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发布时间:2020-06-11 19:43:27

《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辅导资料

名词解释

1 城市管理 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 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 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 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2、 市民参政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 (亦称 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

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3、 城市管理体制 是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 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4、 城市政府职能 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 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5 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

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 (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

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 ,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6 循环经济 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 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 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7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指的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

8城市经济管理 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

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 满意”效益的全

过程。

9、 城市环境管理 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10 城乡一体化 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 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11 itistate (城市联盟) 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 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

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12 危机管理 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 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 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13、 预算外资金 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 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 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14、城市环境综合管理 是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

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找到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因 素,理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的对策整治、调 控、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简答题

1、现代城市管理特征?

(一) 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

(二) 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

(三) 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

(四) 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2我国市民参政的主要内容?

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社会参与等内容

1 )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 治义务,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 )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的规 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 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 )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城 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3、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 2 、)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

3 )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4 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囚徒困境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二)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三)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困境破解:1)、构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城市公共管理体系:

2)、加强城市合作、区域合作,构建信任合作机制

5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6 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 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

3 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 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 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 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7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1 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2 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3 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4 “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8 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 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2 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

3 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

4 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

5 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9 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1 )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

2 )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

3 )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10 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1 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

2 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

3 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11 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2 、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

3 、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

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12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

1 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 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 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

3 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 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 )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 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5 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 国际市场;

6 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 风险;

7) 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 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 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 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13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 )、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3) 、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4 )、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14 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 、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 、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案或紧急处 理导则启动危机处理过程;

3 )进而导入对事件处理的意志, 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

4 、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

5 、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15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 )宣传教育

2) 准备预案。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应时间;

3 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

4 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16、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彻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

1 “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 赶赴现场处理

2 、“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 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3 “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4 “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17、城市自然灾害应对的原则

1 、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

2 、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

3 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

4 )、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论述题

一试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的潜在重点?

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GDP勺目标绩效观P116

1、 ) 绿色GDP”概念 所谓 绿色GDP ”,就是从现行 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 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

2、 ) 绿色GDP”作用 绿色GDP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

3. ) 所谓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 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

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 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信息敏捷。

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 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 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 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

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

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 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

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 循环。循环经济 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 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 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

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 然资源一一产品和用品一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 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 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 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 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 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 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 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 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 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城市的建设条件,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范畴的 问题;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又涉及大量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 究各种建设方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 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而这些问题,都密切相关,不 能孤立对待。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 的关系。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 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城市规划工作者 应具有广泛的知识,具有综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作配合。

2 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 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 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例如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居住面积的规划 指标、各项建设的用地指标等等,都不单纯是技术和经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 生活水平、城乡关系、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 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 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 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 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 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规划工作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的 过程和动员全民实施规划的过程,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保护地方环境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4 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 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市发 展的因素也在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因此,作为城 市建设指导的城市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 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逐步更趋近于全面、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所

2019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