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塘套养龙虾及藕塘套养泥鳅技术

发布时间:2015-10-27 15:11:14

第一讲 藕塘套养龙虾技术

一、藕塘条件

藕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工业和生活污染,设施完善,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塘底平坦,土壤肥沃,淤泥层深厚,pH值呈中性,富含有机质。塘口为长方形,背风向阳,面积通常以5~10亩为佳。

二、养虾沟工程建设

沿藕塘四周开挖上口宽120厘米、下底宽90厘米、深80厘米的环形养虾沟,面积较大的中间还需开挖“十”字形的塘间沟,环形养虾沟和“十”字形塘间沟面积占藕塘面积的5%~10%。进、排水口分设在藕塘的两角,并用25目的不锈钢网片封口。塘埂的四周用60厘米高塑膜作防逃设施,并将塑膜埋入塘埂土下夯实。每隔100厘米竖一根立柱将塑膜固定,以防龙虾雨天或夜间逃逸。

1.施足基肥。栽植河藕前要施足基肥,最好施有机肥,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60%以上,每亩施有机肥1500千克、尿素15千克。在5-6月份,当大规格龙虾捕获差不多时,也就是河藕开始长出立叶时,每亩追施尿素8千克,荷叶基本长满塘面时再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

2.藕种选择。通常选用叶茎细短、长势迅猛、枝干发达、肉质脆嫩、优质高产的藕种。

3.藕种栽植。在谷雨前后,水下温度大于12℃时开始整塘栽植河藕。每亩用量600~700株,合理密植。

4.水位控制。藕塘水质管理先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早期保持20厘米浅水层,以后随着气温升高逐步加深水层,但水深不超过40厘米;7月份洪涝季节,加强水位的管理,不让荷叶在水位线下。天气转凉后逐渐降低水位,9月中旬至10月底,保持水深30厘米,越冬期间保持浅水5厘米或土壤湿润越冬。

5.病害防治。在养藕过程中,要做到病、虫、草综合防治。河藕害虫有金花虫和蚜虫,藕塘中因套养有龙虾,龙虾在塘中索饵,病虫害很少发生。藕塘中如有杂草要及时拔掉;藕塘中如有虫害,要根据情况采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及时防治。

三、龙虾苗种放养前准备

1.消毒。龙虾苗种放养前15天进行消毒。用生石灰60~80千克/亩加水调配成溶液后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待毒性消失后,即可放养。

2.施肥。放苗前7~10天,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施50千克/亩复合肥、碳铵50千克/亩;有农家肥的最好施有机肥,一般施1000~2000千克/亩有机肥,一次施足(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对龙虾的生长无影响)。

3.植草。水草是龙虾隐蔽、栖息、蜕壳、生长的场所,是龙虾喜食的天然饵料,同时水草也能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在藕塘的养虾沟和“十”字形塘间沟内栽植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生植物,保持水草面积占塘沟面积的1/3~1/2。种草时间:伊乐藻在冬季或早春,轮叶黑藻和苦草在3月份。

4.投放螺蛳。2月底到3月中旬是投放螺蛳的最佳时间,投放量为200~300千克/亩; 清明期间再投放部分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为虾种准备大量适口饵料。投放螺蛳不但可以为龙虾补充动物性饵料,还可以起到净化底质的作用。

四、苗种选择

龙虾苗种必须是从苗种生产场家自己养殖或繁殖池中捕出,要求规格整齐、体色纯正、体质健壮、附肢齐全、爬动迅速有力、个体丰满度好、体表无异色和青苔等附着物。

五、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前要进行试水,在试水安全后,才能投放龙虾苗种。龙虾在藕塘中饲养,通常的放养模式有以下2种:

1.投放亲虾。将龙虾亲虾直接投放在藕塘养虾沟和“十”字形塘间沟内,让其自行繁殖,第2年进行藕塘养殖龙虾,通常选择规格为20~30只/千克的为亲虾,雌雄性比3∶1,放养密度为25~35千克/亩,放养时间为8-9月份。亲虾繁殖出来的幼虾能直接摄食藕塘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有效提高幼虾的成活率。

2.补放虾苗。选用本地无污染池塘自繁自育的大规格龙虾苗种进行放养,一般放养规格为150~25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15千克/亩左右,于3月下旬和4月上旬放养较为理想,因此时龙虾已开始活动,便于捕捞苗种。

3.放养鱼种。藕塘套养在以养龙虾为主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利用塘内水体空间,增加养殖效益,可以适量放养一些适宜河藕和龙虾生长水体生态环境的花白鲢鱼种,放养规格为3~6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0千克/亩左右,放养时间为2-3月份。

同一藕塘内放养同一规格的虾苗虾种,放养时一次放足。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不经过消毒处理,就会把病原体带入套养的藕塘内,一旦条件适宜,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疾病。

消毒常用药浴法,可选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硫酸铜,浓度为8毫克/升,浸洗15~20分钟;二是食盐(不含碘),浓度为3%~4%,浸洗3~5分钟;三是漂白粉,浓度为10毫克/升,浸洗10~15分钟。

六、龙虾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龙虾属杂食性,尤其喜食动物性饲料,且贪食。因此藕塘套养龙虾应坚持“荤素搭配,精粗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以达到科学投喂,吃饱吃好,快速生长之目的。藕塘水中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各类昆虫、杂草嫩芽等都是龙虾的优质天然饵料;螺肉、蚌肉、鱼肉、玉米、小麦、糠饼等都是龙虾喜食的人工饵料;还有龙虾专用的配合饵料。

2.水位调控。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十分重要。水位的管理,既要满足龙虾生长的需求,又要服从河藕生长的需要。水位调控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1)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水位。3-4月份虾苗虾种放养之初,为提高水温,藕塘内水深要浅,保持在10~20厘米。之后随着气温升高逐步加深水层,但藕塘内水深不超过40厘米;9月中旬至10月底,藕塘保持水深30厘米。

(2)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来调整水位。龙虾生长要求池水的溶氧充足,水质清新。为达到这一要求,要坚持定期换水。通常5-6月份7~10天加换10厘米;7-9月份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10月份后15~20天换1次。平时要注意观测,水位过浅,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要换新鲜水。换水后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

(3)根据河藕病害防治要求来调控水位。荷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治虫,使用药物后也要根据需要更换新水,从而为荷藕、龙虾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

3.养虾沟管理。龙虾放养之后,养虾沟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龙虾放养初期,藕塘水位宜浅,一般可将藕塘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以确保两者的需水量。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养虾沟水质变化,一般每3~5天加注新水1次;盛夏季节,为保持藕塘水质清新,可适当增加加注新水次数。另外,要坚持巡塘,观察虾在塘中活动和摄食情况,如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平时还要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一旦遇有大暴雨,要及时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确保安全,以防逃虾。

4.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藕塘套养龙虾,龙虾的主要病害有甲壳病、肠胃炎以及寄生虫引发的疾病等。主要通过药物预防与治疗的措施加以控制。一般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10~15千克/亩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1次,既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又能补充龙虾生长所需的钙质。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多种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增强龙虾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5.鼠笼捕猎清除;对于鸟类可在藕塘边设置一些彩条和草人进行恐吓驱赶。对于蛙类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夜间加以捕捉。

6.龙虾捕捞。藕塘套养龙虾,经过2个月左右的饲养,就有一部分龙虾达到商品规格。为了提高龙虾品质和销售价格,把捕捞的龙虾进行暂养育肥后择机上市销售,把未达到规格的龙虾继续留在藕塘内养殖。降低藕塘内龙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龙虾的快速生长,是降低成本、提高规格、增加产量,提高养殖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龙虾的捕捞方法较多,可采用地笼网、虾笼等工具进行捕捞。一般将捕捞工具置于养虾沟内,每天清晨取1次虾。通常地笼网捕捞龙虾效果较好。最后在河藕采摘前降低水位,将大部分龙虾捕获。

第二讲 莲藕田套养小龙虾技术(一)

在藕田套养小龙虾(克氏螯虾),实为种养结合的一种好模式。在莲藕田套养小龙虾,应注意以下几点:

1.藕田选择。养殖小龙虾的藕田,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上游无工业废水污染,而且要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照良好、水深适宜、灌排方便、旱不缺水、涝不淹没。

2.开挖围沟、虾坑。选好藕田后,先施足底肥,注意多施有机肥,随后翻耕耙平。待塘泥变硬时,视藕田大小与形状,开挖“田”字形或“目”字形虾沟,沟宽50~60厘米、深30~40厘米。在虾沟交叉处或藕田四周挖几个大一点的虾坑,深80~100厘米,挖出的泥土,用来加高夯实池埂。开挖虾沟、虾坑,目的是在高温、浅灌、追肥、施药时,为龙虾提供躲避、藏身之所。

3.设置防逃设施。养殖小龙虾的藕田田埂内侧要用硬质塑料板或石棉瓦围严,塑料板或石棉瓦的底部要埋入土中20厘米,土面露出50厘米以上,然后用竹竿固定。在藕田的进水口与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等防逃设施,防止小龙虾逃逸。

4.小龙虾放养与饲喂。在放养虾苗前10~15天,667平方米藕田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田泼洒,重点对藕田虾坑、虾沟消毒。在莲藕长出第一片叶后投放虾苗,一般667平方米投放2厘米左右的虾苗2000尾左右。虾苗放养后第三天开始投饲,投饲量根据藕田中天然饵料的多少与小龙虾的放养密度灵活掌握。最好在水位较浅且靠近虾沟、虾坑的区域,拔掉部分藕叶作为投饲区,定点、定时投喂,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可投喂米糠、豆饼、麸皮、配合饲料或绞碎的杂鱼、螺蚌肉、蚯蚓、蚕蛹、屠宰场下脚料等。投饲量应遵守“前少、中多、后少”原则。前期与后期温度较低,虾摄食量小,因此宜少投,一般在日落前后投喂1次,根据摄食情况于次日上午再补喂1次,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1%~3%;中期(69月)水温适宜,正是小龙虾摄食与生长旺季,因此宜多投,每天投喂2~3次,一般在上午910时和日落前后或夜间投喂,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另外,天气晴好时可多投,高温闷热、持续阴雨天或水质较差时应少投;大批虾蜕壳时要少投,虾蜕壳后应多投。每次投饲后要仔细观察虾吃食情况,并对投饲数量灵活进行调整。

5.水层管理。藕田饲养小龙虾,在初期宜灌浅水,水深10厘米左右。随着藕和虾的生长,将田水逐渐加深至1520厘米。在莲藕旺盛生长季节,由于水面被藕叶覆盖,水体光照不足,加之藕田追肥后水质变差,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因此在水层管理上,要定期加水,排出部分老水,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藕田原水量的1/3。在换水同时,每2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水,667平方米每次用生石灰10千克,一方面改善藕田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一方面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

6.施肥管理。藕田套养小龙虾,在施肥上要注意协调好莲藕生长与小龙虾生长之间的关系,底肥以有机肥为主,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左右,尽量控制化肥用量。追肥宜采取“少量、多次”,半边先施、半边后施,交替追肥的办法,以减少对小龙虾生长的影响。另外,追肥要注意天气状况,气温低时可适当多施,气温高时应少施。

7.防病治虫。套养小龙虾的藕田,有条件的最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不仅可以杀死害虫,减少农药用量,杀死的虫子还可以供龙虾食用。需要使用农药时,应选择对小龙虾毒性较小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乐斯本、蚜虱净、BT乳剂等),施药时加深田间的水位,同时每次只喷洒一半藕田,留下的一半23天后再喷,使龙虾能够轮换躲藏,以确保安全。

第三讲 藕田套养龙虾生态种养技术(二)

近几年,我们在藕田试验套养小龙虾复合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种藕田块的水体空间套养小龙虾,藕田中的水草、生物饵料可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既起到了为藕田生态除草的作用,又提高了藕田的利用率,小龙虾的排泄物还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良性循环。现将这一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藕田条件与田间工程建设

1. 藕田条件。选择地势低洼,保水性能好,光照充足,土壤pH值6~7,田地平坦的地块,每片藕田面积在一百亩左右。

2. 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足,上游无污染源,水质良好,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

3. 进排水系统。在田块的一端一角建进水口,设置机、泵抽水入田,并用密眼网袋套住进水管,防止野杂鱼虾随水进入;在进水口对角田块的另一端环沟底部建出水口,安装竹箔、铁丝网等防逃设施,防止小龙虾逃逸。达到排灌畅通、枯水能灌、丰水能排的目的。

4. 开挖虾沟。在藕田四周离田埂5米以外处开挖环沟,沟宽3~5米,深0.6~1米,坡比1∶3~4;田中开挖“田”字形或“目”字形虾沟,沟宽0.5~0.6米、深0.3~0.5米。开挖出来的泥土用于加固加高田埂并夯实。

5. 设置防逃设施。藕田田埂内侧用硬质塑料板、密眼聚乙烯网布或石棉瓦等材料围拦成防逃设施,埋入土中0.5米深,地面露出0.5米以上,用木、竹桩固定。

二、种、养殖时间节点

1. 莲藕种植。莲藕在4月底5月初栽种,藕种一次栽种后可连续7~10年不再下种。平均气温上升到15℃时,莲藕开始萌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4月上旬,荷藕开始萌动长出浮叶,5月中旬抽生立叶,9月份莲藕长成,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为藕的越冬休眠期。

2. 小龙虾养殖。7月下旬至8月初将虾种放入环沟中,一般10月份即进行交配抱卵、打洞越冬,翌年2~3月仔虾出洞进入藕田摄食生长,4月中旬开始用地笼张捕达到上市规格的小龙虾上市。

三、莲藕栽培管理

1. 选择种藕。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温度等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作种藕,种藕最好是有4节以上,子藕、孙藕齐全的全藕。要求种藕粗壮、芽旺、无病虫害、无损伤。

2. 合理密植。莲藕种植密度与成熟期、产量有密切关系,必须适当密植。一般在谷雨前后下藕种,亩用藕种400~750千克(小藕种亩用种400~600千克,(www.nczfj.com)大藕种亩用种600~750千克),藕种要埋入土中,藕尖向里,不能露出土面。下藕种时最好用多菌灵浸种20~30分钟。

3. 藕田用药。当小龙虾大量捕捞结束后(一般5月10日前后),在藕冒青之前分别用杜邦康宽、菊酯类药物人工喷雾1次防治腐败病、叶枯病、叶斑病等病害;主要虫害有缢管蚜、潜叶摇蚊、斜纹夜蛾等,可用生物防治和选用对口无公害农药进行综合防治。

4. 适时追肥。藕的生长期长,需肥多,应坚持“基肥与追肥并重”的原则,除每亩施人畜粪肥1500~2500千克做基肥外,6月份每亩施优质复合肥50千克,7月份每亩施尿素50~75千克,采取分次或划格的方法施肥。

5. 调控水位。藕田水层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浅、中深、后浅,萌芽生长期水层宜浅,以4~7厘米为好;茎叶旺盛生长期水层要深一些,以12~15厘米为好;结藕期水层宜浅,以4~7厘米为好。

6. 适时采收。在藕终止叶出现后,终止叶的叶背呈微红色,基部立叶的边缘开始枯黄时,表明藕已充分成熟,即可采挖上市。

四、小龙虾的饲养管理

1. 虾种放养。虾种放养有多种方式,其一:放养亲虾。直接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捕捞的成虾中挑选,时间在8月底至10月中旬,亩放养规格为每千克20~30只的小龙虾2~3千克,雌雄比例为2~3∶1,最好异地选购雌雄虾,防止近亲交配。其二:放养幼虾。选择养殖的优质小龙虾为虾种,规格60~80尾/千克,时间在7月底前,亩放养量1~2千克,放养后人工投喂螺蚬蚌肉、小杂鱼和配合饲料进行强化培育,让其长成亲虾交配后入穴越冬。其三:放养虾苗。有人工繁育虾苗的地区,3月份每亩投放规格2~3厘米的幼虾1万~3万尾。

2. 饲料投喂。小龙虾的饲料有米糠、豆饼、麸皮、小杂鱼、螺蚬蚌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投饲量以藕田中天然饵料的多少与小龙虾的放养密度而定。投喂饲料遵守“早开食,开头少,中间多,后期少”的原则。当水温达到22℃时,一般每天投喂2~3次,时间在上午9~10时和日落前后或夜间,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饵料投在靠近环沟、水位较浅和小龙虾集中的区域,以利其摄食和方便检查吃食情况。有条件的最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不仅可以杀死田间害虫,减少农药用量,杀死的虫子还可以供小龙虾食用。

3. 虾病防治。藕田生态环境较好,小龙虾一般很少暴发疾病,但仍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虾种放养时要进行虾体消毒,可用浓度为3%左右的食盐溶液浸浴虾体3~5分钟。小龙虾生长期间每隔15~20天使用1次生石灰泼洒消毒,每次每亩用10~15千克,可改善藕田水质,还能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虾种放养后和小龙虾捕捞前20天,各使用1次防治小龙虾纤毛虫病的药物。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复合维生素等药物,连续3~5天,以预防小龙虾黑鳃病及细菌性疾病。

4. 小龙虾捕捞。根据小龙虾生长情况和市场行情,从3月份开始用地笼捕获小龙虾上市,地笼的网眼要定制,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直至5月初要将大部分小龙虾捕尽,将极少部分小龙虾赶到四周环沟中。因藕田要用药物杀灭土壤中的地蛆,对小龙虾威胁较大,同时,因5月初莲藕冒青,小龙虾会将藕的嫩叶、心夹掉。

五、实例效益分析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莘野村唐明珍,承包面积286亩,2013年采用藕田套养小龙虾模式,其产出、成本和效益分柝如下:每亩藕产量1500千克,平均单价0.9元/千克,产值1350元;每亩小龙虾产量55.6千克,平均单价44元/千克,产值2446.4元,总产值3796.4元。每亩成本包括:藕田租金900元,虾种100元,饲料130元,肥料150元,药费80元,水电费60元,其他(耕作、挖藕、除草、管理等)300元。合计支出1720元,每亩效益为2076.4元。

六、关键点与注意事项

1. 重视藕田田间工程建设。养虾藕田环沟开挖要到位,要设置深水集养区,防止用药时小龙虾没有地方躲避和缺少活动空间;藕田田埂、外圩要宽大坚固,不渗不漏,防逃设施要完好,防止小龙虾打洞逃逸。

2. 注重小龙虾苗种质量。小龙虾苗种要求来源于池塘养殖,从天然水域收购小龙虾苗种要特别谨慎,药物诱捕的小龙虾成活率极低,且有药物残留。

3. 注重藕田进水水质。冬末、春初是养殖池塘用药消毒时期,部分池塘用菊酯类药物消毒,消毒水排放到外河,造成河水污染;藕田附近农田使用药物经雨水冲刷或外溢也会进入外河,外河水如被抽入藕田,都可能引起小龙虾大批死亡。

4. 规范藕田用药。套养小龙虾的藕田使用药物必须严格执行无公害药物使用标准,确保藕、虾质量安全。坚决杜绝莲藕种植中使用甲拌磷等禁用药物,因甲拌磷对小龙虾毒性极大,一旦使用小龙虾将全军覆没。

第四讲 莲藕泥鳅套养技术(一)

一、概述

泥鳅在鱼类分类上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在我国分布较广,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均有分布,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据分析,每1 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 8.4~2 0.7克,脂肪2.7~2.8克,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多的钙、铁、磷等元素。是人们公认的高档营养食品,并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目前,泥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

藕田养泥鳅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水产生产方式。由于泥鳅爱钻泥,所以它比其他鱼类更容易避开莲藕用药、施肥的危害。泥鳅能钻土松泥促进肥料分解和能吃掉田间害虫等,对莲藕的生长也十分有利。

二、泥鳅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泥鳅体细长,前部略呈圆筒状,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尖、眼小,有口须5对。鳞片细小,埋于皮下,头部无鳞。尾鳍圆形。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黑斑。体表多粘液。

(二)生活习性 泥鳅为温水性底栖鱼类,多栖息于软泥较多的湖荡、池塘、沟渠、水田等水域的浅水区。生活水温10℃34℃,适宜生长水温1 5℃~3 0℃,最适生长水温为2 5℃~2 8℃,当水温下降至1 0℃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时,则钻人泥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因此,泥鳅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但良好的水质是泥鳅较好生长的重要条件。 2 5℃28℃,当水温下降至10℃以下或上升到3 4℃以上时,则钻人泥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因此,泥鳅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但良好的水质是泥鳅较好生长的重要条件。

(三)摄食习性 体长5厘米以下的幼鳅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当体长达到5~8厘米时则转变为杂食性,除摄食浮游动物外,还摄食摇蚊幼虫、丝蚯蚓、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等;当体长达到8~9厘米时则以摄食植物性饲料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各种动、植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都可摄食。

泥鳅喜欢在傍晚和夜间摄食,在产卵期和生长盛期白天也摄食。产卵期的亲鳅比平时摄食量大,雌鳅比雄鳅摄食量大。

(四)、生长特点 泥鳅为小型鱼类,个体生长不大。刚孵出的鳅苗经1个多月可长至2.5~3厘米,半年后可达5~6厘米,第二年秋季可达1 0~1 3厘米。泥鳅最大体长可达2 0厘米,体重1 00克左右。

(五)繁殖习性 泥鳅一般2龄性成熟。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8℃20℃ 时,达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泥鳅系分批产卵鱼类,1年可产卵多次。产卵期为每年的4~8月份,以5~6月份为盛。泥鳅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体长10~20厘米的雌泥鳅怀卵量一般在0.7万~2.4万粒。泥鳅的生殖方式较为特殊,交配时常常是几尾雄鳅追1尾雌鳅,并不断地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达到发情高潮时,1尾雄鳅迅速以身体缠住雌鳅,雌鳅受到刺激和挤压:便会排卵,雄鳅同时排精使卵受精。泥鳅产卵多在夜间或清晨进行。受精卵可粘附在水草上孵化,在水温20℃以上时,5 0小时左右便可孵化出苗。

三、泥鳅苗种来源与自繁自育的方法

目前,泥鳅种苗主要有以下3个来源:一是采捕天然种苗;二是从正规泥鳅苗种生产场家采购;三是自繁自育。采捕天然泥鳅种苗,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且时间拖得较长,不利于藕田饲养;从生产场家购买苗种进行藕田大面积饲养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有条件的最好能自繁自育,这样培育出来的种苗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保障,而且成本低,种苗也易饲养。具体泥鳅自繁自育方法如下。

(一)亲鳅选择与培育 亲鳅可以从市场上收购或从天然水域中捕捉。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鳅体长1 5~2 0厘米,体重3 0~5 0克;雄鳅体长在1 0厘米以上,体重2 0克以上。雌鳅胸鳍宽、短,且末端圆平,性成熟的个体腹部膨大突出;雄鳅胸鳍窄而长,末端尖且上翘,成熟的雄鳅胸鳍上追星明显,用手挤压腹部时有乳白色的精液从生殖孔中流出。选好的亲鳅可设专池饲养,并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以促进其性腺发育,从而达到人工繁殖的要求。

(二)人工催产与受精、孵化 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 0℃以上时,即可开始人工催产。每尾雌鳅可用脑垂体(PG)1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 50~4 00单位,雄鳅的用量减半。泥鳅个体小,宜用1~2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进行催产药液的注射。注射部位一般在背鳍前1厘米的地方,避开背中线的部位,使针管与鱼体成4 5度角,针头朝头部方向,进针深度0.4厘米左右。也可进行腹腔注射,注射部位在腹鳍前1厘米的腹中线一侧,针头朝前与泥鳅体轴成3 0度角,进针深度约0.2厘米,注射后的亲鳅放入置于池塘中的网箱内暂养。

泥鳅的产卵受精,有自行产卵受精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由于泥鳅是分批产卵的,且卵常会被亲鳅吞食,自行产卵的受精率不高,获得的受精卵也不多,故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在水温20℃时,效应时间约为1 8~2 0个小时,在水温2 5℃时约为1 0~1 1个小时。在临近效应时间,若发现雌、雄亲鳅追逐激烈,说明发情高潮已经来临,即可将发情剧烈的亲鳅捞起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时,用手轻压雌、雄亲鳅的腹部,把卵子和精子一同挤入一干净的瓷盆内,并用羽毛搅拌。数秒钟后,加入少量清水,以增加精子活力,达到充分受精。受精卵可撒在事先准备好的鱼巢上,放人孵化池、孵化缸或其他孵化设施中孵化。用孵化缸孵化时,每5 0升水放受精卵2.5万~3万粒。孵化用水要经过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人孵化缸内危害受精卵。孵化缸内水流速度以刚能翻动离巢卵粒为宜,出膜时流速可稍加大,到鳅苗能平游时再调小流量。鳅苗孵出后3天即要进行投喂。可投喂熟蛋黄,每天投喂2次,每次每1 0万尾鳅苗用熟蛋黄1个。投喂时水的流量应调小些。连喂3天后,待鳅苗体色由黑色变为淡黄色时,即可出缸下池培育。

(三)苗种培育 可设专池培育,也可在藕田中选择一段或几段环沟,用密眼网拦设好培育。培育池或每段沟的面积以5 0~7 0平方米为宜。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每平方米施发酵好的粪肥250克,以培养浮游生物,供鳅苗下塘或下沟后摄食。塘或沟进水时要用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人。每平方米池塘或沟放鳅苗1 500~2 000尾。鳅苗放养后,可投喂豆饼浆等人工饲料,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适时追肥。约经1个月的培育,鳅苗即能长至3厘米,可用于藕田放养。也可经分塘、分沟后,再用配合饲料继续喂养,待鳅体达到6厘米、体重2克上时,再用于藕田商品鳅饲养。

四、藕田商品泥鳅饲养

(一)藕田准备 养殖泥鳅的藕田应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多腐殖质,且面积不过大。放鳅前要夯实田埂,并加宽加固,注、排水口要加防逃网,田埂四周要用塑料布或纱
网等做好防逃墙,塑料布或纱网高出田埂面3 0厘米,埋人地下2 0厘米,若在田埂内侧边再修1个宽2 0厘米比田埂低1 5厘米的台阶,则防逃效果更好。鱼沟、鱼溜的开挖可按前述的方法进行。放养前也应用生石灰清沟、清溜消毒,并施适量腐熟的畜禽粪肥,以培养饵料生物等。

(二)鳅种放养 鳅种可在莲藕栽植前后放养。在栽植前放养宜先放人鱼沟、鱼溜内,待莲藕出苗后并随着水位的上升再使其进入整个藕田中生活、生长。鳅种放养应尽量提早,这样可使其早适应环境,早摄食生长,相对地延长了生长期,养成的商品规格也大。放养的鳅种要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同一块藕田放养的规格基本一致。由于莲藕田的水位比水稻田的深,且莲藕的生长期一般又比水稻的长,所以放养的密度可比稻田增加一些,上年培育的4~6厘米以上的鳅种每667平方米藕田可放养2万~2.5万尾;若放养当年早育的3厘米左右的鳅种,密度可增加到2.5万~3万尾。为消毒防病,提高成活率,在放养前鳅体应用3%~4%的食盐水浸浴8~1 0分钟。鳅种要多点投放于藕田中。

(三)饲料投喂 藕田中虽然有泥鳅的天然饵料,但毕竟有限,特别是在上述放养密度下必须进行人工投喂,否则泥鳅生长慢,长不大,效益差。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动、植物性饲料都可摄食。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蚯蚓、螺蚌肉、昆虫及其幼体、蚕蛹、鱼粉、血粉等,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麸皮、豆饼、豆腐渣、蔬菜、瓜果等都是其较好的饲料。可将这两种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做成团状进行投喂。起初投喂的面积可大一些,以后逐渐缩小投喂范围,最后将饲料投放在固定于沟、溜的食台上。这样有利于泥鳅的集中摄食,也便于检查和管理。开始投饲应于傍晚进行,以后逐步驯化泥鳅白天摄食,并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泥鳅的日投喂量一般为其体重的2%~6%,并根据季节水温、天气、水质状况以及泥鳅的摄食情况而具体掌握。早春和晚秋投饲率可小些,夏秋生长旺季投饲率应增大。晴好天气,当日的投喂量可按常规进行;天气突变,气压下降,闷热或即将下雷阵雨天气,应减少投喂量或停止投喂。水质清爽、肥度适宜可正常投喂;水质过肥,有带状、块状“水华,浮动(即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蓝、绿、褐色的云彩状或丝状条纹)应停止投喂,并及时换水,改善水质。泥鳅活动正常,摄食较好时可正常投喂,若泥鳅活动异常、离群独游、体色发黑、摄食后残饲剩余较多,则应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同时要查明原因或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总之,既要让泥鳅吃饱、吃好,又不使饲料过剩而浪费。

(四)田水管理 藕田水位的调控要做到既要满足莲藕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考虑泥鳅生活、生长的要求,并且在不影响莲藕生长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水位,以尽可能地给泥鳅提供一个较大的水体生活空间。田水的透明度可保持在3 0厘米,pH值保持在7~7.5,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注换新水,夏季水温高、投饵多,水质易变坏,更要注意勤注换新水。

(五)合理追肥 莲藕除施以基肥外,在生长期间还应进行合理追肥。施追肥应做到既要满足莲藕生长的需要和使田水有一定肥度,又不能伤害泥鳅。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或施化肥,施追肥1次施量不要过大。以尿素、钾肥等作追肥时,可先放干藕田水,使泥鳅集中于沟、溜内,然后全田普施,使之迅速与田土结合,以更好地为莲藕根部吸收。

(六)正确给莲藕施药 给莲藕施药,要做到对症用药,并尽可能地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要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并精确称量,不可随意提高农药的浓度。施药时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药。施药时也可采取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的方法,以使落有药液的田水及时排出田去。

(七)防暑 藕田养泥鳅,由于荷叶遮盖,所以田内水温一般不会太高。但盛夏酷暑,藕田水确实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

(八)防逃、防敌害、防鳅病 藕田养泥鳅一定要做好防逃工作,否则会造成泥鳅大量逃逸,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为此,应坚持每日巡田,发现田埂坍塌应立即修补加固好,如果进、排水口拦鱼设施被杂物堵塞或有破损时,要及时将杂物捞除,对破损的要进行修补。下大雨时要增加巡田次数,防止水位急剧上升造成漫田逃鳅。

泥鳅的敌害除水老鼠外,还有水蛇、水鸟以及家禽(如鸭子)等。平时要严防它们进入藕田,若已进入田内,则应设法捕捉或驱赶。

在鳅病防治上,除鳅种放养时做好鳅体消毒外,饲养期间,还应每隔2 0~2 5天用生石灰化浆全田泼洒1次,尤其是鱼沟、鱼溜,要重点泼洒。还可以用其他药物进行预防。

五、藕田所养泥鳅的捕捞

当泥鳅长到1 0厘米,体重在1 5克以上时,就可作为商品鳅捕捉。由于泥鳅具有钻人泥土中越冬的习性,所以泥鳅宜在其进入越冬前或越冬后的翌年4月份进行起捕。主要捕捞方法如下:

(一)麻袋捕 取1只没漏洞的麻袋,袋口用小竹片撑开,袋内放少量树枝权,同时放进炒熟的米糠等泥鳅爱吃的饲料,然后放入鱼溜、鱼沟内,并使袋口没入水下,这样泥鳅即会前来摄食而被捕获。一般傍晚放袋,第二天日出前取袋。

(二)冲水捕 在进水口设置密网,然后从进水口放微流水。因为泥鳅有逆流而游的习性,所以冲水时泥鳅便会在进水口附近聚集,提网即可捕获。

(三)排干田水捕 将田水慢慢排至露出地表面,使泥鳅进入鱼沟、鱼溜内,隔1天后再慢慢排放鱼沟、鱼溜的水。由于鱼溜较深些,所以最后要使泥鳅集中于鱼溜内,然后用手抄网捕,最后放干水用手摸捕匿藏在淤泥中的泥鳅。

六、泥鳅的运输

(一)苗种运输 长距离运输时,可用双层尼龙袋充氧运输。在2 0℃~2 5℃温度下,每袋可装鳅苗5万~7万尾,或5~7厘米的鳅种0.2万~0.2 5万尾。短距离运输可用容器盛水运输。

(二)商品鳅运输 长距离运输,可用帆布桶内衬大塑料袋充氧运输,袋内水、鱼比可为1:1。短距离运输可用大的容器或帆布桶等盛水进行运输。

高温季节运输应注意降温,如加冰袋降温等。容器直接盛水运时,中途应视水质情况进行及时换水。

莲藕泥鳅套养技术(二)

在莲藕田中套养泥鳅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 不仅可以增加莲藕的产量, 还能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率, 是增加收入、提高使用率的高效办法, 同时也能促进莲藕池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莲藕的年产量在3 000公斤/亩以上, 批发价为3元/公斤, 泥鳅的产量约100 公斤/亩左右, 市场价格为30元/公斤以上, 莲藕田套养泥鳅每年可收益10000元/亩以上, 其主要生产操作技术如下。

一、莲藕种植

(一)莲藕田的选择与修建

1.莲藕田田址的选择

莲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 地势平坦, 排灌水方便, 保水性好, 能防洪防涝。

2.莲藕田的修建

莲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 田深控制在50-60cm, 水深控制在20-30 cm, 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 以防泥鳅外逃。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 无水泥板亦可用厚一点的塑料膜代替, 水泥板缝要用水泥封好。根据莲藕田的大小, 栽种莲藕前要先在田中开挖一形、十形或 井字形的田沟, 沟的宽、深控制在30-40 cm, 另外, 需在田埂的四周或一边挖一个或多个1.0-1.5 m3 的水坑, 水坑要与田沟相通, 主要是为了采莲藕时不惊动泥鳅, 以及收获泥鳅上市时方便操作。

(二)莲藕田的消毒

将莲藕田水深控制在10 cm 左右, 生石灰按60公斤/ 亩化浆后趁热搅拌, 全田泼洒, 也可以用漂白粉15公斤 或强氯精5公斤 溶水后全田泼洒, 必须使用塑料制品溶解上述消毒剂。消毒5-7 天后进行换水, 换水后注入新水可放试水鱼, 以检测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试水鱼可选择白鲢或花鲢, 试水鱼生活正常后可放泥鳅苗进行养殖。

(三)莲藕品种的选择

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 如无花一号、新一号、美国雪莲三号、泰国花奇莲。可提早上市, 增加收益。

二、泥鳅的养殖

(一)泥鳅种苗的选择

应选择规格齐全, 体质健壮的泥鳅种苗, 对于病、残、弱的泥鳅种苗应剔除, 防止病菌的侵入而造成大量损失, 影响养殖效益。

(二)泥鳅的放养

泥鳅的生长水温范围是15-30度 , 最适水温为22- 28 度,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进行放养。泥鳅苗放池前要用5% 食盐水浸洗10分钟,或用0. 5毫克/公斤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 分钟, 可有效预防疾病。一般藕池放养密度按产成鱼200kg/667m2 计算, 可放养3000-4000 尾左右的鱼苗。

(三)饲养管理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 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 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人工养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黄粉虫、蚯蚓、蛆虫、河蚌、螺蛳、鱼粉、野杂鱼肉及畜禽下脚料等, 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泥鳅喜欢夜间觅食, 因此应早晚各投喂一次。养殖前期通常按鱼体重的3%-4% 投喂; 中期按鱼体重的4%-6% 投喂; 后期可适当减少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投饵要坚持 四定原则。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天要坚持巡田一周,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例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鱼等都应快速处理, 并保持池水嫩绿色。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莲藕田的施肥以多基肥为准, 少用化肥, 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 而且对泥鳅无害。定期换水, 每次换水20%-30%即可。

(四)病害防治

泥鳅抗病力很强, 极少生病。要坚持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防治结合的方针。其常见病有寄生虫病、赤鳍病、打印病等。

1.寄生虫病。被车轮虫、杯体虫、三代虫侵袭的泥鳅常浮于水面, 打转不安。其防治方法为: 0.7毫克/公斤硫酸铜与硫酸亚铁( 5:2) 合剂溶水后全田均匀泼洒; 或鱼虫净( 溴氰菊酯溶液) 0.15-0.22毫克/公斤全田均匀泼洒。

2.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 呈灰白色, 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 不摄食, 直至死亡。其防治方法为: 可用1 毫克/公斤 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 h 重复1次即可, 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或10% 的氟苯尼考粉0.4-0.8 毫克/ 公斤全田均匀泼洒, 可根据病情连用2-3天; 或将10% 的氟苯尼考粉按3 克/公斤拌料, 混匀后投喂, 连用3-5 天;若将10% 氟苯尼考粉按1克拌料1公斤混匀后投喂可进行预防。

3.打印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而至, 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 并有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 似打上印章。防治方法同赤鳍病。

(五)泥鳅的捕获

利用尼龙网进行捕鱼, 可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于凌晨后在水坑里放动物性饵料诱捕泥鳅,一次可捕获70%-80%。也可采用轮捕轮放的方法进行养殖, 提高经济效益。

藕塘套养龙虾及藕塘套养泥鳅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