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

发布时间:2016-06-12 16:15:24

对“全球变暖”的思考

自然地理学二班 张富强 20150828

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的“难以忽视的真相”纪录片。导演巧妙地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戈尔先生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在本片中,作为美国前副总统的戈尔先生用其个人魅力,以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片中向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在观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我也是深深震撼,感觉我们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与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大量的事实数据让我颇为相信人类的“罪恶”。但是作为一个稍具分辨力的研究生,我也不禁怀疑人类真的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吗?

我的专业是第四纪与全球变化,研究古气候的。在多篇文献中也多次提到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气温升高,二者有复杂的关系。但具体是什么关系,观点各有不同。在视频中有一幅图,显示的是65万年以来的全球CO2与气温变化趋势图(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近一千年的CO2急剧上升,同时也显示全球平均气温也随之上升。这些关系已经得到了科学证明,毋庸置疑。那么到底是不是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也就是现今盛行的EMO(人文因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根据冰芯、树轮和石笋等气候记录载体以及人类历史以来的气候记录数据证明,确实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有些科学家不相信是人为引起的。他们认为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的全球气候变暖议题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因为其成员大多是政府官员,政治意识形态浓厚,发达国家为了阻止发展中国家工业兴起也要援引气候灾难的故事,他们把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议题看成是一个大产业,这涉及到很多利益,而科学家也恰恰需要一个噱头,让更多资金流入气候领域。二者一结合,加上新闻媒体的大肆宣扬,于是“EMO”理论大为盛行,引起大众强烈关注,世界末日论甚嚣尘上。

在人类历史中,气温大于现在的时期有好几个,俗称暖期。如下图:

最典型的就是15世纪中期的“中世纪温暖期”,比现在还要温暖。那个时期也没有出现大的工业化,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在上升,而对人类的影响反而是正面的。温暖的气候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进而引起了思想政治的变革,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清朝兴起正是在这个时期。而在“全新世最大值”时期(6000—8000年前之间)持续3000年的间冰期也就是温暖期,北极的动物也没有遭到灭绝,对全球动植物并没有构成大的影响。以古论今,现在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是地球自身的转变呢?这个问题很值得商榷。有科学家认为气温和CO2之间并不是正相关,如下图:

19601970年气温反而下降,而二氧化碳则一直在上升,事实与理论不符。

北极地质学家Chark认为二氧化碳的增加落后于气温的上升,前后相差800年。他是基于北极多根冰芯得出的数据,而且每次都显示了同样的结果。不得不令人怀疑。而我也认为二氧化碳与全球气温升高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强烈。

而我更赞同以下说法:“大气运动及气候的状态和变化都同太阳辐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太阳辐射为大气和海洋的运动以至生物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能源。太阳活动所引起的太阳辐射的改变也必然对地球气候及其变化发生重要影响。因此气候系统还应包括天文因素(主要是太阳活动)在内。”地球上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一些影响,但并不大,并不足以根本改变气候。因为人类生活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会使大气温度升高,但同时它会阻碍太阳的照射,又会使气温降低。“SOLOAR ACTIVITY对全球气候变暖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林德森认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1%,二氧化碳在大气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到0.054%,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只占大气容量的万分之三,多集中在20千米以下。在大工业区、城市上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有的地区其含量可超过万分之五;在农村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其含量较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海洋,动物和细菌每年二氧化碳生产量是1500亿吨,而人类才65亿吨。可见人类并不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体。而全球二氧化碳主要存储于海洋,海洋对温室效应具有缓解作用:“海洋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最大汇集地。”“海洋,尤其是海洋环流,不仅减少了低纬大气的增热,使高纬大气加热,降水量亦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且由于海洋环流对热量的向极输送所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变化,还使得大气对某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气候( 温室) 效应就因海洋的存在而被减弱。当气温升高时海洋溢出二氧化碳,当气候变冷是海洋溶解二氧化碳。而海洋对气温反映具有滞后效应。这与二氧化碳与气温的等时正相关关系不符。从1860年到现在地球上温度只升高了0.40.8摄氏度。这对人类生活和生物种类并没有太大影响,而且其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和可持续仍然是令人怀疑的。

科学家为了证实全球气候变暖做了很多模型预测,但是对于温室效应强度结论不一,不清晰。很多意见不一致,更加强了争执。我更赞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的观点,他认为: “气候变化里面的很多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不应人云亦云。气候变化是一个波动的过程。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回归理性。需要质疑的精神,因为质疑是科学的第一要务,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以讹传讹。作为一个研究古气候的研究生,更应该去质疑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种观点,才能使人类不至于迷失在各种世界末日的悲观论调中。

全球气候变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