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剖析

发布时间:2018-10-18 11:40:58

一、材料阅读

1(2016.9·浙江绍兴学考选考适应性考试·33)【加试题】秦朝不但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陵园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材料一 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受公卿奏事,举劾按幸。监御史,秦官,掌监郡。……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与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

——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 兵马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整理

(1)写出与材料一直接关联的秦朝监察制度的官员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以来的古代监察制度。(6)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的建造原则。(4)

2(2016·浙江绍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33)(10)布达拉宫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是集建筑、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身的宫堡式建筑群和文物宝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布达拉宫与清康熙帝:布达拉宫保存着皇帝敕封历代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宫中还保存着康熙皇帝专门建造作坊,费工一年才织成的大型锦绣幔帐一对,这份贵重的礼物只有在达赖坐床和亲政大典时才隆重悬挂出来;五世达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

材料三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8世纪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

这三处地点风景优美,建筑创意新颖。加之它们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构成一幅和谐融入了装饰艺术之美的惊人胜景。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之间的历史联系。(3)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帝的边疆民族政策及西藏与中央的关系。(3)

(3)根据材料三概述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4)

3(2015·浙江四县市高三5月联考自选模块·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特别是精刻藏文大藏经、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均是稀世之宝。

据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7000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

——摘自《西藏风物志》

材料二 19846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地垄墙)堆满了垃圾。……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

——王彬《布达拉宫:永不终止的修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4)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4)并说明应该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2)

4(2014·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自选模块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朝)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哩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所示是指长城的哪一组成部分?(2)

A.关城           B.烽燧          C.城障          D.城墙

(2)秦长城、明长城的修建分别是为了防止哪个游牧部落的侵扰?(2)

(3)长城的修筑对中国发展自己的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6)

5(2014·江苏苏锡常镇二模·24)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昆曲”,说她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材料二 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者们深知:“昆曲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的表演方式和音乐等各方面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精确、精美、精致,这种风格一直传承下来——这就决定了我们做青春版的时候,应该是把传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但是,要留住观众,还要赋予它现代的、青春的面貌。”……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著名品牌,……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应该可以超越特定的地域或文化圈,换言之,它可以走出国门,受到非华语地区观众的喜爱。

——邹红《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

(2)据材料二,分析怎样的制作原则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功可以解决拯救和保护昆曲中的哪些问题?(2)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昆曲兴盛和衰落的过程,谈谈你对当今保护和促进昆曲的发展的认识。(2)

6(2015·浙江湖州高三期末自选模块·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巍: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宫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司胜原。

——《汉书·楚元王传》

材料二

兵马俑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似为总指挥部,统领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陵的规模特征。你认为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4)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秦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识。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二分别具有什么史料价值。(6)

7(2015·浙江丽水一模自选模块·1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

(1)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筑长城遵循的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的理由。(6)

8(2015·海南海口一模·33)(12)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有“小北京”之称,明清时期,这里的商家汇萃,人民生活颇为富庶,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走在临街的店铺前,看着过去的票号、钱庄,真有时光倒溯之感。

——《平遥旅游攻略》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平遥有“小北京”之称。(6)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6)

9(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流派,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荡里姚宗族村落遵循着人事活动必须要合于自然规律的生态原则,所以从大的空间格局看,该村村落山水景观是较为和谐自然的,村落布局也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选择的结果。……从传统风水信仰来说,在荡里姚小格局的村落镜像中,左为青龙,右为白虎,该村左边青龙为白洋河,右边白虎为南屏山、十八尖等山峰。

——何根海《村落镜像与神圣砌末——安徽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考察》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荡里姚宗族村落建筑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4)

(2)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上的基本原则是“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结合材料二,分析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派建筑取得成就的原因。(4)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徽州古村落布局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2)

10(2015·江苏单科·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2)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6)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2)

11(2015·浙江自选模块·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第10题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6)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4)

12(2016·江苏南通、扬州三模·24)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秦始皇陵地面建筑庞大雄伟,地宫建筑展现了一个冥冥世界中的庞大帝国,秦俑更是被视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宫;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秦始皇生前住的咸阳城是驻有许多军队保卫的,而陵园内则设有石铠甲坑、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总之,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

——摘编自袁仲一《秦兵马俑坑》

材料二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秦陵兵马俑的评价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你如何理解“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5)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俑出土的历史价值。(2)

(3)近年来,针对秦陵兵马俑的商业开发活动日益增多。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3)

13(2016.9·浙江嘉兴学考暨选考评估·34)【加试题】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骄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材料一 有时它是绵延数百里的厚重城体,有时却演变为长墙间矗立着的烽燧与零星散落的烽火墩台。……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曲线是它整体的形廓,展现了线的力量与韵律。无数垛口重复而有节奏,竖立于城墙之间的敌楼与绵延的墙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尽显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美感。

——屈琳《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视觉艺术表现特征》

材料二

(1)材料一提到了哪些长城建筑的组成部分?请依据材料概括长城的建筑艺术特征。(6)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4)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1)名称:中央设御史大夫;(1)地方设监御史。(1)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2)

(2)特点: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成功把握整体效果:(1)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1)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一朵奇葩。(1)

原则:事死如生。(1)

【解析】(1)第一小问名称,由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得出中央设御史大夫;由材料一“监御史,秦官,掌监郡”得出地方设监御史。第二小问评价,由材料一“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得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由所学知识得出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得出神态逼真,色彩绚丽;由材料二“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得出个性鲜明,成功把握整体效果;由材料二“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得出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总结前两条得出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一朵奇葩。第二小问原则,由所学知识得出事死如生。

2.【答案】(1)联系:步辇图描绘的是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场景,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红山宫,此为布达拉宫前身。(3)

(2)关系: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加强与藏族的团结;册封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2)材料二表达了西藏(达赖)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1)

(3)价值:历史的角度:悠久的历史,史前余年来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历代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具有重大的历史和宗教意义;(2)

艺术角度:布达拉宫内有大量的壁画,珍贵的文物,是宗教艺术的宝库;布局浑然一体,建筑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2)

【解析】(1)结合《步辇图》描绘的内容,及布达拉宫建立的原因,可总结二者之间的联系。

(2)第一小问政策,结合清代民族政策的史实,可知其民族政策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从材料二“布达拉宫保存着皇帝敕封历代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可知民族政策是加强与藏族的团结,册封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第二小问关系,从材料二“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可知西藏与中央的关系是隶属关系。

(3)从材料三布达拉宫“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可总结其历史价值;从材料三“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以及布达拉宫保存的大量壁画、文物,可总结其艺术价值。

3.【答案】(1)价值: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布达拉宫内辉煌的艺术作品和大量的珍贵文物,拥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4)

(2)威胁:文物管理薄弱;建筑材料有缺陷;人类排放垃圾;地震的破坏。(4)

说明: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国家重视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应对自然灾害等。(2分,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特别是精刻藏文大藏经、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均是稀世之宝。”可知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布达拉宫内辉煌的艺术作品和大量的珍贵文物,拥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依据材料一中“据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7000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可知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2)第一小问威胁,依据材料二中“19846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可知文物管理薄弱;依据材料二中“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可知,建筑材料有缺陷;依据材料二中“(地垄墙)堆满了垃圾。……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可知人类排放垃圾;地震的破坏。第二小问说明,结合威胁所在,总结弥补措施,故可以总结如下: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国家重视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应对自然灾害等。

4.【答案】(1)B(2)

(2)部落:匈奴、蒙古。(2)

(3)影响:长城的修筑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有效地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纽带,推动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写出3点即可)

【解析】(1)1所示部分是古代用来传递军事信息的,属于长城的烽燧部分。

(2)秦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明长城是为了抵御蒙古。_

(3)依据材料,长城首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保障了的关内的农耕文明,成为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西方路上交通的安全畅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5.【答案】(1)原因: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传承历史音乐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3)地位: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石(或: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1)

(2)原则:尊重古典,利用现代。(2)问题:资金短缺,昆曲改革。(2)

(3)认识:坚持特色,面向观众(群众)(2)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三点进行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教材昆曲的历史地位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把传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但是,要留住观众,还要赋予它现代的、青春的面貌”可以概括为尊重古典,利用现代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教材中昆曲所面临的问题为资金短缺,昆曲改革。_

(3)结合“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可以得出要坚持特色,面向大众。

6.【答案】(1)特征: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寝。(2)

证实: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其可信度(2)

(2)认识:历史价值上,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分,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两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上,是秦代雕塑艺术品的杰作;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2分,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价值。)

价值: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材料二具有实物价值。(2分,每点1)

【解析】(1)第一小问从规模上来归纳;第二小问从考古来证实。_

(2)第一小问历史价值可以从研究秦朝历史的角度来回答,艺术价值可以从雕塑技艺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材料一是《汉书》记载,属于文献资料;材料二是遗址,具有实物价值。

7.【答案】(1)条件:真实性和完整性。(2分,每点1)

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险制塞。(2分,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2)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布局巧妙,结构合理;(2分,每点1)

装饰艺术:装饰精美,精雕细刻,工艺精湛;(2)

文化价值:其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长城的文化内涵。(2)

【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应为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二小问原则,根据材料一的三个图片可以得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险制塞。

(2)从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来回答,即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装饰精美,精雕细刻,工艺精湛;文化价值:其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长城的文化内涵。_

8.【答案】(1)原因:拥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经济汇通四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和文化遗存。(6)

(2)价值:平遥古城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是中国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6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商家汇萃”、“ 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即可。_

(2)根据材料“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等信息,结合教材所学,从历史、建筑、文物、城市等角度综合归纳。

9.【答案】(1)特点:山水景观自然和谐;村落布局是乡民在生产生活选择的结果;村落镜像体现传统风水信仰。(3)

特征:粉壁青瓦马头墙。(1)

(2)依据:符合风水观念;满足生活需要。(2)

原因:徽商的崛起;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2)

(3)理念:人文与自然的和谐。(2)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该村村落山水景观是较为和谐自然的”得出山水景观和谐,据材料二“村落布局也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选择的结果”得出是乡民在生产生活选择的结果,据材料二“从传统风水信仰来说”得出体现传统风水信仰;第二小问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粉壁青瓦马头墙。_

(2)第一小问依据,据材料二中“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得出符合风水观念,据材料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得出满足生活需要;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徽商等角度回答即可。

(3)据材料一中“遵循着人事活动必须要合于自然规律的生态原则”得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10.【答案】(1)平遥古城:明清汉族传统县城。(1)

徽州古村落:明清传统乡村民居。(1)

(2)特性:礼制等级。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2)

家族中心。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2)

天人合一。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2)

(3)保护: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1)

开发: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1)

【解析】(1)据材料一中“在古代……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得出平遥古城是明清汉族传统县城,据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得出徽州古村落是明清传统乡村民居,结合所学概括回答。_

(2)一是礼制等级,据材料一“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得出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据材料二“民居院落相套,……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得出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二是家族中心,据材料一“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得出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据材料二“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得出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三是天人合一,据材料一“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得出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据材料二“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得出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保护,据材料中“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结合所学得出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第二小问开发,结合所学得出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

11.【答案】(1)建筑:太和殿。(2)

特点: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2)

功能:举行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典礼。(2)

(2)原则:故宫修复侧重体现真实性;颐和园高压线改设侧重体现完整性。(4)

【解析】(1)第一小问建筑,依据材料一中“皇帝的九龙金漆宝”以及图片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从“规模以及装饰”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功能,结合太和殿的功能从重大节日和活动典礼的角度回答。_

(2)依据材料二中“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可得出体现真实性,据材料二“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可得出体现完整性。

12.【答案】(1)思想: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模仿都城的建制;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理念。(3)

理解:反映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特征。(2)

(2)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为研究秦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史料。(2)

(3)认识:秦陵兵马俑既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保护这一遗产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这一遗产,应充分保护、适度利用。(3)

【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一“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得出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据材料一“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得出模仿都城的建制,据材料一“维护一统的江山”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理念。第二小问理解,据材料一“维护一统的江山”结合所学得出,反映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那些著名的陶俑”“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得出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据材料二中“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得出为研究秦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史料。

(3)据材料二中“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得出秦陵兵马俑既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据材料二“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结合所学得出,保护这一遗产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这一遗产,应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13.【答案】(1)组成:城墙;敌台(敌楼);烽燧(烽火台)(3)

特征: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因地制宜;和谐统一;技艺高超。(写出任意三点给3)

(2)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写出任意三点给3)

【解析】(1)第一小问组成,根据“绵延数百里的厚重城体”得出城墙,根据“长墙间矗立着的烽燧”得出烽燧,根据“竖立于城墙之间的敌楼”得出敌楼;第二小问特征,根据“有时它是绵延数百里的厚重城体,有时却演变为长墙间矗立着的烽燧与零星散落的烽火墩台”得出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根据“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竖立于城墙之间的敌楼与绵延的墙体高低起伏”得出因地制宜,和谐统一,根据“尽显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美感”得出技艺高超。

(2)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将长城形象放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宣传图上,蕴含了爱国主义、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而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以“长城命名”,则反映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文化遗产剖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