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探析

发布时间:2019-05-20 13:59:00

农村劳动力流动探析——以陕西省蓝田县蓝桥乡为例曹雪丹【摘要】本文以陕西省蓝田县蓝桥乡农民外出务工为例,探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原因、途径,并联系已有理论,运用托达罗模型解释该现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存在于各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使非农业劳动力比重提高,现阶段表现为“农民工”阶层涌入乡镇、城市,承担许多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苦、累的职业,并且收入低、待遇差,经常被拖欠工资。“农民工”作为城市边缘人,不能融入城市居民生活,盖房没房住,失业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子女上学艰难,生活条件困苦,饱受城市居民歧视,却仍旧踏上背井离乡的进城路,这是为什么?本文就以“农民工”为代表,探究、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一、概念界定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一般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诸多文章及论著如杨云善、时明德(2005)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将二者混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产业剩余劳动力(李莹、张小林,2005),本文只涉及前者。按照发展经济学人口转移理论的传统定义,农业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等于零,或者大于零小于固定制度工资。为了便于理解本文采用李仙娥,王春艳(2004)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定义进行归纳结果的一种,即农业劳动力的供给量和社会需要量之差。①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如此,具体到一家一户仍待商榷。李莹、张小林(2005)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进行了区分。因本次蓝桥乡调研对象的活动内容包括在职业间、产业间、地区间的运动,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农转非”这个结果,即“农民工”农民户籍与所从事非农职业分离现象。所以在此强调“流动”这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①还有三种分别为:①传统定义;②边际收益低于非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劳动力;③当一个国家(地区)农业劳动者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呈下降趋势时,就认为该国家(或地区)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载于李莹,张小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安徽农业科学,2005

农村劳动力流动探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