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9-09-07 07:43:16

黄山市八校联盟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增殖是一个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不连续进行的过程

B.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C. 细胞增殖一定具有周期性

D. 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的增殖就能实现个体的发育

【答案】B

【解析】

word/media/image1_1.png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详解】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A错误;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B正确;减数分裂也是细胞增殖的一种形式,但无周期性,C错误;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生长发育为成体,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增殖相关知识。理解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生长,来进行生物体生长是解题的关键。

2.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 酚酞遇 NaOH 呈现紫红色

B. 琼脂块的大小模拟细胞大小

C. 物质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D. 在相同时间内,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详解】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A正确;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B正确;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C正确;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体积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明确本实验的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等,意在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分裂间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 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一样

C. 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中甲为中心体,乙为染色体,丙为星射线。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甲是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乙是染色单体,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DNA,丙是星射线,组成成分为蛋白质,二者组成成分差异很大,B错误;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C正确;该时期没有核膜、核孔,不会有物质通过核孔,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与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中,其对应的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器分布的归纳: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液泡只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核糖体无膜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植物细胞中,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正确;中心体存在于动物、低等植物细胞中,前期参与纺锤体的形成,B错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C正确;线粒体存在于动物、植物细胞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B

5.下列叙述是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其中错误的是()

A. 选择哪种生物材料做实验时,只要考虑分裂期时间的长短

B. 漂洗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以利于染色

C. 利用龙胆紫染液对根尖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染色,便于观察

D. 在制片时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分散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大致分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是指洗去多余的解离液;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由于分裂间期占细胞中的比重高,因此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详解】为能在视野中找到各个时期的细胞往往选择应尽量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占的比例大的材料,但还要考虑生物材料的颜色是否影响观察效果等,A错误;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以利于染色,B正确;龙胆紫溶液是对染色质(染色体)进行染色的碱性染料,C正确;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细胞,便于观察,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有关细胞分裂word/media/image3_1.png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中一定有 DNA 的复制

B. 细胞分裂中一定有染色体的变化

C. 细胞分裂中不一定出现细胞板

D. 能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word/media/image3_1.png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详解】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都要进行DNA复制,不分裂的细胞中也会发生DNA复制过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的复制,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无染色体的变化,B错误;细胞无丝分裂中不出现细胞板,C正确;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三种,而原核细胞不能以这三种方式分裂,D正确。故选B

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的基因完全不同

C. 植物组织培养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玉米种子形成新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物质。

【详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有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一套相同的基因,B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全能性是指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的潜能,玉米种子已经含有胚,不是细胞,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8.2012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发现,利用逆转录病毒将 Oct4 4 个关键基因导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表达,可使这个细胞成为类似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下图为该技术在人体细胞中的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iPS 细胞产生其他种类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B. 利用患者的iPS 细胞对其自身受损器官进行修复,与传统器官移植相比成功率更高

C. 目前iPS 细胞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研究发现 iPS 细胞的增殖难以控制,即iPS 细胞具有衰老细胞的特征

D. 结合以上信息分析,iPS 细胞可能容易分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4个关键基因移植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具有类似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用该技术得到的新生器官替换供体病变器官,属于自体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详解】由iPS 细胞产生其他种类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用该技术得到的新生器官替换供体病变器官,属于自体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B正确;iPS细胞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力,说明iPS细胞分化程度低,更不易衰老,C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iPS 细胞可能容易分散,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9.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内自由水不变,结合水减少

B. 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C.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都存在细胞的衰老现象

D.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衰老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B错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都存在细胞的衰老现象,C正确;细胞衰老和凋亡都是细胞的自然生理过程,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与细胞坏死进行区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分裂间期,核 DNA 复制含量加倍

B. 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不含染色单体

D. 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是前期和末期,前期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末期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因此结构基础是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均有核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周围发出的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C错误;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是熟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水稻的早熟和高产 B. 狗的卷毛与猪的直毛

C. 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 D. 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水稻的早熟和高产,不属于同一性状,A不符合题意;狗的卷毛与猪的直毛,不属于同一种生物,B不符合题意;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是一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符合题意;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不属于同一种生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列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A. 紫花豌豆×白花豌豆紫花豌豆、白花豌豆

B. 红眼果蝇×红眼果蝇红眼果蝇、白眼果蝇

C. 白色绵羊×黑色绵羊白色绵羊、黑色绵羊

D. 毛腿鸡×毛腿鸡毛腿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白花与紫花豌豆杂交,子代既有白花又有紫花,子代与亲代表现一样,不存在性状分离,A错误;红眼果蝇与红眼果蝇杂交,子代既有红眼果蝇又有白眼果蝇,出现亲代没有的性状,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白色绵羊与黑色绵羊豌豆杂交,子代既有白色绵羊又有黑色绵羊,子代与亲代表现一样,不存在性状分离,C错误;毛腿鸡与毛腿鸡杂交,后代全是毛腿鸡,没有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B

1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检验杂种 F1 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在不同的要求下应用不同的方法(测交法、自交法、杂交法)来进行鉴别。

【详解】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的。综上所述,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将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两品种杂交,其子代出现黄色圆粒70株,绿色圆粒68株,黄色皱粒73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D

【解析】

已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70株,绿色圆粒68株,黄色皱粒73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的分离比:黄色:绿色=70+73):(68+7111,是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70+68):(73+7111,是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由于亲本的表现型为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所以其基因型是YyrryyRr,故选D

15.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种豌豆杂交的子一代表现型如图所示。让子一代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 2121 B. 9331

C. 1111 D. 31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柱形图F1比例用逆推法推出亲本基因型,再根据亲本基因型用正推法推出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最后根据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用分解组合法进行性状分离比计算。

【详解】根据图形分析可知,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2/3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绿色出现的概率为1/2,皱粒出现的概率为2/3×1/2=1/3,所以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 F2 中出现两种新类型提出的假设是()

A. 生物性状是基因控制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不相同

B. F1 全部为显性性状,F2 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

C. F1 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且比例为 1:1:1:1

D. F1 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F1全部为显性性状,F2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这是实验现象,不是提出的假设,B错误;若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且比例为1111,这是演绎推理,不是提出的假设,C错误;对重组现象提出的假设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掌握实验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某植物种子的颜色受 A AB 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具备 AB 两个基因个体的种子有色,否则无色。现有一结有色种子的植株自交,子代中无色种子占 7/16,则该植株基因型可能是(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某植物种子的颜色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具备AB两个基因个体的种子有色,否则无色。现有一结有色种子的植株自交,子代中无色种子占7/16,则有色种子(基因型为A_B_)占9/16,说明该植株是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综上所述,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 ( )

A. 30% B. 40% C. 36% D. 7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则其中Ab配子的比例为1/10aB配子的比例为1/5AB配子的比例为3/10ab配子的比例为2/5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中配子,且Ab1/10aB1/5AB3/10ab2/5。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才能形成纯合子,所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1/10×1/10+1/5×1/5+3/10×3/10+2/5×2/5=3/10,即3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纯合子的概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纯合子的概念;其次要求考生能换算出各种配置的比例,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该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纯合的概率,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9.已知 A AB BC c3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 4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16

B. 表现型有 8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16

C. 表现型有 4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32

D. 表现型有 8 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 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在解题时,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

【详解】杂交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1/4×1/2×1/2=1/16A错误;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2×2×2=8种,杂交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1/2×1/2×1/2=1/8B错误;杂交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杂交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1/4×1/2×1/4=1/32C错误;杂交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1/2×1/2×1/4=1/16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多对基因遗传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将三对基因分别分析,再重新组合是解题的基本思路。

20.关于如图的叙述,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 F2 的性状分离比可推测家兔毛色最可能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1 灰色个体基因型只有一种,而 F2 中灰色个体基因型有四种

C. F2 白色个体有三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2

D. F2 黑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图解:F2中灰色:黑色:白色=934,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家兔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相应的基因用AaBb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2中性状分离比可推灰色的基因型为A_B_,灰色的基因型为A_bb(也可能是aaB_,以下均以前一种情况为例分析),白色的基因型为aaB_aabb

【详解】F2中灰色:黑色:白色=934,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家兔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正确;F2中灰色:黑色:白色=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灰色个体基因型只有一种(AaBb),而F2中灰色个体基因型可能有四种(AABBAABbAaBBAaBb),B正确;F2白色个体有三种基因型(1/16aaBB2/16aaBb1/16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C正确;F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AAbb2/16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量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以图中934为突破口,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

21.关于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据图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并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

C.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且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中称为姐妹染色单体,为着丝点,④⑤⑥⑦都为染色体。

【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图示细胞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A正确;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B正确;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C错误;分析图解可知,图示细胞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还要求考生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 DNA 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 ad (不含ad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 细胞中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由 12 变为 11

D. 此时期发生了 DNA 分子的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变化相对值,其中虚线表示核DNA变化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变化相对值。图中0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所以该过程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cd段是减数第二次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A错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bd段)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ac段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之比始终为12cd段由12变为11C正确;染色体DNA复制发生在间期,即a之前,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3.一个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 4 个四分体,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 分裂后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NA 分子数依次是()

A. 488 B. 248

C. 81616 D. 80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详解】1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该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故该动物有4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增倍为8,无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1DNA,所以DNA数为8。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能够出现自由组合的是甲图所示细胞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根据图示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一极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开,为雌性动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甲、乙都有同源染色体,丙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卵巢中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B正确;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25.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 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

A. 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 眼色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C. 果蝇眼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D. 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由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都表现红眼,可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根据子一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可推出,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正确;由于雌雄果蝇的性状表型比不等,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

26.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1866 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1903 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B. ①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C. ①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法

D. ①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发现遗传因子和染色体行为非常相似,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7.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

B. 理论上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C. 该病遗传上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D. 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详解】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A正确;女性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且一定会将色盲基因遗传给儿子,所以其父亲和儿子一定都是患者,B正确;该病的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而符合孟德尔遗传,C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但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不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D错误。故选D

28.鸟类的性别是由Z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  )

A. 芦花雌鸡×芦鸡雄鸡 B.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C.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
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错误;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

29.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遗传方式不可能为(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但是由于女患者的父亲(儿子)正常,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30.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A. 1 B. 1/2 C. 1/4 D. 1/8

【答案】C

【解析】

word/media/image1_1.png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详解】假设色盲基因为b,则该丈夫为XBY。妻子弟弟是色盲,故其父母为XBY×XBXb,故妻子为XBXb概率为1/2,故该夫妇为XBY×XBXb,儿子基因型为1XBY:1XbY,故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1/2×1/2=1/4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 1 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 DNA 数量比值的变化关系;图 2 表示处于某个高等动物(2N4)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1)如图 1 所示,AB 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在分子水平上完成_____,出现 CD 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 2 中,处于图 1 BC 段细胞图像是_________

(3) 2 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图像的是_____

(4) 2 中甲细胞有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个核 DNA 分子,属于_____期。

(5) 2 中甲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染色体有_____条。乙细胞前一时期的一个细胞中有_____个四分体。

(6)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丙细胞的子细胞是_____细胞。

【答案】 (1). DNA 分子的复制 (2). 着丝点的分裂 (3). 乙、丙 (4). 乙、丙 (5). 8 (6). 8 (7). 有丝分裂后 (8). 体细胞 (9). 4 (10). 2 (11). 初级卵母细胞 (12). 第二极体或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1表示染色体与DNA数目比,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一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变为2个;当有丝分裂后期或减二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变为1个。图甲中,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中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该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图乙细胞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图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二中期图。

【详解】(1)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曲线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2) 2中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DNA分子,对应于图1中的BC段。

(3)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乙和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4) 据图分析可知,图2中甲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有8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5) 2 中甲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有4条。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前一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个四分体。

(6) 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其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第二极体、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点睛】本题考查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曲线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解,重在审图,审曲线图时一定要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采用二看法分析细胞图,一看是否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无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二看细胞内是否有联会现象,有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

32.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①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

(2)④过程产生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会_________

(3)⑤过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

(4) D 是某种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证明药液X 会抑制红细胞对 Ca2的吸收,可设计下面的实验:

配制含 Ca2红细胞培养液,并均等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组中分别加入_____ 测定培养液中 Ca2的含量。

甲组加入药液X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测定甲、乙两组细胞培养液中的 Ca2的含量。

【答案】 (1). 细胞分裂或细胞增殖 (2). 降低 (3). 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4). 等量的成熟红细胞 (5). 乙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②表示细胞分裂,表示细胞分化,表示细胞衰老,表示细胞癌变。

【详解】(1) 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细胞分裂或细胞增殖。

(2)过程表示细胞衰老,产生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减弱。

(3) 过程是由于细胞的畸形分化形成了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4) D是某种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证明药液x会抑制红细胞对Ca2的吸收,根据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添加药液x,因变量为红细胞对Ca2的吸收量,可设计下面的实验验证:

配制含Ca2红细胞培养液,并均等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成熟的红细胞,测定培养液中Ca2含量。

甲组加入药液X,乙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测定甲、乙两组细胞培养液中的Ca2含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裂的概念;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特征;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 Dd 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 Rr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再用 F1 与丁进行杂交,得F2F2 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进行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

(3) F1 形成的配子有_____种, 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 F1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

(4) F2 中基因型为 ddRr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F2 中光颖感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

(5)若丙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与丁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

【答案】 (1). 毛颖 (2). 抗锈病 (3). DDrr (4). ddRR (5). ddRr (6). 4 (7). 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 1/4 (9). 1/8 (10). 1/8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尤其是3111,推断丁的基因型。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丙),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以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毛颖、抗锈病。

2)由于亲本为纯种,因此亲本甲的基因型是DDrr,乙的基因型是ddRR,据图所示,可知丁的基因型是ddRr

3)由于 F1(丙)的基因型为DdRr,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所以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DRDrdRdr4种。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丁的基因型为ddRR,丙DdRr和丁ddRr杂交,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2×1/4=1/8,光颖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3/4=3/8

(5) 丁的基因型为ddRr,若丙DdRr×DdRr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与丁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dd×2/4Rr=1/8ddRr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34.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白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 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 自交,得到的 F2 植株中,白花为 419 株,红花为 54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

1)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_____定律,推测两亲本白花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_________(若由一对基因控制用 Aa 若由两对基因控制分别用Aa Bb 表示)。

2)根据 F1 红花植株自交所得 F2 中,红花植株基因型有_____种,F2 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

3)若 F2 红花植株测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及比例是_____

【答案】 (1).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3). AAbb×aaBB (或 aaBB×AAbb (4). 4 (5). 3/7 (6). 红花:白花=45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542株,白花为419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说明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中基因型为A_B_个体表现为红花,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详解】(1F2​红花:白花=542419=97,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样可以解释上述实验现象,推测两亲本白花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根据题意,双显性为红花,否则为白花,根据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即3/16A_bb3/16aaB_1/16aabb,纯合子的比例为3/7

3F1红花植株(AaBb)自交,得 F2 红花植株(4/9AaBb+2/9AABb+2/9AaBB+1/9AABB),若 F2 红花植株测交,4/9AaBb×aabb4/9×1/2×1/2AaBb= 1/9AaBb(红花)、2/9AABb×aabb2/9×1×1/2AaBb(红花),后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及比例13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word/media/image3_1.png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的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注:每万人中调查结果

(1)依据上述数据分析,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若要准确了解乙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分析遗传系谱图。下图为某家族乙病的系谱图, 乙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4 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2 3 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_____

②Ⅱ2 的基因型为_____1 的基因型为_____

③Ⅲ3 4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

【答案】 (1). (2). X (3). 2 (个体) (4). XBXb (5). XBXB XBXb (6). 1/4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指的是父母患病,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患甲病的男性有279+6=285,患甲病的女性有281+2=283,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基本相同,甲病的发病与性别没有关系,甲病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患乙病的男性有250+6=256,患乙病的女性有16+2=18,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乙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2) 已知-4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那么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IV-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3,来自-2
②Ⅲ-3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儿子,-3的基因型为xBxb-2不患乙病,基因型为XBY 
③Ⅲ-3的基因型为xBxb-4的基因型为XBY,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1/2=1/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遗传系谱图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