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06:45:4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我国国内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其就业压力日益突出。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培训,达到工作的实际需求要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国际贸易教学中构建合理的,突出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应用型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2008年底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传递效应引发全球范围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危机。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外贸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同年11月份,对外贸易统计中的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均为负值。2009年间,广州、江苏、浙江一带贸易企业的业务量大幅缩减,加之国内生产的高成本和人民币升值的多重影响贸易,大量中小型贸易企业面临倒闭,外贸人才失业率快速增加,这一点在20082009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中得以佐证。麦可思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为教育部、各省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广泛参考和引用。据其2009年调查数据,建议对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3年居高的专业亮 “红牌”,并建议政府和高校应对这些专业进行减招。在亮起“红牌”的11个专业中,就有目前报考较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

而近年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我国国内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就辽宁省省内开设该专业的普通万人高校而言,每年的毕业生千人以上。据“ask form”网站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认为就业形势研究就业难的毕业生占64.63%,认为就业形势较好为17.07%,认为就业形势正常,就业容易的仅占3.66%,其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亟待解决。但从人才市场、互联网招聘网站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依然存在缺口,学生无法就业主要源于其实践技能不达标,麦可思公司曾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调查,进入到企业后马上就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开始逐渐回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其对外贸易对gdp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在新形势下,为保证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平稳就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培养具有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并掌握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外向型应用人才。因此,构建合理的,突出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