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播剧的声音艺术表现研讨 精品

发布时间:2019-02-22 17:50:38

广播剧的声音艺术表现研讨

  用声音塑造人物。

  人们是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了解人物形象的。

  而广播剧是完全通过声音给受众塑造人物形象概念的,从人物语言感情的表达,人物的音色、音调、音质以及说话的语气、节奏、语调,都可以判断出人物的性格、年龄以及能想象出外在形象。

  有时运用音响和音乐的叠加或者节奏变化,不仅确定了情景和环境,还生动地演绎出人物的活动和心理变化,交代了剧情发展。

  比如声音沙哑、急促、语调高,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粗野、凶蛮的人站在面前,生动、鲜明。

  节奏较快的音乐,能表现出人物内心急切、激动,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就表现了出来,从而得知人物的性格。

  用声音影响受众。

  广播剧中的声音材料,无论是在自然和生活中收录的,还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模拟的,都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剧情发展而自然地、有机地融为一体,影响着受众的感受。

  一部好的作品,从来都是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华,而难于实。

  因此,一般广播剧在挑选素材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声音的可听性。

  选择有生命的声音,可以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进入剧情,引起共鸣。

  比如,轰隆隆的雷声往往使人觉得恐怖;蝉鸣让人感觉到夏天的燥热和烦闷;一段感人的独白,配上节奏缓慢、柔情动听的音乐,才能满足故事情节的需求,更能打动人心。

  所谓以声言情,闻声而之情。

  在广播剧中,提升声音艺术的张力和魅力,唤起视觉形象,使人物情节更加丰满。

  由于广播剧听觉形象是想象出来的,好像只有虚的感觉,而不像是话剧、电影、电视剧里的形象那样实在。

  这是广播剧的局限,但这又是广播剧的长处,由于没有了实在的形体规定,因而在创造形象时可以跳出时间、空间、主观、客观等等条件的约束,从而有了非常广阔的自由天地。

  只要安排合理,就可以把听众引导到任何地方,甚至是人物内心世界。

  从而营造出了独特的意境。

  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语言是人物心灵写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故事,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的形象才能被受众准确的听出来。

  广播剧是用流动和多样化的语言塑造出一系列艺术形象,既具有美感价值的人生情境。

  具有强烈塑造能力的语言,是广播剧的第一要素,也是它吸引人的第一魅力。

  因为,对语言的细节把握很重要。

  广播剧里可以没有音响效果和音乐,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语言表达了人物思想感情,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物的动作。

  广播剧中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对白是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独白式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对观众说话。

  在《只有妈妈欣赏我》剧中的旁白,让听众明白了母亲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剧情及发展。

  母亲的形象与性格阐述的明明白白,让听众清楚的感受到人物形象。

  剧中老师的语气,使儿子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所以语言在广播剧中是不可或缺的。

  音响塑造了环境和氛围。

  广播剧没有画面的提示,所有的动作和场景都要靠解说和音响来表达。

  面对复杂变幻的立体世界,无论多么优秀的解说词,它的表现力都是有限的,而音响造成立体感觉无可比拟。

  音响的使用直接影响了广播剧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音响包括客观环境和人物动作发出的声音,背景人声、噪音以及艺术化了的人工效果。

  可以说除了语言和音乐以外,一切声音都是音响。

  其实,语言和音乐留给创作者的创作空间不大,真正形成挑战的是音响的使用。

  就是有了这些音响效果,使广播剧更加立体,更加贴近生活,听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音响可以实现时空转换,发挥转场的功能。

  如《只有妈妈欣赏我》中妈妈和儿子对话背景人群嘈杂的声音,家长会上的铃声,孩子嘈杂都是音响。

  就是有了这些音响效果,使广播剧更加立体,更加贴近生活,听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音响可以实现时空转换,发挥转场的功能,剧中儿子小学、初中、大学的时间转换,是用风铃声转场的,这个音响效果有种时空转换的感觉,瞬间儿子长大了几岁,表示了时间的流逝。

  一场一场的转换,布置了整个故事不一样的画面场景。

  音乐强化了广播剧的可听性。

  音乐延伸了广播剧的想象空间,渲染了整个故事的气氛。

  音乐本身具有欣赏性,这对提升广播剧品味贡献颇大,音乐的特质恰恰符合了听众对这部分的需求。

  根据剧情,音乐有了铺垫至高潮的作用,诙谐风趣的个性,表现环境的散板,顺从剧情的节奏。

  虽然不具备电影音乐的完整性和配合影像画面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但于单一的听觉来说,已经能够构成完整的画面,形成听觉冲击,激发受众在剧情勾画出的独特空间中的欣赏欲望。

  如广播连续剧《伟大的转折》中,变奏国际歌主题,把音乐当成剧本的一条副线穿插在故事之中。

  经过变奏处理的国际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标志性符号,抽调其原本慷慨激昂的革命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外柔内刚的坚忍不拔。

  它们时而以孤独的小号出现在战舰甲板上,伴随孤立无援的孙中山的痛苦反思;时而柔美的钢琴陪伴中国共产党的默默奉献,鼓舞深陷危机的孙中山奋起反击。

  在风雨飘摇的历史画卷和国共合作的壮美华章中,镌刻的正是这些气贯长虹的无名英雄。

  有人形容语言是骨骼,音乐是血液,音响效果是皮肉,将这三个要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表现广播剧特有的魅力。

  通过声音艺术表现故事情节,这使广播剧更具有听的特点,更让受众有空间感、环境感。

  声音是广播剧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不断丰富声音的表现力,是广播剧创作的重要任务。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也需要发展,也需要融入新的元素,开拓新颖的形式。

  因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

  本文作者张倩工作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最新-广播剧的声音艺术表现研讨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