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劝世人亲眷之间和睦相处,不相违背

发布时间:2019-01-08 01:11:30

以下是劝世人亲眷之间和睦相处,不相违背。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我们身处在这个世上,就有与自己非常亲密,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世间,首先有人民,然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才有父子;有父子之后才有兄弟,所以,一个家庭里以这三种亲眷关系最为重要,从这里发展出的九族等,也都是本自三亲而起的。“三亲”,指夫妇、父子、兄弟,这是人伦中最重要的三种,因此先列举三亲。由它衍生出来的整个家族系统,包括中表之亲(指祖父﹑父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凡是与自己有较近的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包括血亲、配偶、血亲的配偶和配偶的血亲等),全都属于这里劝诫的范畴。

“当相敬爱,无相憎嫉”,这是劝诫亲属之间要互相尊敬、爱护,彼此不要厌恶、嫉妒。

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这是指在财物方面,要以自己所拥有的去接济亲眷所没有的,互相通用,心不吝惜。如果心怀悭吝,那就很容易从中产生家族纷争。

言色常和,莫相违戾”,“言”是语言,“色”指脸色、表情,“违戾”,就是违背别人的心。意思就是,平常与家人相处时,要怡声下气,和颜爱语,说话要柔和、有耐心,态度要和悦、谦让、恭敬、诚恳,不要互相抵触、违背,脸上不出现愁眉苦脸或者憎恨厌恶的神色,给别人脸色看。不但是外在的言语、表情、态度上要和睦、友好,关键是内在心里也不要有任何冲突、矛盾、反感等等。

要知道,如果跟家人产生矛盾,出现家庭纷争等,彼此之间结恨成仇,这样就会在识田里种下恶因,来世还要爆发出更大的争斗、报复等。所以,为了将来不会产生更大的痛苦,现在就要在因上避免生任何怨恨心,否则必然会有怨憎会苦来临。

那么,家人之间如果不和睦,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如果不能护持自心,不能谦让、包容等的话,彼此为了财产等而争夺,亲人之间反目成仇,就会产生愤恨之心。以今世的憎恨心,这种看似很小的互相厌恶、嫉妒的心,将来就会发展成很大的怨憎。也就是现在的恚怒在心中还算微小,它只是暂时的一个烦恼,但以这个业种播在识田里,后世就会发展成非常剧烈的大苦,以至于转成极大的怨仇,长时无法了结。

我们要认识到“因微果著”的道理。就像由外在的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之后会发展出无数的繁枝密叶,长出成百上千的果实。外在植物的因果尚且如此,何况内在心上的因果,它增长广大的程度远远超过外在的因果。所以,一念之微也会发展出极广大的果报。比如,以一念嗔心就会堕入地狱,造成在地狱里多少劫刀山火海的苦。或者以生时的悭吝,将来会转生为饿鬼,百千万年都要在饥寒交迫中度过。

这样才知道,平时要护好自己的心,因为心上的因果太大了。尤其是家人之间,彼此有着很密切的业缘关系,如果在这方面出了问题,彼此产生矛盾,那后患是相当大的。比如不孝父母、不敬兄长等,在伦理上一旦违背,就很难再有做人的资格。另外,大家都能感觉得到,如果对外面的人起一点恨意,发生争吵等,虽然也很严重,但后果不像跟家人发生冲突那么糟糕。一旦跟家里人闹矛盾,而且心结一直解不开的话,彼此之间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而两个人之间关系紧张,会搞得整个家庭氛围都不好。如果几十年都化解不了,那确实会成为人生中很难抹去的业障。不但今世不如意,来世更会发展成巨大的恶果。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务必要警惕,要防护好自己的心。

我们作为修持净业的人,一定要守持人伦的善德。所以,佛在《观经》里开示净业三福时,第一个就是要求大家守好人伦的善道。

下面讲以现世微小的恨心,未来会发展成巨大怨害的原因。

所以者何?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

所以者何”,是指明其中的道理。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相破”,在世间,如果彼此互相损害、摧残,虽然没有当时立即出现报应,但也要知道,如果不改正,未来必定感招苦果,明白后就应当赶紧破除那种恶心、恶行。

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但如果心里一直怀有嗔恨的毒,蓄积着怒气,那它就会在心田中凝结成怨恨,生生世世都脱不开。到了成熟时,自然会现前果报。这里说的“精神”,是指阿赖耶识。因为它的体性很精微、有神解的缘故,熏习在阿赖耶识上面,所以叫“结愤精神”。

皆当对生,更相报复”,由于过去世曾经彼此结怨,所以到了未来世,过去熏在阿赖耶识里的种子成熟,果报就自然现前,也就是彼此又会生在一起,以业力的牵引而成为怨敌,然后互相杀伤、报复,陷入更深的苦海,难以解脱。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因地谨慎。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知道因微果著的道理,所以会念念防护自心,不在识田里种下恶业种子,否则将来必定会发展出极大的苦果。那么,我们现在正在起恨心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破除它。不然的话,一旦这种怨恨的业习熏在识田里,之后无论经过多少次生死,这个嗔恨业的种子终究不会磨灭,到了成熟时,自然要遭受苦报。就像已经欠了债务,也有了欠条,那终究逃脱不掉一样。

过去琉璃王想消灭释迦族,目犍连听到后对世尊说:“请佛开许我化成一个大铁笼,笼罩住整个城市。”佛告诉目犍连:“你虽然有神通力,但怎么能改变定业的因缘呢?”之后佛为了这件事说了一首偈:“夫业若黑白,终不有腐败,虽久要当至,还在现前受,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莫能于是处,得免宿命殃,报应之所牵,无近远幽深,自然趣其中,随处无不定。”意思是说,业有黑白两种,一旦造下了,没出现违品的话,终究不会消失。也就是造业后第二刹那就在识田里熏下了种子,这个种子哪怕经过百千万劫也不会败坏,因缘会遇时,必定当下显现果报,不得不现前领受。业已经现前了,那到任何处都逃脱不了。不是飞到空中就能逃脱,也不是沉入深海能够躲避,也不是到山洞里就能躲避,没有任何处能避免宿世业力的果报。应当要报的业,果报成熟时,不论远近幽深等,自然直下就会在身上出现,任何处都没有不决定的情况。

这就讲了因果的铁律无可逃脱,也因此,懂得因果的道理后(尤其是因微果著的业增长广大之理),家人之间尤其不要伤了和气,彼此心里不要有矛盾、斗争,生嗔恚心等,否则会造下严重的罪业。

下面这一段是在讲述爱别离苦等,让我们看清爱欲的过患,从而发出离心,一心求生净土。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就像古德所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又如《法华经》所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人在世间都是被情爱和贪欲所缠缚。每一次投生,都是以爱欲而入胎;之后从青春期开始,爱欲萌发;到成年后爱欲转盛,就要结婚,建立家庭,对于爱欲的境广遍追求;死的时候又是在对欲境等的爱恋不舍中离开这个躯体。

因为我们对轮回世间的很多事有爱欲,在爱欲的牵缠下,就会投生到与所爱境相应的某一道里。如果对于五欲有强烈的爱执,就会生在欲界;对于色界无色界的法有爱执,就会生在上界。所以,爱就是生死的根源。现在主要是说,人在世间最爱重的就是亲人眷属间的亲爱或情爱。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人们心里虽然有强烈的爱欲,但在轮回中其实都是很孤独的。最初生的时候是一个人来,最后死的时候也是独自离去。在到达或前往不同地方,遭遇各种苦乐时,必须自己面对、承受,没有人能代替我们走这条路。

因为,这一幕幕的生死景象,唯一是以业的力量所变现。里面的每一刹那都是自己业习成熟而变现出来的。现在要从生、死两头,看出我们在轮回中的孤独。也就是说,生的时候是由自己的一念业识投生而来,没有人能跟着一起来,死的时候也是自己的神识离开身体,独自在中阴界里飘泊,也没有任何人能跟着去。

在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并不孤独,常常有很多家人、朋友等陪伴在身旁。但实际上,轮回的路都是自己怎么造业就怎么感现,别人的业不会在自身上成熟,自己的业也不会成熟在他人身上,始终是一念幻心在不断地流转。所以,轮回里没有任何可依靠处,只是一段一段的生死幻相。如果现在不努力从中出离,那将来还会不断地进行下去。

很多世间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家庭上,认为家庭是避风港。尤其是女人,很希望能找到一个合意的丈夫,认为丈夫是可依靠处,或者老了就依靠孩子。但实际上,轮回是孤独的。到死亡来临时,“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但生前积累的财富不可靠,一针一线也带不走,就连最亲的家人也靠不上,最终必定是独自一人离去。所以,空忙了一世,最后全都要舍离,只能随着自己造下的业,独自去往后世。

很多人一生都在经营自己的家庭。从最初男女相爱,之后成家立业,再生儿育女,希望能一直跟家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会认为家有安全感,有家才不会孤独,让人感到温暖。有了烦心的事,可以跟家人倾诉;有什么困难,可以得到家人的关心、支持;到老了更是成为全心的依靠等等。像这样,人们心里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家庭上。但是,家也只是暂时因缘和合的一种假相,没办法永远维持。就像任何因缘所生法那样,到了因缘消散的时候,就连假相也维持不住。

古人说“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意思就是,人们组成一个家庭,有父母、夫妻、儿女等,这也只是在业缘的牵引下,父子、夫妻等暂时聚合在一起。因为业缘比较深,所以会共同生活几十年。一旦业缘尽了,父母子女、夫妻之间再怎么情深义重,也不得不离别。人生就像同住林中的鸟一样,死的时候自然要分开。那时候,即使家人都围绕在身旁,也没有一个人能跟着去,也不能代替自己身上的苦。所以,这些都不可靠,只有业会一直跟随自己。如果现在能看清楚这一点,然后勤修净业,那你就会由自心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而得到佛的接引、救度,从而超出轮回。

而且要知道,家人在生死关头不仅指望不上,如果贪执太重,还会成为往生的极大障缘。要知道,爱是生死的根本。爱越深,对世间的耽著就越大,反过来,这个世间对你的引力也会越强。比如,临终时如果爱著家人,就会非常悲伤、忧苦,会舍不得离开。如果他在旁边哭泣,动了你的情,你还会因此而堕落。

我们过去讲过很多这方面的公案。比如,佛在世时,有一位正信的居士,他平日里非常精进,做了很多上供下施的福业。然而他在临死时,妻子在一旁哭泣。结果他一念生情,就堕落为妻子鼻中的一条小虫。这就看出,爱欲是众生被系缚在生死中的根本。《楞严经》也说:“纯情即堕,纯想即飞。”如果爱欲太浓,整天都沉浸在夫妻的温情中,那就很难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对儿女很耽著,那临走时就会想:我的孩子怎么办?心就会牵在孩子身上,也就不想往生西方了。

所以要知道,平日里爱执很深的话,临终时自然会深陷在爱别离的忧苦中,只要一念生情,那就往生不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事。我原来也讲过,民国时期有个曾在清朝当官的人后来出家了。他的一个姨太太到庙上求他说:“菩萨!现在时局不安宁,你还是回来吧。我会好好地照顾你,让你安心修行。”他听后心软了,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回到了原来的俗家。他本来修得不错,到临终时,极乐世界已经现前了,阿弥陀佛亲自来迎接。但这时姨太太在旁边哭着说:“菩萨!你走了,扔下我一个人怎么办呢?”他听了一念动情,净土境相当即隐没,结果就没能往生。这显然是爱情把他拖下水了。

所以,世尊再三地教导我们: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看清楚轮回世间的真相。爱欲就像绳子一样会把我们绑在娑婆世界,看不破的话,就会成为往生的极大障碍。那么,现在就要注重培养对娑婆世界的厌离心。要看到,亲人眷属之间只是随业缘的牵引暂时集聚在一起,互相你爱我、我爱你的话,只会为彼此增上生死业缘,对解脱没有任何利益。所以,现在就要认清,爱欲是障碍往生的最大因素。

我们常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出离心是成办往生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这个,往生就很困难。原来也讲过,要逐渐培养爱极乐胜过爱娑婆的心。比如,爱阿弥陀佛胜过爱父母;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胜过爱妻子儿女;爱莲池海会的诸上善人胜过爱亲友眷属。同样,爱净土的楼阁胜过爱自己的房屋;爱净土的莲花胜过爱自己的身体;爱净业胜过爱世间的职业;爱功德水胜过爱这里的饮食……像这样,要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这样临终时才不会被贪执娑婆的爱欲拖住。

总之,我们不要以为家庭、丈夫、儿女等是可依靠处,这不过是以往昔的业缘,把几个人暂时牵在一起而已。当自身的业力成熟,那时只能是一个人去感受果报,谁也代替不了。所以,每个人都要有理智,现在就要尽可能地多为自己的生死大事而修集净业资粮。同时要注意,轮回的染缘不能加深。如果每天都沉溺于夫妻的温情,沉溺在家庭的幸福感里,或者认为这个世界的五欲样样都好的话,那最终必定是很难往生的。

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可信赖。因缘一散,就要各走各的路,谁也靠不上。我们懂得无常就知道,临终时,任何财富、眷属,包括现在这个身体,全都毫无利益,只有正法能帮助我们。那么,在修净土法方面,平时就要多修集信、愿、行三资粮,以净业的力量,临终时就能让你顺利往生西方。

《普贤行愿品》中也说,临终时,最爱的身体带不走,朝夕相处的亲人带不走,宫殿园林、象马车乘、珍宝财富等,全都带不走,只有愿王是从内心中发起,而且发愿时祈愿“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所以它会在一切时中引导我们前进,一刹那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对于往生而言,真信切愿尤其重要。我们平时要立定志愿,并再再地加强:我这一生一定要超出世间,超出爱欲,要往生到无忧恼的清净佛国!同时,也要注重至心念佛,多集聚往生的因缘。在这上面只有自己才能帮到自己。

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变”指由业识而变现。意思是由善恶等业识,会变化出祸福等的不同生处、果报。也就是以善恶业来变现出苦乐的果报。而且,由于善恶的业因不同,所导致的苦乐果报也有所差别。业就像一名工画师或幻化师,以业的力量会幻变出未来的生处,以及根身、环境等的果报。所以,业就是苦乐等的作者。造了善业,它就会变化出天宫的欢喜园等的安乐景象;造了恶业,也会由它而变现出地狱的刀山、火海等等。

“异处”,是说由于每个人的善恶业不同,导致将来受生之处就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虽然一家人或经常在一起共处的人,现在看起来都差不多,但由于每个人心上的业不同,大家的前途,来世的去向、果报等就会大有差别。

比如,同一家庭里的两兄弟,哥哥心里已经有了信愿,并每天坚持念佛,不断地修持净业,最后预知时至,时候一到,就非常安详、自在地往生净土了。到了极乐世界,很快就超凡入圣,成了佛家族中的一员。他的命运就比梵天、帝释天等还要好百千万亿无量无数倍。而弟弟不信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一味地追求现世的名利享受等。在这种邪见的驱使下,造作了很多杀盗淫妄等的恶业,整个人都被黑业笼罩。生前就能看出罪业的相,很不清净。临死的时候更是非常慌张、恐惧,最后被自己生平造下的恶业,直接拖到地狱里去了。原来是同样的一家人,现在却有着天壤之别。哥哥已经到了极乐净土,成了菩萨,正看着堕在地狱火海里受苦的弟弟。这都是因为生前造的业不同所导致的。

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要看到,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是自心上的业,也就是现前每一念心上的行为、造作。净土的清净境相也要通过现前心的造作才能感现。也就是说,用现在的心去修集净业,将来才能生到佛国净土,心前才会显现清净境相。

就像农民每天在田里耕耘,随着他播的种子是什么,到秋天就会收获到哪种果实。同样,我们在自心中生起信愿,并至心念佛,就是在念念种植净土的殊胜妙因,那当下在净土的莲池里,就已经出现了属于你的一朵莲花。就像农民不断地去浇灌、施肥、除草等,苗芽就在一天天长大那样,我们每天都坚持勤修净业的话,自己的那朵莲花就在日益增长繁茂。到临终时,就好像秋天丰收的时刻到来,那时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诸大菩萨都来迎接。之后自己跟随佛和圣众往生西方,很快就受用到了净土无量安乐利益的果实。

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做一名净业的耕耘者,播下好的种子后,要日日不断地去灌溉、养护它。意思就是,每天都要精勤地修净业,这样每天都有香光庄严。那么日日不断地积累,善根就越来越深厚,净业也越来越成熟,到临终时,唯一前往极乐国土,不再有别的去处。这就是一切命运中最好的命运,而且使得死亡成为人生最庆快、欢喜的时刻,是最有智慧的一种选择。

“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宿豫严待”,“宿”指往昔,“豫”是预备,“严”指因果律的严厉。意思是说,过去所造的一切业,都必定按照因果律,一个一个地等待着显现果报。要知道,因果律极其可畏。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因果就是天理,它没有丝毫差错,完全按照你心中播下去的善恶业种,有条不紊、毫不错乱地等待着每一个业的成熟。一旦播下了恶业种子,虽然没有当即出现苦果,但也只是因缘尚未成熟,一旦业缘成熟,那时必定大难临头。这都是非常可怕的事。

“严”,是严切、严厉的意思,表示因果丝毫不会漏过。古人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公平,造了恶业决定逃不掉因果律的惩罚。因为这是法界在办事,它自然按照缘起律在处理,所以绝对没有可贿赂、侥幸、错过的地方。嘉祥大师解释说:“作善者,天堂果报以待之;作恶者,刀山剑树以待之。”意思是说,如果造了善业,那天堂的果报就在等你,天上的宝座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换言之,现在行善就是在种天堂美好果报的种子。相反,如果造了恶业,那也已经有了地狱刀山的种子,只是暂时果报没现前,还在等待成熟。这就知道,因果律确实无比严切。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有意识地在心中种植净土的莲花种子,并不断地滋润、长养它。之后每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的莲花就在逐渐地增长繁茂,到它将来成熟时,就会现前净土无量的功德庄严。

“当独趣入”,我们现在造业,实际就是提前在制造自己未来的去处,或者在事先安排自己未来的命运。因果律极其严厉,没有丝毫差错,有因必定感果。既然现在已经种了因,那就必须等待将来成熟相应的果报。也因此,造恶的人就要独自入到充满痛苦的地方;作善的人也会由他的善业而独自趣往安乐之地。

“远到他所,莫能见者”,这是表明别离之相。我们在人间只是暂时的一种聚合。虽然一家人每天都在一起生活,但业缘一尽,到了分别的时候,就必须独自一人前往遥远的地方,那时彼此都无法相见。比如家里的一个人死后,离开人间,堕入地狱,或者去了旁生等的处所,那时现在的妻子眷属等都必须分离,也就再也见不到了。

善恶自然,追行所生”,“追”是跟随,“行”是运行,“所”指处所。因果律自然会安排,业一旦成熟,以它的力量,自然会牵引着心生到相应的处所。当善业成熟时,以善业力的驱使,自然会生到相应的安乐之地。如果恶业成熟,那也自然由恶业力的牵引而生到恶趣。

意思就是,我们做善的时候虽然没有期待乐果,但因果律自己会办事,到善业成熟时,乐果自然就现前了。同样,做恶的时候,虽然不会考虑将来要遭受怎样的苦报,但恶业成熟时,苦报自然出现。

所以,虽然很多人都活得糊里糊涂的,不认为有因果,但因果律自然会办事。就像有些人,不相信有来世的果报,平时肆意造恶,认为根本没有地狱等。尽管如此,他们不相信因果,也从来不想着将来会堕地狱,但到了临终时,生前造下的恶业成熟,那时自然现前地狱无比恐怖的景象。很多人当时就见到地狱的油锅、刀山、火海等等,一断气马上就堕下去,不得不在长劫之中感受极大的痛苦。有些悭吝小气的人,根本不信自己将来要堕为饿鬼。但他一直很悭吝,这样到临终时,自然要入到饿鬼界,变成一个喉咙细得像针眼,肚子大得像山一样的饿鬼。这一切都是因果律在办事,业一成熟,当即现前果报。

窈窈冥冥,别离久长”,“窈窈”是深远的意思,意思是身体死后神识离开,不知它要去往哪里。就像鸟儿出了笼子,飞向远方,谁也不知道它的踪迹,又像鱼儿沉入水底,再也见不到身影一样。神识一旦离开身体,就不晓得它到哪里去了。“冥冥”指幽暗,就像在暗夜里见不到东西那样,人死后跟世人阴阳两隔,谁不知道亡者的神识生到哪里去了。

“别离长久”,是说这次死后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因为每个人都要随业力的驱使而投生,而业又是变化不定的,来世只能各走各的路,再遇见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说“人生似鸟同林宿”,一家人只因暂时的业缘而聚在一起,有了血缘关系,在一起生活,但这只是短暂的相聚,必定要以分离作为终点。所谓“会合终别离”,最终决定逃不出无常的结局。由于各自的业千差万别,所以分别后,只会各走各的路。就像鸟一到了天明,就会各自飞走那样,一个往东飞,一个往西飞,不晓得什么时候还能见面。

这就要知道,大家聚在一起的因缘非常短暂,这一段因缘一过去,之后就必定要分手,要各走各的路。所以,暂时有缘聚会的时候,就应该倍加珍惜,没必要彼此争吵、看不惯等等。要知道,相聚的时间是很短的,最长的像是夫妻之间,那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别离的时间就很漫长了,不晓得多少千万世都见不到。另外,作为一家人,应该好好地在佛法上结缘,为了彼此的解脱、往生而互相帮助,这样才有价值,其他世间方面都没有意义。

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每个人都要随着各自的业力,在三界六道里投生。由于各自的业不同,再次相见的机会就很渺茫。要想两个人再度投生在人道,又能彼此相识,然后组成家庭,那就相当困难了。

像这样,懂了世间的情爱最终都要以别离的忧苦而告终,就不要再贪著世间的亲人眷属,不要因为这个而耽误了自己解脱、成佛的大事。应该认清楚,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往生净土,所以要把这件事作为第一目标、第一大事。如果你能看清其中的利害关系,就知道家庭只是牢笼,对它的贪爱就像牢笼上的锁链,在这上面增长彼此之间的情爱,只会让自他深陷在轮回的深渊中,而无法往生清净佛土。所以,懂了世间爱欲的过患后,我们就应该放下,一心求取净土的无漏安乐。

下面是世尊总结劝导:

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

前面讲了财富和眷属的过患。我们知道,人生在世,主要是为了家庭和财富而不断地奔忙,很多人因此而误了解脱的大事。现在就要看清楚它们的过患,并且要忆念无常,知道死的时候财富、眷属等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如果对这些非常贪执的话,还会因此造下无数的恶业。但如果能看破这一切世间法,把它们放下,然后一心修持净业,那在临终时,就能顺利往生西方。

看清楚这两种做法、两条道路、两种结果之后,就应该明白该怎么做了。如果还是一味地贪著世间法,那往后只能继续经历无数世的轮回。一旦把它们放下,从今天开始,以成办往生成佛的事为主,一心走上这一条路的话,就能让你很快生入净土,转凡成圣。这就看出,这两条路在结果上有天壤之别。一个是直线上升,一生到净土就永不退转,迅速成佛;一个是直线下堕,会让你陷在轮回的苦海里,永劫沉沦。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二者的差别后,就应当果断地做出决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世尊在此处再次教导我们。

在正式讲解这段经文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世尊在开示完极乐国土的依正庄严后,教导大众舍弃世间的事,一心求取正道。之后为了让我们看破世间,又详细地讲明了娑婆世界秽恶极苦的情况。让我们看清楚这里纯粹是苦,所有暂时的享乐都必定以悲苦告终,由此对世间心生厌离,一心精勤求道。

人世间的快乐都必须基于暂时因缘的维系,而因缘都是坏灭法,所以,当它消散的时候,快乐便会破灭一空,最终必定落于悲苦。就我们欲界人类来看,大家普遍把获取财富和爱情作为第一目标。然而,人们所期望的荣华富贵、家庭幸福等,最终都会像泡沫一样破灭。因为它们都是有为法,无法长久维持,不得不随着因缘的消散,最终归于坏灭。而且,人终有一死,在死的时候,财富、亲眷等都带不走,只有自己生前造下的善恶业,会没有一丝遗漏地跟随自己而去。

然而世人并不了解这一点,所以一生都在追求财富、爱欲等,得到了就生贪,得不到就生嗔,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满足私欲而造作。所以,这些都是非常不清净,最终决定会暴露出它的苦相来。如果爱执得太深,那当它破灭时,必定会陷在难舍难分的忧苦中,难以自拔。

在这个世上,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全都离不开苦恼。如果是穷人,那他为了谋生,为了维持家庭,养儿育女,就必须辛苦地工作,最终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走过一生。年轻的时候日夜操劳,心里也常常充满了忧苦、愁闷。人的精力就在身心劳累中消耗怠尽了,很快就迎来了衰残孤寂的老年,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像这样,一生就在苦恼之中度过,没有几天快乐的日子。

那些有钱人,所谓的成功人士,也常常要感受守护、竞争等苦,内心也会感到紧张不安,忧愁、焦虑等等。而且,他们虽然拥有很多财富、爱情、名誉等,迷醉在一时的快乐假相里,但这也只是基于贪心得到满足,而认为自己很快乐,岂不知一切都只是由因缘暂时维系的,因缘消散时必定坏灭一空。那时候,人们就会深陷在爱别离的忧苦当中。

所以,人们所追求的成功、幸福等,也全都是苦的因。沉浸在成功、幸福的感觉中,就是在积累当来坏灭时的悲苦。而且,执著得越深,到它破灭时就越是难以割舍。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安乐全都是苦因,终究要落入坏灭的悲苦中。而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起惑、造业,就要感受未来的苦果。也因此,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安乐。看清这一点才知道,对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追求,除了不断地转苦轮外,再没有别的。

而极乐世界不同,往生到那里后,能够一下子超越生死,获得无尽的寿命,之后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往生后以弥陀愿海神力的加被,我们心中的烦恼和业就会彻底止息,再不会现起。也因此,净土法门是“一成一切成,一了一切了”的大法,也是让我们从此永脱生死,得到永劫大乐的一个极难得的因缘。它就像昙花一现,使得我们在长劫的生死黑暗中,终于见到了一线光明。

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所以,这时候就应该放下这一切毫无意义,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苦恼的世间事,每个人都要趁着自己还强壮、健康、有精力的时候,努力地勤修善业,作为往生净土的资粮。而且一定要精进修行,誓愿在今生就度越生死苦海。

其实,无量劫以来,我们并不是不信佛、不学佛,但我们一直不够精进,也没有真实的出离心;我们也并不是不念佛,但始终没有真正的信愿。现在就要吸取这个教训,知道现在单凭自身的能力很难超出生死苦海,而弥陀愿海有极大的力量,它能使得我们极简易、极迅速地往生佛国净土,迅速成佛。所以,我们这一生不可以再辜负佛的悲愿,也不能继续辜负自己了,要下定决心,把今生当作最后一次机会。这就是背水一战,一定要勇往直前,再不能继续沉沦生死了。

像这样,我们就要发起勇猛精进的力量,誓愿这一生就超出轮回。有了这种心,就表明你最重视这件事,已经发出最至诚恳切的心了,由此才会真正努力地去做。

可得极长生”,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得到无量寿的果报。也就是这一生结束后,就直接往生极乐世界,从此永远断除轮回。

所以世尊再次劝导,“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你为什么还不求道呢?你还在等待什么?还想在这个世间求到什么安乐吗?

意思就是,娑婆世界的一切快乐都是虚假的,都是苦的自性。就像厕所里都是臭秽,没有一点香气那样。那么,娑婆世界的乐都是坏苦,因为这些乐全都建立在以我执心执取到所喜爱的人、事、物等上面,而这些境都不能长久安住,一旦因缘破灭,我执心得不到满足,那时必然要陷在忧苦当中。所以,娑婆世界的一切乐都是与苦相连的。

像这样,我们在看清楚这个世界纯粹是苦海,连一滴安乐都找不到后,就要彻底地放下;同时,知道极乐世界唯有无漏乐,没有一点苦之后,就应该全心地希求。而且,当我们看到人生苦短,百年光阴一晃就过,就知道世间的任何事都不重要。那么,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就要去做一件能得到永劫大利益的事。

像这样,有智慧的人能够深明大义,他能通过短暂的时间,去实现一个最彻底的,能够永得长生、究竟成佛的利益。也因此,看到娑婆世界全都是虚妄的苦事,我们还生什么留恋的心呢?

思考题:

1“世间人民……皆当对生,更相报复。”

1世尊在此处劝诫的应互相和睦的亲眷包括哪些?

2对于亲眷等,在态度、行为上应如何对待?

3亲眷之间不和睦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4为什么以现世微小的恨心,会发展成未来巨大的怨害?

5守护人伦善道有什么必要?从世间和修解脱道两方面说明。

2“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甚难甚难,复得相值。”

1“爱欲”指什么?为什么说爱是生死的根源?

2为什么说众生在生死中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从哪方面说的?

3对于亲眷的爱欲有什么过患?

4解释“善恶变化,殃福异处”、“窈窈冥冥,别离久长”。

5)了解爱别离苦,对于我们修净土法有什么帮助?

3懂了财富和眷属的过患后,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以下是劝世人亲眷之间和睦相处,不相违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