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步骤

发布时间: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步骤
悬赏分:5-解决时间:2008-11-2920:59
请各位天才至少提供213的证明步骤
提问者:歌德巴赫zhi-


最佳答案
(二)、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大于6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1、偶数的拆分与合数删除
因为: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能够被2整除,我们令大于6的偶数为M,那么,M/2只有两种结果,或者为奇数,或者为偶数。不管M/2为奇数,还是偶数。都有:①、M必然等M/2+M/2,②M必然等于M/2+12345……M/2-1)加上M/2-12345……M/2-1)之和。或者说M=M/2±12345……M/2-1)。举例说明吧:偶数32
32=16+16=17+15=18+14=19+13==20+12=21+11=22+10=23+9=24+8=25+7=26+6=27+5=28+4=29+3=30+2
我们把这里的加数与被加数分成两个相互对应的数列为: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我们从这个加数数列与偶数数列,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不论是加数数列,还是偶数数列,都是相差1的等差数列,相差数不是素数235的倍数,那么,素数235对这两个数列必然要进行删除后,剩余的才是适应偶数32的素数对。素数2的删除为:每两个数删除一个,并且只删除一个;素数3的删除为:素2删除后的剩余数,每三个删除一个,并且只删除一个;……。虽然后面的删除数在这里看不出来,请看我写的《素数的综合计算方法》和《解除三大误区创建三个参数》,从大的方面和总体的方面,大素数的删除仍然遵循这一规律。
2)、因为:偶数32能够被素数2整除,所以,素数2对加数数列的删除与对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即素数2删除后,剩余所有适应偶数32的加数对为1/2,即删除了偶数对,剩余了奇数对。严格地说为(M-2/4取整数;因为,偶数32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所以,素数3必须对(素数2删除后的)加数数列删除1/3,素数3必须对(素数2删除后的)被加数数列删除1/3,它们的删除是完全不对应的,素数3合计删除奇数对的2/3,剩余奇数对的1/3……。虽然后面的删除数在这里看不出来,仍然是:从大的方面和总体的方面,大素数的删除仍然遵循这一规律。
3)、我们再看删除因子:从偶数32来说删除因子为√32以下的素数,应该为55下的素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加数为√32以下的素数,那么,被加数就只能为√16以下的素数,即小于素数3以下的素数为删除因子。当然,在这里是不很明显,对于大偶数来说是比较明显的。
4)、另外一方面,在这里是看不出来。如果说,您进行实际操作就会知道:任意设两个素数删除因子为AB。那么,素数删除因子A的删除间隔,必然不是素数删除因子B的倍数,反过来说,素数删除因子B的删除间隔,也必然不是素数删除因子A的倍数,如果素数删除因子A对加数数列进行删除,素数删除因子B对被加数数列进行删除,素数A删除B个删除数中,必然有一个删除奇数对与素数B的删除奇数对为同一个奇数对,反过来,素数B删除A个删除数中,必然有一个删除奇数对与素数A的删除奇数对为同一个奇数对。

说到这里,强调一点:哥德巴赫猜想是大于6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也正是大于6的偶数可以被最小的素数2整除,素数2对组成偶数的加数与被加数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删除了组成偶数1/2的偶数对,剩余了1/2的奇数对,才有266年的哥猜之说。如果,偶数不能够被素数2整除,素数2对组成偶数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数,不相对应,就没有剩余奇数对,也就没有哥猜之说了!再看偶数42
42=21+2122+2023+1924+1825+1726+1627+1528+1429+1330+1231+1132+1033+934+835+736+637+538+439+340+2我们把这里的加数与被加数分成两个相互对应的数列为: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2120191817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偶数42可以被素数237整除,素数删除因子237对组成42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偶数42不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5整除,素数删除因子对组成42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不对应的,即对加数数列必须删除1/5对被加数数列必须删除1/5合计算删除2/5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删除规律。2、偶数与素数删除因子删除后的剩余奇数的关系
其实,大于6的偶数,可以分解为三种类型:6X6X+26X+4。这里的X为:X≥1的自然数。
素数23删除后的剩余奇素数,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36N+16N+5这里的N为:N≥1的奇数。这里的15为小于6,且不能够被组成合数6的素数因子23整除,下同。当偶数为6X时,即偶数能够被素数3整除,该种类型的偶数可以表示为:6X=6N+1+6N+5)。
当偶数为6X+2时,即偶数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该种类型的偶数可以表示为:6X+2=6N+1+6N+1)或者(6N+5+3
当偶数为6X+4时,即偶数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该种类型的偶数可以表示为:6X+4=6N+5+6N+5)或者(6N+1+3
上面式子中的(6N+1+3和(6N+5+3,意思是说:当偶数不能被素数3整除时,偶数-3一定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如果偶数-3不能够被其它删除因子整除,那么,(偶数-3+3,必然为适应该偶数的素数对。
∵:(6N+1),(6N+5),式子中的N都是取自然数。(6N+1)中的N≠0
∴:(6N+1),(6N+5)的值都是奇数。不能被素数2整除,同时都不能被素数3整除。故,任何大于6的偶数分解为:(6N+1+6N+5);(6N+1+6N+1);(6N+5+6N+5)时,只要这些加数与被加数,都不能被≥5的素数删除因子删除,那么,没有被大素数删除因子删除的加数与被加数所组成的奇数对,就是适应该偶数1+1哥德巴赫猜的解。
如何确定≥6的偶数为哪种类型的偶数呢?如果偶数能够被6整除,为6X型;如果偶数-2能够被6整除,为6X+2型;如果偶数-4能够被6整除,为6X+4型。
1)、任意偶数的奇数对,即:素数2删除偶数对后,自然数中剩余的都是奇数,能够表示为自然数之和等于该偶数的为奇数对。设任意偶数为M,因自然数1不是素数,故任意偶数的奇数对为:(M-2/4

2)、素数23删除后的剩余奇数对为:当偶数能够被素数3整除时,即6X型,每三个奇数对必然剩余两个奇数对,为(M-2/4*2/3=M-2/6,举例说明:如偶数96能够3整除,为6X型,(96-2/6≈15,为15个奇数对。实际为5+9111+8517+7923+7329+6735+6141+5547+4953+4359+3765+3171+2577+1983+1389+7,共15个奇数对。组成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与(6N+1+6N+5)的搭配相稳合。如果偶数M不能被素数3整除,那么,素数23删除后的剩余奇数为:每三对奇数剩余一对奇数,即:M-2/4*1/3=M-2/12举例说明:偶数566X+2型,56-2/12≈4实际为7+4913+4319+3725+314个奇数对,组成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与6N+1+6N+1)的搭配相稳合。
偶数646X+4型。64-2/12≈55对,实际为5+5911+5317+4723+4129+355对,组成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与(6N+5+6N+5)的搭配相稳合。(素数235删除后的剩余奇数与偶数之间的关系,略。详见《解除三大误区创建三个参数》中的素数对参数表及计算方法)。
那么,怎样计算这些素数23删除的剩余奇数对,如何被≥5的素数删除因子册除呢?从上面这些加数与被加数看,不论是加数与加数之间,还是被加数与被加数之间,都是间隔距离相差6的连续数,根据素数删除规律,设素数删除因子为N如果偶数不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N整除,且N≥5,因为,这些连续奇数的间隔都不是≥5的素数删除因子的倍数,应该是N个连续奇数中,必然有一个奇数是素数N的倍数的数,即必然被素数删除因子N除一个数,并且只有这样一个N的倍数的数字为删除数。对于加数来说,素数N应该删除1/N个,对于被加数来说素数N应该删除1/N个,都必然只删除1/N个,合计应该删除2/N必然剩余(N-2/N为剩余奇数对。如果偶数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N整除,那么,素数删除因子对组成偶数奇数对的加数与被加数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素数删除因子N只能删除偶数奇数对的1/N对。因此,我们把不能够被所有奇素数删除因子整除的偶数称为最低素数对偶数。下面,我们就计算最低素数对偶数的素数对:
则有:设任意偶数为M,设√M≈N,删除因子为:235711…N
当偶数不能被所有奇素数删除因子整除时,素数对M-2/4*1/3*3/5*5/7*9/11*……N-2/N。我们把这个式子,叫做最低素数对偶数表达式或者说叫素数对下界公式。
为什么说,上面式子中成立呢?大于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式子的计算中,都是按不论是加数还是被加数,只要删除其中的一个数,即删除一个奇数对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式子中没有排除不同的素数删除因子,共同删除一个奇数对的事实。如果排除,实际删除的就还要少,剩余的就还要多。所以,这里的成立。至于,同一素数删除因子删除一个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的现象等,后面再说。
根据乘法规律,任何数字乘以小于1的数,数值变小,设合数为Z,则(Z-2/Z1,我们将小于最大删除因子N的奇合数空缺,代入(Z-2/Z,则当偶数不能被6整除时,素数对M-2/4*1/3*3/5*5/7*9/11*……N-2/N>(M-2
/4*1/3*3/5*5/7*7/9*9/11*11/13*13/15*15/17……N-2/N=M-2/4N
∵:只有当MN*N+3时,(因为1不是素数,我们在计算奇数对时就排除了偶数的两个自然数),故,N才对偶数M发挥删除作用。M-2≥N*N+3,其实,对于大偶数来说,也不在乎2个自然数的差距(我们在取素数删除因子时,往往远远超过偶数的两个自然数的关系)。我们将M-2换成N*N,代入上式,有偶数的最低素数对M-2/4N≈N*N/4N=N/4即:偶数的最低素数对≥N/4N为偶数的最大删除因子。当然,N也可以为偶数平方根取最大的整数。

同一素数删除因子在删除一个奇数对的加数数列和被加数数列时。从上面的偶数96可以看出:96能够被6整除,也就是能被素数3整除,那么,素数3对于(M-2/4的奇数对的删除中,对于奇数对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所以,素数3对于奇数对的删除为:每三个奇数对只能删除一个奇数对,必须剩余两个奇数对。假设我们将能够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按照不能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最低素数对偶数)进行计算,那么,就多删除了1/3
如果我们认定不能被任何奇素数整除的偶数的素数对的计算,为最低素数对的计算方法。么,能够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就应该为最低素数对除以2/3后乘以1/3,我们设偶数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整除的删除因子为L,即最低素数对除以(L-1/L后乘以(L-2/L,即最低素数对乘以(L-1/L-2)。我们知道偶数最低素数对≥N/4,如:偶数能够被素数3整除,素数对则≥N/4*3-1/3-2=N/2;又如:偶数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5整除,素数对≥N/4*5-1/5-2=N/3,能够被其它删除因子整除的,照猫画虎;能够被多个素数删除因子整除的,应该同时这样进行计算。这就是人们所看见的相邻不同的偶数,素数对的多少参差不齐的原因所在。是因为,偶数的大小虽然相邻,但能被那些删除因子整除,并不相同。从上面的计算:当偶数不能被所有素数删除因子整除时,素数对≥N/4。当N/4≥1时,必然有素数对,也就是最大的删除因子大于4,也就是偶数≥16时,必然有素数对。
素数删除因子N>4,即N≥5,素数删除因子N≥5,偶数必须>25,是因为√25=5。在实际验算中,这种偶数≥16时,不能被素数删除因子3整除的偶数,就有(6N+1+6N+1或(6N+5+6N+5)素数对的存在。如:16=5+1120=7+13。设偶数为M,当M≥16时,√M≥4,偶数M的素数对≥1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再从能够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素数对≥N/2看,因为2不是奇素数,故当N≥3时,偶数必须>9是因为√9=3当偶数为12时有,5+7偶数为18时有,7+115+13都是6N+1+6N+5)的素数对。设偶数为M,当M≥12时,√M2,偶数M的素数对≥1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当任意偶数≥16时,√M4,即N4N/41,必然有(1+1)的素数对,同时,我们知道当偶数≥614时,也有(1+1)的素数对。∴: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
说明: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如下:
1、在对大偶数的计算中,如果说,我们仍然按照偶数平方根以下的素数为删除因子,对组成偶数奇数对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进行删除计算的话,那么,偶数越大,素数对的误差越大。是因为,我们设偶数为M,组成偶数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必然有一个数列的数字小于M/2,这个数列的实际删除因子只为M/2)以内的素数,我们同样用√M以内的素数进行计算,就将不该删除的进行了删除。所以,我们在进行大偶数的计算时,还可以在上面的最低素数对的基础上,针对所有多余删除的素数因子N(即,大于M/2),小√M之间的素数),上面是通乘以(N-2/N作为素数N对奇数对加数数列和被加数数列的删除,实际上,对于这一段的素数N只能删除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一个数列,即多乘以了(N-1/N。更正,对这些素数删除因子N,在上面得数的基础上,乘以N/N-1),为该偶数的素数对;
2、从计算出最低素数对得数为N/4时,我们增加了不该增加的合数删除因子。为什么说不该增加,是因为:合数倍数的数虽然是删除数,但是,合数倍数的数是由组成合数的素数删除因子删除了的,而不应该增加合数删除因子。所以,我们在上面所计算出和得数的基础上,

应该对所增加的合数删除因子N,在上面的计算中增加了乘以(N-2/N,在这里进行更正的话,应该用上面的得数除以(N-2/N或者乘以N/N-2);
3对于大偶数,存在多个素数删除因子,对组成偶数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同时删除,不同的素数删除同一个加数与被加数时,在上面的计算中,我们示为删除了两个奇数对,但,实际上只删除了一个奇数对,所以,上面的这种计算方法存在:计算数小于实际素数对的现象;
4、我们在上面的计算中,是按照每一个素数删除因子的删除单独进行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对于小偶数来说,由于这种现象不存在,对于大偶数来说:由于偶数的增大,组成奇数对的奇数也随着增大,因为,任何合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素数的乘积,多个素数对同一个合数的删除,我们并没有进行分开,示为这多个素数删除因子删除了多个奇数,也就是删除了多个奇数对,所以,大偶数的实际素数对大于这里所计算的素数对。
论偶数表为两个质数之和的表法的数量
GpN)表示偶数N表为两个奇质数GpNGp之和的表法的数量,那么,有如下公式成立:
PiN≡INT{N×11/P1×11/P2×…×11/Pm)+m1}ShaN≡2/114/LnN)))×N/LnN≥N/LnN)-1GpiN≡Ctwin×K×4/N×PiN/2×PiN)-PiN/2))GshaN≡Ctwin×K×4/N×ShaN/2×ShaN)-ShaN/2))K((11/Pc/12/Pc))≥1Ctwin0.660161815846869573927812…
式中PiN)表示不大于N的质数的总个数,INT{}表示对{}内公式展开式的每一项取整后再进行加减运算,P1P2Pm为所有不大于√Nm个质数,Pc为不大于√N且能整除偶数N的奇质数,0.660161815846869573927812…为孪生质数常数,INTN为取整函数,LnN)为自然对数。由理论上的推理获得,当N≥1000时,有如下公式成立:
GpN)≈GshaN)≡Ctwin×4/N×Sha(N/2)×(ShaN)-ShaN/2))
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6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6=3+3,8=3+5,10=5+5=3+7,12=5+7,14=7+7=3+11,16=5+11,18=5+13,……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1+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s个质数的乘积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2+366”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3+3”“2+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3”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
1920年布朗证明"99"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2n=1+(2n-1=2+(2n-2=3+(2n-3=…=n+n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2n-1;2i(2n-2i,i=12,…;3j(2n-3jj=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p2,那么p1p2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然而,因大偶数n(不小于6)等于其对应的奇数数列(首为3,尾为n-3)首尾挨次搭配相加的奇数之和。故根据该奇数之和以相关类型质数+质数1+1或质数+合数1+2(含合数+质数2+1或合数+合数2+2)(注:1+22+1同属质数+合数类型)在参与无限次"类别组合"时,所有可发生的种种有关联系即1+11+2完全一致的出现,1+11+2的交叉出现(不完全一致的出现),同2+12+2"完全一致"2+12+2"不完全一"等情况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各有关联系,就可导出的"类别组合"1+11+11+22+21+11+21+22+21+12+21+2等六种方式。因为其中的1+22+21+2两种"类别组合"方式不含1+1。所以1+1没有覆盖所有可形成的"类别组合"方式,即其存在是有交替的,至此,若可将1+22+2以及1+2两种方式的存在排除,1+1得证,反之,则1+1不成立得证。然而事实却是:1+2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是陈氏定理中(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或一个素数与两个素数乘积的和),所揭示的某些规律(如1+2的存在而同时有1+1缺失的情况)存在的基础根据。所以1+2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类别组合"方式是确定的,客观的,也即是不可排除的。所以1+1成立是不可能的。这就彻底论证了布朗筛法不能证"1+1"
由于素数本身的分布呈现无序性的变化,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值的增长二者之间不存在简单正比例关系,偶数值增大时素数对值忽高忽低。能通过数学关系式把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的变化联系起来吗?不能!偶数值与其素数对值之间的关系没有数量规律可循。二百多年来,人们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最后选择放弃,另找途径。于是出现了用别的方法来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人们,他们的努力,只使数学的某些领域得到进步,而对歌德巴赫猜想证明没有一点作用。
歌德巴赫猜想本质是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表达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不存在的。它可以从实践上证实,但逻辑上无法解决个别偶数与全部偶数的矛盾。个别如何等于一般呢?个别和一般在质上同一,量上对立。矛盾永远存在。歌德巴赫猜想是永远无法从理论上,逻辑上证明的数学结论。

用当代语言来叙述,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引自《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洞》)
关于歌德巴赫猜想的难度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我要说一下为什么现代数学界对歌德巴赫猜想的兴趣不大,以及为什么中国有很多所谓的民间数学家对歌德巴赫猜想研究兴趣很大。
事实上,1900年,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篇报告,提出了23个挑战性的问题。歌德巴赫猜想是第八个问题的一个子问题,这个问题还包含了黎曼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现代数学界中普遍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广义黎曼猜想,若黎曼猜想成立,很多问题就都有了答案,而歌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相对来说比较孤立,若单纯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数学家倾向于在解决其它的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的理论或新的工具,顺便解决歌德巴赫猜想。
例如: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是:素数的公式。若这个问题解决,关于素数的问题应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为什么民间数学家们如此醉心于哥猜,而不关心黎曼猜想之类的更有意义的问题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想读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很困难。而歌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
数学界普遍认为,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相上下。
民间数学家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大多是在用初等数学来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初等数学无法解决歌德巴赫猜想。退一步讲,即使那天有一个牛人,在初等数学框架下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解决,恐怕和做了一道数学课的习题的意义差不多了。
当年柏努力兄弟向数学界提出挑战,提出了最速降线的问题。牛顿用非凡的微积分技巧解出了最速降线方程,约翰·柏努力用光学的办法巧妙的也解出最速降线方程,雅克布·柏努力用比较麻烦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雅克布的方法最复杂,但是在他的方法上发展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办法——变分法。现在来看,雅克布的方法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
同样,当年希尔伯特曾经宣称自己解决了费尔马大定理,但却不公布自己的方法。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这是一只下金蛋的鸡,我为什么要杀掉它?的确,在解决费尔马大定理的历程中,很多有用的数学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椭圆曲线、模形式等。
所以,现代数学界在努力的研究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期待着歌德巴赫猜想这个“下金蛋的鸡”能够催生出更多的理论和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步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