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中考真题展示(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5-07 00:48:37

重庆中考真题展示

一、(2015重庆A卷18~22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①不久前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听了之后就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相提并论,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们从何处获得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人的心灵就会被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良善,第三是能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成员相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粘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做生意不忧虑被欺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矛盾就会大量减少,社会就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是良善的。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日后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良善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社会有足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选自娄底新闻网,有修改)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3.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4分)

4.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5.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一、1.(3分)C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看文章题目“怎样的‘水土’才养人”,这明显是一个疑问句,而中心论点往往是表明观点态度的陈述句。所以可以排除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的可能性。再看文章开头,通过生活中的事件提出了问题,也就是本文的论题,在文中找到能回答这一问题的句子,加以总结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看文章中间段落,文章第②段讲到了好的自然“水土”对人的心灵的培养作用。最后,看文章结尾,第⑧段首句讲到“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从上述两点即可得出中心论点:好的自然“水土”和好的社会“水土”才养人。分析所给选项,A项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概括,具有片面性;B项是俗语,其目的是为了引出论题,不能作为中心论点;C项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概括,全面,正确;D项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概括,忽略了自然环境,不全面,故不能作为中心论点。

2.(4分)(1)指好的自然“水土”才能养人(1分),不好的自然“水土”还会害人(1分)。

(2)指展示才华的环境和条件(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1)题考查指示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主要抓住“这样”一词的上文,即第②段去理解,分析第②段,这一段主要从好的和不好的自然水土能否养人的角度论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2)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理解,这一句出现在文中第⑦段,“舞台”本指供表演的台子,这里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即“社会提供的舞台”可知是用的比喻义,指供人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

3.(4分)举例论证,证明了“自然的‘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每问2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可知,需要阅读的内容在文章的第②段。然后具体分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论证的观点,画横线的句子写到“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可知是举例论证,这句话写到“放飞梦想的翅膀”“产生愉悦之情”,可见“好的自然环境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即可。

4.(4分)总分关系(2分)。第④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1分),⑤⑥⑦段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1分)。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解答此题,首先必须熟读相关段落,然后从这几段中寻找相关点。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第④段主要讲了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诚信、良善、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三个条件;第⑤段主要论述诚信的必要性;第⑥段主要论述良善的必要性;第⑦段主要论述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的必要性。这样,第④段就有总领⑤⑥⑦段的作用,所以这几段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5.(5分)示例:每个个体都应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为(1分);应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2分)。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2分)。(意合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有两个,一是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如何做?二是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看法。然后分析文章内容可以发现,打造“养人”的“水土”分为自然“水土”和“社会”水土两部分,第②段写到了如何打造自然“水土”,结合第②段的内容归纳即可;第⑧段主要讲打造“养人”的社会好“水土”需要哪些力量,故在这一段可抓住主要句子“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进行理解概括即可。最后结合实际谈体会,主要从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的角度进行阐述,注意语言表述要合理。

三、(2013重庆B卷18~22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从容淡定

陈旭

①“从容淡定”这词儿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智者,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久、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南西北八面来风”。“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别人称赞还是诽谤,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相比较而言,后者就难做到从容淡定。在管理学上这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但能否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什么。说到底,还是缺失“从容淡定”的健康心态。

⑦近代胡适是公认的渊博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可说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他还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

⑧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华文化巨匠,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人们怎么看待他,他始终都是坚持“从容淡定”。他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选自《杂文月刊》2013.3上(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 阅读第②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两位名人的名言。(4分)

3. 文中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从容淡定”需要哪些条件?(4分)

4. 具体说说文章第⑥段引用古语“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的作用是什么?(4分)

5. 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结尾“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这句话的含义。(3分)

三、(18分)1. (3分)从容淡定是人应该具备的情怀和精神境界。

【解析】纵观本文首尾,不难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首段指出从容淡定“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显然是对做人的一种暗示,加上结尾部分胡适的事例,不难看出作者的观点:做人当有从容淡定的精神境界。

2. (4分)示例: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解析】本文是补充道理论据,而且指出了补充的形式是名言。要根据所论证观点的需要来补充,也就是补充的名言要包含“从容淡定”的内涵,这样才能起到增强说服力的作用。把握了这点,再调动平时对古诗词的积累,找到适合的诗句即可。

3. (4分)不急躁的先天性格,良好的后天修养。

【解析】第⑤段中的“八风吹不动”“泰然处之”,第⑥段中的“悠着来”“慢半拍”,结合第⑥段第一句话,不难看出,“从容淡定”与先天不急躁的性格有关;第⑥段中还有一句话“但能否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结合第⑥段中对那些急吼吼者的批判,说明“做到从容淡定需要后天的良好修养”。由此不难得出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先天不急不躁的性格,二是后天良好的道德修养。

4. (4分)形象具体(通俗)(1分)地反映出时下那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现象,(2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

【解析】“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这句古语,本义是讲勤劳才有收获,而用在此处,却别有含义了。关注第⑥段此句的上文,那些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者,都期待不付出或少付出就能得到大回报,显然是批驳的文字。而此句古语,通俗、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那些人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不难看出,此句古语,形象具体地反映了时下那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现象,使其说服力大大增强。解答此题,同样要锁定此句的下文内容来思考作答。

5. (3分)不管这个世界怎样浮躁喧嚣,(1分)我们首先得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从容淡定。(2分)

【解析】此句放在结尾,显然隐藏着作者自己的观点。“乱纷纷”正是对第⑥段中那些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现象的精辟概括,“先把自己铸炼成器”,包含着作者“加强自我修养,才能铸成‘从容淡定’的大器”的观点。意思是不管这个世界怎样浮躁喧嚣,我们首先得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从容淡定。

重庆市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中考真题展示(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