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网络系统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0160222剖析

发布时间:2018-10-26 11:35:02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网络系统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试 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系列文件精神,通过深入研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文件在进行充分的社会市场调研基础上,咨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意见,结合人才成长规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开发课程体系和内容,从而制定出满足企业需求、符合社会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制定方案的主要依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3《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4、《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

5、《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员(含信息安全)国家职业标准

二、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网络系统管理方向)

2、专业代码:610211

三、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

1、招生对象中职、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3、学历:专科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信息安全与管理能力,掌握主流的网络管理技术、方法、流程及常用工具,具备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基于主流技术的网站开发等能力的在信息安全与管理领域从事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的技能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思想与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身体与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精神与审美: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精和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4、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网络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熟练应用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环境的配置与管理;掌握主流网络技术和设备,具有网络搭建、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熟悉攻击技术、网络分析、防范技术具备网络故障排除能力和网络安全攻击和防护的能力精通主流网页设计制作、工具软件的使用,具备网站发布和维护能力

(三)就业面向与职业证书

1、就业面向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产品销售及技术支持、网站开发工程师、网络安全管理工程师

2、职业证书网络工程师证书、思科或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网页设计师证书

(四)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

以“育人为本、教产合作、校企融通、工学结合”为核心指导思想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岗位实训+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模式内涵

项目引领通过调研和实践教学研究确定符合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项目,并以此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途径重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网络系统管理方向)课程体系。

任务驱动结合人才成长规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开发课程体系和内容

岗位实训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围绕着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与真实工作岗位对应的典型项目,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多元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找到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对学生定岗实习成绩的评定,采取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定的方式,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技能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依据本专业就业岗位素能要求,开发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本着主动适应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网络方向人才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观,将学生全程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将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技能培养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课程的归纳和重构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

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 :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课程对应分析

2 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

主要核心课程介绍

1. 计算机网络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络、网络互联及建网技术因特网的重要协议网络设备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掌握主要网络设备应用方法。

2. 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

课程主要内容:网络交换技术、网络路由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网络设备互联的知识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在系统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网络体系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网络交换技术、网络路由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网络设备互联的知识,从而具备管理某个园区网络设备的能力。

3. 网络系统项目实践

课程主要内容:网络系统的基本模型构建,服务器系统安装、用户管理、权限设置、磁盘管理、用户工作环境、文件打印共享等基本操作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模拟真实地工作环境,进行网络系统的构建实施。

4. 动态网站规划与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HTML语言及Dreamweaver等主流网页设计软件的使用、Asp动态网站设计技术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站建设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制作网页的前台界面设计和后台程序的开发

5.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课程主要内容:服务器系统安装、用户管理、权限设置、磁盘管理、用户工作环境、文件打印共享。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务器及操作系统选型、安装、维护、调优、备份及恢复等操作,能够完成服务器系统布置、配置与维护任务

6.网络安全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网络安全原理、系统安全维护、服务器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设备管理

课程基本要求:深入学习网络基本安全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如何优化网络设备配置,改善网络安全状况,具备制定及实施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能力。

课程开发说明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校企结合的发展道路依照本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完成由典型工作任务到核心课程的转化,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与开发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意见。

六、课程体系

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三部分组成。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任意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包括军事训练、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


课程体系及比例结构

(一)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必修课程课时总数约2047,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60.8%,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85%,共约114学分。

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约1019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30.3% ,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42.3%,约5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约1028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30.5%,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42.7%,约62学分。

1、公共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军事理论课、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注一),共约720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21.4% ,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29.9%,约34学分。

2、通识教育课程:是学校规定的对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注二),主要包括:社会科学概要、自然科学概要、音乐、美术等课程,共约299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8.9% ,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12.4%,约18学分。

3、专业方向课程: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系统项目实践等课程,约1028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30.5% ,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42.7%,约62学分。

(二)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宽、提高,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强化学生综合培养的重要途径。选修课程共约360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10.7%,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15%,共计22学分。

选修课程由任意选修课程和限定选修课程构成。

1、任意选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学生爱好与特长,培养学生综合发展、实现学生从教能力“多能”培养目标的课程。设有“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修养”、“体育与健康”个模块。学生须在每个模块中选修至少4学分,共12学分,约216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6.4%,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8.9%。各模块选修课程按每门1-2学分计算。

2、限定选修课程:是深化、拓宽与专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4.3%,占课程教学课时总数的6%

(三)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包括军训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实践等。其中实习实践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共约29周,约870课时,合29学分,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25.8%,实践课程按11个学分计,共约32学分,相当于960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28.5%

七、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分四个阶段,分为单项实训(课程学习单元工作任务实训)、课程实训(每学期末1-2周)、综合实训(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末)和顶岗实习(第六学期)整体规划,完成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将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企业实际项目的真实工作内容、企业项目开发真实流程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思想的建立。

1单项技能实训指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要求进行的分教学单元的实践活动,如网页设计、路由器配置等。

2课程实训结合课程学习,针对课程学习目标设计的某一综合性实训项目,通常在某一课程学习后期进行,可根据情况分组进行

3综合实训在某一职业目标课程模块结束后,针对该职业目标设计的结合市场生产实际的项目综合实训

4顶岗实习:

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熟悉实习单位:单位的发展史,现状和发展规划,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生产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主要产品的生产方法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来源以及销售情况;安全、保密和劳动纪律的教育;实习任务安排;认真完成所承担的实习岗位工作。

顶岗实习侧重过程控制:学生必须接受专业和企业的工作安排与管理,如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换实习单(岗)位。实习期间每天撰写实习日志,对当天的工作内容和实习体会进行总结。实习成绩评定由企业导师和责任教师共同给出,考核依据包括企业导师指导书、责任教师任务书、节点考核成绩、顶岗实习手册中的周记、总结等记录情况,严格按照过程管理进行考核。成绩由以下五部分组成:考勤占15%,工作态度占10%,任务量占40%,顶岗实习总结占15%,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占20%

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比例:实践课程(约合960课时)、必修课程中的课程实践(约681课时)两项合计达1641课时,约占教学活动课时总数的48.7%。尚不包含:选修课程中的课程实践、课外的技能训练以及利用寒暑假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八、教学活动安排与学分

全学程156周,寒暑假36周,教学活动120周。其中,课程教学82周,实践教学32周(含实践课程29周,军训2周,劳动教育1周),机动6周。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假期进行,不占用正常教学活动时间

按课程教学(含必修课、选修课程及其课程实践)18课时1学分、实践教学(仅限实践课程)130课时1学分计,教学活动总课时数约3367课时,合168学分。其中,课程教学约2407课时136学分,教育实践活动29870课时29学分,社会实践、军训、劳动教育90课时3学分。

教学活动周数、周课时数设计表

九、课程教学进程安排

注:课程分类方法,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统计口径分为三种:

第一种 A 类(纯理论)、B 类(理论+实践)、C 类(纯实践);

第二按课程属性分为三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三种按课程性质分三类: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任意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

注一:

1、《形势与政策》与学生每晚观看新闻联播、学生社团活动等有效结合,其它以专题形式授课,列入课时计划,但不占课时,每学期进行考核。

2、《军事理论课》与学生军训结合,采取白天军事训练,晚上军事理论课的形式,不足课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

3、《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含沟通技巧、面试技巧训练等模块。

4任意选修课要逐步增加面向全校的文理渗透、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课程,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不断扩大学生自主选修的范围。任意选修课程从第二学开始分别在不同学期开设。限定选修课主要以第二、三学年开设为主。

修订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系

执笔人: 董钰

所在单位审核人: 范东升

201512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网络系统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0160222剖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