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与不足

发布时间:2012-02-27 15:38:25

1 引言

l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GDP 年均增94%,2009GDP总量达2万多亿美元,外贸年均增长连迭l67%,2009年迭2万多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截至2009年底,我国国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一万亿美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不断改善的良好投资环境,同时我国的投资环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完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好的投资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外可以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内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业热情。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同时也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否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因此,研究和促进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2 投资环境概述

2.1 投资环境的涵义

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环境和国民经济总体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投资者在一国或一地区进行生产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已有的和所需的条件和状况。对于某一具体国家或地区而言,投资环境就是指其既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以及人们文化素质与观念等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2.2 投资环境的特点及评价体系

投资环境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动态性、阶段性和结构性。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投资风险的大小和投资效益的高低,甚至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首先要对投资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投资环境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及优化的政策和方向。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主要有五个要素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环境评价子系统,主要指宏观经济环境要素、市场经济环境要素等。包括市场环境、经营竞争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及素质、科技创新、协作条件等;(2)社会政治环境子系统,包括政府和社会形象、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行政效率等;(3)政府政策和公众态度子系统,包括投入和产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公众对外资的态度和企业与社会各层面的公共关系等; (4)自然地理环境子系统,包括区位、气候、资源等条件及组合等;(5)社会服务子系统,包括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等。

2.3 研究投资环境的现实意义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好的投资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外可以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内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业热情。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同时也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否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因此,研究和促进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3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

3.1 稳定的政治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和搞活政策,已触及到城乡社会的每个领域,触及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成为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稳定中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持续提升。综合来看,我国将处于政治长期稳定的阶段,这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基本保障。

3.2 良好的经济环境

3.2.1 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日趋成熟

从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到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再到2005年年初实行的货币和财政“双稳健”政策采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确保平稳轻快增长。这些都表明了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这阶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1]

3.2.2 加入WTO为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加入WTO后,我国经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性大为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放宽服务业和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并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经济贸易管理体制。根据WTO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近年采,我国政府清理法规2300多件,其中废止830件,修订了325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19万多件有关部门修订并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大了对外商投资的开放程度,与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双边交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

3.2.3 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法制建设,依法治理,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在加强中央银行监管的同时,继续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减少了行政手段对商业银行进行调控。目前,我国银行业已有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七家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另外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五家银行也将在未来几年内选择上市。正如我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说:“我国资蕾市场正迈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缺陷将逐步得到解决,一系列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措施正逐步出台。证监会将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富有弹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是评价投资环境好坏的标准之一,市场规模由多种因素组成,与人口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我国拥有世界l5的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人民购买愿望的爆发,由它所反映的我国市场潜力的巨大是勿庸置疑的[3]2003年开始,我国结束了从l993年到l997年连续五年的反通胀和从l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的反通缩,进入新的经济增长期。2003GDP141亿美元,增长率达到93 ,人均G13I)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达到l090美元。2004GDP165亿美元,增长率为9 5%,人均GDP l270美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速9.4%,我国经济增长内在的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旺盛,消费需求也趋旺据预测,我国经济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完全有条件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2020GDP将迭4万亿美元以上[4]

3.2.4 差异较大的地区投资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个地区的自然禀赋不尽相同,我国目前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东部的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占绝对优势。截止2003年底,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例平均分别为:东部地区为8627%,中部地区平均为893%;西部地区平均为48 。由于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但其金融运行效率明显偏低具体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投资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长江三角洲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群和城市群,其基础设施较完备,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少,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的非正式支出少。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与全球接轨最快的地区,其经济国际化和外向程度较高,外资进入则刺激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转让,帮助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市场。环渤海湾地区国有企业比例重失,外债进入量较少,与长三角乖珠三角相比,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差距[5]

3.3健全的社会体系

3.3.1 思想教育方面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度的扩大,人民素质提高,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差异缩小,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

3.3.2 劳动者方面

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提高。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成本优势为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事实上,中国一半以上的外商投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中国还同时拥有相当数量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熟练劳动力,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的需求。在企业管理、法律服务、财会等领域,一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但这种状况也正在改变。

4 新时期我国外商投资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四年来,吸收外商投资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吸收外商投资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为全世界的投资者提供了适宜其投资、生产、经营的优良环境。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实施市场化管理,资源供应、商品及服务提供和价格多由市场决定,企业自主经营,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适宜的生产经营环境。

4.1 投资来源地呈现多元化趋势

80年代,在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占75%左右,尤其以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中小资本为主。如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投资格局已被打破,到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扩展至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直接投资在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6]

4.2 投资区域重点转移

80年代,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广东、福建等地)。据统计,1984年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中,仅广东省就占73.42%。进入90年代,东南部沿海地区虽仍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但其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已开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99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所占的比重由1983年的73.3%下降到43.5%,减少了29.8个百分点;而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所占的比重却由1983年的3.8%提高到1999年的24.5%,增加了20.7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外资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 2002年,东南沿海的广东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13.34亿美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虽仍居第1位,但其占全国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25.4%下降至21.5%,下降了3.9个百分点[7]。同期,江苏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1.896亿美元,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升至第2位,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14.75%提高至19.32%,提高了4.57个百分点。此外,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新一轮高潮中,以北京、天津和山东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也已成为外商投资的又一热点地区。2002年,北京市、天津市和山东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17.2515.847.34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是3.27%3.0%8.9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分别是第8位、第9位和第3[8]

4.3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第二产业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我国入世后,伴随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知名大企业大公司的投资逐渐增多,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产业分布上,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是外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开始增多,二是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直接投资趋于上升。200217月,我国服务业共吸收外资合同金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利用外资59.3亿美元, 同比增长76.5%[9]

4.4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进入新世纪,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投资,掀起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新一轮高潮。到2002年,已有400家世界500强公司在华投资,投资项目2000多个。2002年前11个月,经国务院或国家计委审批的大中型外商投资项目有38个,总投资逾120亿美元。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日趋活跃,并显现出新的动向[10]

4.5 投资趋于系统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单个项目的投资,而是开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在生产领域,既投资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上游项目,又投资于基本原料和相关零部件供应的下游项目,从而操纵和影响了一大批协作配套生产厂家,使我国成为其全球性经营网络的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采购中心,完成其投资的纵向一体化。同时,也加大了对研究开发的投资,要将我国变成其全球化经营体系中的地区性研发中心或全球性研发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大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已经超过110家。而在其他领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些行业(如金融、商贸、物流)成为新的开放领域,跨国公司也因此加速了对为其生产配套服务的分销、金融保险、专业咨询、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渗透,以实现其在华投资业务的横向一体化。

4.6 跨国并购趋势日益明显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国投资时大多数是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的,据联合国有关资料,2000年全球范围内跨国并购的金额达到11438亿美元,其中,在我国的跨国并购大约十几亿到二十几亿美元,约占我国每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5%左右。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并购的力度,在20012002两年中出现了多起跨国公司并购我合资或中资企业的个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步取消外资并购的限制,而不少国企参与并购的愿望也日渐强烈,纷纷把外资并购视为促进其生产结构调整、盘活现有资产的重要途径。由此可预见,随着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参股、收购和股权置换等各种形式的跨国并购将成为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11]

4.7 增资型投资增多

近几年,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是现有外资企业的增资型投资较多。据有关调查,2001年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增资型投资约占外商实际投资的30%50%。当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额达10亿美元,相当于浦东当年吸收外资的一半左右。广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增资扩股项目达到408个,合同金额9亿美元,占新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46%[12]

5 我国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5.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

尽管加入WTO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修订了数千件法规、文件。我国的法律基础立法程序、运行机制等仍未完全转向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中存在与市场经济原则和市场经济相悖的条款,执行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外商投资造成了最大阻碍

5.2政府的行政效率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已经简化了审批程序,但由于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各部门政策法规不统一,难以协调,造成政府效率较低的问题仍比较严重。另外,向主管官员提供 “获得便利”的金钱和好处,已成为到一些地方投资的“例行公事”。

5.3金融服务尚待改进,全融部门运行效率低

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显示,大量的金融资源主要用于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一些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能及时从银行获得资金,使其不得不依靠其他非正式融资渠道。其次利率非市场化也阻碍了信贷资金向私人部门和小企业的流动。目前,我国只有l2%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银行贷款[13]

5.4 劳动力素质分布不均,存在人才瓶颈

从地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了相当数量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熟练劳动力与大学生。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限制难以得到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从人才构成来看,我国有着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超过1000万的需要就业的城市居民,拥有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和中低层管理人员。但具有企业管理、法律服务、财会等知识的高层次的复合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14]

5.5 资源与环境的约束

2004年我国的GDP仅占世界的4但消耗了世界钢材、煤炭、水泥的30%、31%和42%。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使得我国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方面受到很大压力[15]

6 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对策

在对我国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各个城市在投资环境方面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要抓住能给本地区带来最大效益的领域进行重点改革。总体来看,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6.1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设施系统.更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外商投资的必要条件。国家要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也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市场配置资源的争件,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6.2 进一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应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维护外商投资法规在全国的统一性、一致性,提高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简化司法和仲裁的程序,降低行政部门对司法制度的干扰。特别是在地方的层次上,加强各级官员的法律教育,努力创造更加优良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16]

6.3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按照国际惯例采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能够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成分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对国内私营资本和外国资本、某些垄断性行业,尤其要强调提高市场开放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必须要打破打业垄断和地区封锁,雏护公共竞争,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在保持市场的竞争性方面,一要打破垄断,二要尽可能减少、规范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经济对个体的最大化利益的保护。

6.4 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

我国国内市场发展还不平衡,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报告建议适当简化或弱化政府在商业领域各个层面的职能和作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降低地方税赋差异,增加产品的市场流动性,协调区域发展。建立灵活的雇佣机制,并将各类企业都纳入到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促进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高效流动。

6.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外资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效益在上海和广州等地区已充分显现。应借鉴广州和上海的经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鼓励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以提高国内企业销售和投资的效率。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高法院效率,公平解决相关贸易纠纷。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6.6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缩减政府管制领域,减少政府审批范围,把更多的审批、管理事项让位于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厦与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规范公开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的审批程序,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操作体制,减少政府部门的人为干预,提高投资“软环境”的质量。特别注重加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意识的培养,切实转变行政理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杜绝贪污舞弊的现象[17]

6.7 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增强国内研究和开发力度

政府要引导企业提高员工技能,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增加政府和民间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等地区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保证贫困地区与发展较快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当;鼓励民营学校或培训中心的建立,以厦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提高企业研发力度,鼓励企业在努力掌握和发展核心枝术的同时,培育自己的研发体系,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6.8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世行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部门效率不高,一些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不能厦时从银行获得资金。不得不依靠其他非正式融资渠道,利率非市场化也阻碍了信贷资金向私人部门和小企业的流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提高国有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新型企业荻取贷款或其他融资的成本[18]

6.9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魄律法规体系。在全国大力推行节约能源、用水和原材料,节约和柴约利用土地,推进能源的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9]

6.10 建立健全诚信、规范、统一的市场环境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吸引外地资本进入中国,投资兴办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导向和城市功能性质的各类企业或项目。二是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打破行规戒律和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管理、诈骗、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优化信用环境。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大力培育信用企业、信用个人和信用中介组织,从体制上维护、强化社会信用。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司法和行政方面入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创新、创业成果,制止不正当竞争。
6.11 建立健全快捷、高效、综合的配套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财政支持。完善贷款担保基金政策,重点支持非公有科技型、外向型、下岗创业型、劳动密集型和农产品加工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建立和规范中介组织。注意发挥和规范各类咨询和信息服务组织的作用,为企业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供服务。同时,完善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制度,整顿市场秩序,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培养、引进社会紧缺人才

6.12 创新机制,激发各级机关主动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一是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深刻认识改善投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的观念,引导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查找本地区、本部门影响投资环境的环节和问题,查找与兄弟城市先进做法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二是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价机制。评议机关活动的重点要转到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上来。促使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切实重视行政效能,以实际行动改进投资环境。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制度密切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和改善政府服务水平;制定奖励政策,严格问责制度,逐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的制度。四是整合全国招商引资资源,保持政策执行、办事程序、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招商引资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重大矛盾,形成招商引资的合力[20]

7 结束语

一般认为投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必要条件。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所以投资环境的改善对我国的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投资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任重而道远。并且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是明显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继续搞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仍然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高婧杨乃定祝志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西部地区项目投资环境风险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2

[2]潘霞.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廖飞燕.仪器仪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及本土企业策略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4]欧阳宏虹.跨国公司在川投资环境研究[D].四川大学2006

[6]金娜.IT产业区域投资环境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7]陈乔之.试析新加坡的投资气候——兼论改善我国经济特区投资环境的问题[J]东南亚研究198203

[8]菲利普斯张鹏.一个外国人看中国的投资环境[J].瞭望198444

[9]朱乃肖.外国企业家对投资环境的理解[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11

[10]郭南征.对外开放应注重无形的投资环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509

[11]吴其昌. 美国在华投资简评[J].国际贸易198502

[12]朱笑冰毛志泉.浅议投资环境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12

[13]何忠妹.巴西的投资环境[J].国际商务研究1985Z1

[14]王刚.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特区经济飞速发展[J].未来与发展198501

[15]陈肇斌.发展外向经济的要素——论经济特区的投资环境及有关的优惠待遇[J].广东社会科学198602

[16]周沂林.投资环境及其评价[J].世界经济198605

[17]洪玫.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投资环境改善.成人高等学刊2005(2)

[18]张晚强.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机遇.中国经贸导刊,2005(13)

[19]贸娜,扬飞.当前中国投资环境分析.商业研究2003(13)

[20]王水林,徐立新.中国投资环境的国际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3)

本文是在赵荣老师的悉心指导、启发和热诚的帮助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谦和的持人态度、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思路的教学模式,令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做人方面都受益匪浅。并且老师事无巨细的修改论文的精神令我深深的敬佩和感激。值此即将毕业之际,向赵老师表示挚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另外,也要向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为学生付出辛勤劳动的其他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单纯总结,但是真的做完了这次的毕业设计才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现在我才明白原来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与不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