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22 13:32:21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完成人 姜德刚 孟丽娟 单凤儒 刘艳良 汪洪斌

成果完成单位 渤海大学

省级一等奖

200812

教育学

0401122

www.bhu.edu.cn

渤海大学

200812

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起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当年扩招三十万名大学生。以后几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招生名额,从此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中,高职在校学生的数量已占大学生半壁江山。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满足了广大考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课程设置、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实训投入不足等,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渤海大学高职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研究内容

一)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我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坚持动态化,文工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发挥原有财经管理类老牌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工科专业,把专业“做实、做强”。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

以就业为导向,减少专业设置数量,集中优势办好重点专业。经过论证我院将原来的29个专业调整为16个,2005年专业调整结束。同时,对重点专业加强软、硬件环境投入与建设。财经管理类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具有几十年办学历史,充分发挥老牌专业优势,将其建成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2.以点带面,建设品牌专业

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对原有财经管理类专业有计划、有目的建设成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品牌专业和试点专业,实现一个专业一个特色,以特色求发展。到目前为止,我院已建成旅游管理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省级试点专业3个,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校级试点专业2个,商务英语、商务文秘、旅游英语院级试点专业3个。

从工作岗位出发,构建“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

2003年开始,我院着手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设置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大课程体系,通过渗透与融合实现对人才的全面打造,构建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成果。

word/media/image1.gif

1.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或岗位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目的,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度,压缩课程门数,每个专业集中力量打造5-8门专业核心课程,采取模块化方式进行运作。

⑴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⑵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程结构。课程分为三大类(七小类):基本素质课(含政治课、文化基础课、现代技能课);专业核心课,每个专业确定为5-8门;选修课(含职业方向选择课和任意选修课)。

⑶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行分类教学。根据课程类型,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双元强化式、自学辅导式、强化训练式、精讲实践式

⑷加强“三级”精品课建设。积极建设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以重点专业为主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将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到目前,我院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

2.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⑴独立实践教学,构建“双元”体系

将实训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构成与理论教学并列的“双元”体系。按职业技能主导的原则设计实训内容与形式,每个专业都设计了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业务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

⑵增加实训比重,突出技能培养

学院从2003年起,不断增加实践学时比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运行”模式,采用“教与学、学与练、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高职教育本质是“做人+技能+知识”的理念。

⑶增大经费投入,建设实训平台

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五年来,学院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投入资金逾千万元,建设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3个省级实训教学基地;完成了每个专业建设23个特色实验(实训)室,省级试点、示范专业建设多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同时,着力构建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大力拓展综合性、创新性和仿真性实验。建立企业资源综合管理实训室(ERP),购买多个教学软件。目前,我院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已达38个。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在北京、沈阳、大连、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建立了5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3.全方位、立体化、渗透的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门设计了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并纳入教学系统。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竞争力。形成多渠道、渗透式、全方位、全口径、立体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⑴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侧重培养学生的人品素质、文化底蕴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从业综合素质。

⑵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实施方案

①养成目标:一个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基点——“文化修养”与“职业技能”。

②基本结构(八大板块):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与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历史、社会与科技知识;职业意识、职业常识与职业技能;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沟通(表达)、合作与管理的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

③实施方式(七大途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阅读与测试;社团活动;专项训练;顶岗实践;心理调适。

④实施步骤(六个阶段):第一学期——学会做人;第二学期——文化修养;第三学期——技能强化;第四学期——角色转换;第五学期——融入社会;第六学期——迎接挑战。

⑤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建立学生个人素质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从学生的日常文明素养、专题学术讲座、活动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并装入学生档案将“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成绩合格方可毕业学生综合素质成绩与奖学金、评优挂钩从考核人员构成看,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点评等三个层考核机制。

word/media/image2.gif

word/media/image3.gif

1 全方位、渗透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示意图

word/media/image4.gif(三)突出“四个结合”,树立开放教育教学观

1.“教与学”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普及的情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而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的理念。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互动式课堂。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系统化的由学生参与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形式。

(3)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4)建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多渠道的、获取式开放教学体系。打破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建立全方位开放的教学体系。

2.“学与练”结合

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走进实训室,走进社会教学基地,亲自体验和操作。我院大力改革创新实训形式,确保实训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1)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创造多种实训形式。如: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业务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

(2)大力推行各种形式的模拟实践教学。将学生引进模拟实际的情景之中,在课外创造多种模拟教学形式,如模拟经营、案例分析、情景教学、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模拟实践的教学形式。

3.“课上课下”结合

课上是学习,课下也是学习。组织学生成立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能力,体味人生,迎接未来的挑战。目前,我院已有各种学生社团、模拟实体公司等30余个,每个社团都配有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进行指导。每周都邀请学者、企业家到学院讲学,积极开展校企对话交流活动,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校内校外”结合

职业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从2003年以来,我院实行“2+1办学模式,即前两年完成通识课、专业课和校内实践教学的学习,第三年用68个月教育实习,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办法。学院在学生实习集中的企业聘请有经验的管理者做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职业选修课或讲座;同时学院也派出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学生一起工作一起交流,这种方式深受学生欢迎,也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据统计每年通过实习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实现就业。

(四)实施全员参与管理,建立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一个先进的制度的执行,必然有一个现代的管理模式去运作。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因此,我们提出“全员参与教学管理,人人关心学生成长”的管理理念。为深入贯彻“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成立校外专家咨询委员会,校内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大学生心里咨询室。还专门设立实习与就业办、学生素质办等机构,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责任单位,同时建立教务部、学工办、团委、素质办、实习就业办等协调会制度,保证“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

本成果于2006年开始应用。经过3年的实践,我院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人才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生整体上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近年来多家企业主动与我院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2005年就业率82.8%2008年就业率上升到92.3%

(二)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2003以来,我院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5门,校级精品课13门;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省级试点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成果主要完成人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基于本成果申请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5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等出版体现本成果改革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教材16部。这些成果均以不同形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实训教程》、《企业管理》、《营销心理学》等教材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已多次印刷,用量非常大;国家级、省级精品课全部教学资源在网上开放供全国使用,全国十余所院校同行借鉴我院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我院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成果也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培养优秀师资队伍

近五年来,成果完成人先后获得渤海大学教学带头人、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成果完成人还培养、指导了多名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本成果建设,锻炼培养了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促进院校之间交流

本成果完成人先后通过会议、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渠道介绍本成果,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近年来先后有辽宁科技大学高职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高职院、渤海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等几所省内高职办学单位到我院参观学习和交流。本成果完成人姜德刚、单凤儒教授先后多次被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会等多家机构和单位邀请到全国性大会做发言,对全国的高职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成果也得到广泛的推广。

(五)获得较高社会评价

2005年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到我院进行专项工作检查时,对我院“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渤海大学高职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效果显著,在省内已处于领先地位”

美程集团培训部经理李刚评价“渤海大学高职学院学生专业基础好,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实践岗位很快被重用”。

由于我院毕业生的优秀表现,北京希尔顿酒店和沈阳凯宾斯基酒店两个世界最著名酒店连续三年录用我院多名学生做员工,并成为我院合作办学单位,签订合作办学的“冠名班”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2008年奥运期间我院在北京希尔顿实习的学生为美国代表团服务,受到了美国代表团的充分认可和称赞。

四、成果应用前景

本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取得重大的人才培养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普遍推广价值,也为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范例。该项成果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