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要点

发布时间:

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要点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232评论:0顶:0踩:
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存在形态名异,各行各业生产工艺差别很大,因此在控制技术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应从设备、环境、人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其目标是使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1、使生产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危害因素是治本的对策
(1根本的途径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在手工作业,开放性生产的条件下,任何防护设备都有其局限性。
(2禁用剧毒原料。如苯禁用于稀释剂、含铅汽油禁用汽车燃料、人造石英砂禁用于型砂,有机磷农药禁用于灭虫等。
(3湿式作业,水法生产已是一项成功的措施。湿式采煤已被列入操作规程,陶瓷厂原料水磨,石粉厂水磨石英效果都比较好。
2、控制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污染,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是当前主要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
(1对有害物质产生源的封闭、阻断、屏蔽。(2通风、局部通风与全面通风。3、个体防护性措施(1缩短接触时间。(2个体防护用具。一、粉尘控制措施1、工厂防尘
工厂防尘当前有两套措施办法,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办法,密闭一通风一除尘措施办法。
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经济,已被广泛应用。
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干法生产(粉碎、拌料容易造成粉尘去飞扬,可采用本办法,改革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密闭—通风—除尘措施的基础,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密闭—通风—除尘设备无法有效发挥作用。2、矿山防尘
(1井下防尘措施是由井下采矿过程及生产环境的特点的决定的,我国已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以湿式作业,加强通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尘措施。包括湿式凿岩,放炮后喷雾降尘、加强通风,以及一些必要的辅助措施。
(2露天矿防尘主要是控制主要发尘源,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和运输过程的喷雾洒水。二、工业毒物控制措施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使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先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就很重要了。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系统必须注意防火、防爆,合理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2、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局部排气罩按构造分为密闭罩和开口罩两种。3、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生产中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害气体净化方法也有所有同,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三、控制噪声、振动的原则
1、控制生产性噪声与振动应掌握三个原则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主要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或机械过程中,采取消声减振措施,使噪声、振动达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
(2消除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主要从建筑设施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3加强个人防护。2、控制措施
(1降低噪声源本身产生的噪声是降低噪声的根本办法。
(2用声学的方法减低噪声,如吸声、隔声、隔振,个人防护有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四、电离辐射的防护五、防暑降温措施
六、职业性传染因素的控制措施七、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病危害中,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主要的防护手段。1、防护服:主要有防止热辐射和防化学污染的防热服,防护化学污染服。
2、防防眼镜和防护面罩:主要防护眼睛和面部免受电磁波(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等辐射,以及烟尘、粉尘、金属和矿石碎屑、化学溶液溅射的损伤。
防护眼镜有反射性防护镜片和吸收性防护镜片。面罩有防固体屑末和化学溶液溅射的面罩,防热面罩,金属网面罩、电焊工面罩。
3、呼吸防护器:包括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种类繁多,根据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过滤式(也称净化式和隔离式(也称供气式两大类。4、噪声防护器:有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盔。
5、皮肤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手套和膏膜,目的是防护手臂、皮肤污染。回到顶部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怎样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全面识别实现重点检测并不遗漏任何高风险?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253评论:0顶:0踩: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中之重,怎么样才能保证全面识别?重点检测?不遗漏掉高风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这部分内容能衡量一个服务机构或一个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水平。
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有关因素的调查、检测与评价的条款有3大点: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a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b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c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明确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检测结果经整理分析后,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进行合理表述,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有关这部分内容,可以参加我前段时间写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日志。需要注意的是:

1粉尘性质的判定如果粉尘性质不清楚,一定要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检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注意不能混杂有金属丝、颗粒状物质,必须是粉末样物质。否则采用焦磷酸方法时焦磷酸可能对这部分物质不能消化,就会错误的认定为游离二氧化硅。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形态的二氧化硅与硅单体,这部分粉尘也不能去做此类检测。按照GBZ2.1有呼尘限值标准的粉尘须做呼尘检测,其道理我想大家应该明白。因为最终能进入人体内的只是呼尘,大直径的或超小直径的是不能进入机体内部的。2噪声类型的确定
绝大部分报告书中对噪声没进行类型确定。其实噪声类型不同,其数据处理与检测方法是不同的。8h40h等效声级的计算条件,大家不要弄混。噪声的测量,依据用人单位要求不同而有些不同。比如有些单位要求对场所进行测量,有些要求对每个工种进行测量,有些要求对产生噪声的机器进行测量。不过大部分是对劳动者工作地点的耳根部位噪声强度的测量。在测量噪声的时候,最好确定80分布范围,以便确定应职业健康检查人群。3化学因素的检测
酸碱等无机物质很容易确定,但有机物质因为供应商的不诚实、MSDS材料的不可靠,导致无法正确识别。挥发性组分分析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这个方法也有偏差。比如有些化学物质进入空气中很快凝固,无法检测挥发性组分。也有无法确定的其他原因导致挥发性组分与实际存在的物质不一致。因此,既要结合挥发性组分分析的结果,还要结合其他要素来综合判定。比如既往的检测报告、行业举例、类似企业类似工种的检测报告、文献报告、原辅料分析等等。
浓度类型的采用必须与GBZ2.1的限值浓度类型一致。除限值评价外,还要充分考虑是否经皮吸收、是否是致癌物、是否是致敏物、是否是高毒目录物质、是否是当地高风险物质等。现场采样时,须记录劳动者接触时间,因为接触时间与结果的计算密切相关。4其他因素的检测
紫外线的检测与其他检测不同,可在防护罩后面检测,其他因素的检测一般在环境中采样检测。照度的检测可只限于照度标准内的情形,比如精细作业,只去1-2次巡查的地下室就不要做照度测量了。
5关于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标,要评估可能波及周围劳动者的范围。比如80分贝噪声波及的范围,超标化学因素逸散的范围。另外,要格外关注其他工作场所有害因素逸散对本岗位的影响。
6关于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报告书中都要求列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该表须用实际检测结果进行矫正。比如未检出的工作地点人员可不列入接触人员,但要考虑检测风险。7关于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果劳动者上班时候是到处走动的,那么他可能会接触到所到之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性别差异、劳动强度大小、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有害因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8关于结果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学原理,N次检测中取最高值进行评价,如果最高值超标了,就判定为超标。但如果个别数据特别的高,比如高出2个标准值,这个时候在追溯现场记录,是否存在检测偏差,最好重测。
在列结果分析表格的时候,不要都把原始记录写上。GBZ/T1974页有这方面的要求“原始数据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栏目设置可包含:序号-评价单元-子评价单元-工作场所-工种-岗位-检测结果(最小值~最大值-判定等。对每一个表格都要进行一段

文字的描述,检测结果也不例外。尤其是要对不合格点,要做详细的评价。比如一个物质超标了,那么最好列出所有的检测结果。除最小值与最大值外,也可计算总合格率、单项合格率、工作场所合格率等指标。
如果要再上一个台阶,可应用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2部分:化学物、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3部分:高温、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4部分噪声进行分级评价。还可以应用其他成熟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的规范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该规范里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布点、频次等方面的要求。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有更加详细的要求。
每个物质的检测方法都有具体的标准,比如苯GBZ/T160.42。具体方法规定了采样介质、流量、时间、保存方法等。
物理因素测量方法有GBZ/T189.111,粉尘检测方法有GBZ/T189.15。此外尚有GB/T934-2008http://www.zywsw.com/
风险评估在职业卫生评价中应用的认识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246评论:0顶:0踩: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一个既古老而远未发展成熟的一个领域。记得毒理学鼻祖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剂量决定危险性,任何物质都是毒物,只是剂量不同,有些物质表现出对人健康有害,有些物质则无害。这是最早的含有风险评估的意思。现在关于风险评估市面上有很多方法,大家可以提供文献寻找到,有些研究生也在做这方面的课题,据说这个领域也是今年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热门课题。
我想风险评估第一步,必须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毒性,也即是本质毒性,对人机体的损害作用与类型。
懒得去查询相关文献,物质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大概可归类为以下几个类型:
1、不是人体必须的物质都是有毒或有害因素。在识别有害因素时,先要看看这个物质是不是我们身体必须的,如果不是必须的,肯定就是有害因素。比如铅,我们机体的任何新陈代谢都不需要它,那么它肯定是对人有害的。
2、即使是我们人体必须的,但也不能过量吸收或储存。如氧气是我们机体存活的最基本物质,但在当氧气超过适用浓度时也会发生中毒。相反,缺氧也会导致死亡。
3、有些物质不同的价态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铬,三价铬离子是人体的必须元素,而六价铬则对人是有害的。三价铬与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结合,增强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参与葡萄糖代谢;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还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但六价铬则是可癌症。工业上使用的化学物质大多是我们人体所不需要的物质,按照上述原则,可以把他们归类为毒物。但毒性有高有低,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大分子量的物质要比小分子量的物质毒性要低。比如烃类物质。
2、含有氯原子的化学物质毒性比较强。同样的烃类物质,含氯元素的化学物质比不含氯的要强很多。比如二氯乙烷比乙烷的毒性要强。
3、含苯基团的物质毒性增强。比如苯C6H6,同样是6个碳原子吗,比己烷毒性要强。4、关键性基团的空间或者物理位置决定其毒性的类型。比如上面的提到的己烷,正己烷毒性与类型与其他同分异构体大为不同。

5、即使同一种物质,其化合价影响其毒作用。如上面提到的铬,六价铬对人体有毒。6、挥发性物质比不挥发性的物质容易导致中毒。因为挥发性物质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机会要大很多。
7、物质的不同物理形态也影响其毒作用。比如铅金属是不会进入人体的,即使去摸它添它都不会中毒,但如果把铅金属变为粉尘或烟,则可进入人体发挥毒性。
8、有些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比如有机溶剂大多能通过皮肤吸收,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在分析这里物质的毒作用时,要综合考虑。
如何衡量化学物质的毒性呢?常用的指标就是量,比如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浓度,也有用无作用浓度等其他量纲的。有专门的标准来判定化学物质毒性的大小。尽管很多人认为限值不是毒性大小的判定标准,但据我观察,如果限值低的物质肯定比限值高的物质毒性要强,风险要大。
毒作用类型分为几种类型,可逆的与不可逆的,不可逆又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远期效应,远期效应分为致畸、致突、致癌等。有些毒物不仅对接触化学物的人本身有损害,还可以导致精子、卵子或生殖系统的其他环节病变,或直接损害胚胎,引起流产或死胎或畸形或器官功能缺失等。
人对化学物质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就是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关键所在。如果化学物质进入量或引起的功能损害超出了代偿能力,就会导致稳态失衡,出现毒作用。可逆反应有时候是一过性的,有时候要停止接触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另外可逆性的时间长短还取决于毒物的排出速度,排出速度常用的指标有半衰期。58小时的工作制度比612小时的危害要小,为什么要小?与人体排出时间有关。如果没休息期,化学物质就有可能长期积蓄,本来没多大毒性的物质,它的毒性也会要强很多。另外一个引起大家高度关注的是重金属的半衰期,一般是比较长的。前几年引起人们恐慌的二噁英由于其强分散性,半衰期也很长。有些物质由于有刺激性,很容易被识别,人们主动的避开这类环境。有大部分物质没刺激作用,但有其他作用如窒息或其他有害作用。关于这个概念有一个阈值数值,大家可以查文献找到。但如果我们长期在一个环境下接触某些物质,即使浓度很高或很臭的环境,也适应了。嗅觉系统被化学物质破坏了,比如曾经有工人识别不出天那水的气味,把它当成矿泉水喝下去中毒死亡,有人长期守在厕所门口不觉得有臭味。(转自网友深圳种菜的博客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工程分析法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举例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372评论:0顶:0踩:工程分析法是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中较常见的方法之一,以下是工程分析法在新建焚烧炉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建设项目概
某城市为集中处理医用垃圾,拟新建一座一体化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站。技术方案选定一台一体化双台式ECO热氧化器和配套的废弃物转运、烟气净化等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固体废物装满第一燃室后,以燃料点燃废物。78
钟后第一燃室温度可达500600℃,自动停止供燃料。废物在缺氧条件下自燃裂解,产生的气体经烟道进入第二燃室,有毒气体和碳粒在高温下全部分解燃烧。由计算机控制热氧过程,整个过程需要持续810小时。(工程分析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有毒气体的产生
医疗废弃物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含有各类生物性有机物、塑料、玻璃、金属等。燃料采用柴油或汽油,在热氧化燃烧时,废弃物中的硫、氮、氯等元素生成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在一级燃烧时,温度控制在500℃左右。由于缺氧燃烧,因此将

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硫化氢产生。由于采用汽油和柴油作燃料,因此会存在汽油和柴油的职业病危害。废弃物中含有金属类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熔化,产生金属烟雾污染环境,因此可能存在汞、镉、铅等重金属职业危害。
此外,含氯有机物在燃烧时生成二英类物质。二英类物质是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属强致癌物。2粉尘的产生
在一级燃烧时,由于燃烧不充分,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此外,如果炉体密封不好,粉尘将污染车间空气。3噪声的产生
机械设备在工作时均产生程度不同的噪声,其中引风机、水泵和运输车辆将产生高强度的噪声。
4高温的产生
废弃物氧化燃烧产生高温,炉体及管道将产生强辐射热,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可形成高温作业环境。5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来自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病原体(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在收集、运输、储藏过程中都有可能污染工作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职业危害。通过上述工程分析,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英,汞、镉、铅等重金属,焚烧物粉尘,高温、噪声和病原微生物等。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
橡胶轮胎企业职业卫生评价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3评论:0顶:0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我们受某橡胶轮胎企业的委托,于20071012月对其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评价依据
主要的评价依据为项目的批准文件、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等技术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等标准规范。2评价内容与方法
对该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警示标识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对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法、调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检测方法:①粉尘浓度: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检测。②毒物浓度:按《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l1996《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381995<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1994检测;硫化氢的检测采用美国MIllticheck2000携带式各种气体监测器进行检测,该仪器的检出限为lmg/m3。③噪声强度:按《作业场所噪声检测规范》(ws/T691996检测。所有的现场采样、检测仪器均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3评价结果与分析3.I‘职业卫生学调查
3.1.1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的产品为子午线轮胎,年产量150万条,主要的生产原料为橡胶、

碳黑及矿物油粘结剂、蜡、抗氧化剂、硬脂酸、氧化锌、硫化促进剂、阻滞剂、硫磺等辅料,职工总数为331人,其中男职工253人,女职工78人。实行四班三运转制,每班6h3.1.2总体布局该项目地块呈不规则型,东西稍长,南北略短,分为主厂房区和辅助生产区、厂前区,主产房区、厂前区和辅助生产区之间均设有道路和绿化带,厂前区设置在厂区南侧。3.1.3建筑卫生学要求主厂房为独立建筑物,与辅助生产区和厂前区分开布置。主厂房中混炼工段为四层结构,其余均为单层建筑。均设置了自然通风的门窗,其中成型工段由于工艺需要夏季采用空调保持车间内的温湿度,上隔离剂工段和硫化工段设置了气顶。休息室、间办公室、浴室、卫生间、盥洗室等设置在主厂房的南侧。
3.1.4生产工艺和设备本项目以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碳黑等为原料,经混炼分别制成胎面、胎体、胎圈后,再经成形、硫化,生产子午线轮胎,所采用的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主要是通过将橡胶、碳黑、矿物油等混炼后的混炼胶进行押出、贴胶、压延、裁剪、制胎圈,然后再进行轮胎成型,成型后的轮胎先喷涂隔离剂,然后进行硫化,再进行修剪测试后入库进行轮胎测试,即为成品轮胎。
主要生产设备为混炼机、滚轴头押出机、胎面/侧面胎押出线、纤维/钢丝贴胶压延机、压延线、胎圈生线、纤维帘布裁剪机、钢丝裁剪机、成型机、生胎内喷涂设备、硫化机、轮胎输送机、剪修机等生产设备。
3.1.5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各工段的作业岗位大部分采用自动化作业,各工段的控制柜上的按钮及所有的设备均有明显标志,控制柜旁醒目位置安放了作业指导书,防止工人对设备的误操作。在混炼工段等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均设有集尘设备,配备了吸尘器和洗地机,进行吸尘和湿式清扫,减少了二次扬尘。押出工段采用声光电的故障报警器,押出工段喷胶处设置了局部吸风装置。硫化工段主要采用自然通风,车间顶部设有气顶。锅炉房设置了控制室,工人大部分时间在控制室内。产生噪声的岗位主要是选用低噪声设备,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置,对于从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控制措施。
3.1.6职业卫生管理与警示标识公司成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小组,明确了职业卫生组织机构人员及职工的职责,设有专人具体负责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公司制订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已向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购买并定期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检查并督促职工的使用情况。接触放射线的6名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在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其他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体检在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公司持有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接触放射线的6名工作人员均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6名放射工作人员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在各个工段控制柜旁的醒目位置公布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守则等,但未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1.7卫生辅助设施·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设置。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实际需要设置了休息室和车间办公室。设置了男女浴室,男浴室内有淋浴器8只,女浴室内有淋浴器6;设置了更衣室,更衣室内每人设有存衣柜;厂区内共设置了8座厕所,其中生产车间设4座,厕所均为水冲式;设置了盥洗室;设置了食堂,食堂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设立了医务室,并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职工保健。3.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
3.2.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和检测项目的确定该项目主要存在炭黑粉尘、其他粉尘、溶剂汽油、二氧化硫\,化氢、氮气、高温、噪声、放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主要分布在混炼工段,二氧化硫、硫化氢、溶剂汽油主要分布在押出和硫化工段,锶一90发出的放射线主要分布在贴胶工段、压延工段。噪声主要来源于各工段的生产设备运转产生的机械动力型噪声。高温主要存在于混炼工段、押出工段、硫化工段和锅炉房内。根据现场调查和该公司提供的相关材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粉尘、溶剂汽油、二氧化硫、硫化氢、噪声、放射线。

3.2.2检测结果粉尘和毒物的浓度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行评价,噪声强度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进行评价。除噪声合格率85.7%,其余6个项目合格率均为100%。见表14评价结论和建议..
4.1评价结论该项目选址及总体布局合理,生产设备选型、布局合理,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炭黑粉尘、其他粉尘、溶剂汽油、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气、放射线、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该项目为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针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经现场检测,所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为90%,其中噪声的检测合格率为85.7%,粉尘、毒物、放射线的检测合格率100%,噪声危害是该项目最主要的职业卫生问题。接触放射线的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禁忌证。接触炭黑粉尘、其他粉尘、溶剂汽油、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气、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体检未发现有明显的异常。对该项目的总的评价结论为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4.2建议对噪声超标的岗位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控制噪声危害,使之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在未达标的情况下,应给这些岗位的工人发放有效的护耳器,如耳塞、耳罩等,并应督促其正确使用。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帆{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以及应急情况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应在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体检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中《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相关规定进行,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GBzl582003的要求在生产车间及化学品仓库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建立放射防护档;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妥善保存。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并将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同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
高炉改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案例分析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4评论:0顶:0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出发,对某企业高炉移地改建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3]《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8-86[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
度分级》(GB5044-85[5]等。
1.2该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工艺工程防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水平、控制浓度、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警示标识配置,职业卫生管理等。
1.3评价范围该项目高炉本体系统,原燃料供应系统热风炉系统以及所属的供电供水、灌修、休息室、洗浴室、卫生间等生产辅助设施、企业职业卫生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1.4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针对化学因素和粉尘、噪声的职业病危害,工艺采用DCS自动化控制技术,操作主要在计算室、控制室。重要设备及设施有相应的连锁装置,对可能泄漏煤气区设有CO监测报警设备和机构通风换气设施。煤气清洗系统设有多种报警装置,从除尘考,凡有人操作岗位均设置轴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换气。高炉区附近公铺设施建筑物一般设

置正压逆风,定外新风径中较过滤器处理后送入室内,保证室内有良好洁净度。高炉各作业岗位设计采用电除尘器除尘,处理后达标排放,设备从设计选型开始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大型除尘系统风机布置于室外,出口设消声器,压缩机设有隔声罩。水处理系统均有专用泵房,出口设有橡胶软接头,操作室均设隔声门窗。2结果与评价
2.1选址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位于生产区原停产分厂三角空地,交通运输方便,周围1000m以内无集中居民区、商业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是北风,选址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土地资源,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1-2002对选址的要求。
2.2总平面布置结合主工艺技术路线和建设场地情况,现有高炉生产系统,转炉系统和原料供应系统的衔接,兼顾长远发展,在新建设施之间按工艺要求及特点合理预留了相应的安全距离,并考虑今后扩建余地,避免毒物的交叉污染,厂区绿化用地率为20%,总平面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
2.3职业卫生管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归口于安全环保处负责,机构健全,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与操作次序较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健康监护、教育和资料归档等均按有关规定执行。运行情况良好。
2.4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本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及其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可知,在槽下操作,炉前操作,热风炉操作,渣处理操作等过程中的,主要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它粉尘、噪声、砷、COCO2SO2,存在部位是皮带机、振动筛、供料机、出铁出渣、热风炉及管道连接处,粒化脱水等处。噪声测量按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6]、毒物测量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第一版方法、粉尘测度按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7]执行。
2.4.1粉尘控制效果与评价对高炉生产作业场所空气中其它尘的浓度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见表1。按规范[8]对其它尘设置测试点为24,其中烧结矿3#振动筛因密封不好致使粉尘浓度超过PC-STEL皮带控制巡检工岗位其它尘的STELTWA超过正常范围。2.4.2有毒物质危害控制效果与评价对高炉生产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锰(MnO2、砷(AS等进行了检测,见表2其中CO测试点为12个、CO2测试点几个,SO2测试点为8,NO2测试点为8,MnO2测试点为6,砷测试点为3个。结
2.4.2有毒物质危害控制效果与评价对高炉生产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锰(MnO2、砷(AS等进行了检测,见表2其中CO测试点为12个、CO2测试点几个,SO2测试点为8,NO2测试点为8,MnO2测试点为6,砷测试点为3个。结
2.4.3噪声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本次对高炉的31个噪声作业点进行噪声强度的现场测试,按照国家标准评价,测试点合格率为100%
2.4.4其它卫生辅助设施评价经现场测试该项目高炉主控室、操作室、工人休息室、衣室等处微小气候控制措施基本得力,办公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采光照明等均符合职业卫生等要求。相对湿度、采光照明等均符合职业卫生等要求,卫生保健措施,更衣室、饮水设施、卫生室等其它卫生设施,基本能满足工人生活与保健需求。作业人员绝大部分从原有高炉操作系统调运,对新建项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未发现职业病患者。
2.4.5个体防护、应急救援及职业教育评价为了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危

,保障职工健康,企业对接触有害物质作业工人定期发放、使用的防护用品,对炼焦工人配备有防护帽、工作服、防尘口罩、隔热服等,对煤气救护站应急人员配置了空气呼吸器。煤气清洗系统供水管道上设有低压报警装置,灰泥捕集器液位设有高、低液位报警装置,确保系统安全生产,透手主机平台的隔声罩内设有CO浓度检测仪,CO超过30m/m3后发出声光报警,每个操作班都配有便携式CO报警器,隔离式呼吸器,并专门设置有应急撤离通道、涉险,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完善。
职业健康教育由安环处负责,所有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厂区设置的墙报,定期宣传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指导工人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3评价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CONOSO2CO2MnO2As、其它尘、噪声等。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较齐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可行。在设备运行正常,个体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以及相关工业企业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
本项目投入使用产生大量煤气,易因设备故障泄漏而引起急性CO中毒,因对要加强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防护措施。
高炉出铁除尘系统出铁口抽风罩设计面积偏小、主沟、渣沟没有密封,影响除尘排毒效果,使SO2超标,风口煤气区密封不良,致使液压炮操作室CO超标。应在工艺允许前提下,适大扩大风罩面积、采用活动式密封罩密闭主沟、渣沟。并加强高炉煤气区密封性能。应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并增加警示说明。针对目前四班三运转作业制频繁间断性夜班可能导致部分作业工人生活节奏紊乱和对工作不适应,建议减少换班频率,相对延长夜班作业天数有利于工人对夜班工作的适应。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
污水处理厂职业卫生评价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25评论:0顶:0踩: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笔者对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内容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防护效果、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1.2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职业卫生有关的法规、标准、规程和规范。
1.3评价方法采用检查表法、检验检测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2结果
2.1基本情况该污水处理厂是#三河两湖流域治理国债建设项目,是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1.4亿元,其中厂区投资4000多万元,厂区占地约4.9公顷9,设计规模是日处理污水能力为6m3/d。主要负责城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该污水处理生产过程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工人为巡检作业,污泥干化处理车间设置隔声操作室,实现了远距离操作。生产、生活辅助用室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NH3H2SCl2、噪声。一线生产工人24,该厂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由其生产科负责。
2.2生产工艺流程本工程采用#预处理和氧化沟生物处理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是目前国内外技术水平最为成熟且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市区排污管网收集的城市污水送到中途泵站,经中途泵站提升水位后,再送入污水处理厂,中途泵站设有粗格栅,污水中的粗大悬浮物由粗格栅去除。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厂前提升泵站提升水位,然后流进细格栅和沉砂池去掉细小悬浮物及细小砂石,再进入氧化沟,在氧化沟内,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生化反应,从而使CODcr等有机污染物大幅度减少,然后泥水混合物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的达标水排入排水管网。一部分污泥回流入氧化沟继续使用,剩余污泥输送到污泥干化脱水间,经过浓缩脱水设备处理后外运。
2.3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根据!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的要求,在该处理厂试生产条件下,选择作业工人经常操作或定期巡检停留的地点,NH3H2SCl2等毒物、噪声进行检测。各种毒物的测定与分析按!车间空气检测检验方法.(3的要求执行,声使用ND2型精密声级计。连续采样3d,每日上、下午各1,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采样样品3,测试结果取其平均值(噪声测试结果除外本次共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点41,合格39,合格率为95.1%其中毒物测定点25,生产性照明测定点8,均全部合格;生产性噪声测定点8,合格点6,合格率为75..0%。见表1
污泥干化脱水车间NH3H2S噪声同时作用于作业工人,经计算该项目综合指数I=0.57,氯间Cl2、噪声同时作用于作业工人,综合指数I=0.71
2.4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措施该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装置多为露天设备的敞口构筑物,非密闭设备和容器,在运行过程中散发一定的臭味,厂区种植花草树木,使厂区内绿化面积达47%,从而使恶臭污染物不超过规定标准。噪声主要产生于水泵、风机及污泥浓缩脱水设备,该厂所用大型水泵均采用潜水泵,曝气鼓风机采用消声装置,污泥浓缩脱水设备系从德国进口,安装有减震与消音设备,且与操作控制室采用双层玻璃门窗隔断,中途提升泵上的噪声对作业工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污水浓缩脱水车间及加氯间均安装有排风设施。采取的卫生防护措施主要有:照明采用自然光线与人工照明相结合,保证各车间有充足的照,工艺多为敞开式布置,操作控制室安装有冷暖调节设施及通风换气装置,该厂注重劳动保护,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职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为劳动者配备了必要的劳动保护器材,如防毒面具、手套、耳塞、耳罩等。化验室等处设有洗眼器及事故淋浴器,内置放射性物质镍的化验设备的放射口朝向窗外,对化验操作人员不会造成危害。3评价及建议
3.1评价该建设项目在选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该厂污泥干化脱水车间及加氯间的综合指数均小于1,评价为%,故该污水处理厂职业卫生综合评价为合格。
3.2建议&本次评价毒物合格率为100%,这与该厂为敞口式装置,空气流通较好有关,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气压较低时,提升泵站、氧化沟等作业点产生较多H2SNH3,企业应作防护工作,保证一个相对空气清新的作业环境。.污泥干化脱水平均2个作业点噪声超标,虽然作业工人仅在加料、巡检时来到车间,其余工作时间均在操作室内,仍须作好个人防护,进入车间时应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以减少听力损害。(针对生产特点并结合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H2SNH3Cl2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特点和理化特性,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对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以应对突发事故。同时应加强在设备维修及机械清污时的安全防护,采用通风设备、防毒面具等,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加强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建立健

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
钢铁公司轧钢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5评论:0顶:0踩:
某钢铁公司为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对原有轧钢厂进行了异地搬迁大修改造。该项目主要包括新建步进式加热炉和控制系统、搬迁轧钢生产线、以及与此配套的污水处理工程、维修车间等。设计年产圆钢、普通槽钢等型材50万吨。受业主的委托,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对象与方法
1.1评价对象轧钢厂异地搬迁新建设施及其配套设施,主要包括联合大工房、污水处理工房、主控楼;步进式加热炉、轧钢生产线、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修理间;以及各生产岗位操作室、工人休息室、办公室等公辅设施。
1.2评价内容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布局、车间建筑设计等的卫生要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系统测试,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和措施,操作室与辅助卫生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1.3现场测试方法测试在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毒物、铁末粉尘、电焊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工作场所微小气候予以系统地测定。测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1],中毒物测定最高容许浓度(MAC或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粉尘测定STEL;连续测定3d,每天每个测定点采取样品数不少于6,以最大值作为测试点的测定结果。对主要有害作业工种进行工时记录,并计算其每天(接触毒物(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以及根据等能量的原理计算接触噪声的等效A声级;以其中最大的TWA值或等效A声级作为该工种的接触值。2结果
2.1工程概况该轧钢厂异地搬迁扩建工程投资1.2亿元,厂区占地面积54000m2,建筑面积25000m2。生产工序主要有进钢加热、热轧成型、冷剪矫直、打包检验入库等几个部分。工艺流程:钢坯在煤气加热炉中步进式加热至1100,经热剪、粗轧、中轧、精轧、成型、热锯、冷却、冷剪、矫直、检验、包装等工序,产品下线入库。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各生产工序大功率电机、风机和机械碰撞噪声,其次是铁末粉尘和少量的电焊尘,以及煤气加热炉产生的热辐射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毒物。生产实行四班三倒连续工作制,现有员工632,其中生产工人552,接触噪声500,接触粉尘160,接触高温110,接触毒物70人。
2.2职业病防护设施本项目自动化程度高,在生产线上设有10个带有空调的隔声操作,多数工人在操作室内工作。煤气加热炉采取了负压排烟装置,密闭性好;绞直机等产生粉尘的地方设置了抽风除尘或洒水降尘措施;高温车间操作区均采用局部通风及岗位送风措施。加热炉引风机和助燃风机产生高达115dB(A噪声,集中布置在大工房一角落,项目试生产时没有设置隔声墙,导致临近操作岗位噪声超标;另外产品下线落差较大,发出高达125dB脉冲噪声。在评价过程中,经建议业主采取修建隔声墙和降低产品着地落差等“软着陆”整改措施后,复查噪声达标;并同时建议给操作者发放了防噪声耳塞。
2.3现场测试结果工作场所(地点测试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见表1,其中噪声初次测定有5个点不合格,经整改后全部达标。
:*TWA数是指车间主要工种分别接触每种毒物(粉尘TWA的数次之和,如某工种同时接触两种毒物,则分别有两个TWA值。

3讨论
该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基本合理,车间辅助卫生设施齐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制订了应急救援预案,近十年
来每两年一次定期体检未发现职业病患者。本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毒物和热辐射测试全部达标,噪声经整改后达标。因此,可以认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经整改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建议业主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该项目没有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致部分噪声防护设施缺失或配套不全。尽管经整改后效果满意,但已给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成本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说明各级政府主管建设项目审批部门严格执法,督促投资方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2]没有规定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评价时可以引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3]中工业企业设计的噪声标准。该标准按照等能量的原理,规定接触时间减半卫生限值可放宽3dB(A,并规定不同强度脉冲噪声的每班允许接触次数,此外还规定了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噪声性质引用相应的标准。
由于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标准是基于对工作效率影响方面的考虑,而非控制噪声所致职业病;因此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此类工作地点噪声超标时不宜作为建设项目不合格的依,但应建议业主予以整改,力争达标。目前我国有关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现场测试方法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应用争议较大。由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害评价规范》[4]有关现场测试采样要求是以过去《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为依据制定的,采用定点采样,强调测试结果取其均值,其主要作用是针对作业点(设备进行评价。而新颁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卫生标准,正式引入了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职业接触限值概念,适宜用个体采样器采样,主要是对作业人员接触(暴露量的评价标准。在目前普遍采用定点采样的评价工作中,我们认为应选择工人经常操作(逗留的地带为采样点,以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评价工作场所的过量污染和防护设施的效果;并根据工时记录,计算主要有害作业工种(人群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以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标准来评价其过量接触。
回到顶部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硝酸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1评论:0顶:0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受某化工厂的委托,为确定该企业稀硝酸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控制效果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应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评价。内容与方法1..评价依据
1..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1..2..规范,标准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高温作业分级..(GB4200-1997、其他与职业卫生有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程和规范。
1..3..基础资料依据..该厂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
2..评价的范围和内容..为该企业年产3万吨稀硝酸生产项目,工艺路线从氨缓冲罐到碱吸收塔。评价内容主要括: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危

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制度,个人防护措施、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辅助设施、应急救援措施。3..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3..1..现场调查及现场监测..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其他的标准规定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现场监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有关检验、定点标准进行现场监测。
3..2..采用检查表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评俭程序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结果
1职业病危害因素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煤厂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预评价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5评论:0顶:0踩:
近年来,一些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许多矿井经过多年开采,已面临资源枯竭,纷纷投产新的替代型矿井。某矿井及选煤厂建设项目就是某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满足企业新老矿井接替的需要,于2004年申请立项、设计规模为6.o×106t/年的新建项目。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依据及方法。以《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作为评价依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评价的基础资料,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类比调查对象为该煤业公司20027月建成投产的与该项目建设规模类似的另一替代型矿井及选煤厂。1.2生产工艺。矿井的开拓方式为主斜井+副斜井+副立井混合开拓。井下共划分7个盘区。矿井生产时共有主斜井、副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4个井筒。采煤方法拟采用长壁大采高综采;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后期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选煤厂设计采用的选煤方法为:10013nn块煤浅槽重介选,131.0mm末煤有压脱泥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煤泥螺旋分选。
1.3评价内容。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2结果
2.1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1.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本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井下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由于煤巷掘进作业拟由承包商完成,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矽尘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噪声、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02、甲烷(CH4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02、二氧化硫(S02;井下各种机动车辆运行产生的COC02NON02S02、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选煤厂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噪声和7放射线等;在设备维修和维护过程中还可能有电焊烟尘(如:锰尘产生。
2.1.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比调查结果2.1.2.1煤尘:除井下2.1.2.2噪声:由于本项目矿井和类比企业矿井均为高瓦斯矿井,出于噪声检测仪器防爆安全考虑,未进行井下噪声的检测。选煤厂工作场所59个噪声检测点中,33个检测点噪声值超

标,超标率为55.9%15个操作室噪声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检测结果见2
2.1.2.3毒物:本次评价对工作场所的cONON02C地、H2SC02s02、胁102等毒物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检测点各种毒物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2.1.2.47放射线:本次评价对类比企业选煤厂主厂房密度计和灰分仪所用137铯的放射剂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见表3。类比企业在射源处有电离辐射标志,有安全防护措施,距射1m处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1.3职业病危害类别。由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cO和锰,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本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2.2选址。项目选址位于山西省某县城以南16如处,南距某村约1lIll,西南距某村约llIIl该址不处于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且与两村庄间有一定的防护距离,该址亦不处于自然疫源地,不处于居民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敏感区域,项目选址基本符合GBzl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3总平面布置。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分为3个区:厂前区、生产及辅助生产区和单身宿舍区。厂前区和单身宿舍区位于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向,受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影响较小;生产及辅助生产区处于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对场前区和单身宿舍区的影响较小。项目总平面布置符合《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要求。
2.4建筑卫生学。本项目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单身宿舍区内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综合考虑了建筑材料、朝向、通风、采光、日照要求,建造物的间距不小于相邻两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各项建筑物卫生学设计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5职业病危害因素。本项目正常生产时,作业场所中各种毒物的浓度和7放射线的强度可以达到卫生标准要求。井下交通运输工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合理通风可以达到卫生标准。检修过程中,电焊产生的Mn02浓度可以达到卫生标准。多数工种煤尘的个体呼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以达到卫生标准。选煤厂多数工作场所噪声可能超过卫生标准,如果在高噪声工作场所设置隔声操作室,并要求工人在巡检时佩戴防噪声耳塞,可有效减轻工人受到的噪声危害。
2.6职业病防护措施。该项目矿井在综采工作面拟采取煤层注水和喷雾降尘措施,回采工作面采取煤层注水、水炮泥爆破、喷雾洒水措施,连采机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井下风钻、煤电钻采用湿打眼,装煤点下风侧安装有水幕装置,轨道运输大巷安装有自动喷雾装置等综合防尘措施;选煤厂在振动筛、刮板输送机、皮带处安装有布袋除尘器,在产尘较多的皮带输送机转载点安装有防尘罩、防尘帘,并对部分运输皮带和刮板输送机进行了密闭。些措施的综合利用,可有效减少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
噪声防护设施方面,井下局扇配备了消声器,破碎机选型采用滚齿型低噪声破碎机,在井上风井机房的通风机进出口处设置有消声器,瓦斯抽放站操作室墙壁上装有吸声材料,操作室安装有隔声门窗。以上噪声防护设施的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项目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本项目采煤工作面拟采用“H”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连采机多巷掘进通风,后期进行瓦斯抽放,以上通风措施可有效防止cH4cONO。和其他毒物的积聚。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对7放射线的防护措施进行设计。
2.7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本工程拟为井下工人每人配备一台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为巡检人员配备防尘口罩和隔声耳罩等防护用品。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设计基本能满足个人职业病防护的需要。

2.8应急救援措施。为满足矿井应急救援的需要,该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设计设立一个救护队,位于距离井口500m的矿井工业场地的东南角,并有训练专用场地。救护队配备4辆救护车和全套紧急救护用品。矿灯房内还设有井口保健急救站,配备有自动苏生器。该项目可研设计的应急救援机构健全,救援车辆、救援人员、救援设备和救援用品的配备能满足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应急救援的需要。
2.9卫生辅助用室。该项目职工医院、食堂、浴室等辅助用室的设计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该项目按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井下作业应为2级,选煤厂各生产单元应为3级。按最大班人数计算,浴室、盥洗室水龙头的数量等设计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10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该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卫生处负责全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下设职业病防治所负责各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和工人的健康监护,公司有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本项目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矿医疗保健室具体负责,并配备有专人负责职业病管理工作。
2.11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为13.1亿元,其中职业卫生专项投资为4995.1l万元,占矿井总投资的3.8%。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较合理,可为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3讨论
3.1本项目采煤方法拟采用先进的长壁大采高综采方法,选煤采用重介分选方法,先进的生产工艺有利于降低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与替代前的矿井相比,工艺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和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都大为减少,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3.2煤炭和选煤行业是一个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的行业,尽管采取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防护措施,仍可能有部分工作场所粉尘和噪声超标。为此,此类建设项目在投产后,应合理调整工作制度,减少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并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3.3本项目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应补充对7放射线的防护措施设计。在使用放射源的工作场所,如主厂房合介泵出口和产品仓精煤皮带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项目投产后,应加强放射源的日常管理,防止放射源的丢失或脱落,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密封性放射源进行定期监测。
3.4在将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放在预防各种国家法定病的同时,还应兼顾其他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如在引进、设计机器设备或购买办公桌椅时,应充分考虑人机工效学要求,既使工人能准确、省力、方便地操作,还应使人在工作时有舒适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防止疲劳的产生,进而防止出现下背痛、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综合征等工作相关疾病。
3.5有些企业为了转嫁职业病危害,往往把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作业承包给外包商,本项目也拟将岩巷掘进等作业承包给第三方来承担。为此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此类企业及外包商的卫生监督,防止其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承包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外包商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风险评价方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如何应用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8评论:0顶:0踩: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在欧美各国又被称为“风险评估”“危险评价”。在日本,因为避讳“风险”这个词,安全工程学学者将其改称为“安全评价”。受日本的影响,在我国也称之为“安全评价”[1-3]。风险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4-7],当时美国的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须收取一定的保险费用,而收取费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担风险的大小决定的。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美国保险协会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便产生了风险评价,并推广到企业界。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技术手

段,很多大的公司开始对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价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64年道化学公司(DOW开发出火灾、爆炸指数法,后几经修改,DOW化学公司在1994年提出了第7[8]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分部1974年在DOW指数法的基础上,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扩充了毒性指标,并对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引进了补偿系统的概念,从而把指数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日本劳动省以DOW指数法和MOND法为参考,1976年提出了化学工厂六阶段安全评价法。为准确评价核电站的安全性,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开发了概率风险评价法[9-11]
20世纪80年代初,风险评价技术引入我国,受到了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在原劳动人事部的主持下相继完成了机械、电子、冶金、石化、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开发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吸收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认证等其他类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129-13]1风险评价概念
风险: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率(R,它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
风险评价:以实现工程和系统的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等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和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及建议,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的过程[101415]内容包括:识别所有的危险源;评估事故出现的机会和
频率;对事故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分析、分级;判断风险是否可以被容忍,辨别重大风险;如果风险或潜在后果不可以被容忍,辨别必须做些什么;提供资料作为决定优先处理项目的依据;为制定在相当的时期内保持有效的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欧盟雇佣、工业关系和社会事务总干事文件对风险评价的概念强调的是对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估的过程[16]建设项目预评价技术导则的定义是依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理化性质、浓度(、接触人数、接触频率、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按一定准则,对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有关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水平[17]2风险评价分类、常用方法2.1风险评价分类[1018-22]风险评价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
2.1.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照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风险评价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法。2.1.1.1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属于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法、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2.1.1.2定量风险评价法
定量风险评价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对生产系统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计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按照风险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类别不同,定量风险评价法还可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事故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事故发生概率的风险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破坏范围的风险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汽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模型TNT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是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及采取安全措施有效性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2.1.2其他风险评价分类法
按照风险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发现可能的事故。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再分析与直接因素相关的间接因素,最终分析和查找出致事故发生的最基本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按照风险评价要达到的目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风险评价法、危险性分级风险评价法和事故后果风险评价法。事故致因因素风险评价法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事故推论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或由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推论事故的方法。该类方法适用于识别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分析事故,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风险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风险评价方法。该类方法适用于系统的危险性分级。该类方法可以是定性风险评价法,也可以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事故后果风险评价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事故后果,给出的事故后果可以是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事故的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等。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目前国内风险评价和国外略有不同,欧美国家普遍采用量化定量风险评价法,国内尚未制定风险基准标准,量化计算目前尚无法进行,此更多的是为政府和管理者提供安全防范措施。2.2常用风险评价方法[12923]
1安全检查表法(SCL: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预先危险分析(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的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3事件树分析法(ETA:是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
4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是根据系统可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的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然后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5危险度评价法:通过对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五个项目分别赋值记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
6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研究的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的各具体值,基本过程是以引导词为引导,对过程中工艺状态变化加以确定,找出装置及过程中存在的危害。7故障假设分析:是通过识别危险性、危险情况或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结果(事故事件,来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性。
8故障树分析(FTA:是对既定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程序方框图,表示导致灾害、伤害事故各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9概率危险评价技术:通过综合分析单个元件的设计和操作性能,来估计整个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
10日本劳动省六阶段安全评价法:是将评价分为六个阶段,采取逐步深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和层层筛选的方式,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措施修改设计,消除危险。11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F&EI:是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并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备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以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进行度量。
12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在美国道化学公司对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基础上,进一步对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编制了技术守则。
13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一个复杂的问题或现象,并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建立起理想模型,以便作相应的分析和试验,从而为实际情况提供理论参考。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原因-后果分析法、风险矩阵法、人员可靠性分析法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概率评价数学模型分析法、泄漏事故后果分析法等。影响风险评价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开展评价动机、所需评价结果类型、可用于评价信息类型、所分析问题特征及已发觉与评价对象有关的风险等等,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分析选择。
3风险评价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明确了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评价,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其配套规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推荐的职业卫生评价方法主要有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分级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
多的主要是前两种方法,只能反映建设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方面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程度,既无法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变化、对周边岗位的影响,也不能评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与影响[24],导致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深度无法进一步拓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评价单位还是建设单位、卫生监督部门,都对职业卫生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明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而且要求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简单的职业病危害定性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部分学者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朱彩菊等对某大型化工建设项目评价中运用集合比数法[25],黄德寅等对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用半球扩散模型、气体外逸扩散浓度公式及风险分析的方法[26-28]陈伯良等运用蒙德法对某技术改造项目的一氧化碳变换项目作评价[29]林嗣豪、孙金艳分别在建设项目评价中运用风险指数法和数学模型法[3031]。家发、王忠旭等对健康风险评价和危险度评价法在建设项目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123233]。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中对风险评价的明确,更进一步促进了在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风险评价方法的运用。

4问题与展望
当前职业卫生领域采用的评价方法多倾向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价,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原因及在应急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损害过程和结果研究不足,导致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深度无法进一步拓展。每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方法的误用会导致错误的评价结果。如何正确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概率、伤害范围及伤害造成的损失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是今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风险评价以其直接给出评价项目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概率,便于各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可能性大小比较的优势被职业卫生工作者所接受,并用来指导和建议企业在设计、施工过程和日常管理中,采取相应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和预防手段来降低事故指标,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影响,促进了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开展。风险评价不仅可大大丰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方法,而且可弥补现有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不足,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区域和浓度变化、劳动者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剂量-反应关系、职业病危害防护、职业病危害管理乃至应急救援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酚醛树脂项目职业病危害有哪些及控制效果评价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4评论:0顶:0踩:
某公司年产1.7000吨酚醛树脂新建项目于200712月开工建设,200812月建成并投入试生产。为确保该新建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要求,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受该公司委托,我们对该新建项目在正常试生产情况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材料与方法
1.1评价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6等相关标准规范。
1.2评价范围及内容以该新建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对该公司年产1.7000t酚醛树脂生产装置及辅助设施在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
1.3检测方法及内容根据卫生学调查结果和项目的试运行情况,识别和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主要为粉尘、毒物、噪声等。现场测试均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进行。采样按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采样规范6(GBZ159-2004要求进行,检测项目(粉尘和毒物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最高容许浓度(MAC评价。综合评价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评价。
2结果
2.1项目概况该公司投资新建1.7@104t酚醛树脂生产装置,并经10个月的试生产。劳动定员70,其中生产人员55,管理人员15,生产实行三班和白班运转相结合,每班工作时间为8h
2.2生产工艺流程本项目是以苯酚和甲醛为主要原料进行缩聚反应再经过后续处理后形成固体、液体和粉末酚醛树脂三大类产品。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缩聚y脱水、脱酚y冷却y

混合y冷却y粉碎y筛分y包装(后三步粉末产品采用
2.3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项目赋型巡检岗位、片状粉碎磨合器巡检岗位、一楼粉碎机巡检岗位、包装岗位劳动者会接触生产性粉尘。根据该项目的生产工艺,主要生产原料为苯酚和甲醛,在卸料、投料、反应、回收等生产过程中会接触到苯酚和甲醛;固体产品生产过程中还使用硫酸和氢氧化钠;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分析试验时可能接触甲醇、甲醛、丙酮;脱水脱酚过程会产生高温;而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泵的运转会产生噪声。
2.4检测及分级结果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为:日接触时间8h卫生限值为85dB,接触时间减半,限值放宽3dB,最高不超过
115dB。分级结果:1粉尘作业岗位粉尘浓度均不超标,危害程度分级为0,属安全作业。o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均为0,均属安全作业。.噪声作业分级均为0,属安全作业。2.5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2.5.1防尘本项目主生产装置粉碎车间共设置了4台袋式除尘器,分别在一楼粉碎、筛分、片状包装和粉状岗位设有集尘罩口,运行正常。赋型线设计成封闭式,赋型粗粉碎也为半封闭式。片状粉碎磨合器为密闭式,且与除尘装置相连。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除包装需要人工操作外,其余均为巡检。整个生产过程中控制了粉尘的逸散。
2.5.2防毒1~3楼反应车间每层楼都设了4台防爆轴流排风机,每台风量为4000m3/h赋型、粉碎、包装、仓库共安装了10台工业排气扇,每台风量为2280m3/h。包装车间1楼、2楼分别安装了高温排烟风机2,每台风量25000m3/h。控制室、分析室安装了吸顶式排气扇7,其中4台风量为330m3/h,3台风量为210m3/h3楼中控室和分析室共设置7台分体吸顶式空调机。污水处理操作室设3台工业排气扇。2.5.3防噪声风机系统均设消音隔音装置。1楼粉碎机单独隔离布置,只有巡检时劳动者才会进入。
2.5.4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该公司把安全环境管理课作为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2,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公司制定了职业卫生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按规定给职工进行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并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不定期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制定了5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按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6(GBZ158-2003要求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按有关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规定,定期发放劳保用品,包括防尘面罩、防毒面罩、防腐蚀手套、工作服等,工人使用情况良好。能按卫生部门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
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3评价和建议
3.1综合评价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在工程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GBZ1-2002的要求。现场检测生产性粉尘、毒物浓度及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属于安全作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到要求。3.2建议¹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按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的要求,凡新、改、扩建工程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专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º粉碎包装车间振动筛作业点的粉尘浓度尽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但已接近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从现场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不佳,建议修改除尘吸风罩口,达到有效除尘的目的。吸风罩的形状和大小应有利于尘毒有害物的捕集。一般伞形罩的面积应不小于尘毒有害物扩散区的水平面积,罩子的结构、材料与控制风速也要根据粉尘的性质与发散规律而定。»本次检测中各作业岗位所测毒物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为安全作业。但仍应经常对输送管道和容器进行检

查、检测,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要求劳动者严格按规程操作,以防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¼切实做好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工作,要不断完善急性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要强化对职工的应急救援培训,定期进行摸拟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水平,确保一旦发生中毒http://www.zywsw.com/
烟气脱硝催化剂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7评论:0顶:0踩:
某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新建了烟气脱硝催化剂生产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规定,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确定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做出科学、客观、全面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资料与方法
1.1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4]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学有害因素[6]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7]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8]GBZ/T160-2004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9]等。
1.2评价内容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
1.3监测项目及仪器#生产性粉尘:SFC-3BTHFC-3BTFCY-3T40粉尘采样器等;产性毒物:SQC-1000大气采样器等;%生产性噪声:HS6288B频谱噪声分析仪。
1.4监测方法生产性粉尘及毒物: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生产性毒物:GBZ/T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产性噪声:仪器测试法。1.5评价方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分析法。2结果
2.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
2.1.1工艺流程称重配料&捏合挤压&干燥&单体切割&硬化&煅烧&包装。
2.1.2主要原辅材料钛白粉、偏钨酸铵、草酸、五氧化二钒、乙二醇、氨水、玻璃纤维、聚环氧乙烷等。
2.1.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毒性大小、生产使用量大小以及作业人员的接触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五氧化二钒、氨、甲醇、二氧化钛粉尘、玻璃纤维粉尘、噪声、高温。2.1.4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途径见表1
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1生产性毒物测定检测种类有氨、甲醇、二氧化锰,检测岗位5,样品数36个。测定结果各岗位各生产性毒物浓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2.2.2生产性粉尘测定检测种类有二氧化钛粉尘、玻璃纤维粉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测岗位7,样品数51个。测定结果各接尘岗位生产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15min测定浓度超限倍数未超过最大超限倍数。
2.2.3生产性噪声测定检测接噪岗位18,其中硬化岗位和模块包装打磨岗位噪声8小时

等效A声级分别为91.30dB(A97.07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接噪岗位噪声强度均未超标。
2.3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2.3.1防尘、毒措施液体物料卸料采用机械化自动密闭卸料方式(槽车&管道&储罐,各物料进入生产程序后均以密闭储罐方式在配料区储存。钛白粉通过叉车、移动料桶、螺旋加料器进行半自动上料操作,其余固体物料由各自投料口加料,投料口设负压装置。液体和固体物料输送均为管道化自动操作,物料传送、称重、混合、捏合挤压过程均为密闭。配料区各固体物料储罐均设袋式除尘器;生产线各产尘设备均设置除尘装置;干燥炉、煅烧炉、空调房均设废气排气装置。作业方式主要为中控室对整条生产线进行在线监控。
2.3.2防噪措施在线监控生产状况,减少接触时间。生产车间单独设置休息室。生产区主要设备及空压机进行减振设计安装。除尘系统的通风机进出口管段设置消声器,风机设置隔声罩。空压机机房单独布置,采用隔声门,机房进气口采用消声百叶风口。生产工人配备降噪耳塞。
2.3.3防高温措施生产车间设二层侧窗,屋顶设置无动力风机,利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方式进行通风降温,车间设置工业壁扇。干燥炉及煅烧炉均采取隔热保温措施。半成品装、卸由机械手操作,避免直接接触。3讨论
该项目属化工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种类较多,其中更涉及到五氧化二钒及氨水高毒物品。该项目整体生产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原辅料密闭情况较好,生产工艺除必要的半成品目视检查及机械、电气设备巡查外,基本由中控室进行工艺参数控制。而在卫生防护设施方面较全面的考虑了除尘及净化排毒设施,在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体系、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等方面均已建立相关制度,并已基本实施。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有五氧化二钒、氨、甲醇、二氧化钛粉尘、玻璃纤维粉尘、噪声、高温。其中五氧化二钒、氨属卫法监发!高毒物品目录[10]中的高毒物质,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配料、人工硬化、模块包装及生产线各固定岗位,建设单位应加强上述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该建设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治方面的补充建议有:块包装的电焊环节应考虑设置局部机械通风排毒设施。应按照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中的要求在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设置事故排风装置。充分重视对高毒物品(五氧化二钒、氨等的防护及管理,在高毒物品输送、使用环节强化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储罐、生产设备及运输管道检修制度,杜绝跑、冒、漏、滴的情况发生;对五氧化二钒的储存、领用、投料各环节严格管理,加强通风及个人防护。督促工人正确使用和维护防护用品。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经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认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正常生产情况下,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做到基本控制,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上能够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回到顶部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原料药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如何防治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8评论:0顶:0踩: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我们分析了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工艺步骤繁多,生产周期较长,各工序均属间断生产,反应时间长短不一。离心甩干工序是将物料中的液态化学品和水分甩干,为下一工序备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三氯甲烷、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和噪声等。产品不同,甩干物料中所含的有毒化学物质不同。
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机会主要是:
设备和管道密闭不严、锈蚀渗漏,上道工序来料、检验分析取样以及出料、废弃物料排出,清理离心甩干机以及设备检修时设备及管道中残存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污染作业环境,其是在离心过滤敞口甩干高温物料或边甩干边人工投加液态化学品以及敞口接收时,均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或蒸气逸出,操作工人接触液态、蒸气态有毒物质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通风排毒系统设计不合理(排风罩小、排风罩距甩干机距离过大、排风管道过长、排风口过多、管道阻力大、风机压力小等或排毒口排毒效果不佳,就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增高甚至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工人长期接触有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也加大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与离心甩干设备配套的空压机、真空泵以及离心机自身产生的噪声同样危害到作业工人。因此,离心甩干是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散发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并污染车间环境较为严重的工序。作业工人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机会较多,是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工序职业卫生防护的重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二、防护建议1.设备布局:
(1由于工艺要求,离心机一般不集中安装,但应在车间的一侧设单独隔离间,封闭该作业环境与其他工序的联系,甩料时密闭门窗,使有害气体或蒸气不至逸散到整个车间。
(2与离心机配套的空压机、风机、水泵等设单独房间,并尽可能安装在底层,外墙开门窗,内窗采用双层密闭隔声观察窗,并设立隔声值班室;如内墙留有门窗,则必须与生产区之间设置隔离通道以隔声,使机房内值班室的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3GMP要求的精烘包洁净生产区中的离心甩干设备应设独立房间。2.工艺措施:
(1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作业工人与化学物质接触机会。
(2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将离心机盖改为带观察口或透明材质的盖子,对有机溶媒物料加封不锈钢盖,对酸性物料加封搪瓷玻璃盖,甩料时需投加液态化学品的工艺将人工加料改为真空密闭管道加料,加料后将离心机上口密闭,禁止敞口离心甩干,并设内吸式装置,使离心机内腔呈负压状态,将热量和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外排,避免向车间内逸散。
(3改革生产工艺,上道工序来的高温物料离心甩干前,先对物料进行减压浓缩,回收易挥发的溶媒,冷却后再离心甩干,以减少甩料时毒物的挥发量。
(4选用新型低噪声设备,并对离心甩干电机加装基础减震垫、隔声罩、安装消声器,使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3.通风措施:
(1离心甩干工作环境应采取有效的局部密闭排风和全面机械排风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其排毒口设于屋顶,并采用防爆轴流风机,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精烘包洁净区的离心甩干设备,甩干时有毒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排风出口应设置在靠近离心甩干设备的底部,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避免有害气体经过呼吸带。同时,净化空凋系统应有足够的送风量,但不得采用循环空气用于空气调节,使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防止污染其他洁净空调室。(3对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酸雾废气排风后采用二级喷淋吸收塔,吸收净化后15In

以上高空排放。
(4离心甩干机上口设置的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操作方便、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气体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并在排风罩口管道处增加隔板,让各类排风管道只在使用时打开,合理调整排风量,使控制点风速达到排毒要求。
(5在离心机下方的出口处安装密闭式溶媒接收罐,且设内吸风装置,加密闭盖、排风管和阀门,防止离心甩干时有害气体或蒸气在出料时逸出,污染车间空气。4.个人防护:
(1接触吡啶、盐酸等刺激性、腐蚀性有毒化学物质的作业人员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工作服、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防止或减轻对眼睛和皮肤的化学性损伤。(2按照《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对工作场所噪声接触卫生限值超标和有可能每班接触噪声L^85dB的工人配备3种以上声衰值足够、舒适有效的护耳器(耳塞或耳罩,并经常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5.应急救援:
(1甩干物料中含有盐酸时,有可能发生化学灼伤事故,其工作地点应设置冲洗眼睛和皮肤的事故喷淋装置,并保障常年温水供应,其服务半径(距酸作业点<15nl并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一旦溅到眼内或皮肤,按操作规程可及时冲洗和救治,防止或减少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
(2甩料时有可能接触吡啶、氨气、酸雾等刺激性气体,其工作地点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氧气呼吸器和急救药物。作业工人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更换衣服,吸入氧气,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喉头水肿及肺水肿。
(3离心甩干工位有可能突发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h
(4在离心甩干工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线和告知牌,说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6.管理措施:
(1存在苯等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存在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等一般毒物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载明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对作业工人造成的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对可能发生跑、冒、滴、漏的设备及管道筛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经常维修,防锈蚀,杜绝液态物料污染车间环境。
(3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随时清洗污染的地面,防止毒物的二次污染,保证离心甩干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4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定期检测与评价;控制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5对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6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调离职业禁忌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每年检测作业场所的噪声和工人噪声暴露水平。
(7制定防护设施维修制度,对离心机的局部排风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排风量始终达到设计风量,保证离心机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

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总之,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如能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控制,并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设计,采纳上述防护对策,加强管理,即可望使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

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要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