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

发布时间:2020-04-12 09:14:08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

?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 白首:白发,指老人。

第八单元 名胜古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的岸边劳动、生息,创造和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

沿着黄河至今我们仍可以看到祖先们留下的足迹,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上,坐落着中华民族的圣地黄帝陵,每年清明、重阳节人们都会在这里举行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陕西省临潼的骊山脚下,有堪称世界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无声无息的地下,一排排严阵以待的士兵肃立,一队队整装待发的车马云集,仿佛战鼓一擂千军万马就会奔腾而起;伴随着九曲黄河,在崇山峻岭之间,逶迤盘旋飞跃着一条巨龙,那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

浏览古代的遗迹,会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力量。

2 5 黄帝陵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帝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民间祭祀黄帝陵的人文价值。 2. 初步了解曲阜少昊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通过讨论、交流、欣赏、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和呈现资料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4. 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5.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成就。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46

本课的呈现形式是精美的图片配有简洁的文字。探究活动的主题是黄帝陵的人文价值。其重点是通过对黄帝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简单介绍,知道它是?天下第一陵?,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的象征,是国家5A级名胜古迹。难点是对黄帝陵人文价值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形式了解黄帝陵的自然景观,了解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和农业情况,感知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整理、分析资料,从而提高学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 课文分析 1. 黄帝陵简介。

这是本课的起始部分,先出示图片或播放黄帝陵简介的录像,使学生臵身于黄帝陵那美丽的自然环境之中,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了解黄帝陵的地理位臵、美丽的自然景观,并知道它是?天下第一陵?。课前要布臵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皇帝的有关信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探讨黄帝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华夏民族的祖先? 2. 黄帝时代的成就。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黄帝时代的主要成就。师生课前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作为课堂补充,增加课堂的信息量。通过这些成就的展示,了解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学生从中真切感受古代祖先人们的勤劳与智慧,也使学生知道后人为什么尊称他为黄帝,为什么尊奉他为华夏民族的祖先? 3. 祭祀黄帝陵。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华夏民族每年两次祭祀黄帝陵的活动。公祭在清明节,纪念黄帝在推进人类文明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民祭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人们自发地到黄帝陵祭祀,悼念这位华夏民族的先祖,告知子孙后代我们是龙的传人,怀

47

念祖先、不忘祖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这部分时,通过播放祭祀大典的录像,感知这一祭奠的盛况;通过谈感受,体会黄帝陵的人文价值。 4. 少昊陵简介。

?知识链接?介绍的是位于山东曲阜城东旧县村的少昊陵。这个陵墓是为传说中黄帝的儿子少昊所建的,是在了解黄帝陵的基础上的延伸,学生只需大体了解。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文字,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像、交流资料等形式,感知少昊陵的规模、壮观,为什么称它为?东方的金字塔?,增加对家乡山东的热爱之情。

(二) 拓展活动

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知识的延续。?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弄懂这首民谣的意思,尽可能让学生背过,不做硬性要求。?找一找?,课前教师了解炎帝的有关故事,讲给学生听,知道为什么炎帝也是我们的祖先,课后布臵学生搜集有关炎帝的故事。

26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陵兵马俑的人文景观,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其特点是什么,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 2. 了解淄博市中期齐国车马坑遗址的情况。

3. 通过讨论、交流、欣赏、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和呈现资料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4. 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5. 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8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本课的呈现形式是精美的图片配有简洁的文字。探究活动的主题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文化。其重点是通过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现和特点的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这几个点:(1)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2)知道它是XXXX年,是在了解秦兵马俑基础上的延伸,只要求学生感知了解。引导学生读懂文字,通过各种形式,大体了解车马坑的位臵、规模和它的历史,增加对家乡山东的热爱之情。 (二) 拓展活动

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知识的延续。?看一看?,让学生欣赏有关图片并进行整体感知。?做一做?,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兵马俑知识。

27 万里长城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里长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知道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2. 初步了解山东境内?齐长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通过讨论、交流、欣赏、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和呈现资料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4. 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5.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体会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知道万里长城这项宏大工程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

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

本课的呈现形式是简洁的文字配有精美的图片。探究活动的主题是万里长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重点是通过对万里长城及其构成的简单介绍,了解它的历史

50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 太公家教《节选》

教学目的:

一、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 二、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 三、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

二、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导语: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儒学极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 3、全班汇报交流

1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1)生平简介

(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

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节录。《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2)汇报内容: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有疑责问,有教责受。 罗网之鸟,悔不高飞。 吞掉之鱼,恨不忍饥。 人生误计,恨不三思。 3)注释:

译文:

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

2

师柬修的好意。那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4)师补充民间故事 4、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 5、师总结 6、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2课《增广贤文》(节选)

一、经典回放: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

3

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 六、活动广角:第6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3课《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

4

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

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 遗力:剩余的精力功夫。无遗力,是指把所有的功夫或精力都用在上面。 ? 少壮:青少年时代。这一时期精力充沛,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 ? 功夫:这里指一个人的实际本领或能力。

? 躬行:亲自去实践、体验。这里是诗人对学习的一种科学态度,即对学到的东西必须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 (二) 日积月累

本课?日积月累?中引用了成语?两脚书橱?,其出处如下: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意思是:陆澄被当今的人们称为大学问家,可是他读《易经》读了三年了还不懂文章的意思,他想撰写一本《宋书》到最后也没成。王俭讥笑陆澄说:?陆澄,就是个书橱罢了。?这个典故后来演变为成语?两脚书橱?,用来讥讽那些光会读死书,不会应用、没有真实本领的人。

(三) 拓展活动

本课?拓展活动?中安排背诵《白鹿洞二首》(其一)

诗中的?引笑??周情孔思?比较难理解,背诵之前给学生作简单解释。

22 寄吴冲卿(节选)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诵《寄吴冲卿》和袁牧的读书诗。

41

3. 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4. 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抚事?等疑难词语的意思。

5. 学习古人?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知学,好学,乐学?的人生态度。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本诗节选自王安石《寄吴冲卿》的前两句,诗歌旨在通过纷繁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劝诫人们应该有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抚事?,临事,遇事。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已经饱读诗书了,但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此句作者似在写?书到用时方恨少?,告诫自己还应多读书,又似在劝慰自己的友人吴冲卿也应当如此。

(二) 日积月累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上人书》)。正因为王安石把?务为有补于世??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三) 拓展活动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是糟粕。?

这首诗的大意是:读书不解其中味,囫囵吞枣,还不如将书搁臵在高高的楼上呢。因为这样无疑与?蠹鱼?一般,整日只知道吃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

42

这是清代诗人袁牧《随园诗话》中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

23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

2. 能够熟练背诵《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和《书院》两首诗。 3. 简单了解唐代诗人韩愈的生平。 4. 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5. 学习古人虚心读书、努力实践的精神。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诗。原诗共有88句,课文节选了其中的4句。??这里是担心的意思;??就是满足,不思进取;???停滞不前?的意思;??的意思是已经。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读书只怕不够多,文章的含义只怕理解得不够透彻,还怕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已经学到的东西,只怕不能实行。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读书的?四美?,即多读、深思、虚心、实行。

(二)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中围绕韩愈着重介绍了两个方面的知识:

1. 韩愈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学巨公??百代文宗?的美称。(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 韩愈作品的特点:他善于使用和提炼前人的词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词语,

43

?落井下石??杂乱无章??动辄得咎?等。这几个成语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前两个让学生记住。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唐代大诗人、大文学家韩愈提炼创造出来的。

这部分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了解了韩愈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安排学生背诵宋代诗人刘过的《书院》这首诗。这首诗的意思是:致力于治学如同致力于开垦耕种,是勤劳是懒惰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积累下大量的书本知识就好比农民春天播下大量种子,总有一天会等到丰收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读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 力:即致力于某种事情,诗中的意思是致力于学习和耕种。 ? 惰:即懒惰。 ? 尔:你。

? 但:这里是只要的意思。

? 稔:音ren,意思是庄稼收获。岁稔,就是年年收获。

24 读书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

2 能熟练背诵《读书》《劝学》这两首诗。 3 简单了解宋代大学问家陆九渊的生平。

4 学习古人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44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理解这首诗重要理解诗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和哲理。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的见解颇多,这四句诗就是陆九渊在和学生谈话时引用的,主要谈的是读书方法。

这首诗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也要从?涵泳工夫?入手,即先让孩子们自主阅读,用心体会诗的意味,把不懂得地方标出来,再由老师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比较容易了。如果实在不明白也不要紧,先背出来慢慢地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也就能理解了。

(二)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中简单介绍了陆九渊。这一部分着重使学生了解两点:一要知道陆九渊是宋代的大学问家,他的许多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有影响,而且流传至今;二要知道陆九渊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思。这种读书方法很早就有人提出和实践过。

(三)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中安排背诵《劝学》这首诗。背诵之前应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

《劝学》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意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这首诗以短短的28个字,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青少年时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如果虚度光阴,就只能是?老大徒伤悲?了。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开始啼叫。

45

四、小结

关于吴道子和《天王送子图》你都理解了哪些?

15课《千里江山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代美术作品,是学生了解古代美术作品的表方法及艺术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欣赏中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近一步了解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特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的理解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等 .教学过程:

项目:第一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引入 1.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你们有谁见过《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你们细心看一看这作品都画了哪些内容?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千里江山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31

讲授新课 1.教师归纳,并介绍王希孟生平简介:

王希孟生是北宋画家。政和年间画院的学生,擅画山水,《千里江山图》长卷是他传下来的唯一作品,大约这图作品完成一、二年后这青年画家就死去了。 2.赏折:(千里江山图)。

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幅长卷中对绵延的山势、高峰峻岭…… 3.向学生简介什么是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用矿质颜料等。 4.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

《冬泳》、《游泳比赛》《为好朋友画像》。 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后有什么感想? 4.提问:有谁见过冬天游泳场面?

有谁会游泳或参加过游泳比赛? 1.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游泳的感受。

3.说一说,你游泳时见过的场面。

4.分组讨论。 1.让学生自己总结你游泳时见过的场面。 2.总结一下三幅小朋友的画是用形式进绘画的。 学生创作 1.展示欣赏作品的特点。 2. 了解学生的思路。

3.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小结 教师小结: 欣赏后对我国古代美术和小朋友的画有了一定了解。 语言描

32

述。

16 清明上诃图

教学目标:

1.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读后明确:

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2.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明确: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

33

悦之情,赞美之意。

3.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17 孙武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孙武的战法,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3.能够阅读并背诵《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并大体上懂得意思。 4.通过学习,了解孙武其人其事,激发学生对孙武的敬佩之情。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

(一)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简单介绍了孙武?迂回奔袭?的战法和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孙子兵法》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师可借助参考资料给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

(二)教学活动 ? 读一读

选取《孙子兵法》中的几句名言,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然后再引导

34

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对于句子的意思,只做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这几句名言的解释是: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释义: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 2.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释义:出兵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彼,对方。殆,危险。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成百次打仗都会失败。 ? 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战国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军事家——孙膑。这项活动的安排,在于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又可以在亲子活动中缩短与孩子的距离,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构建起学习型家庭。

18课管仲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作出了哪些贡献?

3. 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结交真正的朋友。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教材分析

35

管仲出生在今安徽省的颍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供养老母亲,他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后来当兵来到齐国,经鲍叔牙大力推荐,当上了齐国的相国。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称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鲍叔牙的宽容、体贴、关心、理解,使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

(二) 教学活动

这篇课文比较简短,内容也容易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弄明白。因此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质疑,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给学生再多讲点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和春秋战国时的情况,让他们对遥远的古人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故事链接讲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学生自己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然后讨论:读完故事,你认为鲍叔牙是个什么样的人?管仲和鲍叔牙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从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朋友,正确地与朋友相处。

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如?力荐??第一霸主??春秋第一相??尊王攘夷?等,教师可给予适当的解释,但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

19 诸葛亮

36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诸葛亮的才干,了解诸葛亮所作出的贡献。 3.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知道诸葛亮是个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能以诸葛亮为榜样,努力为祖国、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

(一) 教材分析

诸葛亮是蜀国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相传他出生的时候,正值清晨,窗外即将明亮,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字孔明。

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后来避乱到南阳隆中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请他辅佐。他策动刘备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后,诸葛亮任丞相,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为蜀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诚的典范。

这篇课文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诸葛亮的成就,把以神机妙算而著称的诸葛亮摆到同学们的面前来。对于诸葛亮,孩子们并不陌生,所以本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作为开放课来进行,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来交流,来讨论,来评价,相信孩子们在津津乐道的同时,会从诸葛亮的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二) 教学活动

课前,提前布臵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诸葛亮的材料、故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来交流。

课文中所涉及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故事链接中做了较为详细的阐

37

述。上课时,根据需要来调整讲故事的时间,也可以对故事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和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课文中提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讲解中可以为学生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诸葛亮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特别是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演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三气周瑜??空城计?等故事深入人心,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化身和代名词。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故事会的形式来呈现,重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复述故事的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受到熏陶感染,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

第七单元 诗歌朗读(二)

本单元所选的五首古诗都是唐、宋时期的名家作品,包括于谦的《观书》、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安石的《寄关冲卿》、韩愈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陆九渊的《读书》。这几首古诗或勉励勤学苦读,或阐发读书的方法与道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宝贵精神,而且可以从中懂得怎样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死读书,不做书呆子。

XXXX年(1199年)。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

40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

相关推荐