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7-15 19:13:28

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诞生于西方的歌剧传入中国在其生根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的困境。编 剧在对作品进行本土化     时,既尊重汉语四声规律,依字行腔,又追求抒情性和 音乐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作品     地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

A. 橘生淮北则为枳改造淋漓尽致 B. 东方不亮西方亮创造淋漓尽致
C. 东方不亮西方亮改造酣畅淋漓 D. 橘生淮北则为枳创造酣畅淋漓

2.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你想毕业后自主创业,我定当鼎力相助。
B. 小区停电了,只能走楼梯,让你在此恭候多时,实在过意不去。
C. 刚才李老对顺风车的看法算是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表意见。
D.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期盼大家批评指正。

3.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年龄往往有特殊称谓,如幼年称“垂髫”,五十岁称“知命”,百岁称“期 颐”。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常用“臣”“窃”“私”“鄙人”“在下”“竖子”等词 语表示谦逊。
C.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称“乞身”,也可称“致仕”“乞 骸骨”。
D.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除称“中国”外,还有许多别称,如“九州”“神 州”“赤县”“华夏”等。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那高大绵延的群山深处,不时会有一口口泉眼将自己饱含眷念的深情吐                         。看到这秀美而又壮丽的景色,谁都会陶醉 其中。
①一条条飞跃的俊龙
②化作一条条小溪从山石上一跃而下
③在山间勾勒出一弯弯绚丽的鸿弧
④深情地去拥抱下面的山岩
⑤形成一片片清秀的瀑布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⑤①④③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②①④③

5.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未起
B. 钟声寒野迥,桥影小溪清
C.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D. 飞瀑挂晴霓,山门对小溪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______,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2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屈原《离骚》)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李白《蜀道难》)
6)射者中,弈者胜,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桂棹兮兰桨,______。(苏轼《赤壁赋》)
8______,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建康
仲殊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1)请简要说明上阕中“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句的作用。
2)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8. 名著导读: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三次出兵祁山,因司马懿施反间计而被召回成都,撤回时采用增灶减兵之计,使魏兵不敢追赶。
B.《茶馆》第二幕中,王利发对茶馆进行了“改良”,茶馆还未开张,就遭到巡警、大兵、特务等人敲诈勒索,反映了当时黑暗势力的横行猖狂。
C.《阿 Q 正传》中,阿 Q 对赵家遭抢感到快意而且恐慌,后被戴“银桃子”自称革命党的假洋鬼子举报,稀里糊涂地成为抢劫嫌疑犯。
D.《哈姆莱特》第二幕中,波洛涅斯认为哈姆莱特因恋爱不遂而癫狂,乔特鲁德则认为哈姆莱特因他父亲的暴亡和她自己过快改嫁而癫狂。
E.《边城》中,掌管水码头的顺顺托媒人为儿子天保说亲,媒人向老船夫转述了顺顺的想法,老船夫认为还得问翠翠的意思。
2)简答题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中,怡红院的萎海棠竟然开了,宝玉先是“转喜为悲”,然后又“转悲为喜”,宝玉为何有这样的表现?
②《家》第十三章中,觉慧自语:“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你是多么愚蠢啊!”他为什么对自己有这种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53.0分)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磨面的老王
杨振声
    一个伏天的午后,午饭刚过,满地都是树荫,一丝风也不动,好像大地停止了呼吸,沉闷得很。一团炎炎赤日,很庄严地在长空中缓缓渡过,这个世像被它融化了,寂静 得可怕。在一个花园东北角上,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滚出一阵阵 隆隆的磨音。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那里磨面,黄色的脸皮上有着一缕一缕的汗纹,一条蓝布裤 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除了对 门李家的花狗儿时常跑来看看他,对他摇摇尾巴要点冷饭吃,只有那两片又冷又硬的磨 石是他离不开的友伴。
    墙下的日影渐渐长了,树荫下睡醒的老牛,哞哞地唤它的小牛。巢上的小鸦儿伸长 了脖子,张着宽大的嘴儿叫老鸦回家。压山的太阳照出半天的红云。老王出了黑魆魆的 磨房,拍一拍头发,走到左边的河里把身上洗一洗。坐在河边草地上,看李家的花狗儿 和一个黑狗儿扑着石玩。张家的小福儿伸着两只泥手,从一株柳树后面转了出来,一直 跑到河边对老王说:
“妈妈要你磨麦子,你明天有工夫么?”“有工夫,明天一早就磨起。”老王回答说。 那小孩子又眉开眼笑地说道:“妈妈要面给我做巧果子,后天过七月七啦!”说着跑到那两个狗的跟前,抱着那个黑狗的脖子,和两个狗滚作一块儿。爬起来又往北面一 个菜园里跑了去,两个狗也跟在后面跑。她口里嚷道:“我叫爸爸吃饭去啦。”不一会 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她又站住等她爸爸一回,仰着小脸儿 问她爸爸几句话,扯着她爸爸的手儿往村西头走去了。
    老王看得出了神: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 的爱。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
    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一个大驴子给他推磨,他只在一旁 忙着加麦子收面。这个长脸的驴子,竖起两个大长耳朵来在磨前飞跑,面落得十分快。 他看着自是高兴,忽听身后一声叫道:“爸爸,你不去吃饭么?妈妈都预备好啦。”老王回头一看,-个五岁的小孩子站 在他的面前。这是他的小孩子,比白天看见的福儿还长得好看些。抱起来亲个嘴,他喜 唇都颤动了。
“你磨面我做巧果子么?”小孩子抱着他的脖子问他说。“是呀!是呀!做一大串巧果子,好不好?”老王忙着回答说。小孩子喜得张了小嘴笑,露出一口洁白的小牙来。抱了孩子走回家,他的女人指着桌子说:“快吃吧,等会就冷了。”看见桌子上放着一盘子热气腾腾的黄瓜炖牛肉,刚蒸好的馒头,他觉着 腹中饥饿得很。饭吃得香甜极了,却是越吃越觉着饿。小孩子坐在桌子头上,伸出小手来要馒头,又张着小嘴儿要菜吃。他心中说不出来的快乐,泪包着爱的眼光常射在他的 小孩子脸上。一阵脚步响,张老三闯了进来,嚷道:“福儿!福儿!我好半天没找到你,你跑到这里来了。”说着抱了小孩子往外就跑。老王吓呆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睁开眼屋内漆黑,死沉沉地寂静,只听远远的鸡声和肚子里面 咕噜咕噜的声音相答。
    老王瞪了眼,躺着不动。直到窗纸发白了,树上的雀儿噪起来了,他才懒懒地起来,仍旧一转一转地磨他的面。他渐渐地瘦下去了。
    秋天的黄昏,屋角上黄色的夕阳照在草园里一堆堆的落叶上。下面的蟋蟀,唧唧!唧唧!时断时续地叫它的友伴。草屋里的老王已经绝粒几日了。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 得厉害。后来腰腿都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手了。他躺在床上,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倒是对门王家的花狗儿有时想起他,跑来打两个转身,见 他躺在炕上,把两只前爪子搭在炕沿上,摇摇尾巴,对他汪汪地叫两声就跑了。
    他一阵一阵地发昏。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 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 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
(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王的生活状态。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老王什么样的情感?
3)文中写小福儿对表现老王的梦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书法的用笔
宗白华
    中国书法的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皆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像音乐运用少数 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罗丹说:“一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而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他们在它里面运行 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所以千笔万笔,统于一笔。罗丹在万千雕塑的形象里见到这 一条贯注于一切中的“线”,中国画家在万千绘画的形象中见到这一笔画,而大书家却 是运此一笔以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中国历代丰富的书法。唐朝伟大的批评家张 彦远在谈到书画法的用笔时,特别强调“一笔而成,气脉通贯”,和罗丹所指出的通贯 宇宙的一根线遥遥相印。可见中国书画家运用这“一笔”的点画,创造中国特有的丰富 的艺术形象,是有它的艺术原理上的根据的。所以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用笔为八 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一个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一个生命单位,成就 一个艺术境界。
    用笔怎样能够表现骨、肉、筋、血来,成为艺术境界呢?
    三国时魏国大书家钟繇说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笔迹,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后汉大书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 其一物,若鸟之行,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有度,方可谓书。”所以,这一画之笔迹,须流出万象之美;同时,这一画之笔迹,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流 出人心之美。没有人,就感不到这美;没有人,也画不出这美。画家、书家、雕塑家创 造了这条线,使万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这就是“美”!美是从“人”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
    人类从思想上把世界,必须接万象到概念的网里,纲举而后目张,物物明朗。 中国人用笔写象世界,从一笔入手,但一笔画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 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隋僧智永欲存王羲之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 发其旨。趣。.智永的永字八法是:
“,”,侧法第一(如鸟翻然侧下);
“一”,勒法第二(如勒马之用缰);“|”,帑法第三(用力也);
“亅”,趯法第四(趯音剔,跳貌与跃同);“/”,策法第五(如策马之用鞭);“丿”,掠法第六(如篦之掠发);“”,啄法第七(如鸟之啄物);“”,磔法第八(磔音窄,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八笔合成一个永字。笔画的变形多端,在于反映生命的运动。这些生命运动在宇宙 线里呈“翩翩自得之状”。同时,这些笔画,由于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 落纸,一个点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有深度的。
    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象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西方美 学从希腊的庙堂中抽象出美的规律来,我们也可以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得到若干中 国美学的范畴,以丰富美学内容。
(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智永的永字八法有哪些“旨趣”?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说明书法用笔如何形成艺术境界。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从整体而言,大和以后的诗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是为“晚唐”。从表面上看,晚唐诗人的苦吟精神或许颇近于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杜甫的诗兴或萌生于民生疾苦等社会现实,或有感于悲欢离合的内心情思,或触发于山川云物、草木虫鱼等自然景物,为情造文。晚唐诗人则陷入了一种为文造情的窘境,咏物与咏史两类题材在这一时期也便特别繁盛。诚然,晚唐诗人并未满足于咏物与咏史这两类题材,他们也力图开拓新的题材范围来达到创新,但他们的求新由于胸怀眼光的原因,往往流于险怪、荒诞,与创新题材随之而来的,则是对细枝末节式的具体技巧的刻意求新。这使晚唐诗歌中律诗所占比重之大,远超盛唐、中唐诗人。然而,在存诗较多的晚唐诗人中,有多人的作品中竟无一首古风。此外,后人评论晚唐诗,凡有所称赏,大多是着眼于一联只句。甚至于辛文房评晚唐诗人云:“徒务巧于一联,或伐善于只字,悦心快口,何异秋蝉乱鸣也。”语或过当,但确实深中其病。对于晚唐诗歌,沈德潜的观点是:“‘鹭鸶飞破夕阳烟’……固是好句,然句好而意尽句中矣。”在为晚唐诗风辩护的言论中,清人叶燮可谓最称平允云:“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然而若论一年花事,春花生机勃勃,元气淋漓, 秋花虽美,毕竟属于“晚香”,难免呈露肃杀萧条之态。诗至晚唐,唐诗便进入尾声了。
(有删改)(1)请概括文中晚唐诗人陷入“为文造情”境地的原因。
2)刻意追求技巧,对晚唐的诗风有哪些影响?
3)结合文本内容,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9.0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南耕先生传    袁枚江宁程氏有二贤焉:其昆曰绵庄先生,余已铭其墓矣;其弟年亦七十有九,曰南耕先生。余悲绵庄之不及见余铭也,使绵庄见余铭,喜当何似?因思韩退之为太学生何蕃 立生传,岂非欲其亲见之以为笑乐耶?余尝以此语戏南耕,南耕额首,曰:“幸甚。”遂摭。大概而书之。
     先生名嗣章,字元补,一字南耕。七岁能诗,既长,习举子业,连闵于有司,顼顼不得志。朱文端公与有旧,教之曰:“唐赵匡论选举以辟召为先,古贤多记室参军。士 果有心经世,奚沾沾科第耶?”先生感焉,遂研究刑法、食货诸务,识其大者。为人作 奏,纂词奋笔,得晁、董遗意。诸大府走金币延之,忧不得先。
    当是时,桂林、祁阳两相公及晏一斋中丞,皆负。清望,居五长十连之任,奉先生若仰衡石而操表缀也。先生参画密勿,弥口不宣,章疏稿出火入。一切体国经野事秘,外不能知。而三人所张施显显然,海内无訾言。先生翼扶之功从可知矣。先是州县灾例不 蠲漕。先生谓晏公曰:“灾地无米,必倍价远购。灾民免地丁之一,而纳漕费之十,其何以堪!”晏公以其言入奏。上敕九卿议,嗣后被。灾,漕米银或蠲或缓。临期奏请,永著为例。祁阳公之督闽也,苏禄国王进表使者报闽人某在吕宋嗾夷人劫贡物。先生曰:“是诈也,宜斥还其表,听候诇察,则事败矣。”公从之,果来使谰言,冀诬其仇。先 生之能仁民能决大事皆此类也。
    先生不问旨畜,虽享多仪,皆畀绵庄,己如不闻。绵庄静而峻,先生孔扬采色,和 颜熙熙,傔从者皆惮伯之严就季之宽。然平生于大义所在勿狎,于不顺虽贲、育何摇焉。 中年耳聩,绝意仕进。有欲荐于朝者,坚谢之。
    论曰:《周官》称公国有孤,入王朝乘夏篆称大客。今之督抚,昔之公也。然则 今督抚之大客,或即当日之孤乎使先生以此致通显,出而有为,岂不更光于古?然士 君子有名之见存,则所树立者非己莫为也。如忘乎名,而一以利物为怀,则古圣人皆因 人成事,而己不尸其功者也。《老子》曰:“为而不有。”不难其为,而难其不有。如 先生者,其近之矣!
(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遗憾绵庄先生没有能亲眼看到自己给他写的铭文,受到韩愈给何蕃立生传的启发,就给南耕先生了这篇传记。
B.南耕先生小时候就很聪慧,但多次科举未中,他听从朱文端的教诲,研究刑法、食货等,奏章写得很好,众多官员争相邀请他。
C.南耕先生悉心辅佐桂林、祁阳等人,参与谋划治理国家的密事,严守机密,桂林、祁阳等人在他的辅佐下政绩显赫。
D.南耕先生的哥哥绵庄先生沉稳而严厉,随从都害怕他,他对涉及大义的事从不轻 慢,身处逆境也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诈也,宜斥还其表,听候诇察,则事败矣。
②使先生以此致通显,出而有为,岂不更光于古?
4)请根据第四段文意简要概括南耕先生的形象特点。

13.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既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实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焉能至是乎
(节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唐代诗人中,杜甫、____________分别有“诗圣”“诗仙”“诗佛”的美称。
3)王右丞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70.0分)

14.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
    书信,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传递信息,促进情感交流,体现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时代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橘生淮北则为枳:比同一物种因境条件不同而异;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第一空指西方的歌因在中国境不同而生改,故:橘生淮北则为枳。
改造: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更,使适合需要;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做出新的成西,第二空指在原有基上修改,故:改造。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底;酣淋漓:形容非常快,第三空指表得十分透,故:淋漓尽致。

A
正确使用成,要熟境准确辨析。
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语义侧重点、词语词义轻重、词义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比如席不暇暖,从句中来看,理解成寒冷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法功能、使用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搭配的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的信息;第五、从修与被修关系上分析,看修成分跟中心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象。

2.【答案】D
【解析】

A.鼎力相助,敬辞,指自己的帮助,不用于自己。
B.恭候多辞,不用于人。
C.抛引玉,辞,比用自己不成熟的意或作品引出人更好的意或好作品。不用于人。
D.挂一漏万,形容列不周,了一个,但漏很多,一般用来自,正确。

D
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关注言使用的合、使用的象以及象之的关系。
得体,就是根据内部境(上下文)和外部境(言交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合、象、目的、话题、使用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用恰当的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境,包括文体色彩、体色彩(口)、感情色彩(褒贬义)、交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手段的差异,要注意敬谦词的使用(用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言得体等等。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境中能什么,不能什么;什么好,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人的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

3.【答案】B
【解析】

B,古代的,不用于自

B
文学常,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
教材文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要加强记忆累。

4.【答案】B
【解析】

段意:描写群山深的瀑布。
承接首句的泉眼,故在前,形成承接化作一条条小溪从山石上一而下一条条飞跃的俊承接形成一片片清秀的瀑布,句式与之保持一致,的主在山勾勒出一弯弯绚丽鸿承接,在最后。

B
句子排序,要通读语段,整体把握大意。
要从两个角度推:一是据上下文逻辑展推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5.【答案】C
【解析】

A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未起中有青烟,与片中的房舍、溪流、人物和山不吻合;
B声寒野迥,影小溪清中有,与片中的房舍、溪流、人物和山不吻合;
C片中有小溪,正前,故符合前溪一,我作五湖看的意境;
D瀑挂晴霓,山门对小溪中有,与片中的房舍、溪流、人物和山不吻合。
C
查图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的关表,找到关信息,然后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漫画文字转换方略
1阅读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故在漫画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合起来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
2)看清漫画的画面。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明某种点。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在审题时,一定要仔、全面察画面。
3)品味漫画的言文字。了表达其寓意,漫画常常配有言、画点睛的文字。在解漫画题时,要仔品味画中的言文字,真思考言文字所含的点,有它会成弄清漫画寓意的金匙。
4)揣摩漫画的夸明某种点,漫画常常人物行景描绘给形夸,以引起者共。夸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
5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二是透过现象看本,跳出画面思画外。

6.【答案】约我以礼;入则无法家拂士;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恐年岁之不吾与;猿猱欲度愁攀援;觥筹交错;击空明兮溯流光;古人学问无遗力
【解析】

答案
1我以礼(重点字:
2)入无法家拂士(重点字:拂)
3)背青天而莫之夭者(重点字:
4)恐年之不吾与(重点字:与)
5)猿猱欲度愁攀援(重点字:度)
6)觥筹交(重点字:筹)
7空明兮溯流光(重点字:溯)
8)古人学力(重点字:
了默写常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文、格言警句之;所名篇,是指在人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教材中要求背的篇目考生考限定一个大致范,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本所定的背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论语
1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知之,不知不知,是知也。
2.从一个面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句子是: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孔子用简单几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斗的精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表孔子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道,夕死可矣。
5.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以大,而品低劣者只能之以利害:
君子,小人于利。
6.教育弟子心求学的几句是:君子食无求,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好学也已。
7.真正的大学家,在学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知,有甚至不耻下,全方位的汲取养:敏而好学,不耻下
8.孔子于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感到生气的句子是:朽木不可雕也,土之不可圬也,于予与何

7.【答案】1)词句“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写的是六朝时期的风月,说当时有明月朗照,秦淮河畔灯火辉煌,一片繁华。可以说由古今之月引发的对六朝时期的回想,照应了词的标题“建康”,“建康”是属于六朝时期的。这两句词写的是六朝时期建康城的繁华,而下片是写的如今的萧瑟、寂寞,让人有一种昔盛今衰、世事无常的感慨。可以说这两句的作用是为此片书法怀古伤今的愁思作了铺垫。
2)用典:下片“寂寞处,两潮回”,很明显是化用了刘禹锡《石头城》里的名句“潮打空城寂寞回”,只有那潮水依旧拍打着那座空城,关键词是“空城”“寂寞”,抒发的是一种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寂寞感伤之情;
直抒胸臆:“黯愁怀”抒情诗较为直接的,让人黯然神伤,那种忧愁不言而喻,直接抒发的一种黯然神伤的愁情;
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是写景,但是景中含情。前面的词句已经表现出词人无尽的感伤,而最后以景收尾。这里的景有“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等秋景”,通过景物的刻画,抒发的是一种年华易逝,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对历史沧桑变幻又寄寓了深沉的感慨。

答案:
1)①由眼前明月勾起对六朝回想,照应题目“建康”;
②为下阕抒发怀古的愁怀作铺垫。
2)①运用典故(化用):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
②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
③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等秋景,表达对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
【解析】


1)本分析探究此句在全中的作用。首先要真理解两句的内容,再系上下真探究其作用。
2)本分析诗词的表手法以及情感。要先准确地答出是怎的手法,再句分析何是种手法,再述表达效果,点明作者抒的感情。
诗鉴赏一直是我在平常作业练习和考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重。
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歌的吟咏象及特点
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吟咏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
2、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中的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8.【答案】AC
【解析】

1A第三次第四次C假洋鬼子应为秀才
2分析宝玉先是,然后又,要合故事情内容具体分析,指出转为”“的原因;
分析自己的看法,要合作品内容、社会境、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善、愚蠢的理解。慧因受到新思想的洗礼,社会底劳动者充了同情,但是在当的神会境下,个人的努力又无法改黑暗的现实,他担心自己做出的善人嘲笑。

答案:(1AC
2)众人到怡院来开花的萎海棠,宝玉奉命作得到夸,心生喜悦;想起晴雯死海棠也死,如今海棠复荣而晴雯不能复生,宝玉悲;又想起姐要把五儿入,海棠或五儿而开,便又喜。
一方面,慧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人有深切同情与怜 另一方面,慧又担心做出善遭到嘲笑,也认为个人无法改整个社会。
1)考掌握名著的内容,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考分析人物心理,要合故事情具体分析。
识记别类题型。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例如:写出《三国演》中与下列情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怒鞭督、割断袍、单骑救主、辕门射戟、白衣渡江,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是张飞、曹操、云、布、蒙。复习备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注意辨,防止人物姓名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面,就将事件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目,就应紧扣关细节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贴标签型主要是考考生名著故事情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原著的基上有选择地加概括归纳训练,尤其是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面,能做到用言来概括复述。

9.【答案】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文中画出描写老王生活状态的语句,然后运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老王的生活状态;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整理答案。如根据文本“裤 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可以看出老王贫穷;根据文本“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除了对 门李家的花狗儿时常跑来看看他,对他摇摇尾巴要点冷饭吃,只有那两片又冷又硬的磨 石是他离不开的友伴”可以看出老王的孤单、受雇于人(给人家磨面);根据文本“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一个大驴子给他推磨……”想象可以看出老王对生活的向往,热爱生活;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老王的生活状态。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领悟鉴赏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分析人物的情感;根据阅读可知划线语句是老王看到小福来告诉老王他妈妈明天要磨面的事,然后小福等他爸爸回家吃饭的情景引发出老王的想象;根据文本内容“老王回头一看,-个五岁的小孩子站 在他的面前。这是他的小孩子,比白天看见的福儿还长得好看些。抱起来亲个嘴,他喜 唇都颤动了”可以看出这是老王向往自己有家有孩子的情景,表明老王对天伦之乐的向往;第二处是老王做梦的情景,梦境中老王想象到自己磨面给孩子作巧果子吃以及女人给他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然后被张三惊醒了梦,根据文本内容可以看出,此处写“老王瞪着眼,躺着不动”实际上是表达了老王梦被惊醒后的伤感与辛酸的表现;根据分析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鉴赏。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作品某一情节作用的能力,对于回答小说中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小说内容(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结构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文本内容文中两处写到小福儿勾起了老王的么梦境,第一处是小福告诉老王妈妈要磨面,等爸爸回家吃饭;第二处是老王梦到孩子搂着自己的脖子吃巧果子,女人给自己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根据文本内容可以看出,小福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另外,通过小福说吃巧果子,老王梦到给自己的孩子做巧果子吃,与老王现实生活的孤苦无依形成了对比,小说最后写到老王生病前想到老婆做饭,驴子推磨激发了读者思考;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鉴赏进行总结归纳。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小说结尾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结尾的作用有:总结全文思想、内容等;起到贯通全文、以总结形式发表令文章锦上添花的语句;美化性质--比如采用一些首位呼应方式的(指开头与结尾相同或相辅相成);明确了小说结尾的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究;文本“他一阵一阵地发昏。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 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 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这是描写老王生病后的幻境,老王主要梦想到有老婆给做饭吃,自己不用推磨了,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根据文本内容可以看出小说结尾以老王的梦境结束首先表现了老王对生活的向往;其次,小说这样结尾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揭示共享天伦的主旨;另外从情节结构上看,文本由老王磨面,小福妈妈要磨面,老王幻想,老王生病梦想幸福生活,由此结尾是小说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最后,从人物方面探讨作者以老王的梦境结尾和老王的现实形成了对比,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根据分析可知探究本题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主旨进行探讨。

参考答案:
1)贫穷、孤单,受雇于人,却热爱生活,有幻想。
2
第一处:沉浸于小福儿父女的天伦之乐中,表达了老王对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处:表达了老王对美梦惊醒后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伤感与辛酸。
3)勾起老王的幻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现实中老王无妻无女形成对比,增添梦境的悲凉氛围;激发读者思考梦境的丰富意蕴。
4)通过描写老王的幻觉,表达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揭示小说的主旨;与上文写老王的梦境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整;老王的美好向往与所处境遇的悲惨形成强烈反差,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
【解析】


1)本主要考考生分析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分析概括C
2)本主要考考生鉴赏人物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分析鉴赏D
3)本主要考考生分析作品某一情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分析鉴赏D
4)本主要考考生探究小说结尾表达效果的能力,能力层级,探究F
主要考考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小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描写完整的故事情和典型的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能力的考离不开小的文体特点。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分析小的情、人物、三个要素,在此基上能一步把握小的主鉴赏艺术特色。根据文学作品的鉴赏目要求做到什么答什么,有有答。

10.【答案】1)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要结合文章内容、论述方法分析作者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从第一段看,指出了书法的用笔种类和特点;第二段根据“可见中国书画家运用这‘一笔’的点画,创造中国特有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是有它的艺术原理上的……根据的成就一个艺术境界”,分析了书法用笔的艺术原理;三到六段,“用笔怎样能够表现骨、肉、筋、血来,成为艺术境界呢?”是过渡句,引出下文以“永”为例具体分析书法的用笔形成艺术境界的方法;最后段,“我们也可以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得到若干中国美学的范畴,以丰富美学内容”,指出我们要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得到中国美学的范畴。
2)概括智永的永字八法有哪些“旨趣”,要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从第二段“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一个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一个生命单位,成就一个艺术境界”、第六段“笔画的变形多端,在于反映生命的运动”看,是指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感;从第六段“这些生命运动在宇宙线里呈‘翩翩自得之状’”看,是指充满自由感;从第六段“这些笔画,由于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一个点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有深度的”看,是指充满力量感;从第七段“西方美学从希腊的庙堂中抽象出美的规律来,我们也可以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得到若干中国美学的范畴,以丰富美学内容”看,是指有结构的美。
3)说明书法用笔如何形成艺术境界,根据“用笔怎样能够表现骨、肉、筋、血来,成为艺术境界呢?”的过渡作用,下文分析书法的用笔形成艺术境界的方法,要对段落信息内容进行筛选、概括。根据第四段“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笔迹,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这一画之笔迹,须流出万象之美”“使万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分析,是说书法要创造万象,表现万象;根据第五段“中国人用笔写象世界,从一笔入手,但一笔画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是指要变化笔法;根据第四段“这一画之笔迹,须流出万象之美;这一画之笔迹,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流出人心之美”,是说要蕴含着人的情感,能表现内心的美;根据第七段“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象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是指要注意字的结构。

答案:(1)首先,指出书法用笔的种类和特点;其次,分析了书法用笔的艺术原理;再次,阐明书法的用笔形成艺术境界的方法;最后,指出要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得到中国美学的范畴。
2)①充满生命的律动感;②充满自由感;③充满力量感;④具有结构美。
3)①创造形象,表现万象;②凝聚力量,变化笔法;③蕴含情感,表现内心;④注意结构,形成整体。
【解析】


1)考分析文章的思路,要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文章准确划分部分。
2)考理解段落内容、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要信息内容行概括。
3)考理解文章内容,要准确理解段落大意,准确筛选信息,分概括。
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文章的中心点和分点。
2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了什么,后了什么。
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
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次的基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承词语

11.【答案】1)中晚唐诗人陷入“为文造情”境地的原因可以结合“然而杜甫的诗兴或萌生于民生疾苦等社会现实,或有感于悲欢离合的内心情思,或触发于山川云物、草木虫鱼等自然景物,为情造文”等内容概括得出。
2)刻意追求技巧,对晚唐的诗风的影响可以结合“这使晚唐诗歌中律诗所占比重之大,远超盛唐、中唐诗人。”“此外,后人评论晚唐诗,凡有所称赏,大多是着眼于一联只句”等内容概括得出。
3)对“然而若论一年花事,春花生机勃勃,元气淋漓,秋花虽美,毕竟属于“晚香”,难免呈露肃杀萧条之态。”这句话的理解首先要知道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春花”“秋花”分别指代“盛唐的诗”和“晚唐诗”,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生机勃勃,元气淋漓”“晚香”“肃杀萧条之态”的含义。

答案:
1)①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②缺乏内心情思;③缺乏欣赏自然景物的情怀。
2)①崇尚律诗,拙于古风;②重视琢句而不重篇章结构;③只求文字巧丽,造成意尽句中而韵味不足。
3)①盛唐的诗歌雄壮奇伟,富有生机;②晚唐诗风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但诗人缺乏胸怀眼光;③诗歌在晚唐已趋向衰颓。
【解析】


1)本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合性分析、判断,而推理概括。
2)本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合性分析、判断,而推理概括。
3)本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的含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果文章的具体内容出,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内容构等不同的角度行具体分析。
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其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上居高下地驾驭文章,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等,特浏览一下后面了哪些问题,从目的选项中揣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这样就心中有数了。

12.【答案】DD
【解析】

1D谢绝。翻:有人想向朝廷荐,谢绝了他
2D意志定,不动摇的是南耕先生。原文先生孔采色,和 熙熙,傔从者皆惮伯之就季之。然平生于大所在勿狎
3是,其表,退回他的上表。译为是欺(的行),当斥并退回他的上表,听候察(的果),那么(他的)事情就露了。
使,假使;,通达;,出世。译为:假使南耕先生凭借个通达显贵,出世有所作道不比古人更有光
4)根据关句分析概括:先生孔采色,和 熙熙,温和厚;意仕,淡泊名利;然平生于大所在勿狎守大(原)、意志定。

答案:
1D
2D
3是欺(的行),当斥并退回他的上表,听候察(的 果),那么(他的)事情就露了。
假使南耕先生凭借个通达显贵,出世有所作道不比古人更有光
4)温和厚;淡泊名利;守大(原)、意志定。
1)本查实词的意。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境是否相符。
2)本考生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3)本句子翻。翻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达到信、达、雅准。同要注意实词:一词类活用、古今异、通假字的翻要注意一些虚,一些虚,也有意;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也要到位。
4)本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句子提取概括。
文言首先要有境意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行翻,一般(某些特殊词语,如官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注意字句的落。翻译时还要注意按汉语范,达到达句

13.【答案】李白;王维
【解析】

1文:在有送别诗篇之后,又有怀篇,情感厚大雅,即使有怨也不露出来。如果不是悟了古代歌的主旨,哪里到达种境界呢。送人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称,在中间对称。”“一般放句首,在其前停。故答案:既有送人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有得于古者教之旨/焉能至是乎。
2”“别为:李白、王
3)根据文中关句来分析,罩一,才超卓;与物无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人淡泊;有得于古者教之旨,深得古代歌的要旨。

答案:
1)既有送人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有得于古者教之旨/焉能至是乎。
2)李白   
3超卓;人淡泊;深得古代歌的要旨。
1)本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志和主谓结构。
2)本考生文化常的了解。
3)本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句子提取概括。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几遍,以便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小范,再集中精力分析断句,凭借和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的句末者、也、矣、乎、欤和句首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述主化和事件的切分。可根据文言虚及名作主宾语的情况断句。

14.【答案】传统不在,传书鲜有致华夏儿女:
       曾记否,龙女传书,缔造羡世姻缘;鸿雁往返,传递殷切期盼;驿站繁喧,接纳劳苦信使?那些书信往返,诗意绵绵的时光已远逝,我们迎来了科技发达信息通达的年代,从此传统书信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在这文明发展的进程里,我们是不是丢失了什么?
       传统书信作为几千年来联系往来的载体,已渐被电子邮件,QQ 等科技时代的宠儿所替代。小学教育里关于书信写作这重要的一课,也渐渐被淡化。理由是现在通信发达,交流便捷,书信无足轻重。悲乎!社会的进步功利了人心,使生活物质化程度攀升,而精神的黑洞不断扩张,敢问我们华夏儿女,那奢华的物质,真的能填补你们精神的空虚吗?从形形色色的“电影综合症”、“手机综合症”里我们就能窥出一斑。这些先进的东西是让我们交往便捷了,可也让我们忙起来了,频繁的来电、短信,满满的邮箱,这所有的一切,都排挤了我们精神放松的时间。而书信则不同。
       闲适的午后品一盏香茗,在雪白的信笺上留下墨影,将混合着茶香记录着心情的信投入信箱,然后依旧闲适的生活,并在闲适中多出一分期盼,期盼他是否收到我的来信;多一分想象,想象他收到信的表情心绪;多一分急切,急切地每天查看信箱等回信。传统书信,她这么优雅,从容,她怀有千年的风度,经历万世沧桑后的从容,她那么诗意地活着,活在我们遗忘了的角落。而被现代化的快节奏操纵着的我们,是否想过在这鸿雁不再、传书鲜有的时代里将那远去的鸿雁唤回,停下匆匆的脚步,过一回诗意的人生?
       归来吧,鸿雁!我们需要你,中华民族需要你,这个古老的民族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但那千年沉淀的优雅从容不能没有你。华夏儿女们,你们难道从未想过那远去的闲适?你们难道不艳羡从那实在的手可触摸的书信中读到自己的过去的感慨?你们难道可以看着鸿雁悲鸣、传书鲜有而无动于衷?我知道你们不会的,拿起你们手中的笔,书写一封饱含历史古韵的书信把!
      此致
敬礼!
高三一名学子
2018616
【解析】


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懂作文材料,行立意分析,列出几立意,最后目要求及自身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行写作。材料新,从材料中提最重要的点,同时这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
段材料是一段充文化味道的材料,以中国最为传统入手,分析材料,要把握传递信息,促情感交流,体现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代特征一句的深刻含里突出的是其作用,代生活来,可以经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不能很好展示自我价承,分析承文化内涵,信仰中国力量等角度行表达,突出一种文化意
参考立意:
1信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
2信,共享代文明。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材料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即可。
:是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行分析议论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原因的追等,目的是了提出点做铺垫部分不能太,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点(或点),文字简炼,一两句就可以,点明确。
是文章的关,可由材料推开去,可史人物、史故事,可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例也可以反面明;可以,也可以道理。最少要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面得把中心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深入分析??分析原因,明好(或危害),找出症
:收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强调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