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教学伦理品性?构建“润泽型”课堂

发布时间:2015-10-23 18:52:42

提升教师教学伦理品性构建润泽型课堂
作者:陈樱霞
来源:《教师·中》2013年第02

         要:润泽型课堂是一种师生在关怀共同体中生活和成长,尊重个体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使学知识和学做人融为一体的课堂。本文从现行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缺失现象引入,呼唤通过沿着多维路径提升教师的教学伦理品性来构建润泽型课堂,从而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润泽型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伦理品性;润泽型课堂;提升策略

        [案例]

        某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举手的不多,老师便开始点名。

        师:XXX,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手势指向甲同学,这位同学小心地站起来,显然很害怕,没有回答。)

        师: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回答,XXX,你来回答下。(眼光又转向乙学生。学生马上起来回答,很有热情,但是,思维是跳跃式的,与老师预设的答案截然相反。)

        师:你用大脑想想清楚再回答。(面无表情,有点不耐烦)坐下,我们再找一位。(看到角落里丙举手,于是让那位同学回答。该同学开始回答,教师几次叫该生大声点,无奈学生分贝还是不够大,教师在他回答完毕后,挥手示意该生坐下,还补上一句以后回答问题大声点。)

        ……

        在笔者看来,这个片段中,师生问答很像教师在沙场点将,语气铿锵有力,干脆果断,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预设的轨道,而遭到老师的打断和不予理会,学生仅有的热情也被教师扑灭,课堂出现冷场的情形。分析原因,我们可以说:教师的语气、肢体动作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和尊重,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回答,其实在现实的语境中,许多学生并不是缺少对话的意识和能力,而是因为缺少对话伦理而阻断了双方的心理联系和心理回应的路径。面对教师的消极评价行为,他们只能自觉或被迫接受贬低性的比较,长此以往,弱化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其逐渐处于失语状态。

        基于此,新课程把情感和认知目标并列提出,呼唤在课堂中教师教学伦理品性的提升,呼唤润泽型课堂的建立。

        一、润泽型课堂的内涵

        “润泽型的教室是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的,他说,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到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的程度,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的柔和。与之相对应的是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构成的教室。

        隐藏在润泽型课堂背后的其实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感觉,是师生之间关怀的具体表现。课堂需要人文关怀,需要情感的流露,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关怀,才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尊重个体发展的需要,把人看作教育的最终目的,提倡榜样、认同、对话及合作实践,使学知识与学做人融为一体。

        二、提升教师教学伦理品性,构建润泽型课堂

        “润泽型课堂的建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本人的行为对于课堂的伦理道德性生成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教师在构建润泽型课堂中要提升自己的教学伦理品性。

        教师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师教学时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及解读方式、教学方式所依据和体现的伦理关系、教学系统中师生所展示的伦理风貌,这些因素共同形成教师教学的伦理品性。教师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教学在伦理之维的综合表现,它的提升需要遵循伦理的要求及发展规律,沿着多维路径提升教学系统诸因素的品质。

        1.追求教师的伦理价值信念

        作为教学系统的主体因素,教师自身伦理价值信念直接决定着教学伦理品性的优劣。教师要对种种优秀的伦理价值心怀敬畏和景仰;无论在教育系统之内还是教育系统之外,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群体,应自觉承担起伦理示范者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批判的心灵,不断地自我批判,并且批判社会不合理的价值。一是社会的关怀。要热爱生命、尊重人权、追求正义、责任、良心。只有教师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以真、善、美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只有具有宏观上的社会关怀,才能激发出教学领域中对学生的全面关怀。

        2.充实伦理价值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发展的智力、能力,灌输的思想、观点,培养的行为、习惯等,它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只有教学内容中含有丰富的伦理价值,整个教学活动才能彰显出应有的伦理品性。如果教育中重智轻德,教师的教学内容偏重的往往是知识和技能,课程中蕴涵的一些伦理资源也常常由于教师本人伦理素养的局限而处于隐而未掘的状态。这样,整个教学情境就变成知识授受的情境,而非师生伦理增进的情境。

        3.选择伦理性教学方式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更加追求效率,较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等。把教学内容的预期落实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按照预先计划的程序机械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复杂的教育情感。在润泽型课堂中教师要进行自由、民主、情感性的教学。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社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其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过程中,因此,学生有选择接受知识的权力,也就是说,学生接受知识有自主性。其次,学生是有情感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只有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被学生所接受,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接受他所传授的知识。再次,民主不单是知识授受的方式,还是师生在教学情境中的生存方式。在民主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关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生动、活泼和自由的发展。最后,当代社会需要的是”“交融、全面关怀的现代伦理。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消解外在权威的严厉,教者要以自身高品质的情感、以个人智慧的光辉和个人言说的魅力作为自己教学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润泽型课堂背后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感觉——如沐春风。

        4.改革现行教学评价方式

        在现行课堂中,教师评价过程往往更看重学生的成绩,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以排名来区分优生后进生,缺乏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肯定,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能力的审视,缺乏对学生伦理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看重,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这种评价方式制约了伦理课堂教学的改革,使原本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的伦理课堂变得干巴、僵死,达不到塑造和完善学生道德人格的目标。润泽型课堂要求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呼唤充满伦理色彩的教学评价。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就,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既要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也要关心学生个体的成长;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学生道德培养,使课堂真正充满伦理关怀。

        总之,教师的伦理品性应散发出一种有生命气息和的伦理精神,交流与对话要深触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要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润泽型的课堂上。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媚译.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25.

        [2]刘晓伟.情感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0.

        [3] .课堂教学伦理价值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0.

提升教师教学伦理品性?构建“润泽型”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