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 2006-2010年广东政治高考真题梳理与考点分布《经济生活》

发布时间:2012-10-17 10:13:14

2006—2010年广东政治高考真题梳理与考点分布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梳理】

1)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货币的产生(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4)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真题精析】

09广东文基1(单选题)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典题训练】

2010惠州第二次调研试题)(单选题)中国人民银行2009916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受到钱币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该纪念币只可用于收藏,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B.该纪念币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C.该纪念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该纪念币其实是一种价值符号

考点二:通货膨胀

【知识梳理】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

【真题精析】

107广东卷9(单选题)观察下图,判断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态势

A.低增长低通胀 B.高增长高通胀 C.高增长低通胀 D.低增长高通胀

206广东卷.15)(单选题)根据我国统计部门的资料,平均来说,在1985年用100元能够买到的消费品,至2005年大约需要353元才能买到。上述材料说明:

A.人民币代表的黄金数量在减少 B.市场上消费品的供给在减少

C.物价水平高低对消费水平高低有影响 D.消费者在花钱方面变得越来越不理性

【典题训练】

(2008·江苏)(单选题)2008年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 )

A. 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B. 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

C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考点三:银行信用卡

【知识梳理】

信用卡①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②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真题精析】

08广东卷8(单选题)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A.商业银行对年满1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考点:外汇和汇率

【知识梳理】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4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真题精析】

09广东卷8)(单选题)右图(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

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题训练】

09北京卷26(单选题)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

①中国之间贸易额下降②美国超额发行货币

③美国对中国投资减少④美国国债价格下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知识梳理】

1)价值规律的内容:

第一,在商品生产领域: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第二,在商品交换领域: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决定交换,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第一,价格为什么会上涨或下跌?因为供求影响价格。

  第二,价格为什么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不但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二者相互影响,使得价格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说明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注: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直接原因是价格也会影响供求,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

  第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也唯一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真题精析】

07广东卷10(单选题)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A.扩大商品房需求    B.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C.规定商品房价格    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典题训练】

(2008·江苏)(单选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考点六:纸币的购买力

【知识梳理】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真题精析】

09广东文基2(单选题)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小张年初存人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 

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       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   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知识梳理】

  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多,则商品价格低;反之亦然。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多,则商品价格高;反之亦然。

买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1)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卖方起主导作用。

2)买方市场: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买方起主导作用。

【真题精析】

09广东卷9)(单选题)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典题训练】

(2008·全国Ⅱ)(单选题)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l元/瓶(500毫升),约折合2000/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考点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知识梳理】

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需求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减少。

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此升彼降)

 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同升同降)

【真题精析】

109广东文基.5(单选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61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是为了

A.增加零售商利润                  B.保护塑料袋生产商利益

C.降低消费者对塑料袋的需求            D.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206广东卷.9(单选题)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期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A.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B.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C.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D.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3、(2010高考·广东卷24)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题训练】

(2008·海南)(单选题)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 )

A. 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考点九:恩格尔系数

【知识梳理】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小则表明生活水平越高。

【真题精析】

108广东卷9(单选题)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207广东9(单选题)下表是“2002—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思格尔系数情况”。根据材料,针对这段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

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C.城镇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D.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典题训练】

 2009绵阳模拟)(单选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8年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相比2007年以来罕见上升。这是因为

A.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一些农产品价格涨幅

B.居民的消费观念不科学

C.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D.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知识梳理】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1)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2)具体原因: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3)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范围、地位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地位: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真题精析】

07广东卷8(单选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典题训练】

2009年惠州二模)(单选题)改革开放30年,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近年来在GDP中已占六成五。可见(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B.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生产力的水平

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家创造条件增加个人的一切财产性收入

考点十一:劳动与就业

【知识梳理】

1我国的就业形势: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2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如何扩大就业:

①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③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国家)④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劳动者)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真题精析】

08广东卷27(单选题)2007129日,80多万名考生竞争139个中央国家机关的6 691个职位。由于报名人数过多,网络系统一度瘫痪。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A.树立竞争就业观                   B.改善劳动就业环境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典题训练】

(2008·北京)(单选题)某地采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即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工资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和工资标准等进行平等协商,在此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该制度( )

①提高了劳动者的竞争意识

②实现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保护了劳动者获得合法报酬的权利

④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十二投资与融资

【知识梳理】

1、注意投资的回报,也注意投资的风险。

2、储蓄、股票和债券。

3股票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率。此外,股票价格还受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的起伏波动之中。

【真题精析】

108广东卷10(单选题)2007530,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当日沪深两市跌停个股约860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财政政策         B.货币扩张政策 C.收入政策         D.货币紧缩政策

206广东卷.14)(单选题)绝对高回报百分之百的高收益,这是在不少投资类广告资料上经常可以看见的一些说法。这表明

A.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B.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灵活性也越高

C.该投资对象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D.投资收益的高低与投资的安全性无关

3、(2010高考·广东卷2520052009年,广东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l9051亿元增至31346亿元。若其间伴随如下变化:

利息税税率上升 利息率上升 居民收人上升 消费上升 储蓄机构增加

其中导致储蓄增长的原因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④⑤

考点十三:商业保险

【知识梳理】

①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②保障功能: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点;通过保险可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有利于企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真题精析】

09广东卷10(单选题)一般来说,购买学生平安保险,投保人只要缴纳几十元的保费,就能获得最高保险金额6万元的风险保障。可见学生平安保险是

A.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B.稳健的投资 C.规避风险的措施 D.便捷的投资

【典题训练】

2007·上海(单选题)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是(

  A.获得投资回报 B.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C.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 D.提供防灾防损的预防性服务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十四: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财政的作用

【知识梳理】

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真题精析】

108广东卷28(多选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A.提高增值税率                   B.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C.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6广东卷.13(单选题)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 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置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经济发展作用

3、(2010年高考·广东卷36)(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行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11)

【典题训练】

(2008·海南)(单选题)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考点十五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知识梳理】

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也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真题精析】

107广东卷27(多选题)2003—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单位:元)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B.城乡居民收入之间还存在差距

C.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慢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206广东卷.10)(单选题)做蛋糕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309广东卷41(材料分析题)(18)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3: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7)

42010年高考·广东卷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额行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11)

考点十六:税收的基本特征

【知识梳理】

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真题精析】

07广东卷11(单选题)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118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考点十七:依法纳税

【知识梳理】

1、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

1)由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国家兴旺发达,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都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

1)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2)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常见的有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和骗取税收减免。

4)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

1)义务意识:依法纳税。既包括自己要依法纳税,也包括要监督别人依法纳税(比如购物索要发票)。

2)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有权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检举。

【真题精析】

07广东卷12(单选题)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118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

A.收人越高,义务越大     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 

C.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   D.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十八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知识梳理】

1、市场调节

1)资源配置有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看不见的手)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其实就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1)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也有缺点(其实就是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包括市场不能调节、不能让市场调节两方面)

2)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

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因此,仅由市场调节,一方面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真题精析】

1、(09广东卷27)(多选题)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A.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B.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C.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D.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典题训练】

2009年韶关模拟)(单选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有效作用的有(

①供求关系 ②价格机制 ③竞争机制 ④宏观调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10高考·广东卷26)图7横向箭头显示的是一种宏观经济的收缩过程,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过程中各环节相应的调控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用的手段是

A. B. C. D.

考点十九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梳理】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持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要求: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地位: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要求:(一个道路、一个方针、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地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要求: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2)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真题精析】

109广东文基4(单选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8广东文基4(单选题)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306广东卷.12(单选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7广东卷41(材料分析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2001-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增长速度

材料22001—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

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

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

(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5)

(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

考点二十: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知识梳理】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全球化、信息传播全球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4跨国公司

1)含义: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型企业。跨国公司=本国总部(母公司)+他国(地区)的子公司

2)作用: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原因: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6、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1)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后果: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7、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

1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我们的对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当然,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最有效方法。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要求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6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的重要途径。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真题精析】

107广东卷28(多选题)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五年来,我国人均GDP由不足1000美元提高到1700美元,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00亿美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B.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D.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09广东卷28(多选题)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布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造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全球销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

C.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D.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308广东卷41(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二:从2005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41日的1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三: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四:自200771日起,国家取消553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 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2006—2010年广东政治高考真题梳理与考点分布

《经济生活》真题与典题答案

2013届 2006-2010年广东政治高考真题梳理与考点分布《经济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