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中日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20 14:32:35

二战时中日经济分析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陈峰)

摘要:193991日,德国鲸吞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不过早在193777日,日本便与中国爆发了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悲壮的卫国战争,中国抗战期间的直接人口损失累计约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经济损失约5000亿美元。而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关键词:中日美经济 战争资源 劳动人口

一、二战前中日经济分析

自“明治维新”始,日本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东方唯一一个帝国主义的大国。日本是一个岛国,由于资源稀少,重要工业来源,比如煤矿,铁矿,石油等,对外依赖性很大。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欧美列强经验,积极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掠夺外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工矿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由1914年的49.5%上升为1919年的61.1%。战后,美国从日本大量进口生丝、纺织品、船只等商品,英、法、德也需从日本进口战时奇缺的民用工业品,日本获得较广阔的国际市场。1919年下半年,每月新建扩建企业的投资达5亿日元。在政府特殊保护下为军事生产服务的钢铁、电力、化学、机械等部门有较大发展。1920年,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2%。19211929年,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并从东北攫取了大量的矿产资源,成为二战期间战略资源的主要来源。

看中国,1927-1937十年时间称为 中华民国黄金十年。国民政府忍辱负重,十年建国。中国现代化进程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东南沿海工厂企业纷纷建厂,经济迅速发展。 民国除了偿还满清所有的债务外,大量白银在这一时段开始回流,美英开始针对中国颁布白银法案限制中国,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制政策,中国货币统一,经济开始一体化。中国的经济建设虽是略有长进,但经济基本面满目“硬伤”,金融风暴频发,恶性通胀失控。金融史学家洪葭管先生曾总结在近代历史上,旧中国金融风暴就有十次之多。

可见,二战前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是不成正比的,再加上综合实力的因素,这才导致了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中国也只有在战争初期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苦战待变),抵御日本的进攻。

二、——1941128日(美对日宣战前)中日战时经济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入侵中国,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然而,日本虽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但经济总量远不如欧美列强,其工业生产总值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4.8%,排在美英德法之后。军费开支方面,1937年时,日军费开支占到国民收入的17.5%1941年后,日本确定南进政策和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军费大大上升。1942年度,日本国民经济收入仅为421亿日元,其军费开支占到44.7%,亦仅有188.3亿日元,可见其战争中财力不足。

二战时中日经济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