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垃圾箱调查报告分解

发布时间:2018-10-22 10:23:18

2014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封面

常州纺院思政部

目录

摘要······························ 2

调查策划书·························3

问卷调查···························6

调查结果···························6

国外垃圾分类展示··················11

调研分析···························15

问题总结···························16

解决问题····························18

后记·································19

1

摘要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环境、垃圾分类、垃圾桶

摘要:

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而真正要做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就得从“小”抓起。本文就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对比外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发展,指出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改善刻不容缓,发现作为垃圾分类关键一步的垃圾桶的使用不当与设计不足并就此提出改造垃圾桶的创造性建议。

垃圾作为一种被人们遗忘的“资源”,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地方。每年我国的垃圾“生产”都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我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这些数量惊人的垃圾如果能够变废为宝的话,应该也极有可能成为我国能源补充的一个增长点。

而传统意义上的垃圾的“归属地”——垃圾箱一向是作为垃圾收集、中转的标志。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和宣传垃圾箱的收储、转运功能,如何创造自觉有序的处理垃圾的行为方法就成了当下许多城市美化环境,环保育民的首要问题。因为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人们的良好素质,也需要拥有一个便捷高效的硬件设施——垃圾箱的合理分布与使用。

2

调查策划书

1、调查背景

当下低碳与环保成为了世界瞩目的话题。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为此目标而不懈努力。而对于广大市民和我们大学生而言保护环境,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也并不是个遥远的话题,就在我们身边。

当今中国经济正以惊人速度发展,城镇化步伐飞快,但城市公共设施往往不能跟上城市发展。既影响了城市形象,又影响着市民的生活。

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而真正要做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就得从“小”抓起。我们团队小组此次调研的方向就是从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对比外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发展,指出我们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刻不容缓,并且就垃圾分类的关键一步的垃圾桶的使用不当与设计不足问题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二、调查目的: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从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可以映透出一个泱泱大国的风范,从一些小的细枝末节可以暗示出一个事件的始末,从街边一个个的垃圾桶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面貌。所以,我们决定从街道、公园和我们生活的大学城的垃圾桶分布入手,来“窥”看市环境管理和市民的具体做法,“窥”见我们身边的环保意识和态度。

三、调查内容

通过街头和校园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常州市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市民和学生进行现场调研;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数据资料的比对和分析,以了解各国对城市环境尤其是垃圾分类管理和垃圾桶的合理分布与使用情况,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网络资料调查法等

5、调查地点:

常州大学城各高校、常州市武进区部分城市街道、开放式公园等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地方

6、调查对象

在鸣皇街、武进新天地公园、淹城公园、常州大学城等地点各选50人左右进行随机调查与走访

七、问卷设计

1、问卷由组长确定选题和组员进行讨论

2、本次调查问卷题器(问题设计与安排)结构上为封闭式问题。

3、问卷设计后对调查问卷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与确定

4、问卷调查后由专人并据此进行整理与分析

问卷调查

主要针对游客、行人,附近居民、学生等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 问卷93份,有效率93%。按年龄分类:学生37%,青年43%,老年20%

调查结果

一、开放式公园调查

调查发现每周来一次到二次的占了很大比重,多数是学生部分居民和游客周末时游玩,三次和三次以上的都是基本都是附近居民。

在公园内,人们很大比重带有饮料和小吃,其他杂志,水果,生活用品等很少。产生的垃圾也多数为易拉罐和塑料瓶。

二、城市街道、开放式公园、大学城 垃圾分类意识情况)

1)内垃圾箱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个,但是调查发现很大比重的人们没有分类丢放意识,比较随意。虽说人们懂得这个意识,却行为上很是随意。

询问环卫工人清理垃圾是否麻烦,对方也表态习惯了,基本就清理出些易拉罐,塑料瓶和纸张,总之也不是很明显。

游客的垃圾分类情况

红梅公园的垃圾箱数量很多,基本每1分钟的路程你就会遇到一个,沿着路一样望去摆放着不少数量垃圾箱 。为此游客们能很快的找到垃圾箱并丢放垃圾,基本没无处丢垃圾现象,对次游客们对于公园的垃圾箱使用还是很满意的。

市民对于公园垃圾箱使用满意程度

市民对于垃圾箱造型满意度

对于垃圾箱造型上,人们多数偏向于方便使用,也有很大比重的人要求符合环境比如是树桩类的垃圾箱形式等。这样比较美化化境而不显得孤立。

常州城市垃圾摆放的分布图(手绘)

常州市的垃圾箱摆放比重很大的比列在人们休息区,其次是娱乐区,毕竟这2大区域人流相比很大。景观区游客也占很大比重,但由于会对景点造成不 好的一幕,尽量减少了景观周围的布置,相比集中在房屋附近。

国外垃圾分类展示案例(我们收集的资料)

一、日本是世界上实施垃圾分类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垃圾的分类规则非常详细和严格, 几乎细致到了极点, 如果你不嫌麻烦甚至可以找到一根针该属于哪一类。初到日本, 你会因为看到排成队的垃圾箱而吃惊。由于要实施垃圾分类, 所以一般情况下, 在放垃圾箱的地方通常最少都会摆放七八个,而且每个垃圾箱上都清晰明了地印有如下文字或图案。

日本

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箱

11

二、美国的垃圾桶

美国旧金山首位率先规定人们必须把垃圾分类后分别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绿桶垃圾由垃圾公司免费回收并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料销售;蓝桶垃圾分类后送往加工企业循环利用;黑桶垃圾则被送到垃圾场填埋。回望国外这么多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得如此好的城市,我们自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走的第一步是提高民众的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意识,而这个时候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垃圾桶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三、国外的垃圾桶设计

国外有很多垃圾桶的设计,从功能上、人性上来讲都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如有些垃圾桶可以从三个角度投入,便于人们使用;分类垃圾箱一般用特定的颜色表示特定的垃圾类别;分类垃圾的图形标识说明通俗易懂、形象;线条简洁,容易清洁;尽可能地多选择用明确且典型的实物图形传递信息;开口一般都足够大,除了部分室外的垃圾桶,基本都没有盖子,可以实现垃圾桶的无障碍投。

四、我们周边垃圾桶问题

以我们的校园垃圾桶状况吧,外观好看的垃圾桶可是一代又一代的接着换,而且也好像是越换越“先进”,由以前没有分类标志的单个垃圾桶变成了有分类标识字样的双个垃圾桶,上面也分明写清楚了哪个是分可回收垃圾,哪个是不可回收垃圾,这环保做得可真有模有样。可问题是,看看学校的垃圾桶,垃圾真有被分类放吗?“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识形同虚设,两个垃圾桶的作用等同于一个,什么垃圾都乱仍一通。高校尚且如是,何况是一些街头设置的垃圾桶呢?他们会那么有闲情逸致的慢慢给你琢磨后,然后再扔吗?答案当然是:不会。有些人连垃圾都不愿往垃圾桶内扔,何况还要去分类呢?而且就垃圾桶本身,现在国内很多城市还有一些异形垃圾桶,比如青蛙垃圾桶,熊猫垃圾桶什么的,那种开口小,自身又特别容易搞脏的;又或者是垃圾桶的设计过于普通陈旧,引起不了人们使用的兴趣;又或者使用渗沥液收集功能很低的垃圾桶,垃圾桶周围反而成为城市中最为需要清理的地方。

13

调研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垃圾分类不完善的状况,要想保证城市环境优美就得有硬件保障,仅仅依靠教育和人们的自觉是不够的。如何运用设计的手段,通过设计合理的物体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今后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公共设施产品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垃圾作为一种被人们遗忘的资源,遍布人们的生活各个地方。每年人们都要产生出令人发指的数量。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垃圾产生更是无法估量。为此处理垃圾上人们必须合理处理。比如垃圾的分类处理等

问题总结

一、城市垃圾桶问题的所在

1) 标识不够明显虽然很多双重垃圾桶都会标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字眼或用颜色区分开。对于环保意识本身很弱的人们,他们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看清楚。我们都知道,现代人都有一个特征:懒。,很多时候都懒得去辨认清楚后再扔。再加上现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人们就更不愿意花时间去辨认分类标识了。

2) 常识不够扎实虽然大学生是被公认为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但是由于环保教育的缺乏(尤其是在中国),环保常识经常被忽视,很多大学生自小就没养成环保意识。对环保显得很无知,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才是可回收,什么不可回收。因为不清楚,所以懒得去想,垃圾只好顺便乱扔了。大学生都这样,何况社会群众呢。

3) 监督力度小大家想想,一个垃圾桶站在那里,你垃圾分类错了,它会鄙视你,羞辱你吗?不会。况且,垃圾丢进去了,谁知道是你丢的?你也根本不需要为自己分类错误了而害羞。况且你也不会介意有人知道,因为被你乱扔了的垃圾你也不会觉得它有多么损坏公众形象。

14

解决问题

一、自己的设计、垃圾桶改造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提倡设计使用一款“透明分类垃圾桶”。

原理显而易见,就是把用透明材质来制作城市的分类垃圾桶,材料为不易破碎的透明塑料或者玻璃胶来做。当然,用于装不可回收垃圾的一类垃圾桶可以不做透明设计,因为里面会是各种这样的垃圾,有吃剩的食物,果皮等等。而且还要在透明垃圾桶内里的底部分别设计符合该分类内容的立体模型,如一个饮料纸盒、易拉罐、废纸团、塑料盒等等,把这些桶底生动的立体模型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标识既生动又容易辨别。最后,要在垃圾桶底部铺上防渗沥液渗漏的材料,

或者是积水能力强的材料,以防止一些流质食或液体流出桶内,造成周围环境肮脏不堪的情况。

1、设计的优点

1)首要是因为需要回收的物品都是相对干燥的,丢进的垃圾尽管被看得彻彻底底,却不会觉得损坏城市环境、污染人们视野。而且,你想想,现在物品的外壳包装越设计越精美,当很多很多五彩缤纷的纸盒、易拉罐被扔进去,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现代构成图,这时候,垃圾桶就会变成一样艺术品!

2)因为透明的分类桶与不透明的不可分类垃圾桶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这样就可以省去人们仔细辨认标识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可回收垃圾”扔去透明的垃圾桶,不可回收的,扔去不透明的桶,一眼就看出哪个是哪个,比颜色更好认,这就满足了越来越“懒”的人类。。这样做,起码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

3)透明垃圾桶底部的可循环物品模型,让人在外面一看就知道什么垃圾该往那个桶扔。当里面的回收品多了,因为是透明的缘故,就越可辨认里面都有些什么。这同时还可以当作为环保教育的机会,看得越多,人们就越来什么东西应该分类,什么垃圾属于一类

4)透明的垃圾桶有一个无形的监督力度,这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是透明,可以看见里面都是干干净净的,整个垃圾桶看上去就像一个艺术品,人们心里就日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想破坏的心理。人们可能会提着一盘吃剩的粉面在透明干燥的垃圾桶面前犹豫:哇,这么干净的垃圾桶我怎么好意思扔这些东西啊。而且,因为透明的垃圾桶内都是可回收物品,所以人们也就不好意思扔一些其他垃圾进去,如果乱扔了就会非常明显地显示他们没水平。众所周知:人要面、树要皮。大家都不想被看作没素质。慢慢地,人人都知道一个弄脏一件街头艺术品、环保垃圾桶的人是会被走过看见的人鄙视的,自我监督逐渐成为一种风气,环保才得以真正实行。 15

我们的设计

方案一

这两款垃圾桶我认为很具有设计美感,大方又不失时尚、但是实用性却不是很高 、而且白色不是很耐脏,所以作为室内垃圾桶还是很合理,但如果在室外使用还有待改良。

16

方案二

刺猬垃圾桶首先以卡通造型为主,选择刺猬是因为一般刺猬都是用背来背运食物的,所以用它来做垃圾筒,如果人们扔偏了 也会被它背后的刺所粘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垃圾箱周围的垃圾了。

其次,前面的嘴巴就是正常放入垃圾的地方,在他下面的小黄点是一个按钮,摁了之后他的壳和身体就会自动分离,从而倾倒垃圾。

我相信这样的设计会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17

后记

总之,我针对中国国民原本环保意识低,垃圾分类不完善的情况下,要保证城市环境,先必须得有硬件保障,仅仅依靠教育和人们的自觉是不够的。如何运用设计的手段,通过设计合理的物体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今后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公共设施产品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

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垃圾的归属地垃圾箱,垃圾箱的使用使分散的垃圾集中于一处,然后再用于垃圾处理,作为处理垃圾的一个重要纽带,垃圾箱的布置使用等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良好的环境需要人们的良好素质,但也需要一个优良的硬件设施的布置——垃圾箱的合理布置。从而更能符合人们的生活使用,和垃圾处理。既满足资源的合理分布与利用,也更好的充分的发挥垃圾箱的使用效率

18

城市环境、垃圾箱调查报告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