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强烈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4-08-16 09:30:46

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一般应用题常用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2.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5.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几倍数÷一倍数=倍数

6.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7.在和差问题中:

较大数=(和+差)÷2

较小数=(和-差)÷2

8.每份数×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份数=每份数

总数量÷每份数=份数

9.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注意:在计算时,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分数形式。

1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1-5%

11.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营业额=应纳税额÷税率

率=应纳税额÷营业额

12、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率=利润÷成本×100%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1)周长=边长×4 C=4a

(2)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1)棱长和=棱长×12=12a

(2)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3)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体积=底面积×高 V=sh

3、长方形

(1)周长=(+)×2 C=2(a+b)

(2)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1)棱长和=(长+宽+高)×4

(2)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3)体积=长×宽×高 V=abh

体积=底面积×高 V=sh

5、三角形

(1)面积=底×高÷2 s=ah÷2

(2)三角形高=面积 ×2÷底

(3)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体积=×底面积×高

常用单位及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 1=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
4、重量单位换算
1=1000 千克

1千克=1000

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10 1=10

1=100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 1=12

大月(31):135781012

小月(30)的有:46911

平年228 闰年229

平年全年365 闰年全年366

1=24小时 1=60

1=60 1=3600

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一般

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分数的,必须能被

400整除才是闰年。

7单位换算方法:

乘进率

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进率

基本概念

一、整数

(一)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二)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五)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倍数、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整除的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3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9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5425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68125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4、偶数、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没有最大的偶数,也没有最大的奇数。

5、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6、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0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01

7、分解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先用质数依次去除,除到最后的商是质数为止,然后再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连乘起来。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公因数是1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1、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來。

1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连乘起來。

1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例:

1)两个数是互质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14、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互质的两个数不一定是质数。

15、互质数的6种特例:

1)相邻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2)相邻两个奇数一定是互质数;

31和任意一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2 和任意一个奇数一定是互质数; 5)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6)一质一合,不成倍数就一定是互质数。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1)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1)按整数部分是否为0将小数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两类。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2)按小数部分的位数多少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类。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

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在小数的末尾无论添上多少个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但在非0自然数的末尾添一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添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

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5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注意:去掉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小数就扩大10倍,去掉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小数就扩大10倍……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2)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4)约分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等于1,还可能小于1。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

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要写等号“=”,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应写略等于。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5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4. 大小比较

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进行比较。

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质因2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注意:

1、去掉一个百分数后面的百分号,这个数就扩大100倍,在一个非0数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缩小100倍。

2、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如果是把一位

小数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扩大10倍,如果是把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3、在一个非0自然数的后面添上“%”,这个数就缩小100倍。

(四)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注意:1、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反而要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注意: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1、如果分母不变,分子扩大或缩小几倍,分数值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如果分子不变,分母扩大或缩小几倍,分数值反而要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运算的意义

(一)四则运算

1、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被减数-减数 =

被减数=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差

3、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因数×因数 =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到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余数)÷除数

(二)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 c=a(bc)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a+b)c=ac+bc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三)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3、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14、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15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16、真分数的倒数>1;假分数的倒数≤1;带分数的倒数<1

(六) 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第二级运算),后算加减法(第一级运算)。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应用

(一)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

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1:小东读一本故事书,前3天共读81页,后4天共读136页,小东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2一辆汽车以1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用60千米每小时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汽车的往返平均速度。

2 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需要多少天?

3)归总问题:

数量关系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4 和差问题: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5)和倍问题:

: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6)差倍问题: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乙绳长 29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7)行程问题: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距离=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8)流水问题: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9 还原问题: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10)植树问题: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11 )盈亏问题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12)年龄问题:年龄差永远不变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13)鸡兔问题: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5)生活实际问题

出租车收费问题: 小丽家到学校5300米,一天她从家坐出租车到学校,需付车费多少元? 起步价10元(4km以内含4km),超过4km每增加1km1.5元,并外加燃油费1元。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2、分数乘除应用题:

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的量。

对应的量÷单位“1”的量=分率。

对应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

4 出勤率

种子的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职工的出勤率=×100%

出勤率、出粉率等不能大于100%

5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简易方程

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解方程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解方程的依据:

1)加减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2等式的性质。

四、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不作除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注意:如果后项不变,前项扩大或缩小几倍,比值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前项不变,后项扩大或缩小几倍,比值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有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又有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等值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至少有一个项为1。可能前项为1,可能后项为1,也可能前后项都为1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注意:比例中两内项积与两外项积的差是0,商是1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几何的初步知识

线和角

1、线

1)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3)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3)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4)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平行且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计算公式

c=4a s=a²

3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52625

4、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2)计算公式:s=ah×

3 分类

A、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它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它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B、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所以等边三角形按角分类是锐角三角形。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计算公式

s=ah

3)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不变,面积要变小。

(4)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 公式

s= (a+b)h=mh

6 、圆

1 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最长。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时2倍,即d=2rr=d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即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半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区别圆的一半与半圆。

3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取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约是3.14倍。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4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  c=d c=2r s=r² 6)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圆的周长最小。

7)半圆面积等于圆面积的一半;半圆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8)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周长也一定相等

9)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圆的面积最大。

10)圆的半径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直径和周长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半径扩

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数。

11)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比是4;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

12)在一个圆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圆的直径的长度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正方形的面积=对角线×对角线÷2=直径×直径÷2,也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半径的平方乘2

13)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14)圆的周长和半径(或直径)成正比例。

15)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π = 3.14 2π = 6.28 3π = 9.42 4π=12.56 5π = 15.7 6π = 18.84 7π = 21.98 8π=25.12 9π = 28.26 10π = 31.4 16π = 50.24 25π = 78.5 36π = 113.04 64π = 200.96 96π = 301.44

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

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r²

8、圆环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 (R²-r²)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1条对称轴,圆环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2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一般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时另外4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计算公式

s=2(ab+ah+bh) V=sh V=abh

(二)正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12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即看作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

2 、计算公式

S=6a² v=a³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底面是一个圆。有两个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只有一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侧面展开是正方形时,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无论是多少,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计算公式

s=ch

s=s+s底×2 v=sh =r²h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2、计算公式

v=sh =r²h

3、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柱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2倍,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小

4、当圆锥与圆柱体积相等,高或底面积也相等时圆锥底面积或高是圆柱底面积或高的3倍,

圆柱底面积或高是圆锥底面积或高的

圆柱底面积或高比圆锥体积底面积或高小,圆锥底面积或高比圆柱底面积或高大2倍。

简单的统计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2 、折线统计图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熟记

一、常用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0.5=50% =0.25=25%

=0.75=75% =0.2=20%

=0.4=40% =0.6=60%

=0.8=80% =0.125=12.5%

=0.375=37.5% =0.625=62.5%

=0.875=87.5% =0.1=10%

=0.0625=6.25% =0.05=5%

=0.04=4% =0.025=2.5%

=0.02=2% =0.01=1%

二、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当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

1)一个因数>1,积>另一个因数。

2)一个因数=1,积=另一个因数。

3)一个因数<1(不等于0),积<另一个因数。

三、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当被除数不等于0

1)除数>1,商<被除数;

2)除数<1(不等于0),商>被除数;

3)除数=1,商=被除数。

四、5×2=10

25×4=100

125×8=1000

问答

1.
一条路长500千米,甲行完全程要5时,乙每半小时行25千米。乙行完全程要几时? 2.小王有急事驾车到成都,预计6时到达,结果5小时就到了。车的速度比预计快了百分之? 3 .在一杯含糖9%100千克糖水倒入含糖30%的糖水40千克,这杯糖水的含糖率为多少? 4 .早上8时,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两小时到达b地,乙车3小时到达a地。两车相遇时间是上午几时几分?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甲队单独做了5天后。乙队加入一起做,共要几天完成? 6.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小13.5,原数是多少? 7.科技组有20名女生,比男生人数的两倍少2人,科技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8.甲仓库货物比乙仓库货物多20吨,甲乙两仓库质量之比是9:7,甲乙两仓库各有多少吨货物?甲仓库比乙仓库的货物多百分之几? 9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2天完成。甲队独做3天后可完成这项工程的1/20,乙队独做要多少天完成这项工程? 10.一件工作,甲独做8小时完成,乙独做7小时完成。甲乙合作3小时后,余下由甲独做,还要几小时完成? 11.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25%后,连桶重8千克。原来桶里装有多少千克油? 12.一套衣裤500元,衣服比裤子贵15%。衣服和裤子各多少元?

13.一个足球60元,一个篮球65元。王老师

要买11个足球和7个篮球。王老师带1500元够吗?如果够,还剩多少元?还可以买几个篮球?

14.甲乙两种不同的钢笔,甲种钢笔15元一支,乙种钢笔18元一支。灿灿买了甲种钢笔9支,乙种钢笔2支。灿灿应付多少元?(先估算,在准确计算)

15一台台式电脑原价3500元,主机比显示器的价钱贵25%。主机和显示器各多少元?

16.一台电视机售价是8075元,原价是8500元。这台电视机打了几折?

17.有一堆沙,成圆锥形,它的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1.8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的沙重10千克,那么这堆沙重多少千克?

18.给餐馆做圆柱形的排气管,这个排气管长15.7分米,宽12分米,做10个这样的排气管需要多少平方分米?

19.一辆汽车买的时候是26万元,由于放鞭炮时不慎把汽车点燃。车主把汽车的废铁拿去卖,只买了1000元。这位车主损失了多少万元?

20.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出发,相向而行,全长275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他们的相遇时间是早上几时几分?

21.

2[强烈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