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历史诗学中的时空体

发布时间:2018-03-18 10:07:27

巴赫金历史诗学中的时空体

作者:吴承笃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1

         要:巴赫金的历史诗学,通过时空体的概念,确立了文学参与现实的一元的社会学诗学观念。时空体通过对世界图景的构形塑造提供了不同文化间标签化的类型划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建构性特征。

        关键词:巴赫金;历史诗学;时空体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77-02

        历史诗学是巴赫金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实践着一元的社会学诗学观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文学参与意识形态的独特身份;另一方面又深入到文学文本产生与接受的文化语境中,积极推动文艺学与文化史的联姻。正是历史诗学中的丰富资源,为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狂欢化以及对话性等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巴赫金撰写了《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长篇小说的话语》、《长篇小说话语的发端》和《史诗与小说》等一系列论文,试图通过对时空体以及小说的话语等问题的研究来建立一门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诗学

        在巴赫金早期的哲学美学论著中,自我与他人的共在,以及自我与他人相区别的基本范畴是时间与空间。时空结构从根本上标记了世界的组织构成,是对不同主体(或历史文本中主体的意识)的世界观的把握。这种对于时空的体认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历史的发展中所体现出的世界意识的认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时空体的概念就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对文学的时空因素和世界图景的独特把握。

        从思想渊源上来看,时空体概念受到康德的认识论、乌赫托姆斯基的生物学理论以及胡塞而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在对时空的体认上,巴赫金扬弃了康德先天直观形式的时空观念,而看作是真正现实本身的形式。而受乌赫托姆斯基对于身体的观点的影响,巴赫金坚持空间和时间在人类经验中的直接性,正是时空体概念所确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的整体感决定了个人、时代和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对于认识论的进一步探讨中,巴赫金借鉴了胡塞尔的思想,他认为作品的内容是不带观察者或作者的价值判断的,而审美认识则是在价值层次上使现实个性化和具体化。因此,审美对象必然带有观察者的价值判断,时空体在作品中总是包含着价值的因素,审美对象必然进入观察者的时空结构中。

        在《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中,巴赫金对时空体概念从理论的阐释到作品批评的应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界定。他认为时空体是一个形式兼内容的文学范畴,而且在文学中,时空体里的主导因素是时间。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这种不同系列的交叉和不同标志的融合,正是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所在。”①时空体在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展示出世界的整体图式,这里的世界不是客观的物质的集合,而是处于特定时代的人对于进入生命结构的一切事物的理性认知和感性体认。这种文化观念和世界感受沉积在文学活动当中,就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文学体裁,推动着新的时代要素进入旧的体裁形式当中,并且反应了特定时代的人的形象。时空体决定着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方面的艺术统一性。在艺术和文学当中,时空的一切要素是随着作家的情感和价值判断一起投注到作品世界中的艺术直观的产物。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康德眼中的先验的直观形式,而是人们用以把握外部现实的经验直观,是人们对于生存于特殊的文化语境的直接体认方式。时空的独特的结合方式构成了个人、时代和艺术作品的决定性的或主要的特征。因此,巴赫金在对时空体概念进行论述时不断地强调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内涵。由于体现在文学和艺术中的价值化和意义化的世界,文学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现实的客观反映,而且是在以其独特的文学活动参与到历史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事件与其他的历史事件发生关联。托多罗夫在谈到时空体的概念时指出,巴赫金关于时空集概念的使用不是狭义的。它不仅仅和时间、空间的组成有关,而且还于世界的组成有关(当时间和空间在一切可想象宇宙中成为最基本类别的情况下,其正确的名称才是时空集而对于小说而言,作为特定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以时空体结构参与世界的建构,而且将包括这种建构的所有历史发展过程都能以特殊的艺术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时空体决定着文学作品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方面的艺术同一性,因此为建构文学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973年,巴赫金为历史诗学概述写作了结束语,对历史诗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总结,将对话的精神融入到时空体的相互关系之中。从事描绘的现实世界和作品中被描绘的艺术世界有着鲜明的界限。在读者的时空体之中,作品中各种时空体的对话得以实现,而且由于读者处于未完成的现实世界中,读者的生命延续了作品中对话的生命,并不断的赋予其新的意义。对于作者来说,它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自由移动,它可以从结尾开头,从中间开头,从所描绘的任何一点开头,同时却不破坏所描绘事件中时间的客观流程。这种超越了可观的时空规律的写作特点,说明了作者的时空体与被描述事件的时空体之间的区别,标记出历史现实同文学作品时空的不同。当然,时空体概念不是以抽象的标准对历史留下的作品进行分类的方法论工具,而是籍以进入历史的一把钥匙。巴赫金在面对文学作品时,往往是以对作品批评的方式进行主题式的分析,而在此基础上将作品归纳为不同的系列。托多罗夫指出,巴赫金对于文学作品的划分之间没有任何的参照,但是划分却非常接近。它们证明了巴赫金关心解析历史,而不是系统历史”③而这种解析历史的工作正是通过以时空体对小说体裁的多维透视得以实现的。时空体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所展示出世界的整体图式的把握,是对特定时空中人的存在的价值含义和世界观的总体把握。在每个社会命名为艺术的那些文本中,独具特色的时空安排方式是构成一个文化的世界图景最恰当的方式。”④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以特殊的时空观念将对于世界的体认保存在小说的体裁之中,并使小说体裁获得了独立的生命。而在历史进程中,体裁生长于特定的文化之中,形成了观察和思考世界特定方面的形式,成为人类艺术的把握世界的一种语义范式。通过对体裁的掌握,人们能够发现和进入历史中的世界,而且能够感受到在历史的推动下,现实世界所发生的变化。

        巴赫金的历史诗学是对社会学诗学的具体化实践,同时又是在文学本质界定的基础上对于文学文本介入历史和现实的理论拓展。如果说社会学诗学体现了诗学参与性的基本观念,那么历史诗学则在参与性的基础上探索文学这种话语类型同其他社会话语的对话性潜质。作为历史诗学理论基石的时空体和小说话语从不同方面实践着文学参与现实、进入历史的根本意图。

        对于时空体而言,巴赫金强调其表述现实的功能。客观的现实有如康德理论中的物自体,在人类认识的关照下呈现出非透明性、建构性和意识形态性。正如詹姆逊所言:历史并不是一个文本,因为从本质上说它是非叙事的、非再现性的;然而,还必须附加一个条件,历史只有以文本的形式才能接近我们,换言之,我们只有通过预先的(再)文本化才能接近历史。”⑤根据巴赫金的观点,我们对时间和空间具体的整体感,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我们将表象来的外部环境的信息,通过时空体将其纳入不同的类型当中。通过时空体的建构,我们获得了浸染着价值因素的世界图式,能动的反映着我们对特定历史文化的直观体认。这一特点决定了时空体在历史诗学中的建构性特征。

        时空体强调以形式上的构成范畴参与社会现实,通过对世界图景的构形塑造提供给我们不同文化间标签化的类型划分。在文学活动的每一个领域都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体裁类型,它们随着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复杂变化而得到区分和趋于成熟。时空体作为关键的因素决定了体裁,它既界定了体裁和体裁特点,也划分了主要文学类别内部的各种亚范畴,确保了各文学体裁的差异性。时空体在历史诗学中通过建构体裁等方式展现出特定时代的人们艺术的反映现实的不同方式,从而体现出时代差异性和历史辨识性。巴赫金通过西方小说的发展流变指出,每一种称得上是典型的小说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时空体,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观念,而且每种时空性都成为有机的要素隐含在后代的文学史之中。而在对史诗与长篇小说的论述中,他将这两种体裁的区分于两种将时间融入语言结构的不同方式联系起来,认为其中都暗含了不同的人类形象。

        新历史主义将文学置于永不停歇的文化活动之中,认为文学的意义需要依靠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流通交换来确定。但是,过于强调流通和交换的特点会使文学艺术淹没在社会历史的洪流中,从而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相比而言,巴赫金并没有因强调文学艺术参与现实的本质属性而忘却了它们本应具有的批判性和理想性。文学艺术总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调试自己的生存姿态,在参与意识形态交往中保持相对独立的话语地位,将该语境中的文化精髓以感性的形象保存下来。在狂欢节理论中,巴赫金以狂欢体为切入点,挖掘出隐含于狂欢艺术中的开放的、未完成性的狂欢思维,充分肯定了狂欢艺术的民间立场及其理想诉求。因此,历史诗学在巴赫金的诗学观念中最终走向了文化诗学,实现了历史性回归和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注释:

        ①[]巴赫金.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巴赫金全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75.

        ②[]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蒋子华、张萍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290.

        ③[]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蒋子华、张萍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303.

        ④[]卡特琳娜·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M].语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80.

        ⑤[]詹姆逊.政治无意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0.

巴赫金历史诗学中的时空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