸阁编充栋,鸳班礼绝邻”中用到“鸳班”一词,指的是班朝,即上朝时文武百官的排列,引申为同僚之义。鸳行、鹭序均指鸳鹭行,宋代王禹偁的《贺皇太子笺》:“某谬忝专城,尝叨内署。正衙宣册,陪鸳序以无阶,僻郡効官,拜龙楼而尚远。”即指朝官井然有序的行列。

(四)“鸳鸯”比喻配偶、夫妻、情侣

“鸳鸯”的这一义项是从古至今,特别是在现在仍为大众熟知且广泛运用的。这一义项最初使用是在初唐,诗人卢照邻在其代表作《长安古意》中这样写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意思是说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鱼”因为是弱视,所以都是两只生活在一起的,“鸳鸯”也是雌雄不相离的,所以诗人用这两种动物比喻感情亲密的恋人、夫妻。

此后,“鸳鸯”的这一比喻义就被广泛仿效,用于各种文学创作。诗歌中最常运用这一意象比喻配偶,比如温庭筠所作《南歌子》:“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做鸳鸯。”元代杨维桢 《西湖竹枝歌》之二:“鹿头湖船唱赧郎,船头不宿野鸳鸯。”小说中也很常见,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现代作家鲍昌的长篇小说《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写道:“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昆曲《十五贯》第一场:“苏戍娟恋情贪爱;通奸夫杀父盗财,野鸳鸯高飞天外。”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词汇都与“鸳鸯”有关,而且多是牵扯到夫妻、恋人这一义项。“野鸳鸯”、“露水鸳鸯”比喻的是没有正式夫妻关系的男女;“棒打鸳鸯”比喻用强硬手段拆散别人夫妻、情人等;“半杯鸳鸯”比喻不完整的爱情;还有战争中的“战地鸳鸯”、江湖中的“鸳鸯大盗”、赌场上的“赌命鸳鸯”等等。

(五)“鸳鸯”比喻成双成对的事物

“鸳鸯”都是双宿双飞,雌雄不相离,所以被引申用来比喻成双成对的事物。这时候,“鸳鸯”多作为一个词跟别的词合成新词。

比如“鸳鸯脚”指武术动作,双脚轮番飞踢。《水浒传》第二九回:“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鸳鸯拐指古代踢球动作名,先后用左右外脚踝连续踢球的花样动作。元代邓玉宾的《林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迴避着鸳鸯拐,隄防着左右抄。”《水浒传》第二回:“那高俅见气毬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箇鸳鸯拐,踢还端王。”鸳鸯剑指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三姐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鸳鸯浴”本义指一对鸳鸯戏水,现在引申为男女二人同浴。“鸳鸯眼”又称为“怪眼”,指同一动物两只眼睛不同颜色的情况,通常出现在白猫身上,比如波斯猫。除此之外在狗和鸽子身上也可能出现。鸳鸯奶茶是香港特产饮品,常见于香港的茶餐厅,制法是混合了一半的咖啡和一半的丝袜奶茶,同时集合有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浓滑。鸳鸯锅起源于重庆,特色是将两种汤底结合于一锅,锅中有一隔板或另置内锅,将锅底分为红汤与白汤等,可以同时满足吃辣与不吃辣的人、重咸与清淡口味或达到荤素同锅的效果。前两年,在乌洽会上出现一种琴,因其两面都有琴弦可以弹奏,被定名为“鸳鸯琴”,是我国锡伯族的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这类词语不胜枚举,笔者在此只是简单列举最常用的说法。

“鸳鸯”一词自从出现,作为鸟名这一本义就被广泛运用直到现今。除此,由它引申出来的“兄弟”、“同事、同僚”、“贤者”这些义项在古代运用比较多,现在逐渐淡化消失,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而它的另一比喻义“夫妻、配偶”至今仍运用广泛,成为常用词。作为“比喻成双成对的事物”这一义项的“鸳鸯”也在日常生活中多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

“鸳鸯”词义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