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 - 145

发布时间:2019-03-26 12:35:27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探究法。

课文朗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

1、背诵上节课学习的《游山西村》

2、《游山西村》这首诗中,哪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着希望的启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寄情山水,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古诗的美,美在韵律,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低吟浅唱;古诗的美,美在语言,妙用一字,境界全出;古诗的美,美在意境,或美丽苍凉,或雄浑凄清。今天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己亥杂诗》(其五),让我们随着诗人龚自珍的生花妙笔,领略一番古诗的美吧!(板书: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有《龚自珍全集》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个年龚自珍已48岁。他对清王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辞官,回归故里。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在往返途中,他将所思所感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那一年是己亥年,我们今天学习的其五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1、看诗文朗读视频,感知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要求:(1)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读准了字音,把握准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划出诗的节奏)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听完古诗音频,学生齐读,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3、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2)诗意理解

满怀无限的离愁别绪,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告别久居的京城,扬鞭东去,从此辞官浪迹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落,它将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鲜花。

3)朗读诗歌,理解赏析。

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但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萎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花,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4、书法练习

将《己亥杂诗》抄写到硬笔书法专用纸上,比一比谁的字最漂亮。

5、小结全诗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6、作业布置

1)朗诵并默写《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这首诗。

2)完成同步导学练习册题目。

3)朗诵《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己亥杂诗 虽辞官归 述愁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抒怀

仍心系报国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 - 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