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四川省自贡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05-02 22:29:40

自贡市普高2019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陶器烧造上,人类表现出不约而同性,可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当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彩以及唐三彩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这些地区。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鳌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于1492年到1522年间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明正德时期生产的印有其徽章纹的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父子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像在十七、十八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常常以中国瓷器为道具;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显然,中国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如果说元代中期之前,中国瓷器受海外文化影响尚少,那么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800年瓷器烧造史,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1000年瓷器输出史,创造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神话。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对瓷文化、对瓷器输出史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学术研究,可谓恰逢其时。

(摘编自侯样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各地的瓷片和文献资料均表明我国瓷器从唐代后期开始向国外大量输出。

B.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的输出才突破了原来的范围,开始直接销往欧洲。

C. 没有商业贸易,中国瓷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就不可能输往世界各地。

D.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突出,说明海外文化已融入中国瓷文化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首段重点论述了“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

B. 文章以欧洲王室珍爱中国瓷器为例,论证了中国瓷的审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C. 文章论证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审美走向的影响,这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瓷器与海外审美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瓷器烧造技艺的广泛传播表明,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就表现出了开放的特性。

B.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它对中国瓷器输出贡献巨大。

C. 中国瓷器独具的审美性特征,使中国瓷器的输出成为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D. 中国瓷器曾深受海外文化影响,今天还可以从其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看到。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文献资料表明……”分析有错,文中是说“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不晚于唐代后期,不等“从唐代后期开始”。B项,“直接销往欧洲”分析有错,“直接”在文中无据。文中是说“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于1492年到1522年间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没有说是“直接销往欧洲”。C项,“没有商业贸易,中国瓷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就不可能输往世界各地”分析有误,说法绝对化。文中是说“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并不等于“商业贸易”,混淆概念。故选D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A项,“首段重点论述了‘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分析有误。首段首先提出了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但并未“重点论述”,重点是转向论述中国瓷器对外输出的情况。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新航路的开辟,标志‘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分析有错。文中是说“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校长王儒安

曹文轩

对油麻地中学,我们心满意足,无话可说。

对原先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充满敬意

那是一个又瘦又小的老头,难得见到的又瘦又小。那么一片红黑瓦房,那么多树木,那么多花草,那么多田地……我们很难将这样一份可观的家当与他瘦小干瘪的身躯联系在,一起。我们甚至觉得将油麻地中学跟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简直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然而,事实的确是:所有这一切,皆因为有了他,才得以实现,才得以存在。

十多年时间里,王儒安将它变成了一所花园式的学校。除了萧条的冬季,在其他任何一个季节里,学校的所有建筑都掩映在树林里。学校到处是树木,谁也无法数得清这里到底长了多少株树。夜深人静,若有风掠过校园,便到处是一片树叶的响声,“哗啦啦”,像是一片雨声。林子从四面八方招来了各种各样的鸟雀,从早到晚,我们总能听到不同的鸟鸣。

然而,他已不再是油麻地中学的主人。他已没有资格再踏进校长办公室,而只能出入于河边那间风雨飘摇的小屋。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慢慢地从别人那儿一星一点地知道了这一变故——三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个高二学生去教室上早自习,突然发现教室里蜷着两个女人。他问道:“你们是谁?”可对方都不回答。他又问了一遍,仍不见回答,便走近去看,只见那两个女人面色蜡黄得怕人,便立即逃到教室外,并高喊:“死人,死人,两个死人……”人们闻声赶来,纷纷拥进教室。许多人挤上前去,看了看说:“两个要饭的,大概是母女俩,冻死了。”

王儒安来了。他蹲下身去,将手分别放在两个女人的鼻子前面试了试,说:“还有一口气,快抬到我房间去”两个女人被人抬到了王儒安的床上。王儒安也不嫌她们脏,把两床干干净净的被子都压到了她俩身上,还在屋里生起火来。她们被温暖过来了。王儒安让勤杂工白麻子熬来了一小盆米汤,让两个女学生给她们一勺一勺地喂下去。两个女人便一点一点地有了阳气,脸色慢慢地好转起来。

她们果真是母女俩,母亲四十多岁,女儿十七八岁。在这里将养了几日,母女二人完全恢复了体力,那十七八岁的姑娘,脸上居然有了红润。有人问她们为什么出来要饭,母女俩低头不答,王儒安便用手轻轻做了个动作,让人不要再去追问。当母女俩要离开学校继续去流浪时,王儒安讲话了:“冰天雪地,无路可走,就留下来在学校干活吧。隔壁有间屋子,你们先住下来……”

那母女俩要下跪,被王儒安连忙扶起……

大约过了一年,校园里便有了风声:老光棍王儒安养起那母女俩是深藏心机的,并有鼻子有眼睛地说出许多事来。那意思概括起来是:王儒安不光占了那老的,还占了那小的。事情不小,风声渐大,王儒安被叫到了上面,同时上面还派来一个调查组。

就在调查组准备盘问那母女俩时,那母女俩却在头一天晚上走掉了,并且再也没有找到。

王儒安不明不白,事情真假难辨,上面便来了一文,要将王儒安调离油麻地中学。王儒安却死活不肯离开油麻地中学,就与上头闹翻了。上头坚持硬调,王儒安坚持不走。最后,惹恼了上头,向他摊牌了:“要么,你到另一所学校继续当校长;要么,就撤职,在油麻地中学当勤杂工。”

“当勤杂工就当勤杂工。”

王儒安选择了后者。他离开了他的办公室也离开了他原来的宿舍,住到了河边上那间原先堆放工具的小草房里。

我们从王儒安老头的脸上没有看出一丝怨恨。他总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修剪树木花草,用铁丝把码头的木板牢牢固定住,把驱赶麻雀的稻草人立到地里去……他像一个幽灵四处游荡,但只是在校园里游荡。他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些树木,那些池塘,所有一切,仿佛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的无限延伸。那些树木仿佛是因为他的呼唤而漫上绿色,又仿佛是因为他的默许而让自己的叶子变成一片金黄。

这年开春以来,我们发现他的身体有点变形了:上身与下肢在腰间错位,倾斜到左侧。马水清得到消息,告诉我们:“王儒安老头得的是坐骨神经痛。”

几回,我在睡梦中听到了河那边传来疼痛的嘶喊声。

然而,这弯曲的身体,仍然在校园里不停地游荡着。

(节选自《红瓦》,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说对油麻地中学我们“心满意足”,并对其花园式的环境进行了形象描绘,这与人物坎坷的命运和凄凉的处境形成鲜明对照。

B. 小说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我”的情感,第三人称用于叙述王儒安的经历,显得更客观。

C. 小说多处使用对比,如对母女俩,众人围观与王儒安伸出援手、众人追问究竟与王儒安阻止,使王儒安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形象跃然纸上。

D. “我们从王儒安老头的脸上没有看出一丝怨恨”,既表现了王儒安面对人生变故忍辱负重的品格,同时暗示他早已历经磨难,因而变得平静。

5. 小说中说对原来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充满敬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文章结尾两段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心存感激:王儒安用十多年时间将油麻地中学变成了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我们对此心满意足,在被逼离职后仍一心守护学校的一草一木。②充满敬意:面对陷入绝境的流浪母女,他全力救助;面对权力,不为权势动摇,为了学校,宁可做勤杂工。

6. ①结构安排上,与开篇写王儒安又瘦又小的形象以及他为学校所做贡献形成照应,使小说脉络清晰,增强了小说的整体感。②人物塑造上,王儒安拖着病重的身体仍坚持在学校巡查,突出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校深挚的情感。③表达效果上,以“我”的感受和对王儒安的病体形象描写作结,显得含蓄而有情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④主题表达上,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忍辱负重”“早已历经磨难”分析有错。文中说,王儒安老头因好心救落难的母女两人,但又被人误会,说了嫌话,因而上级想调他离开麻油地中学到别的学样当校长,但他不愿意,他舍不得离开,他选择留在麻油地中学学当勤杂工,“我们从王儒安老头的脸上没有看出一丝怨恨”,因此不能说“忍辱负重”,也不能说是“历经磨难”。故选D

【5题详解】

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本题要求理解小说中说对原来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充满敬意”的含义。我们对原来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是因为“十多年时间里,王儒安将它变成了一所花园式的学校。除了萧条的冬季,在其他任何一个季节里,学校的所有建筑都掩映在树林里。”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将麻油地建设成环境优美的学校。“对油麻地中学,我们心满意足,无话可说”,我们很满意。并且,在他好心救助了一对苦难的母女后,却遭人诽谤,上级只好调离他,但他坚持留在麻油地中学,即使在这儿当勤杂工,他也毫无怨言,“修剪树木花草,用铁丝把码头的木板牢牢固定住,把驱赶麻雀的稻草人立到地里去……”仍一心守护学校的草木。“充满敬意”,是因为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两个奄奄一息的女人,他想尽办法救活了她们,并且收留她们在学校干杂活,能有地方住,有饭吃。当他被人中伤,那对母女俩又连夜离开了,王儒安不明不白,事情真假难辨。于是上级想调离他离开麻油地,到别的学校当校长,但他拒绝离开,结果与上级闹翻了,选择留在麻油地中学当勤杂工。面对权势所动摇,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立场。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小说中段落的作用。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文要求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结尾两段写他仍在校园里游荡,守护着校园,而“我”睡梦中仍能听到那痛苦的喊声。在结构上,照应小说前面写王儒安被迫成为学校的勤杂工,仍然一心一意守护着学校的花草树木,即使身患坐骨神经痛也是如此的相关内容。对于表现人物形象上,王儒安身患坐骨神经痛,却仍然坚持巡查学生,守护学校。没有这要求他这样做,他完全可以离开这儿到别的学校当校长,但是他不愿意,这足以表现他对麻油地中学的热爱,感情深厚,也能表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表达主旨的角度分析,通过他患病仍守护着学校的一草一木,含蓄表达了小说的主旨,赞颂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写王儒安生病的痛苦是从“我”的角度,通过“我”的感受表现出来的,这样能引发读者的深思。

【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继高铁“霸座男”事件,“霸座”现象似有井喷之势。但与其说“霸座”现象井喷,不如说是媒体对同类现象的高频度呈现造成“集中涌现”效果;与其说现在是不文明症候群密集发作的“大爆炸期”,不如归结为自媒体时代公共空间的能见度提高了。说得更通俗些,不是霸座乱象绝对量骤然增多了,而是曝光率突然提高了。

“霸座”乱象并非今天才有,“霸座男”事件只不过是更为奇葩:当事人孙某的霸座和事后炫耀等低素质行为,与其博士身份、“精英人士”标签形成巨大反差。而霸座也随之被带入舆论视野,取代闯红灯、乱扔垃圾等,成了不守规则、不讲文明的新“典型”。

占座霸座行为在现实中挺常见,跟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很“贴近”,所以极易激起共鸣、引发共情。以往人们对这类行为可能更多的是曝光无门、报警无果,吐吐槽也就过了。但现在“事情正在起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和自媒体降低了人们曝光身边罔顾规则行为的门槛,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随着权利和文明理念濡染,人们的权利意识在增强,文明观念水位在提升,与之对应的,则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接受程度不断降低。

人们对不守规则行为的容忍度变低了,曝光门槛也降低了,这种技术与理念共推下的进步会倒推公共空间恪守规则共识的形成和社会治理的完善。文明的养成需要舆论力量的倒推,最终实现“由力而起、由善而达”。这里的“力”,就包括媒体的曝光之力、舆论的监督之力。当霸座行为被越来越多地曝光、谴责和约束,社会文明自然也能“更进一步”。

(摘编自侃人《“霸座家族”遭密集曝光:人们的容忍度在降低》,《新京报》2018年9月25日)

材料二:

霸座,既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遗憾的是,从已曝光的霸座事件看,现场工作人员及执法机关多数只是加以劝说,劝说无效的,无非事后处以罚款,没有采取拘留措施。这种处置力度和处罚结果无疑将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期间,几百元的罚款显然比加价购买座位票更划算这岂不是变相鼓励霸座行为?

在法治社会,在对破坏社会规则行为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理当及时亮出带有强制力的法律之剑。譬如,一旦遇见霸座行为,当受害乘客或列车工作人员劝说无效时,就该及时报警求助。执法人员依然劝说无效的话,就该果断地采取临时性强制措施,将霸座者带离现场。如果霸座者有辱骂或抗拒行为,则应以妨害公务论处。这样方能打压以赖欺人的嚣张气焰,尽快让受到侵害的权利和社会秩序得以恢复。

只有法律硬起来,恶人才能软下去。只有本着不以恶小而纵容的态度依法处置并惩戒这些霸座行为,方能形成威慑,让有非分之想的人们心存顾忌,让法律更有尊严,社会更加有序,风气更加良善,公众更有安全感。

(摘编自史洪举《谨防惩戒霸座不力产生破窗效应》,《人民法院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三:

霸座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站不住脚,但为什么会陆续出现这种现象?占座者在面对旅客、车长和乘警的指责、纠正时,为什么还理直气壮坚持自己的错误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壹心理专业课负责人曾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这一行为。他认为,往往是自恋水平异常的人才会做出此类举动。过分自恋者会完全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他人的声音是听不进去的,一旦遇到反驳自己的声音,他们会用更大的声音和理由去反驳回去。

“霸座的人通常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在流动性极强的高铁旅途中,下了车双方可能就再不相见,在这个小空间内道德约束是不强的,霸了座也没有什么严重后果,所以人们更容易‘放飞自我’”。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向记者说道。

(摘编自《高铁霸座,乘客权益该如何保障》,《中国城市报》2018年10月25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霸座”现象有呈井喷之势,不是因为该现象的绝对量突然增多了,而是因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骤然提高了对此类事件的曝光率。

B. 过去人们对占座霸座行为往往只能无奈面对,随着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文明观念的提升,现在人们对此类行为的接受程度在不断降低。

C. 相关人员和单位对“霸座”者的处置力度不够,一是因为他们缺少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二是因为他们对相关法规的理解还不到位。

D. 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曾旻认为那些理直气壮的“霸座”者可能是自恋水平异常的人,这类人会用更强烈的方式来反驳批评自己的人。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使占座霸座乱象的曝光率大大提高,人们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不满不再仅仅停留在吐槽层面。

B. 移动互联网、手机、自媒体等能够及时、方便地曝光、谴责社会不文明行为,发挥舆论监督之力,这有助于社会文明的养成和进步。

C. “霸座”不仅违反了道德,而且违反了法律,缺乏力度的处置和处罚将会带来负面的示范效应,这其实是在变相地鼓励霸座行为。

D. 占座霸座等社会乱象频繁出现,会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只要让法律硬起来,对此类现象持零容忍态度就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9. 以上三则材料对“霸座”行为的分析角度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7. C 8. D

9. ①材料一从分析“霸座”现象似有井喷之势的时代原因入手,指出自媒体时代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下降会逐步遏制“霸座”行为的发生,促进文明进步。②材料二从法治角度,提出应发挥法律的强制力,通过提高法治的威慑力来抑制“霸座”行为。③材料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霸座”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一是因为他们缺少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二是因为他们对相关法规的理解还不到位”分析有错,材料中并未分析相关人员及单位处置力度不够的原因。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只要让法律硬起来,对此类现象持零容态度就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分析有误,说法太绝对化。即使让法律硬起来,对此类现象持零容忍,也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快速寻找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要点,顺应问题的方向,然后组织答案。本题要求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对“霸座”行为的分析角度各有什么不同。材料一第一二节讲“霸座”现象似有井喷之势,第三四节讲人们对不守规则行为的容忍度变低了,曝光门槛也降低了。是从时代原因的角度分析,只有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下降才会逐步遏制“霸座”行为的发生,促进文明进步。材料二,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角度谈霸座。第二节讲对霸座的处罚力度小,相当于变相鼓励霸座行为。第三四节讲要加大处罚力度。也就是从法治角度,提出应发挥法律的强制力,通过提高法治的威慑力来抑制“霸座”行为。材料三第一节“但为什么会陆续出现这种现象?占座者在面对旅客、车长和乘警的指责、纠正时,为什么还理直气壮坚持自己的错误行为?”表明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析“霸座”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第二三节,分别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壹心理专业课负责人曾旻和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的话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帝用张孚敬议欲去孔子王号。下儒臣议,阶独持不可。斥为延平府推官。连郡事。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擢国子祭酒,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嵩以阶与鸾尝同直,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帝亦渐委任阶,亚于嵩。阶以张孚敬及嵩导帝猜刻,力反之,务以宽大开帝意。帝恶给事抨击过当,欲有所行遣。阶委曲调剂,得轻论。会问阶知人之难,阶对曰:“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撄之;深情隐慝,人为我发之。故圣帝明王,有言必察。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帝称善。言路益发舒。袁炜以疾归,道卒,阶独当国。屡请增阁臣,且。阶采舆论利便者,白而行之。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阶当国后,缇骑省减,诏狱渐虚,任事者亦得以功名终。于是论者翕然推阶为名相。万历十一年卒,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B. 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C. 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D. 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具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B. 摄,指代理比本官低的职务,“兼”“假”“领”“行”“权”等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C. 御史,初为史官,后来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以及官吏的过失。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阶虚己待人。他打破吏部接见一般官员说不上几句话的陈规,亲自接见庶官并趁机了解吏治情况和百姓疾苦。

B. 徐阶富于心计。他被严嵩猜忌,知道不可与争,于是小心侍奉严嵩,并更加精心写好斋词来迎合皇上的心意。

C. 徐阶为政宽和。皇上欲处置抨击过当的给事御史,他从中斡旋,使其得以从轻发落;建议皇上广泛听取意见,被采纳。

D. 徐阶重视民情。他独自执掌政事时,对有利国家的舆论,禀报后加以采用,使得缇骑省减,诏狱渐渐虚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嵩以阶与鸾尝同直,欲因鸾以倾阶。

(2)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有人秘密向皇上上奏章告发咸宁侯仇鸾的罪状。严嵩因徐阶与仇鸾曾一同当值,想要借仇鸾来排挤徐阶。

(2)即使(揭发的言辞)不真实,如果是小有不实就赦免他,如果有重大不实也从轻处罚以示宽容,以此来鼓励后来的人。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边镇大臣”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边镇大臣”,“小”是名词作状语,在小的方面,因此“小”前面不能断开。故排除AD项。“阁臣”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因此排除C项。故选B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摄,指代理比本官低的职务”、“‘兼’……有代理官职的意思”陈述有错。摄,代职务,没有强调是代理比本官低的职务。“兼”,是兼任的意思,不是代理的意思。故选B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对有利国家的舆论,禀报后加以采用,使得缇骑省减,诏狱渐渐虚空”分析有错,文中前后没有条件关系。缇骑省减,诏狱渐渐虚空,并不是因为他对有利国家的舆论,禀报后加以采用的结果。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密,秘密;疏,上奏章;发,告发;以,因为;直,通“值”,当值;因,凭借;以,表目的性的连词,来;倾,排挤。第二句中,即,即使; 实,真实;置,放,赦免;薄责,从轻处罚;容,宽容;鼓,鼓励。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原卷无译文,网上亦无。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观音门渡江

王士祯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注】①观音门:南京北城门之一,临长江。王士祯(1634年—1711年),清初诗坛领袖。②麾扇渡,在南京秦淮河上。据《晋书·顾荣传》载,晋广陵相陈敏反,名士顾荣率兵讨伐,与陈军夹河而阵,荣挥以羽扇,陈军溃散。后因名其地为麾扇渡。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用“暮晴”照应“雨后”,写暮色中饱挂轻帆渡江,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情。

B. 第二句从江寒写到潮落水平,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由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C. 三、四句描绘山水美景,远近结合,吴山逶迤,烟雨朦胧,江上渔火次第点亮。

D. 尾联咏史抒怀,借南朝“伤心史”、惆怅“玉笛声”,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受。

15. 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相同之处是,都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怀古伤今之情。不同之处是,王诗用“麾扇渡”遗迹尚存来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情志;辛词用英雄的遗迹不存,欲扬先抑,突出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写出了诗人由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赏析有错。“寒江依约落潮平”是写眼前所见之美景,并没有由喜到悲的变化。故选B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要求分析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本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是借西晋末,陈敏据建业(今南京),顾荣断浮桥,聚舟于南岸。陈敏率万余人至,无法渡河,顾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的故事,以名士传颂“麾扇渡”历史遗迹表达怀古伤今之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词人借历史英雄遗迹,已被风吹雨打去,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今已无从找寻,也表达怀古伤今之情。这是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是:本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是借名士传颂“麾扇渡”来表达诗人想要像陈敏那样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心情。辛词借英雄的遗迹不存,突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孙权的仰慕之情。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强调学习须专心。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并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其中。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与客人乘着一叶扁舟于浩瀚无涯的江面,随波飘荡,自由自在的情景。

【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大漠孤烟直 (4). 长河落日圆 (5). 纵一苇之所如 (6). 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跪、螯、鳝、圆、苇、凌、顷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影视产业比较成熟的美国、日本和韩国,主要演员的片酬通常只占影视作品总预算的20%至30%,以此来保证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和发行质量,反观我国目前的状况,演员片酬严重地扭曲畸形。一部国产电视剧的演员片酬超过总制作成本50%已成常态,最高占比甚至达到75%,亿元片酬早不鲜见。由于少数知名演员的片酬大头地占据了总预算,其他众多生产制作环节所需经费挤压严重。在“___________”的窘境下,剧本___________、服装舞美___________、“五毛”特效横行,成为众多国产影视作品的通病。其结果,就是少数知名演员独享“天价片酬”,国产影视作品则付出了整体质量滑坡的代价。更何况,( ),反而使演员的演技和片酬成反比。积弊丛生、乱象频发的我国影视行业,急需一场___________式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拯救。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少数知名演员的片酬由于占据了总预算的大头,其他众多生产制作环节所需经费严重挤压。

B. 少数知名演员的片酬由于占据了大头的总预算,其他众多生产制作环节所需经费受到严重挤压。

C. 由于少数知名演员的片酬占据了大头的总预算,其他众多生产制作环节所需经费严重挤压。

D. 由于少数知名演员的片酬占据了总预算的大头,其他众多生产制作环节所需经费受到严重挤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本之木 粗枝大叶 滥竽充数 刮骨疗毒

B. 无米之炊 粗制滥造 因陋就简 刮骨疗毒

C. 无米之炊 粗枝大叶 因陋就简 抽薪止沸

D. 无本之木 粗制滥造 滥竽充数 抽薪止沸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精湛演技并没因“天价片酬”而催生

B. 精湛演技并未被“天价片酬”所催生

C. “天价片酬”并没有催生精湛演技

D. “天价片酬”并未把精湛演技催生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划线句中,“大头地占据了总预算”语序不当,“大头”应作移至“总预算”后面,做中心词,调整为“片酬占据了总预算的大头”。因此排除BC两项。“其他众多生产制作环节所需经费挤压严重”应是个被动句,应在“严重”前面加上“受到”一词,调整为“其他众多生产制作环节所需经费受到严重挤压”。因此排除A项。故选D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无本之木,没有根的树。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语境是表达众多国产影视作品在拍摄时经费紧张的窘况,因此选用“无米之炊”。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粗制滥造,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语境是说众多国产影视作品因经费不足而制作不精细。因此应选用“粗制滥造”。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因陋就简,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语境是说众多国产影视作品因经费不足,财力有限,因而在服装舞美方面比较简单。因此选用“因陋就简”。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抽薪止沸,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境是说我国影视行业需要地自己下狠手进行自我净化和自我拯救。因此选用“刮骨疗毒”。故选B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结合括号后面语境“反而使演员的演技和片酬成反比”可知,括号里句子的主语应是“天价片酬”。因此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把……催生”不符合通常的表达习惯,应是“催生……”。因此排除D项。故选C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20.下面是某校文学社团举办迎新晚会通知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了让新老社员尽快打成一片,我社打算举办迎新晚会,由校团委和我社牵手组织,经过精心走台,11月20日晚在我校南楼大厅正式演出,恳请全体社员按时参加。

【答案】①“打成一片”改为“相互熟悉”;②“打算”改为“计划”或“拟”;③“牵手”改为“联合”;④“走台”改为“排练”或“准备”;⑤“恳请”改为“希望”或“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本次材料为某校文学社团举办迎新晚会通知。题目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为了让新老社员尽快打成一片”中,“打成一片”原指形成一个整体。现多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该词是口语,而材料是正式的通知,因此可改为“相互熟悉”。“我社打算举办迎新晚会”中,“打算”一词口语,此处使用过于随便,不严肃认真。因此可必为“计划”或“拟”。“由校团委和我社牵手组织”中,“牵手”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此处是两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因此可改为“联合”。“经过精心走台”,指演员、时装模特儿等正式演出前在舞台上走动练习,熟悉位置。此处是表达经过精心准备的意思,因此可改为“排练”或“准备”。“恳请全体社员按时参加”中,“恳请”是诚恳地邀请或请求。此处是学校文学社团举办的迎新晚,邀请的自然是本校的学生,不必用“恳”字,可改为“希望”或“请”。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21.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赴地质博物馆进行考察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答案】本次考察活动要求先温习“地质”相关内容,小组讨论确定考察内容,备好行装;活动期间主要活动有参观、听讲座、知识抢答以及实地地质考察体验等;活动结束后以组为单位上交活动心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框架图的图文转换,一定要细心观察框架图的构成要素,看清它由几部分组成,先后顺序是什么,分清先后主次,然后明确框架图的主题,陈述时注意衔接词。本次材料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赴地质博物馆进行考察活动的构思框架。构架图的主题是地质博物馆进行考察活动,分“准备、实施和作业”三部分,这三部分有先后顺序,“准备”在先,“作业”在后。对于“准备”阶段的工作,有三个方面,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应是先温习“地质”相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确定考察内容,最后备好行装。实施阶段有参观、听讲座、知识抢答以及实地地质考察体验。整个活动结束后,要交作业,以组为单位上交活动心得。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十一届宁波市纸折飞机大奖赛暨第七届中国·宁波纸折飞机挑战赛”颇受关注。其中一个奖项受到热议:打破留空时间和直线距离两个项目全国纪录的选手,可获得价值14000元的奖品。余姚市第五职业学校的学生毛科炜成为这项大奖的得主。毛科炜说,折一架纸飞机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折一架“完美”的飞机需要好几天时间。为了折出自己想要的飞机,他不仅要动手试折千百遍,还要从真飞机的飞行资料中找灵感。为了这次比赛,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准备了大半年时间。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厚积薄发

一条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靠的是坚持不懈地一步一步的挖掘;展翅大鹏,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靠的是始终如一的一下一下的翅膀的挥动。正如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的:“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踏踏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努力积淀,终会汇成成功的江海。

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的父亲苏洵便是这样。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把自己关在书斋里苦读六经、百家之说,日日夜夜这样十几年,再出来时已年逾不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十几年如一的刻苦学识积淀让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垂青,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而成功就是由积累构成的。英国女王的御用鞋匠周仰杰是同行眼中的一代宗师。又一次他参加节目,主持人问他怎样选一款适合参加宴会的鞋。周仰杰低头思考,突然他不顾西装笔挺,蹲下身子,仔细端详主持人的脚,并根据各种情况完美地解答了主持人的问题。如若没有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俯身端详,怎么会有他创立Jimmy choo这样奢华又备受宠爱的品牌呢?

诚然,历史上依靠好运气、好家世而成功的人数不胜数,但经历了世纪的沧桑,昙花一现的美丽早已荡然无存。而那些急功近利的人,总是“吃不了热豆腐”,或是取得了一时的辉煌,那些浮华也不过空中楼阁,不久将坍塌在不稳的根基之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拔苗助长等被我们熟知的故事不就是历史的反面教材的范本吗?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才能圣心备焉。没有十八缸水的刻苦练习,哪有“入木三分”的千古美谈;没有马克思在图书馆的潜心研读,哪有《资本论》这样伟大的思想的诞生。没有冬日积雪的沉寂,哪来春日姹紫嫣红的美丽;没有“千呼万唤始出来”,哪有琵琶女精彩绝伦的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如果明白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自然会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材料提供的宁波纸折飞机大奖上一位获奖选手的话,选手说折一架“完美”的飞机需要好几天时间,折出想要的飞机,他动手试折千百遍,还从真飞机的飞行资料中找灵感。为了比赛,他和团队准备了大半年。从中可以看出,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来自长期的钻研,潜心研究。动手千百次,还从真飞机的飞行资料中找灵感,可知成功来自实践,来自努力。参考立意为:厚积薄发;坚持;潜心研究;成功来自实践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在材料范围内亦可。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果写记叙文,则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运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比如,以“厚积薄发”为题作文,可以这样写:开头引用名人名言,亮出观点。然后扣住材料分析,折纸获奖选手是如何厚积才取得大奖的。然后分析什么是厚积薄发,联系生活分析厚积薄发的表现。接着分析厚积薄发的重要性,可运用事实论据。然后再分析论证,如何厚积薄发,要注意哪几点。最后重申论点,收束全文,简洁有力。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素材: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琵琶记》【元】高明)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留意有扎实的基础,要留意温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毛竹是一种只生长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竹子。这些地方的农民到处播种毛竹,每天精心培养。种子萌芽,即便几年来农民们一直精心照顾,毛竹四年也只不过长三厘米。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但是毛竹五年以后却以每天足足三十厘米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要六周就可以长到十五米,这里瞬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虽然四年间只长了三厘米,但毛竹从第五年就开始了暴风一样的成长。或许看起来六周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其实之前的四年里,毛竹已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努力也看不到成果或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也坚持到底的人们。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会认为他们很不幸,认为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蝉之所以能热闹一个夏天是因为它多年在地下默默地孕育,毛竹每天三十厘米的快生长是源于它四年里静静地扎根地下。

10.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为国施展才华。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11.越王勾践(约前520-465),是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允常卒,勾践继位。前494年,吴伐越,大败越。勾践夫妇入臣于吴,为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卧薪尝胆。前491年(句践七年)返国,誓复吴仇。建都大越(今绍兴),任用范蠡、文种、计倪等一批能臣谋士,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生聚教训,国力大增,终于在勾践24年(前473年),一举吞并吴国。进而迁都琅琊,窥视中原,会齐、晋等诸侯于徐州,并致贡周室,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12.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茅草教尖毛草,有“草原之王”的美称。生长过程及特别。最初半年,是12.草原上最矮的草,半年后雨水一到,三五天,便有一两米高。原来,前六个月里,它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张根部,雨季前,虽露一寸,但扎根地下超过28米。当储积了足够的养料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天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



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四川省自贡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