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职工法定退体年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09-28 17:42:06

延长职工法定退体年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摘要:

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发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有支持也有反对。

支持的主要是官僚阶级,反对的是广大最普通的老百姓和青年。认为这一政策不利于年轻人就业,其中包括大学生。因为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延长退休年龄会使大学生的就业更加艰难。那延长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人认为影响很大,认为他们占据了不少的岗位不利于年轻人就业,他们甚至提出了要提早退休年龄,来空出岗位供年轻人就业。有人觉得影响有,但程度不大。因为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是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它们对于是否延长退休年龄的影响不大。而且他们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只是因为这一政策的提出。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赞成后者的观点。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从而我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做到: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2.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3.高校的改革。4、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延长退休年龄 大学生就业现状 两者关系 我的看法 解决策略

引言:

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最近透露,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何平的一席话立即就成了城市居民街谈巷议的话题,因为大家都会退休的,延长退休年龄必然要触及到数亿人的切身利益。

U

#V&=~-   显而易见,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政策,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到底那些人会支持呢?首先就是官僚阶层,这样他们就能在官位上多呆五年。谁都知道中国官场论资排辈严重,每一个官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到仕途最高位时,他就离退休年龄已经不远了,而这时恰恰是他仕途的最好时候,谁能舍得退下来?晚退休五年,就能多享受五年的高官待遇,就能多过五年的官瘾,尤其是能够更多地捞钱,乃至帮助子孙后代安排最佳的前程。其次是政府,将退休年龄延长五年,就意味着少给老百姓支付五年的退休金,政府财政紧张就会大大缓解。但是,政府财政紧张不是为老百姓支付退休金造成的,而是官僚机构臃肿、腐败和各种政策失误造就的,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杜绝腐败、科学决策就会为政府节省极其巨大的财政资金,这与从老百姓嘴里抠食是不能相比的。再次是各种国企垄断企业和各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要么沉睡在极其肥厚的国有资产上,要么生活在国家财政拨款之中,收入水平自然就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比拟的。这些人显然不想早退休,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宁愿在这些岗位干到死。要知道,退休金比起他们的岗位收入来说差得太远了,谁愿意退啊? vB7_4r]'F  
yPrF2@#XZ/ 谁反对延长退休年龄呢?首先就是广大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收入太少,而且工作岗位朝不保夕,甚至不少人的养老保险是自己掏钱全额购买的。这些人当然希望早退休,因为只有早退休,他们的生活和收入才能稳定。其次就是广大青年,中国的就业状况其实很差,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非常困难,就更别说那些学历较低的普通青年了。如果国家打算延长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岗位被本来应该退休的老人占据着,可供年轻人就业的工作岗位将会进一步减少。如果社会上无业青年多了,那将会意味着什么?不用说,大家也肯定知道。 :FT_x#cZ  
$___R__H_. 在这里,我重点就讲一讲延长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影响。
正文: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2002年,中国在读大学生已经占到同龄(1822岁)人口的14%2003年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共录取新生340多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611万。

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

2003年是中国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大致与上一年持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结构性困难。

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为32%。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在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7月份达到70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从而可见,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形势十分的严峻。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而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那个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影响大还是影响小呢?

二、延长退休年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普通的人就会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当今中国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如此的严峻,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非常困难,就更别说那些学历较低的普通青年了。如果国家打算延长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岗位被本来应该退休的老人占据着,可供年轻人就业的工作岗位将会进一步减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今社会中国年轻人的就业压力本来就到了难以承受甚至崩溃的悬崖边沿。一旦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意味着富有经验的年长劳动者继续占有重要岗位,从而影响年轻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减弱劳动力的新陈代谢。享有离退休政策的人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本来已经成为失业年轻人嫉妒甚至仇恨的对象,到了退休年龄,却又不退还要延长,使待业青年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加剧社会矛盾!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跟欧美国家攀比,中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失业青年是欧美国家的好多倍。年轻人有活力,在岗位上要比老年人干的好。 有工作岗位的政策制订者,也考虑一下工作没着落的年轻人,在岗位上的官大人们,因为自己有岗位自己的子女也有岗位,制定政策就只考虑自己在台上多呆几年,而无视无业青年的就业压力吗?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好多都在家让父母供着,而一些机关单位里五十来岁的干部们先进的知识不知几个,每天能闲在办公室里看报、聊天。天天摆老资格,工作总是老一套。所以从关心国家发展角度、从关心青年考虑出发,退休年龄不仅不能延长,相反,从我国国情出发,还应该研究退休年龄提前的计划。认为在岗人员的退休年龄应当提前5年。从而来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岗位,其中包括大学生就业的机会。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退休年龄延长后,会对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程度有限。他们认为如今大学生就业走向有二条: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单位与员工双向选择,退休年龄延长不会阻止单位解雇不合适的老员工,也不会影响老员工主动辞职,所以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在国家公务员方面,能够提供给毕业生的公务员岗位数特别有限,200万左右的毕业生,只有7900人左右能成为国家公务员,即使算上各省市政府的招聘人数,占的比重也是特别小!所以延长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进一步说,即使不延长退休年龄,照样有退休后原单位返聘的,或在其他单位再就业的,或从事个体户职业的。社会在进步,需要更有活力的人来推动,新毕业是大学生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再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搞清,就是就业观念的问题。不能老盯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家垄断企业。他们完全可以自募职业或是自主创业,在这方面国家是有政策的。相反,如若让人提前退休,不但不会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反而会降低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因在国家机关等单位的人员提前退休后,钱没有少拿多少,但是他们凭着关系可以再找一份工作。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事例。而这样只是解决了少部分有关系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却加重了没有关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因此,靠提前退休来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不一定行得通。

三、我对延长退休年龄是否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上面两种看法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有,但程度不大。延长退休年龄是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一定的职业岗位,但这数量并不是很大。我认为要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鼓励自我创业,下岗再就业。其次,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减少在职职工的工时,我国的公民一个星期工作5天,而国外的公民一个星期工作4天。这样的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岗位不足。此外,国家还可以积极完善一些公共工程,例如社会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不单单受延长退休年龄的影响。主要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如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具体原因表现在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再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但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以上的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艰辛。因此我们不能眼光仅仅放在延长退休年龄一个方面。延长退休年龄不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应该根据以上的原因具体分析。
四、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异地求职时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1)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包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前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毕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毕业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信息,促进就业机构改变就业歧视现象,如对女大学生的歧视,另外还要调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避免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的个人主观化、理想化的倾向,适当调整就业预期目标,以适应社会现实的要求。

2)诸多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这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应尽快建立起全国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开设专门的窗口,对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后,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3)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要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并且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监督和评估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体系,科学、准确、快速地报告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公布当地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不会造成特别明显的影响。我们不必太注意它。
参考文献:

[1]汝信等主编:《200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汝信等主编:《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 原春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新华网,200979日。

[4]黄全权:《六问我国就业形势:2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就业》,新浪新闻,200496日。

[5]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6]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7]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09111140

凌波

延长职工法定退体年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